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河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刑部侍郎孟兆祥是一个倔脾气,勃然大怒,当堂将那些糊弄他的班头和捕快,扒了裤子打屁股。

但后来人依然是如此。

巡城的千户,也不例外。只要令他们去查张缙彦被打的案子,一个一个就都是假意应付,动静闹的不小,却实际进展却一点都没有,最后报上来的,还是过去的结果。

同时的,各个方面都有人在束缚他们,南京刑部,吏部,都察院,各种问询不断而来。

孟兆祥纵使刚硬,在这种情况下,也是无可奈何。

冯元飏六十多岁了,在官场历练多年,知道这样的事情绝非他们两人所能解决,于是便说服孟兆祥,两人联名向崇祯帝写了密奏,将南京情况告知。

崇祯帝接到密奏,几乎不敢相信,他没想到,南京官场竟敢如此,连朝廷派去的钦差都敢糊弄?于是给南京镇守太监韩赞周发去一道密旨,韩赞周接旨之后,不敢怠慢,立刻出动南京镇抚司的锦衣卫,以铁腕手腕肃清了南京应天府衙里的不肖之徒,同时也震慑了南京城里那些想要看朝廷笑话的士绅。

没有羁绊和敷衍,又有锦衣卫的撑腰,案情很快就调查清楚,不但魏国公府中的家人,就是几个上下蹿腾的逮赋者,也被查了出来。

事关魏国公,孟兆祥不敢大意,将案件调查清楚,确定无误之后,他才上报朝廷。

而紧跟着他的奏疏一起到京师的,是徐文爵的请罪,或者说是辩解疏。对于老丈人所作所为,徐文爵推得一干二净,表示从头到尾都不知情,更没有指示家人向应天府尹说清,打点应天府尹衙门中的班头捕快,以为李弘脱罪,不过徐文爵承认自己失察,在李弘积欠逮赋的事情上,没有早日劝诫,以至酿成祸事。因此,他向皇帝请罪。

两道奏疏同日到京师,文官们看罢,都是大怒,纷纷弹劾徐文爵,认为徐文爵避重就轻,蒙混过关,甚至有人认为,徐文爵目无法纪,就是幕后的黑手,不惩治徐文爵,何以显示国法皇威?这其中,内阁四辅兼工部尚书范景文最为坚持。

御座上的崇祯帝久久不说话。

首辅周延儒和次辅陈演也都是默不吱声。

争论了半个时辰,崇祯帝迟迟不表态。

激愤的朝臣和清流,忽然有点怀念太子了。

如果太子在,对这样的大事,太子肯定是要表态的,而以太子一向的风格,想来是不会容忍徐文爵的……

可惜,太子今日不在。

崇祯帝是在容忍徐文爵吗?

当然不是。

老实说,他对徐文爵的老丈人竟然敢打朝廷官员,挑战朝廷权威,而且他派到南京查案的官员,竟然指挥不动南京的人,非得他出动南京锦衣卫才能解决问题,是感到无比愤怒的---怎么的,南京已经不是我皇明的天下了吗?

因此,他非是处置徐文爵不可。

不过如何处置,他却有点犹豫。

魏国公是太祖始封,和去年被爵的定国公徐允祯同为徐达的后人,去年刚除了定国公,今年又要再除魏国公吗?传扬出去,天下人会不会以为,朕孤情寡意,故意在针对勋贵?

因此,必须慎重。

见崇祯帝不说话,好像有容忍魏国公之意,有人开始站出来为徐文爵说话,认为徐文爵一向谨慎小心,应该不会参与这样的事,应该是李弘狐假虎威,借着他的名义,胡作非为而已。

礼部尚书林欲辑又颤颤巍巍的站出,认为此事的根子还是在“追逮赋”,为了逮赋,江南已经乱成一片,乡绅士子到各地州府衙门前请愿的情况,此起彼伏,已经变成了一股风潮,朝廷必须引起重视,不然可能会掀起动荡---话里话外的意思,逮赋是应该追的,但朝廷是不是太着急,处罚是不是有点太过严厉了?

不过没有人附和他,事情进行到现在,谁都知道,追逮赋之策已经是不可能改变了,不说太子,就是御座上的崇祯帝也不会允许半途而废,原因很简单,追逮赋进行到现在,已经不只是关乎朝廷的税收,更关乎朝廷的颜面,甚至是关乎到太子未来继位的“正当性”,如果追逮赋在压力之下被迫中止,那么提出此策的皇太子又该被至于何种地位?

