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河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初五日,隆武帝朱慈烺在紫光阁先后接见了西班牙国王派来的使者,东印度公司和佛郎机人(葡萄牙)在京师代表,以及以汤若望为首的一群传教士,和他们同贺大明新年。

--前年,西班牙人不敌荷兰人的进攻,被迫退出了台湾,现在的台湾已经全数为荷兰人占领,西班牙人心中不忿,于是他们的国王派遣使者,不远万里来到大明,想要和大明拉近关系,进而共同打击荷兰人,以保护西班牙在东方的最后一个据点,吕宋岛以及整个菲律宾。

但现在的大明和荷兰人的关系正是和睦,荷兰人的东印度公司先后租借三桅战舰和大批的新式战船给大明,并派出大量的教官和水手,以帮助大明组建现代化的天津水师,这段时间,遵照朱慈烺的旨意,兵部和东印度公司正在谈判,以求东印度公司帮助大明在天津港修建一座造船厂,以修缮租借的大小战船。

换句话说,大明想要“技术转让”,哪怕不是全部,只是一部分也好。

但战船建造和修缮,是荷兰这个以战舰起家,雄霸海上的立国根本,这种最高机密,他们是不会轻易传授给大明的,双方谈论了好几次了,讨价还价,始终不能达成。

因此,今日面见东印度公司的代表,朱慈烺也是想要施加压力,以逼使荷兰人低头,同意在天津修建造船厂。

在完全学习和掌握船舰技术之前,大明没有和荷兰人翻脸的理由。

在朱慈烺心中,和荷兰人翻脸的唯一理由,一定就是台湾。

但现在还不是时候。

“我大明愿意和西班牙交好,请贵使转达朕对贵国国王的问候。”

身为皇帝,朱慈烺和西班牙使者的见面,只是仪式,真正要谈实际的问题,西班牙人还得找内阁,找首辅。

……

在会见汤若望等传教士,听汤若望报告,去年一年又翻译了六本西洋基础科学的教材之后,朱慈烺说道:“感谢神父的辛劳。”

“朕即位之初,就已经明发天下,对于传播福音之事,各地官府不得阻扰和刁难,违者必究。诸位神父只要遵守我大明的法律,就都可以安心的在我大明传教。”

“良善的牧师、上进的科学家、遵纪守法的商人,优良农作物的种子,各种手艺匠人和先进技术,对于这些人和事,我大明永远欢迎,永远保护他们在大明的利益。望诸位神父,广泛告知。”

“阿门,上帝保佑陛下!”身材瘦高、蓝色眼珠的汤若望不住的在胸口划着十字,眼神叹服,对于年轻的大明皇帝,他是越来越钦佩,越来越想要将他收在天主的怀抱里了。

同样的,朱慈烺对于汤若望的做事能力和态度,也是非常欣赏的,到现在为止,他交给汤若望的任务,汤若望全部都完成了,尤其是号召那些有学识和现代科学启蒙的传教士,不远万里,到大明来传教之事,汤若望更是不遗余力,孜孜不倦的一直在进行,而经过军情司的调查,远渡重洋,来到大明的传教士,九成以上就是经过汤若望的挑选,有一定学识,正是朱慈烺所要求的各个学科的人才。

数学,几何,物理,冶金,医疗,建筑……很多已经在欧洲萌芽的学科,正在大明的感召下,陆续不绝往东方而来。

而在朝廷改革殿试,增加数学和农业,以后有可能再增加其他学科之后,大明士子对于新鲜学科的包容度和学习性,都大大提高。

这都是科学的种子,总有一天他们会长成参天大树的。

……

也就在这场会见中,朱慈烺和汤若望敲定了组建外文学堂之事。

--中外要想交往,非有大量的翻译人才不可,但中文繁琐复杂,外国人很难学习,即便是汤若望这样的天才,也是花费了将近五年的时间,才念出了一口流利的汉文,相比之下,汉人学习外语更容易一些,而且只有自己国家的翻译,才是最可靠和最可信的,因此,外文学堂非是建立不可。

不但学习西班牙语、葡萄牙语,也要学习不久之后即将崛起的英格兰语,而在学习外文之外,更要知晓西方各国的风俗,以此促进中外交流,使大明对于大洋彼岸的国家,有更多的了解,继而增加更多的交往。

