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河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感谢书友取名好麻烦的再次打赏和推荐票!^-^)

“哈哈哈哈,果然被陈兄弟看出来了!”钟矩笑道:“不错,我这诗里的确化用了陈兄弟在逍遥楼的佳句。”

陈成汗颜了一下,自己刚来岭南的那天写了好几首诗,像这个什么“灵岩秀峰重复重,碧玉削出千芙蓉”,基本上属于写完就忘的类别。

因为那天糟糕的战绩,陈成就更不愿意回想了。

难得钟矩提起,如果他不提的话,陈成自己都没啥映像了。

这么一看,小钟的诗才终究还是要比大钟技高一筹,与大钟平铺直叙的“正道”不同,小钟的诗可以说是颇见巧思,隐藏了许多了小细节。

他说:

我曾经非常喜欢太宗文皇帝的那首“初晴落景”诗——

一下就把李世民的诗给嵌入进来了,要想知道小钟想表达什么,你还得把李世民的诗看看才行。

那么李世民的“初晴落景”写了什么呢?

看上去就像是一首普普通通的写景诗,起码前六句都是这样的:

晚霞的时光可以娱乐自己,天气若是晴朗老子就更加高兴。

太阳照耀出百花的色彩,微风吹动着广袤又翠绿的林木。

池塘里的鱼跃起的样子各不相同,园子里的鸟儿叫声也千差万别——

最后李世民来了一句感慨:寄言博通者,知予物外志。

想把这首诗告诉那些博古通今的人,让他们理解一下老子描写这些风景之外的意思。

形式上有点像曹操的标准结束语“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也就是表明:今天就写到这里了,下次再见吧!

本来只是“客套话”,可是小钟说很钟爱这首诗,那就必须要过分解读一下,而且李世民自己也说了“朕有深意,你们去猜吧”!

什么深意?他不说,怎么猜?

只是从他中间两联看上去,像是说:花有上百种,林子也有上千座。水池很多鱼,园子很多鸟——

单纯“多”的话,那就是流水账,可是他提到了“不同”,提到了“还异”。

也就是说,万物都有不同点,即便是看着很相似的鱼、鸟,都有不同!

因为不同,所以美丽!相互对比,相互补充!

动物尚且如此——

何况是人呢?

唐太宗关于不同种族的人,有什么出名的观点吗?

自然是有的!

“由此,我不得不想到太宗皇帝那句名言!”陈成回忆起初一历史课本上李世民那段说:“自古皆贱夷狄而贵中华,朕——唔唔唔,各位当没听见。他——他‘独爱之如一’!”

“是的!自古以来,汉人都轻贱外族,认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事实上,外族人虽然与华夏的风俗习惯不同,可不也是人吗?正是因为他们的不同,反而才显得这个世界格外精彩呢!”

“在太宗皇帝的疆土上,无论种族,他都一视同仁!”

“所以,我猜测太宗皇帝大概是以这首诗,来启发群臣们进行‘夷夏之辨’!告诉他们,虽然池鱼跃不同,园鸟声还异,可是他老人家对它们的喜爱是一样的!夷人戎狄,都是不必要的蔑称!理应相同待遇!”

“基于这种宽大包容,所以大唐的恩泽能光照寰宇!统治远迈秦汉的广大疆域!”

“如此,在卫国公李靖灭亡东突厥以后,奚、室韦等十几个部和西域的各小国都纷纷要求内属大唐!”

“逃到高昌的突厥人,听说大唐对归降的突厥人待遇优厚,重贵故土,附于大唐!”

“贞观四年的三月,四夷君长来到长安,请尊奉太宗皇帝为天下各族共同的首领!”陈成给始安七少补了一堂历史课:“是曰:天可汗!”

“天!可!汗!”始安七少听到陈成讲述大唐的光辉事迹,一个个都心生民族自豪感,一腔热血涌现到头脑里了!

当初唐太宗自己听了这个称号,也感觉很新鲜,还说:“我为大唐天子,还要处理可汗的事吗?”群臣和各族君长自然都回复他: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然后高呼万岁。

从此,唐太宗不仅是唐朝的皇帝,还是草原上各民族的“天可汗”,实打实的“天下共主”!