散朝后,崇祯帝召内阁五臣到乾清宫,继续商议魏国公的处置,

这时候,首辅周延儒说话了,他认为魏国公徐文爵给人的印象,一向是谨小慎微,包庇李弘之事,说不定还真有隐情,朝廷还是要详细查案,谨慎判断,不宜贸然决定。

至于那些在各地衙门前聚集请愿的乡绅,朝廷应该安抚为主,不宜升高对抗。

“但如果他们不愿意被安抚呢?”三辅蒋德璟忽然道。

对于蒋德璟有点质疑的口气,周延儒心中不快,但脸上却波澜不惊,古井无波的回道:“那就再安抚,以诚相对,只要各地官员用心,我就不信他们能闹起大事来。”

蒋德璟转向崇祯帝:“陛下,一城一地确实闹不起大事来,臣担心的是,各地会相互串联,彼此呼应,同时聚事,那可就不好办了。尤其是有魏国公的家奴打了朝廷命官,却没有受到严惩的情况下,那些逮赋者一定会受到鼓励,有样学样,花银子雇一些地痞流氓,对朝廷派往各地的御史进行骚扰,阻挠御史公干,是极有可能的。虽然朝廷现在预防已经有点晚了,但臣以为,亡羊补牢,犹是善政。”

“如何预防?”问话的是次辅陈演。

蒋德璟转对他:“李弘、魏国公的家奴、魏国公、还有那些参与此事的人,都必须被严惩,以儆效尤;第二,对于逮赋者聚集在衙门前请愿,影响衙门正常工作,甚至鼓动百姓者,各地官员都要拿出魄力,该驱散就驱散,该惩处就惩处,绝不可坐任事情闹大,而内阁要做官员的后盾,将此意见明发天下,如此才能刹住逮赋者在衙门前聚集,试图鼓动民心,给朝廷制造压力的歪风。”

如此一来,骂名就都是内阁的了。

而内阁首辅周延儒自然是首当其冲。

听到蒋德璟的建议,周延儒表面不动声色,心中却是恼怒,各地官员如何处置,叫官员们自己斟酌,出了事情,内阁出来收场,看情况,游刃有余的进行处置,但如果将内阁的意思明发天下,各地官员有了胆气,照此处理,那么那些逮赋者的怒气就都会冲向内阁,他这个内阁首辅不就是臭名昭着了吗?

不过当着崇祯帝的面,他不能露出愠色,只能默不吱声。

陈演皱着眉头道:“事情还没有调查清楚,中葆何以认为,魏国公一定参与其中了?”

蒋德璟肃然道:“就算没有参与,也有失察、纵容之罪,府中家奴敢打着他的名义,到外面行此恶事,又岂是一日能养成?怕是一贯如此吧?”

陈演微有尴尬,退了回去。

“臣附议。相关人等,必须严惩。”四辅范景文站出。

五辅黄景昉犹豫了一下,没有站出,和范景文不同,他能入阁,和周延儒有莫大的关系,虽然心里支持蒋德璟,但在现在这种情况下,他也不好意思对周延儒和陈演落井下石。

内阁的争论,崇祯帝都听到了,对蒋德璟的意思,他是赞同的,而周延儒的圆柔处置,他也不反对,而在这期间,他已经思谋好了对魏国公的处置,于是从御案上翻出孟兆祥和冯元飏的联名奏疏,提起朱笔,在最后的处置上,稍微改了一下。

对李弘的处置,孟冯二人定的是籍没家财,充军流放,但崇祯帝直接改成了斩。

魏国公的家奴,定的是杖八十,崇祯帝也改成了斩。

至于动手的那几个流氓,更是斩首了。

而上下其手,参与到了其中的几个逮赋者,都是籍没家财。

应天府衙的不肖之徒,依刑责,分别是流放和杖刑。

而最重要的,也就引人注目的,就是魏国公徐文爵本人的处置。

崇祯帝放下朱笔,转对王承恩:“拟旨,魏国公,治家不严,放纵家奴,朕甚为失望,着罚俸三年,闭门思过,现在担的职务,全部免除。”

对前面的人,都是重责,只有对魏国公徐文爵是轻放。

由此可知,崇祯帝对勋贵,还是留有情面的。

“遵旨。”

