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河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傅永淳被攻讦的满头大汗,急的说不出话来。

朱慈烺心情渐渐沉重,倒不是心疼傅永淳,傅永淳能力一般,操守也一般,不是什么贤臣,被攻讦也是应该,他担心的是京畿形势,虽然建虏退走了,但京畿地区几十万百姓的生存条件,却也是被破坏了,家园被毁,粮食无存,现在年关逼近,天气一日冷过一日,他们要如何渡过这个寒冷的冬天?

一旦朝廷赈济不利,京畿百姓揭竿而起,那引起的风波和动荡,可不是陕西河南能比的。到时,因为击退建虏入塞而积攒起来的民心民气,瞬间就会荡然无存。

朝廷必须赈济,而且要大规模的赈济,不管令难民返回家园,还是留在京师,都必须大批的钱粮做支撑。

此外,建虏虽然入塞失败,狼狈的退回了辽东,短时间之内,应该不会再兴兵了,但这并不是表示大明的边境就安宁了,原本,蒙古人跟随建虏入塞,心中抱着极大的希望,想要趁此机会,大肆劫掠大明,以弥补大明封锁边境,严禁粮食布匹出关,给他们造成的巨大损失,但想不到却在大明碰了一鼻子灰,不但损兵折将,而且毫无所得。

灰溜溜出关,物资匮乏的情况下,漫长的冬季将是蒙古人的生死关,很多人必将死在这个缺医少药的冬季,被迫之下,蒙古人一定会铤而走险,攻掠大明边境,而和他们接壤宣府和大同,将是重点防御地区。

这一情况,大明朝廷已经有所预料,在朱慈烺回京之前,兵部就已经拟出计划,调精武营阎应元暂时移防宣府,协助周遇吉防守宣府,大同那边,则是由山西镇倾力相助,宣大总督张国维坐镇指挥,不给蒙古人可乘之机。

而兵马出动就需要粮饷,但朝廷此时偏偏就没有粮饷。

没有粮饷,纵是阎应元的战兵营,怕也是难以发挥战力。

想到此,朱慈烺的眉头不知不觉就皱了起来。

此时殿中群臣的争论,并不是在商讨如何筹集粮饷?而是在相互追究,相互推卸责任。内阁五辅,从周延儒以下,都阴沉着脸----能想的办法,他们都已经想了,但实在是凑不到需要的钱粮,照次辅陈演刚才所说,现在只能是勒紧裤腰带,先过了这个年再说。

但一句勒紧裤腰带,不知道要饿死多少灾民?

有官员站出,说,可请京师里的粮商放粮,说话间,还有意无意的看了太子一眼。

但朱慈烺却不能接,因为他清楚的知道,为了压低粮价,支应京师百姓的口粮,京惠粮行粮库里的粮米,已经是所剩无几了,无法再承担更多的负荷了。强压下去,京惠商行一定是倒闭。

而这,是和朱慈烺的愿望不符的,他绝不能让京惠商行倒闭,在他的谋划里,京惠商行未来要承担更多的重任。

除了粮米,京惠商行的存银其实也已经没有多少了,虽然事先就有准备,春秋之际,赵敬之从江南运来了大批粮米,奈何京师人口众多,建虏入塞之后,因为担忧粮食断绝,一些家中存有粮米的中小富户,也开始到京惠商行排队买粮,额外增加了京惠商行的压力,进入十一月底,京惠商行的米库就已经见底了,赵敬之紧急从淮安徐州等地购粮,价钱是平时的两倍,运到京师,却只能平价售卖,一来一去,亏空不少。

一月之间,赵敬之鬓角的白发就增加了很多。为了不影响太子的大计,各个苦处,他并没有告诉太子,而且自己独立苦撑。

赵敬之虽不说,但朱慈烺却知道的清清楚楚,心中感佩的同时,却也明白,他必须尽快伸出援手,为京惠商行补上银子,不然不等过了这个年,京惠商行可能就无法继续了。

……

看一眼争辩的群臣,又看御座上,那满是疲惫焦躁的崇祯帝,朱慈烺不再犹豫,他决定,将心中那个不太成熟、原本想要以后实行的办法说出来,助朝廷度过此难。至于父皇可能的忌惮,他一时也是顾不了了,于是他起身来到殿中,向御座上的崇祯帝拱手:“父皇,儿臣有本。”

殿中登时肃静。

原本正在争辩的群臣,都齐刷刷地退回了原位,所有人都知道,太子一定是要提出解决的办法了,只是银子可不是其他的东西,就算你太子再有本事,也不能凭空变出来不是?