贞观八年太上皇李渊在未央宫摆酒席,命令突厥颉利可汗起舞,又遣南越酋长冯智戴咏诗(此人正是高力士家的高凉冯冼氏),既而笑曰:“胡、越一家,自古未之有也。“

突厥和岭南的首领都团聚在大唐这个“大家庭”下,功劳自然不在于李渊,而在于他有个被尊为“天可汗”的儿子。

以至于李世民晚年曾得意地说:“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过之。”

虽然我的才华“稍逊风骚”,可是我实际创下的功业,已经是古来今来的帝王所不可比拟的了!(狂妄吧?难怪韩国人气不过,要在电影里一箭射爆他的眼睛。)

小钟大概从这首平常的诗里感受到“天可汗”那种博大的胸怀和雄壮的气象,又感动太宗皇帝既爱华夏也爱夷人(毕竟岭南还是属于百越杂交的疏远地带)故而心折不已,从而深爱这首诗。

由李世民的“风动千林翠”,钟矩联想到陈成的诗句“碧玉削出千芙蓉”——

都是“千林”,一个是木头的,一个是石头的,应该差不多吧?

要是太宗皇帝生前能恩临咱们岭南,看到我们这里的奇特风景,想来也是感慨万千吧!

但钟矩我肯定,太宗皇帝的心目中,无论塞北还是岭南,都是他治下的王土!

他对子民的爱!

都不会有差别!

别的君王可能不一定,但是他老人家,我肯定他一定是!

最后一句反问句“拟待勒谁名”也颇有意思,李世民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众位功臣,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褚遂良题字(哪里都有你啊,不愧贞观第一小抄写员!),故而“留名凌烟阁”成为大唐功臣们的最高荣誉。

凌烟阁上已经有这些功臣的大名,再把他们刻在岭南的“芙蓉石山”上,似乎也只是锦上添花。

钟矩的私心恐怕是,他要李世民的大名刻在岭南的每一座山峰上,让后来人都记住他。

毕竟没有这位“天可汗”的恩照,哪来我们岭南人今天的幸福生活呢?(陈成:如果我不是知道十几年前岭南还在李隆基的治下发生过大叛乱,那我就相信你了!)

“陈兄弟深知我心!”钟矩听到陈成说得分毫不差,感慨不已:“如此知音,好生令人开怀!”

陈成心想:还有得着猜嘛,你那副太宗脑残粉、大唐爱国好少年的样子再明显不过了好嘛!

我以前当小粉红的时候恐怕跟你也差不多。

“不过呢,‘天可汗’那段是你说的。”钟矩羞赧道:“我并没有想到这一点。”

陈成:“……”

好吧,我果然还是过分解读了吗?

毕竟不像后世,“民族政策”根本不是大唐教育的重点,所以“天可汗”也没有后世教材里说得那么突出,基本上大家都知道这是历代大唐天子都有的一个称号而已。

经过陈成的解读,钟矩的诗,从让人一头雾水,变得反而“光芒万丈”起来,甚至令始安七少这些少年们想到大唐先辈们的英雄事迹,血脉贲张。

唯有大钟钟规一脸怨念地看着陈成:

你都帮我弟弟“过分解读”了,那干嘛不帮我一把?

你说你不帮我解读也就罢了,还特么狠狠地打压我一把?

搞得我和老弟的诗歌水平,原本在伯仲之间,现在在众人和大诗师面前,倒显得我和他云泥之别似的!

我冤啊!

果然老弟天天说你好话是有好处的……

面对大钟的幽怨,陈成无言以对,事实上,让他对大钟诗作言辞不客气的症结,不在于大钟,而在于李隆基啊!

别看陈成把小钟的诗好好夸奖了一番,事实上在他的心中,仍然不认为小钟的诗达到了平日的正常水准。

打心眼里,陈成就不觉得拍马屁的诗能有多好,无非是拍马屁的技巧高低而已。

大钟写得直白,让人觉得假大空,觉得浮夸;

小钟写得隐晦,又加入很多联想的东西,更有趣味,但仍然是歌功颂德诗。

对待君王,你们就是这么肤浅的态度吗?

陶李罗三人,抓住三个亡国之君大加挞伐,比他们本人还伤心丢了江山;

大钟小钟,则是把李世民、李隆基两位大唐皇帝捧上天,他们俩的江山坐得稳固,钟氏兄弟比这二位皇帝自己还要开心,还要振奋。

你们的代入感未免也太强了吧!