对崇祯帝的处置,内阁没有异议,内廷批了红,压上大印,内阁画了押,这道圣旨就发了出去。

……

皇太子朱慈烺回到京师时,圣旨已经发出去有二十天了,南京那边在接到圣旨之后,立刻就做了处置,抄家的抄家,流放的流放,李弘和一干人等押入死牢,等待秋后问斩。而一向是南京第一尊的魏国公府,瞬间从高峰坠入到了低谷,府门紧闭,更有锦衣卫把守,俨然已经是不能自由出入了。

同时的,各地官员也接到了内阁的公文,该驱散就驱散,该处置就处置,但是秉公执法,出了事情,自有内阁担待,于是官员都硬气了起来,不再姑息,各地衙门前为了逮赋之事聚集请愿之事大幅减少,尤其是在知道魏国公被惩处,李弘被定了一个斩首之后,敢于顶风作案的就更是少了--银子虽然重要,但脑袋更宝贵,真要惹怒了朝廷,落得李弘的下场,那就因小失大了。

不过心中的怨气却是难解,去年是暗恨太子,认为太子追逮赋是不知道民间疾苦,今年则是恨上了内阁,若不是内阁的公文,府衙怎敢用棍棒对付我们?

于是骂声四起,逮赋者以及他们的家属,都将矛头指向了周延儒,编出各种段子和诗词,辱骂周延儒,同时的,他们也没有放过始作俑者,那就是皇太子,虽然不敢明着骂,但却也是拐弯抹角的编了一些污蔑的段子,或者是借古讽今,用唐太子宋太子,讽刺现在的大明太子,甚至连晋惠帝的“何不食肉糜”也出来了。

但恨归恨,骂归骂,但眼看朝廷的欠赋不交是不行了,去年到今年,朝廷的压力一天比一天,那些御史言官也一天比一天没有耐性,最重要的是,继续拖延下去,不但年年要收利息,而且家族中人不能参与科举--这个措施太狠了,没有科举,就不能当官,而没有当官的子弟做后盾,再大的家族也会逐渐败落,因此,只能含血咬牙,将朝廷的欠赋一分不少的全补上。

短短一个月,除了一些特别顽固的钉子户和一些确实没有钱的落败户,江南大部分的逮赋者都补上了历年的欠赋,粮米和银两,通过漕运,源源不断的运往京师……

回到京师,朱慈烺就连续听到这两个好消息,嘴角不禁露出了微笑。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原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尤其是在赋税极低的情况下,有钱人就更不应该积欠朝廷的税赋,奈何,投机取巧的士绅太多,渐渐成了大明的顽疾。而为了医治这个顽疾,朱慈烺在朝堂上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又背负了巨大的骂名,才好不容易的将“追逮赋”推行了开来。

说起来,真是艰辛,不过终算是做到了,经此一次,江南士绅必不敢再轻易欠赋了。

而能进行到这一步,朱慈烺对蒋德璟很是感激,若没有蒋德璟在御前的一番言,内阁绝不会“自揽责任”,发出那样的公文,江南各地衙门前聚集的士绅,也不会轻易散去。

至于魏国公的处置,则是在朱慈烺的预料中,他的父皇崇祯帝骨子里是一个嫉恶如仇的人,对于贪官和无能的官员,从来都不会姑息,但对于亲贵和勋贵,却又有点感情用事,崇祯十二年,朝廷财政困难,首辅薛国观提议向勋贵们募捐,这本是一个好主意,崇祯帝也知道,不少勋贵富的流油,奈何最后就是推不下去,究其原因,就是崇祯帝心软,面子薄,架不住勋贵们的哭穷,偏偏薛国观又不自律,被政敌抓住了把柄,五皇子又忽然死去,临死前的一番话,吓着了崇祯帝,募捐之策就此夭折。