-----如果是过去,这样的事情根本不可能在大明实现,但经过这两年的潜移默化,从首辅蒋德璟以下,所有朝臣对隆武皇帝开放、进取、锐意改革、不拘泥过往的性子,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虽然朝中仍然有很多的顽固派,私下里对于皇帝的做法,十分的不满,但内阁五臣和军机五臣,却基本都是皇帝的支持者,因此,开设外文学堂之事,在朱慈烺一言而断的情况下,不会有什么阻碍。

于是,在镇虏厂厂长、各种顾问之后,汤若望又多了一个头衔,那就是外文学堂的“教授”。

至于外文学堂的祭酒(校长),则有徐光启之子,现在的礼部郎中徐骥转任。

……

会见之后,朱慈烺召集内阁众臣,说道:“来而不往非礼也,朕决意,派遣使者前往西夷,面见西夷各国国王,传达我大明友好和通商之意,”

历来,都是西夷探索东方,却没有东方人探索西夷,这主动和被动之中,其实传达出东西方对于未来的不同进取心,朱慈烺以为,自己没有穿越也就罢了,既然自己穿越了,那就要改变大明上下安心现状,不思进取,不去探索未来的自满之心。

天下非是天下,在天下的另一边,还有更广阔的世界等待我们去探索……

……

初六日,内阁和六部衙门开始理事,虽然开始理事,但正月十六之前,都不会有什么实际的大事,两百多年来,官僚系统渐渐形成不成文的惯例,过年的这几天里,除非是压不住的大事,否则即便是天大的事,也要等到正月十六以后在说,所以内部六部九卿,包括五成兵马司,顺天府尹,这十几天里,基本上午上班,午后就可以回家休息了。

但不想初八日,一封忽然送到的奏疏,却是震惊了通政使司、六部以及内阁的官员,令他们不得不喧哗了起来。

奏疏乃是保定巡抚徐标所上。

所为的,就是摊丁入亩,人地合一!

“臣佥都御史,巡抚保定徐标谨奏。”

“贼乱刚平,天下疲惫,然丁税徭役之策,弊病多多,已经不可不改,臣受国厚恩矣,不能不奏。”

“丁税亦称“丁赋”、“丁钱”、“丁口钱”、“丁银”、“身丁钱”、“丁算”。凡我大明子民,成年男子,一年需交纳九钱丁税,即便老幼,也有一钱,一个六口之家,两个壮男,一年丁税在二两以上。”

“丰年之时,有田地者可有余粮,无田穷民者,只能混个温饱,但他们却要交纳同样的人头税,难有积蓄;一遇灾年,穷民就无力可交,要不举债,要不就携家带口,或流离四方,死于他乡。或聚效山林,成为贼寇。”

“穷民为丁税所累,不得不逃匿隐藏,甚至摔死婴儿,以减少丁税,而富户拥有大量田产,所交丁税却也不过九钱,更有各种避免税的手段,赋役严重不均。”

“富者田连阡陌,没有丁差,穷民地无立锥之地,反多徭役!”

“富者愈富,穷者愈穷。赋役不均,不公不义。人心不平!”

“如此,地方隐藏人口、贫民逃亡的现象日趋严重,国家财赋日渐枯竭,民生凋敝。长此以往,大明必将大乱。”

“臣以为,丁税之策已经是非改不可了!”

“如何改?”

“将丁税摊入田亩之中,按亩均派。”

“地多者多纳,地少者少纳,无地者不纳!”

“如此,穷民不再为丁税所困,可以安心生养,不用再担心交不上丁税,丰年能有存余,遇上灾年,也犹有自救之力。天下方能长治久安。”

“为证,臣请在保定先行实施,将今年的丁银,摊入田粮之中。”

……

徐标的奏疏一上,立刻就轰动了朝廷。

自从张居正改革,实施一条鞭法以来,“田赋”和“丁役”就是朝廷的主要收入。就如人的两条腿,但徐标现在居然要动其中的一条,这如何不令人轰动?

至于丁税之弊,此时并非没有人提过,但很快即湮没于众多的奏疏之中,因为谁都知道,摊丁入亩,其实是动了天下有钱人的奶酪,“摊丁入亩、地丁合一”政策有利于贫民而不利于地主,但地主大部分都是士绅,朝廷官员也多是他们利益的代言人,这样的政策,又怎会得到朝廷的支持?

所以,徐标的奏疏令群臣震惊,徐标这是怎么了?疯了吗?