见太子出列,御座上,正自焦躁的崇祯帝抬起了头---有点期望,但却又带着一点犹豫。

“陛下,儿臣以为,年关已近,将士和百姓都急于拿着钱粮过年,如果朝廷不能及时发放钱粮,民心不稳,京畿必然动荡。”朱慈烺态度恭谨的回道:“因此,如何筹集钱粮,及时发放,是眼下的当务之急。”

崇祯帝和群臣都静听。

“方才儿臣听大司农所言,虽然取消了辽饷,但我朝今年岁入其实是增加的,厘金税加上追缴的逮赋,比去年多出了八十万两,如果没有建虏入塞,今岁我大明朝的财政,还是可以勉强支撑的。但因为应对建虏入塞,我朝多付出了百万两的粮米,因此才造成现在的困境。”

听到此,户部尚书傅永淳,点头如捣蒜,对太子殿下所言,他是再赞成不过了。

“建虏今年败走,实力受损,照儿臣推断,明年应该不会再来了,也就是说,明年的财政状况,一定会比今年好,今年付不出的一百两,来年应该是能补上的。”

朱慈烺清朗的声音在殿中回荡。

群臣默默,都想:来年能补上又怎样?现在是年关难过。没有钱粮,不能赈济,这个年,京畿怕是难以太平……

朱慈烺继续道:“刚才说到粮商,儿臣忽然想起了一件事。”

“去年河南灾变,灾民百万,朝廷一时拿不出那么多的钱粮赈济灾民,河南巡抚高名衡为了赈济灾民,便以河南巡抚衙门的名义,向粮商们赊欠粮米,以开设粥厂,赈济灾民,前后一共赊欠了百万两的粮米,成功稳住了河南的局面,安抚了灾民,而且以工代赈,重新了修建加固河南境内不少的城墙,为防御流贼再起,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去年的欠账,今年年中五月份的时候,河南巡抚衙门就已经基本清偿,所用的,乃是八大晋商的抄家脏银。照高名衡所说,朝廷,百姓,乃至商人,都获得了利益。朝廷虽然花了百万两的银子,但稳定住了河南,平了贼乱,百姓得衣食,商人得通路,今年建虏入塞,河南民情稳定,高名衡和河南总兵陈永福能率兵北上勤王,这都是去年赈济之功啊!”

听到此,一些聪明的臣子已经明白了太子的意思,太子是要朝廷效仿河南巡抚衙门,向商人赊账啊。

去年赊账是京惠商行起的头,最后河南巡抚衙门还钱,大部分的银子,也都是还给了京惠商行,时至今日,殿中群臣都已经知道,京惠商行乃是太子殿下的产业,说起来等于是左手换右手,现在朝廷困难,如果京惠商行愿意拿出钱粮,解朝廷危难,日后再还给京惠商行,倒也不是不可以。

户部尚书傅永淳的眼睛,登时就亮了,如果京惠商行愿意帮他挑这个担子,那就太好不过了。

但出乎崇祯帝和群臣的意料,太子的意思,并不是朝廷向商家赊账,而是有另外的打算。

太子继续道:“儿臣以为,河南的例子说明,朝廷钱粮使用,未必要全盯着府库,有些事情,可以找商人来帮忙,只要朝廷遵守承诺,到期还钱,商人们是很愿意和朝廷合作的……”

一些臣子的脸上,流出不满,本朝以农业立国,从太祖皇帝开始,就压制商人的地位,将商人列为最低等,虽然明中后期之后,商人地位大幅提高,太祖当初压制商人的一些政策,已经是名存实亡,但毕竟祖制未变,太子这么高调的在朝堂上夸奖商人,好像不好吧?

