余雄全身血脉在两种毒素横冲直闯的过程中很快就打通了,什么气冲穴、关元穴、神阙穴、膻中穴、华盖穴等等穴位从脚底到头顶都被一遭打通了,什么十二经脉,奇经八脉都不在话下了。只是余雄自己还没有感知到而已,它们在体内横冲直闯,余雄感受到的却是更加的难受。这就像黎明前的黑暗,也像做事成功前的艰难一样,都有一个困难艰苦的过程。只要挺过这一过程,那就犹如凤凰涅盘,浴火再生。人生的境界也就会步入一个崭新的局面,从此面对困难也就不再那么的恐惧和害怕了。
在地上翻滚着的余雄渐渐感知到自己体内的变化了。这种变化是由内而外的变化。余雄体内的五脏六腑都在发生着变化,肌肉骨骼也在发生着变化。疼痛感觉开始减轻,而且自己在地上翻滚的速度也慢下来。没有什么比这种痛苦减轻的感觉让人欣喜的?余雄感受到了这种感觉,由内而外的,不一样的感觉。
余雄慢慢地站起来了,洞里其他人的注意此刻都聚集在厕娘和圣姑身上,他们都在想办法阻拦厕娘带走圣姑。余雄站起来后却并没有趋步上前,因为余雄尽管站起来了,但体内的火焰熊熊,使得自己挪不动脚步。余雄必须找到一个发泄的口子,将体内的那一股火焰发泄出去,也只有将体内的火焰发泄出去,余雄也才能够涅盘重生。若任由这股体内的心火熊熊,余雄尽管站起来了,尽管疼痛已经减轻不少,但还是没有躲过最后的那一关,等待着余雄的也还是死亡。
世人做事很多不成功的原由,往往就在即将成功的刹那间没有坚持下去,在最痛苦最黑暗都已经过去了的时候,弹尽粮绝,或者开心过头,倒在了已经可以看见成功到来的那一刻前面,实在可惜之至。
眼下余雄就处在这样的境况下,两颗珍珠尽管与九腿蜈蚣毒液混合在体内横冲直闯,打通全身十二经脉,让余雄整个身体宇宙发生着从内到外的根本性变化。但碳神所化的珍珠物质必然不是一般的物质,碳神所化的珍珠可以发生爆炸可以燃烧的,这就形成了体内的心火在燃烧,心火熊熊,不可磨灭。
到了最后生死攸关的时刻,但余雄并不知道。余雄只是感觉到自己尽管站起来了,但挪不动脚步,感觉到体内热量比平常猛增不知道多少倍,若自己不找到宣泄的口子将这热能发泄掉,自己就会被自己这种热能烤熟成为成都烤鱼。
余雄整个身体开始膨胀,身高猛然增长,身上所穿的服饰都在膨胀中开始撕裂,发出嘶嘶的响声。这还不算,余雄的头发都在变粗,脑袋在变大,眼珠也在发生着变化。整个一张脸都在发生着奇迹般的变化,红彤彤的面孔下,余雄张大了嘴巴。
余雄嘴巴一张开,体内的心火就犹如滚滚长江水,源源不断的喷薄而出,随着这喷薄而出的心火,余雄嘴里发出狮子般的狂吼声。没有人不被这狂吼惊呆,这狂吼声连绵不绝,犹如山间的激流瀑布从天而降,犹如夏秋间天空万钧雷霆响砌大地,犹如西门坝上上千人在唱着高亢的坝坝舞之歌。那声音雄浑有力,穿越山间流水,跨过高山峡谷,飞跃参天古树,砸在这声音该到的地方,落地有声,惊起九顶山精灵侧耳倾听,都纷纷朝着狮子王峰半腰上的龙洞行着注目礼。
余雄突然地狂吼声,打断了厕娘原本踏出龙洞的脚步,也惊起了闭目唠叨的何不来,更让圣姑脱离厕娘的掌控,龙九鼎和熊一山也是跟着吃惊地看着余雄。看着余雄在这洞里突然变得十分的高大,整个身子比原来高大一倍,整个脸庞都变得宽阔不少。站在余雄面前,洞中其他的人都感觉自己似乎突然不知道为什么就矮小了,就只能仰视着看余雄了。
只见余雄嘴里一边发出狮子般的狂吼声,一边吐着熊熊的火焰。这种景象让他们感到了吃惊,而且余雄这种嘴里吐火焰的行为并不是一次而是连绵不绝的往外吐,就好像余雄腹内装着一个火焰池一样的吐之不竭。
就听到厕娘大声地喊道:“夫君,是你吗?”
众人诧异地转头看着厕娘,只见厕娘目光呆滞地看着余雄,嘴里喃喃着说着什么,好一会又才喊一声:“夫君,你真是夫君吗?”厕娘满脸的期待,刹那间,泪流满面。何不来心中奇怪,思量道,这厕娘怎么看着余雄喊夫君,难道余雄现在的模样犹如碳神当年引诱厕娘时的模样?心甚不解,只得摇头叹息。
圣姑也是很奇怪,瞧着厕娘的神情,细思道,这余雄服用了两种毒素,尽然没有死去,反而活了过来,而这老太婆看到余雄现在的样子,居然喊夫君,也不害臊。可见人老连羞耻之心都不在乎了,倚老卖老,还以为自己很年轻似的。圣姑如此揣测厕娘,这也不怪圣姑,因为圣姑对厕娘抱有偏见。
这只是圣姑内心所想,其实厕娘看着余雄现在的样子满眼的泪水,嘴里喊着夫君,看似激动无比,厕娘内心却在翻江倒海般的伤感,尽管知道这不是那玉树临风,自己当年一见倾心的碳神,但就是忍不住喊出声来。这就是厕娘优点所在,喜欢就要大声地喊出来。
当年碳神到瑶池参加王母娘娘三千年一度举办的蟠桃会,遇见厕娘的时候,碳神风流倜傥,手拿一把细小的折扇在碳神耳朵边摇晃。厕娘当时还是蟠桃会上的丫环,手中端着托盘,托盘中放着五个蟠桃,走到碳神面前,看到碳神手中那把细小的折扇不停地摇晃着,尽然连一丝风都没有,不由得笑起来。碳神见厕娘笑起来如此好看,遂就跟上了厕娘,厕娘端着盘子到哪碳神跟到哪。让厕娘在瑶池出尽了丑态,最后王母娘娘开恩,打发厕娘扫了出恭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