一石卷起千层浪。

徐标的奏疏内容迅速传播开来,虽然陛下还没有态度,但内阁户部官员却已经是紧急开会,研讨对策。

……

晚间。

烛光之下。

堵胤锡和黄宗羲相对而坐。

两人脸色都是极其凝重。

“此文一出,妄议朝政的罪责,太冲你怕是躲不了了,说不得会万夫所指,为众人所攻讦,三文日报更会风雨飘扬。”堵胤锡道。

黄宗羲字太冲。

“虽千万人吾往矣,黄某不惧!”黄宗羲道。

堵胤锡不再说,只深深一辑。

……

初九,京师《三文日报》刊出重磅文章。

《大明财税困局:论丁税的弊端》

此文一出,立刻轰动了京师。

谁都知道,《三文日报》这是在响应保定巡抚徐标的奏疏啊。

自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人在南京创立《三文日报》,针砭时政,并轰动江南,继而又在京师出刊之后,三文日报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几乎已经成了京师百官和文人每日必读之物。而关于《三文日报》的底细,渐渐也不再也是秘密,南京三文日报由南京礼部尚书钱谦益资助,京师的《三文日报》却是由京惠商行在暗中支持,而京惠商行又是当今隆武陛下所创立,每日所载文章,多是讨论国家朝廷的大策,虽然有官员上疏,认为《三文日报》妄议,应该立刻关闭,但所有的奏疏都被隆武帝驳回。

没有官身,不在朝堂,平民白丁却可以谈论国家大政,陛下和内阁却都不干涉,其中的意味,自然不言而明。

--怕不是,很多话陛下和内阁不方便说,改由《三文日报》试探风声和士绅百姓的反应吧?

前番,隆武帝决意和土默特蒙古通好,迎娶土默特小公主娜仁之时,《三文日报》就大力支持,说,娶一蒙古女子,就可得数万蒙古骑兵,解边境之忧患,何乐而不为?唐太宗当年由有和突厥人城下盟约之事,大明现在又有什么可放不下面子的呢?

现在,三文日报响应保定巡抚徐标的奏疏,公开谈论大明朝堂最敏感、也最为让人头疼的财税,并且直接指明了丁税的弊端,等于是在挑战已经延续了千年的“人头税”的制度,并支持了徐标“摊丁入亩”的建议,这如何不让人惊讶?

难道这是陛下和内阁的意思吗?

……

一连两日,徐标的奏疏和《三文日报》的文章,轰动了京师。

朝堂震撼,官员们争论不休,但皇宫却始终静悄悄。

隆武帝一句话也没有说。

不了解陛下的人以为陛下在观望、在思索,但深知陛下脾性的内阁五臣却知道,陛下确实是在观察,但不是观察政策,而是在观察官员,他要知道,反对的都是谁,谁最激烈……

初十。

《三文日报》再刊文章。

《论摊丁入亩的严苛。》

……按旧制,丁税需要五年一审,根据贫富情况,最富有的上上户每人每年征收九钱,然后依次递减,最为贫穷的下下户则每人征收一钱,且新生儿添入、死亡者开除,乍看起来,似乎很公平。

然而,各级官吏根本做不到细心核查,有的官员则为了所谓的政绩,根本不顾百姓死活,为了多收钱财,应删者不删,不应增者反增,令百姓苦不堪言。

更可恶的是,士绅利用优免特权隐瞒人口,上户利用钱财权势将自己评为中户,中户评为下户,贫苦百姓反而被刻意评为中上户,奸猾之徒又以客籍进行规避……种种弊端,最后应该征收的税负便又落在了贫苦农民身上。

正是“在民有苦乐不均之叹,在官有征收不力之参,官民交累!”

实行“摊丁入亩”之后,土地多的多交,土地少的少交,没土地的不交,不知给多少穷人卸下了沉重的枷锁,铲除了多少官员的摇钱树。对地主老财和贪官来说,这当然是“严苛”!