也就是太子,如果是一般臣子这么说,早就有人跳出来反驳了。

“不过和河南的情况不同,历经建虏入塞,京师九门,封闭两月,京师商人的仓储已经是不多,不说其他,只说京惠商行,现在在城中的九个粮仓,基本都已经空了……”朱慈烺叹道。

听到此,群臣微微骚动,他们还期待京惠商行救急呢,想不到京惠商行竟然也快支持不住了。

只有知道内情的五个辅臣和户部傅永淳默默,京惠商行的困境,他们早就知道了。

辅臣知道,皇帝自然也是知道,这也是崇祯帝没有和太子提起京惠商行的原因。

朱慈烺继续道:“因此,单靠几个大商人,是不能渡过这次难关的,需要将京师的大小商人,乃至富余的百姓都发动起来,令他们心甘情愿,为国分忧。京畿危机,才有可能解除。”

听到此,崇祯帝终于忍不住问:“如何发动?又如何令他们心甘情愿?”

在崇祯帝看来,世界上,最难的四个字,就是心甘情愿了,崇祯十二年时,朝廷财政困难,他不得不放下身段,向勋贵和朝臣们募捐,明明知道勋贵们有钱,但却没有人愿意拿出,连他的老丈人都是虚假应付,最后不得不草草收场,还搭上他刚刚一岁的五皇子……

想起往事,崇祯帝就心痛。

“无利不起早,要令人心甘情愿,非有利益不可,借钱更是如此,儿臣以为,白白募捐是不可能的,朝廷需要拿出相当的诚意,那就是学习民间借贷之法,向每一个愿意借钱给朝廷的百姓和商人,支付利息。”

嗡。

殿中群臣都惊讶的议论起来了。

惊世骇俗。

他们想不到,太子的办法居然是向商人百姓借钱、。

朝廷向民间借钱,本来就已经很是丢脸了,但想不到还要出示票据,给利息。

“天子向民间借钱,还要付利息,颜面何存?”

一个白须老臣站出来,高声反对。

却是礼部林欲辑。

“老尚书差矣,向民间借钱,并非没有,我朝太祖就曾经向沈万三借钱、成祖靖难时,也曾有商人资助。”

朱慈烺早有准备,不等林欲辑继续说,就用一句淡淡地“太祖和成祖”堵住了他的嘴。

“这……”

林欲辑无法再说,如果是其他,他还可以反驳,但说到太祖和成祖,他就只能避让了。

“太祖成祖时,商人都是心甘情愿,此时又如何让他们心甘情愿?”次辅陈演问。

朱慈烺再转回来:“当然是令他们看到,朝廷保证还钱的制度和诚意。”目光再望向御座上的崇祯帝,拱手道:“父皇,朝廷向商人借钱,付利息,约定期限归还,并立下票据为证。就如民间商人,相互借贷一样,并没有什么丢人。天子借钱,并非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天下的百姓,为了京畿几十万百姓不至于哎哎受饿,圣人云,爱民如子,岂不正是如此?”

听到此,原本皱着眉头,似有抗拒的崇祯帝,点了一下头,脸色稍微好看了一点。

说起来,崇祯十二年,他低声下气的向勋贵和朝臣们请求募捐,那脸面早就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那才是本朝本代,他老朱家,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丢脸事情呢。

不理会群臣的嗡嗡,朱慈烺继续道:“朝廷向民间借银子,应叫国债。刚才听大司农说,户部空缺在一百万两,儿臣以为,朝廷就发行一笔特殊的国债,定额一百万两,年息六厘,即借朝廷一百两银子,朝廷来年还他一百零六两,国债票券可分十两、五十两、一百两三种,一年为期,不但商人,任何人都可以购买,朝廷信誉保证,到期一定兑换,只要朝廷做出保证,儿臣以为,筹集一百万两银子,还是有可能的。有了此笔银子,朝廷就可以安然渡过年关,到明年年底,再偿还此笔国债。有一年的时间做缓冲,户部就多了许多闪躲腾挪的空间。”

说完后,深深一鞠。

“不可,寅吃卯粮,何况还多付了六两银子,岂非是便宜了那些奸商?”

“如果不成,你可有其他办法?”