___感谢“武入圣2、hellohahaha、cylove521”的打赏,谢谢~~~

书河书屋推荐阅读:海贼之母巢秩序骑驴仗剑超时空:我这是超市不是托儿所啊痞子毒士,太后直呼你好坏考上状元后,我的太子身份曝光了红楼:从今以后,我就是贾琏明末之木匠天子大明匹夫我爹是大将军三国:让你降吴,你绑架孙权若我穿越,倚红偎翠,做个小诗仙宠娇妻,斗地主,痞帅的悠哉日子绝境皇权:替死皇帝的逆袭之旅大唐:迎娶公主后,我反贼身份曝光伏羲夫妻退婚后,我开启了万界召唤系统异世年令营大明:不交税就是通鞑虏网游领主争霸大唐之逍遥太子大战在即,我倒卖了军中粮草无双战神之我为吕布你是明珠,莫蒙尘改革大唐穿越南宋当皇帝穿越大秦,给秦始皇打晕塞麻袋里楚神大帝传庶女为后五千年来谁着史大秦:暴君胡亥,杀出万世帝国穿成傻子后,彻底放飞自我大秦:我融合兽魂后无敌了重生朱标,我才是明太宗嫡妃不乖,王爷,滚过来!宋士梦境归来做才子穿越:重塑大唐大宋第三帝国兵者,侠也将门大逆子农家巧媳妇本王一心求死,为何逼我做皇帝大殷小地主大唐:我摆烂后,武则天慌了!汉末少帝悍卒之异域孤狼回到大宋做山匪血雨腥风逆天行汉阙三国梦六岁儿童一次杀了40个匈奴人
书河书屋搜藏榜:山河血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开局戍边送死?我转身打回京城!崇祯是我老丈人!王妃本狂妄异星传送门之黄金大陆长生:从赏金猎人开始我有皇后光环维多利亚的秘密我在明末有支无敌军团挖金挖金挖金挖金挖金挖金醉枕江山隋末,我干翻了十八王大唐之九子夺嫡让你当兵戒纨绔,你苟成军中猛虎吾父朱高煦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黄沙百战穿金甲朕绝不当皇帝箱子里的明末,我就是神仙乱世第一能臣回到古代建特区皇帝宠臣?不,我一身反骨!我在大夏被迫搞事的日子抗战:签到军事基地成晋西北霸主嫡女狂妃三国之诸葛天下绝色毒医王妃林梦雅大明:等待老朱死亡的我成了帝师战争承包商帝国再起特种兵穿越大明,抢座银山夺天下开局流放西北,强塞三个西域媳妇重生—深闺九王妃穿到乱世我有拼夕夕打仗从不缺若我穿越,倚红偎翠,做个小诗仙带个手机回汉朝天云大陆之唐天铁血山河志让你当侯爷,没让你搞科技带着全面战争开始征服许你盛世安宁温水煮相公大人,得加钱三国的真相参商穿越明朝小王侯性转水浒:我潘金莲真不想吃软饭抗日之铁血军旅农家祖坟冒青烟了,连中六元
书河书屋最新小说:夜读全唐诗三国:穿越黄巾逆转天下逆子别闹了,爹是木匠皇帝战神周侗传奇一一水浒前传说我战术太脏,战败后告我是战犯科举,张时安带头开卷此去直上青云路三国:开局遭到陷害,请父皇退位废太子你选的,朕兵临天下你哭啥?大唐:开局被李世民模拟人生曝光深山修仙二十年,方知身在秦时母皇别传位,五个皇姐拔我氧气管忘恩负义要我死,我造反你哭什么?从士卒开始,娶妻就能变强我只是想死,怎么就功盖千秋了?老爹入赘将军府,千金姐姐把我宠上天平步青云后,侯府跪求我回去在澳洲建国1796荒年全村啃树皮,我有空间狂炫肉马超重生大宋朝陛下不好了,六皇子又发疯了!开局流放西北,强塞三个西域媳妇大明:我天天死谏,朱元璋人麻了重生之我在上海滩当活阎王就藩辽东,给诸国一点工业时代的震撼大唐:李承乾,开局自尽吓疯李二穿越后科举,皇帝竟想组队退休我刷的视频,能投放到古代大明:反骨皇孙,老朱天天破防!天幕:刷短视频,嬴政得了MVP乱世边军一小卒大明皇孙:开局教朱元璋当皇帝退婚当天,我继承了北幽王爵被妖后强迫和亲后,我一统草原成为天可汗无敌皇子:我真不想登基啊!重生刘协,打造日不落大汉三国:老曹,我真不想架空你啊!让你当书童,你替少爷科举中状元天崩开局:从天牢死囚杀成摄政王从败家子到天下共主本世子摆烂躺平后,竟然天下无敌了!三国:张角师侄,我快权倾朝野了我一心求死,怎么功成名就了?穿越异界,我能召唤游戏玩家三国:开局长坂坡,赵云是我叔?水浒:开局花一块钱彩礼娶潘金莲甄嬛:让你安慰后宫,你造反了?三国:开局被何进献给何太后穿越,从深山打猎开始疯批世子:开局狂怼满朝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