对于小陈我来说,君王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只是或血缘,或机缘,把他们推到那个位置上而已。

天子不是自称“代天来抚育万民”吗?

充其量,也就是权利大一点的人民代表而已。

你们离天子远,把他们想得神圣;一旦不行,又贬低为蚯蚓。

小陈我离天子曾经“非常近距离”,知道天子也是凡人,又优点,也充满了这样那样的毛病!

而且你们又过分与个人的德行挂钩,德行好,天下兴;德行差,天下亡。

根本不是这样的,德行再好,办的事情不行,没用的。崇祯又勤政又爱民,大唐的倒数第二皇帝唐昭宗更好,也有心气。可结果呢?

所以,我的诗既不歌功颂德,也不嘲弄亡国之君!

我要站在历史的高度上,冷眼旁观!

公正评述,“君王”这种玩意,是不是光靠德行,就让天下兴、天下亡的!

所以我这首诗是——

“啊?你诗都写好啦?”始安七少惊奇不已,明明陈成的纸上只有两句,然后夸夸小钟,贬贬大钟,这又写好啦?

那你的速度的确是越来越快了!

“谁使黄巾乱,乾坤满战尘。

寇雠原赤子,将帅半清人。

抚字无良策,诛求损至仁。

君王频罪己,钟鼓不遑陈!”

看到“黄巾”二字,大家就知道陈成的主题是“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了。

黄巾之乱发生时,君王是哪一位?

大名鼎鼎的昏君汉灵帝啊!

就是那位刘备和诸葛亮每每谈起,都要“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的汉灵帝。

看样子陈成和陶李罗三位一样,也是要痛斥亡国之君了。

坦率说,汉灵帝算不上亡国之君,毕竟黄巾之乱在他手里还是基本平定了。

死得年轻,33岁,但在普遍活不长的东汉皇帝里,已经算是活得挺大岁数了。

而且这老哥到死之前,仍然卖官鬻爵,封狗为官(真狗),甚至建设“裸游馆”与宫女们不可名状。

可以说享尽了荣华富贵,最后快快乐乐地死去。

这种君王都不亡国,反而那些比他好很多的人亡国了,有没有天理啊?

肯定有人说,那是东汉底子好,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可明末的时候比东汉强多了,清末的时候气象更好,也说没就没了。

这时候,肯定有人抬出来从汉武帝时候诞生的优良传统“罪己诏”!

别看君王德行不行,可是他可以下“罪己诏”嘛!

向老天、向万民骂骂自己,老天一看,也就原谅你了。

就好像汉武帝晚年做了那么多昏庸的事,一个“轮台罪己”,使得后世对武帝临崩前评价竟还不错。

崇祯就是宁愿死也不肯反省自己,大明亡得又快又猛。

但是在“唯物主义”的陈成看来,“罪己诏”是没有用的。

所以他说,以汉灵帝那样的罪大恶极之人,该要多少“罪己诏”才能洗刷上天降下的灾祸啊!

这首诗的精妙之处还在于中间两联:

造反的“贼寇”,原本都是有赤子之心的人;

他们的将帅张角三兄弟,以前也都是清白之身;

到底是什么让他们揭竿而起,去铤而走险对抗这个强大的大汉朝呢?

当喊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时候,你以为是热血,实则是迫着发出最后吼声的人的悲凉。

就好像《武状元苏乞儿》最后苏灿对皇帝说的那样:你害怕丐帮势大——

可是我有多少帮众不是我来决定的,而是皇上你。如果大家都有饭吃,谁特么还愿意当乞丐啊!

继续深入一层,既然叛乱已经起来了,那么你好好处理也行啊!

“招安”,你会不会?

大家造反也就是想有口饭吃嘛!