……

书河书屋推荐阅读:海贼之母巢秩序骑驴仗剑超时空:我这是超市不是托儿所啊痞子毒士,太后直呼你好坏考上状元后,我的太子身份曝光了红楼:从今以后,我就是贾琏明末之木匠天子大明匹夫我爹是大将军三国:让你降吴,你绑架孙权若我穿越,倚红偎翠,做个小诗仙宠娇妻,斗地主,痞帅的悠哉日子绝境皇权:替死皇帝的逆袭之旅大唐:迎娶公主后,我反贼身份曝光伏羲夫妻退婚后,我开启了万界召唤系统异世年令营大明:不交税就是通鞑虏网游领主争霸大唐之逍遥太子大战在即,我倒卖了军中粮草无双战神之我为吕布唐末大军阀你是明珠,莫蒙尘改革大唐穿越南宋当皇帝穿越大秦,给秦始皇打晕塞麻袋里楚神大帝传庶女为后五千年来谁着史大秦:暴君胡亥,杀出万世帝国穿成傻子后,彻底放飞自我大秦:我融合兽魂后无敌了重生朱标,我才是明太宗宋士重生宠婚:吻安,老公大人梦境归来做才子穿越:重塑大唐邪凰狂妃:魔尊,蚀骨绝宠!大宋第三帝国兵者,侠也将门大逆子我求求你们了,让朕当个昏君吧农家巧媳妇本王一心求死,为何逼我做皇帝大殷小地主大唐:我摆烂后,武则天慌了!汉末少帝三国军神悍卒之异域孤狼
书河书屋搜藏榜:山河血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开局戍边送死?我转身打回京城!崇祯是我老丈人!王妃本狂妄异星传送门之黄金大陆长生:从赏金猎人开始我有皇后光环维多利亚的秘密我在明末有支无敌军团挖金挖金挖金挖金挖金挖金醉枕江山隋末,我干翻了十八王大唐之九子夺嫡让你当兵戒纨绔,你苟成军中猛虎吾父朱高煦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黄沙百战穿金甲朕绝不当皇帝箱子里的明末,我就是神仙乱世第一能臣回到古代建特区皇帝宠臣?不,我一身反骨!我在大夏被迫搞事的日子抗战:签到军事基地成晋西北霸主嫡女狂妃三国之诸葛天下绝色毒医王妃林梦雅大明:等待老朱死亡的我成了帝师战争承包商帝国再起特种兵穿越大明,抢座银山夺天下开局流放西北,强塞三个西域媳妇穿越1836年泽许公国的崛起重生—深闺九王妃穿到乱世我有拼夕夕打仗从不缺若我穿越,倚红偎翠,做个小诗仙带个手机回汉朝天云大陆之唐天铁血山河志让你当侯爷,没让你搞科技带着全面战争开始征服许你盛世安宁温水煮相公大人,得加钱三国的真相参商穿越明朝小王侯性转水浒:我潘金莲真不想吃软饭抗日之铁血军旅
书河书屋最新小说:沧澜琉璃录三国之冠军侯穿越古代我手搓AK打天下楚汉,开局收编刘邦带韩信搞事情至暗时代:五胡十六国历险记穿越五代末年争霸天下:从纨绔开始乞讨半年,侯府全家跪求我原谅我家床底通大明心死休妻后,我成大奉最强亲王大唐:四象不过李承乾!骚扰朕的大明,朕诛你九族!历史直播:给老祖直播挖坟往返三国之一统天下彪悍世子穿成农家受气包,一朝科举变大佬穿越成王者回大秦,请叫我龙哥重生成为末代皇帝人在魔教,女帝竟教我造反逼宫?穿越1836年泽许公国的崛起我说大明要完,老朱夸我千古一相穿越兽耳原始部落,开局被驱逐魂穿匪商,乱世谋权御大夏乘坐热气球去三国乱世枭雄,从县令之子到帝王号外打猎:娶妻白虎命,狩猎蛟龙做个不一样的种地小地主太平天国之东方醒狮被贬燕南,归来时,君临天下!贞观逆旅:归乡之途我在历史遗憾中修补华夏魂开局获得冉闵武魂无敌三国穿越明末成饿殍异世界霸主,从无限金钱开始穿越后,守着漂亮老婆过幸福生活我为董卓之逆天改命夜读全唐诗亮剑:我李云龙发财,敢打东京!三国:穿越黄巾逆转天下逆子别闹了,爹是木匠皇帝战神周侗传奇一一水浒前传说我战术太脏,战败后告我是战犯科举,张时安带头开卷此去直上青云路三国:开局遭到陷害,请父皇退位废太子你选的,朕兵临天下你哭啥?大唐:开局被李世民模拟人生曝光深山修仙二十年,方知身在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