“想来想去,倒也是一个缓解朝廷危机的良策。”

殿中议论,嗡嗡而起。

书河书屋推荐阅读:海贼之母巢秩序骑驴仗剑超时空:我这是超市不是托儿所啊痞子毒士,太后直呼你好坏考上状元后,我的太子身份曝光了红楼:从今以后,我就是贾琏明末之木匠天子大明匹夫我爹是大将军三国:让你降吴,你绑架孙权若我穿越,倚红偎翠,做个小诗仙宠娇妻,斗地主,痞帅的悠哉日子绝境皇权:替死皇帝的逆袭之旅大唐:迎娶公主后,我反贼身份曝光伏羲夫妻退婚后,我开启了万界召唤系统异世年令营大明:不交税就是通鞑虏网游领主争霸大唐之逍遥太子大战在即,我倒卖了军中粮草无双战神之我为吕布唐末大军阀你是明珠,莫蒙尘改革大唐穿越南宋当皇帝穿越大秦,给秦始皇打晕塞麻袋里楚神大帝传庶女为后五千年来谁着史大秦:暴君胡亥,杀出万世帝国穿成傻子后,彻底放飞自我大秦:我融合兽魂后无敌了重生朱标,我才是明太宗宋士大纨绔梦境归来做才子穿越:重塑大唐逍遥初唐大宋第三帝国兵者,侠也将门大逆子农家巧媳妇盛宠之佛医神妃本王一心求死,为何逼我做皇帝大殷小地主大唐:我摆烂后,武则天慌了!汉末少帝三国军神悍卒之异域孤狼
书河书屋搜藏榜:山河血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开局戍边送死?我转身打回京城!崇祯是我老丈人!王妃本狂妄异星传送门之黄金大陆长生:从赏金猎人开始我有皇后光环维多利亚的秘密我在明末有支无敌军团挖金挖金挖金挖金挖金挖金醉枕江山隋末,我干翻了十八王大唐之九子夺嫡让你当兵戒纨绔,你苟成军中猛虎吾父朱高煦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黄沙百战穿金甲朕绝不当皇帝箱子里的明末,我就是神仙乱世第一能臣回到古代建特区皇帝宠臣?不,我一身反骨!我在大夏被迫搞事的日子抗战:签到军事基地成晋西北霸主嫡女狂妃三国之诸葛天下绝色毒医王妃林梦雅大明:等待老朱死亡的我成了帝师战争承包商帝国再起特种兵穿越大明,抢座银山夺天下开局流放西北,强塞三个西域媳妇穿越1836年泽许公国的崛起重生—深闺九王妃穿到乱世我有拼夕夕打仗从不缺若我穿越,倚红偎翠,做个小诗仙带个手机回汉朝天云大陆之唐天铁血山河志让你当侯爷,没让你搞科技带着全面战争开始征服许你盛世安宁温水煮相公大人,得加钱三国的真相参商穿越明朝小王侯性转水浒:我潘金莲真不想吃软饭抗日之铁血军旅
书河书屋最新小说:异界风云之君临天下我,贾蓉,不做绿帽王穿越大唐重整山河谋定天下:从一首诗震惊长安开始仓库通明末,我在明末当知县三国:开局触发被动自爆系统哎!天道推着你发展幼帝传奇以捕快之名孤岛的崛起:穿越中世纪大航海之重生主宰开局捡漏美娇妻,乱世造反当皇帝三国:天下不容我,我重塑天下大奸臣当道寒光剑气开局撕婚书,我成就最强镇国公!天命储君扫天下权征争霸,带众女从零开始我在原始社会大杀四方重生小丫鬟,只想安稳一生明末第一狠人:先灭建奴再抢崇祯我本农民,谁把我踢出来【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被抄家后,凶猛世子称霸天下穿越清朝造反我是认真的锦书难托:乱世情殇曹操,梦回赤壁,龙吟千年带着三国精英卡闯水浒大明!开局割据一个州!隋唐:项羽传承天生韩信我,顶级纨绔,太尉直呼宝藏女婿!大晋俏公子刚激活军火库,皇帝派人抄我家?从军赋我四叔是朱元璋农家子的赚钱科举日常穿成古代医仙,开局救下太守千金系统:我周天子,天下一统啦哈哈明末人民地狱开局,从马恩河奇迹开始我创造的书竟然成为了历史明末之天下霸业三国渣男,开局捡尸华雄救驾之饼不就是无限粮食,为何给我披黄袍农家那小子古典白话合集红楼:重生贾环,修魔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