书河书屋推荐阅读:唐时月晋末多少事逆天换明战神重生小小奶娃杀疯了双穿,开局一桶泡面换媳妇三国之开局被捆到刘备军营谋断九州八旗铁骑?朕用机枪应对很合理吧是绝杀之神啊梦入红楼带着三国系统穿越五代十国大炎帝国,吾济苍生我要做皇帝从原始部落到清末失忆美娇妻,竟是大周女帝农家娃的科举生涯开局逼我送死,反手召唤三千玄甲开局被诛十族,我在朱棣头上作死穿越冷兵器时代,却觉醒红警系统宋医帝国从零开始虞朝历史全解七圣树王朝四十一帝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古今交换,我成了女帝背后的男人我有枪炮满库,女帝跪求招夫大明:读我心后,老朱家人设崩了一字并肩王杨林穿越之我是窝囊皇子穿越红楼庶子,我靠科举逆袭大明卖罐子,朱元璋上门穿越三国之众将云集三国之天下无双唐:乞丐开局怎么活异族犯边,刚成状元的我领兵出征小子,快给爷科考去手握帝国时代,系统疯狂暴兵三国:白毦陈到七页禾忠虎传:凡人不修仙江山,美人大唐小郎中穿越三国,落魄汉室的江东之路这个王朝叫大兴战争年代之我能抽武器装备汉末三国之再建大秦大唐:就嫁一个公主,还想求我出山?明末永昌大明:流落教坊司的皇太孙明末从武昌开始崛起我还没下山,就无敌了
书河书屋搜藏榜:山河血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开局戍边送死?我转身打回京城!崇祯是我老丈人!王妃本狂妄异星传送门之黄金大陆长生:从赏金猎人开始我有皇后光环维多利亚的秘密我在明末有支无敌军团挖金挖金挖金挖金挖金挖金醉枕江山隋末,我干翻了十八王大唐之九子夺嫡让你当兵戒纨绔,你苟成军中猛虎吾父朱高煦黄沙百战穿金甲朕绝不当皇帝箱子里的明末,我就是神仙乱世第一能臣回到古代建特区皇帝宠臣?不,我一身反骨!我在大夏被迫搞事的日子抗战:签到军事基地成晋西北霸主嫡女狂妃三国之诸葛天下绝色毒医王妃林梦雅大明:等待老朱死亡的我成了帝师战争承包商帝国再起特种兵穿越大明,抢座银山夺天下重生—深闺九王妃穿到乱世我有拼夕夕打仗从不缺若我穿越,倚红偎翠,做个小诗仙带个手机回汉朝天云大陆之唐天铁血山河志让你当侯爷,没让你搞科技带着全面战争开始征服许你盛世安宁温水煮相公大人,得加钱三国的真相参商穿越明朝小王侯性转水浒:我潘金莲真不想吃软饭抗日之铁血军旅农家祖坟冒青烟了,连中六元混在大唐当首富穿成傻子后,彻底放飞自我
书河书屋最新小说:开局一书生:从敬夜司狱开始我掌梁山,没宋江什么事了朱雄英现代留学十年,回归大明穿越贾琏之慢节奏生活手握百万铁骑,你说朕是反贼?开局救下刘邦,竟成为历史权臣?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什么?我一个科研人员成皇子了?穿越亮剑之抗日签到系统三国,我曹贼,爱江山更爱美人!明末之我若为王全族被贬,北荒粮满仓昏君啃树皮学名张好古明朝小匠:穿越江湖的逆袭之路大秦:天幕直播我争夺天下大明:治好病后,老朱求我去现代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红颜劫:乱世情殇逍遥悍匪:开局一箱手榴弹家父吕奉先我登顶成龙后,女将军跪求原谅大晋霸主明末风云:乱世殇歌靠读懂人心立足穿越乱世之枭雄崛起华夏最强主播:从主播到全球帝王大明:我朱雄英不当孝子贤孙天幕通古代:开局让老祖宗们震怒从司农官开始变强大宋:人间为青天,地府做阎罗正德皇帝朱厚照帝国皇太子,老子不干了!秦末苍穹之变十三皇子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三国:从打猛虎,救皇后开始大明:我每天一个未来快递,老朱心态崩了!从落魄书生到一品富商古镯通时空,假千金娇养江阳王赢翻了醒来成了桓侯张翼德弑兄杀父,我登上大位大汉:隐忍二十年,汉武帝被架空了李世民假死,那天下不就是小爷的了?大明:老朱假死后,我登基哄堂大孝亮剑:特战小组恭喜发财关于南朝贵公子是我冒充的这回事大唐:不让我种地,就把你种地里三国:开局系统就跑路掌握天幕,行走万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