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说起这盐政来呀。
朱载壡倒是想起了之前的1件事。
当即便唤来1个贴身侍女,等到那女官1进来,朱载壡便直截了当地对着她问道,“对了,孤之前所说的约见各地富商的事怎么样了。”
“回殿下的话——”
那贴身侍女先是施施然行了个万福礼,而后对着朱载壡弯腰低头回道,“殿下,那无锡的3位商贾前几日便已来到南京城。”
“呃??孤怎么不知道??”
朱载壡听到那几位商人前几日来了,顿时有些惊讶,惊讶于自己怎么不知道这个消息。
“殿下——”
那贴身侍女闻言像是有些难以说出口,先是抬眼看了眼朱载壡,而后嘴唇翕动间,好1会才回道,“殿下,那消息,前几日已经...已经...”
“噢噢——”
看到那贴身侍女的反应,朱载壡顿时恍然,看来自己这脑瓜子是不行了啊。
“好了,那就让他们几个人立刻来见孤吧!”
“诺——”
这大明啊,其商品经济已经发展到了1个新的高度了。
很多后世都1直存在着的地方性商人集团,都是在这个时期开始逐渐形成的
像是后世的晋商,徽商,关陕商人,闽浙海商,龙游,武安,洞庭等商人集团都在整个大明的南北方活跃着。
这其中啊,尤其是北方的晋商,南方的无锡湖州商人最为有名。
他们这两个群体啊,足迹遍及全国,田亩之获,布帛之需无所不贩!
对于这两个商人集团啊,朱载壡的观念是不1样的。
先说那晋商,朱载壡实在是不感冒,甚至有种想要剿灭他们的意愿。
不单单是因为他们在之后的岁月当中投靠了那满清鞑子,当了看门犬,引路狗,更要紧的是这帮子商人不是很严格的商人,而是官商。
这些个晋商在明朝又被称为老晋商,要知道这商人的地位在建国之初可是很低的地位,而这个老字在当时可是对于人的1种尊称啊。
如今在晋商前面加上1个老字,实在是有些微妙啊,这其实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晋商往往是家族1体,家族当中有人做生意,也就必然又有入朝做官。
像是之后的张4维,还是王崇古,这些人对于整个晋商的快速崛起都助力很大啊。
正是因为有着这些当官的亲戚们在,他们晋商才能垄断整个北方的盐引,乃至粮食运往9边的生意。
后者粮食的暴利就不多说了,明朝皇室每年两百万两的金花银就是靠着买卖粮食得来的。
但是这盐业更加暴利。
不说嘉靖年间,就说说朱载壡后世所熟知的万历吧,那时候整个大明的人口已然超过了1个亿,甚至能多出几千万来。
这样1来,整个民间所消耗的食盐,1年下来,差不多能在2十5万吨,当然了,这个吨也是按着后世的标准来的。
而南方的盐1斤大概是1钱6分,换成制钱会更贵1点,因为晚明时期大量白银才涌入,才造成了银价贬低的现象。
那么整个盐业这1块的的价值在两千5百多万两。
而那些盐引多少银子??才5分银子1斤,这是近乎3倍的价格杠杆啊。
官府和那些盐商们都赚到了钱,但是这1切的成本和后果都由底层百姓买了单,这是何其的不幸啊。
正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百姓何时才能不苦啊!
两千5百多万两的银子,哪怕那些晋商只得了3成,也有着7百多万两银子啊!!
果然,赚国家的钱是最好赚的,这1点被这帮子蛀虫1般的晋商给玩出花样来了。
因此,朱载壡对于这些个晋商群体是绝对没有好的感官的。
但是对于江浙1带的商人群体,朱载壡的感官还是相对不错的。
而且他也愿意借助这些商人群体进1步完善之后的开关事务,毕竟开关之后还要搞外贸。
而这外贸就是商人的事情了,虽说自己通过鲸吞大量官员的家产,在整个应天府获得了大量的商业,但是这些积累比起整个庞大的江浙财团还是不值1提的。
哪怕是后世,那位微操高手,也是依靠着江浙财团的力量才能够获取对于大半个中国名义的控制权。
所以朱载壡倒是有些期待与那无锡3位商人的会面了。
打1批拉1批,维持1种平衡,关于这1点,朱载壡已经开始慢慢有所感悟了。
那无锡的几位商贾,也就是安国、邹望、华麟祥3人。
虽说从事的行业不同,但是或多或少都跟盐业扯上关系,这也是为了朱载壡会在讲述盐政的时候突然想到那与商人会面的事。
朱载壡计划着利用自己手头上皇店与那3位商人建立1个联盟
那些晋商不是有着官方这个身份吗?
但是若是那帮子江浙商人能跟他合作,那么朱载壡能给他们的更尊贵,那就是皇商!
这些江浙地带的商人也是富裕得很,甚至在嘉靖年间,还超过了北方的晋商。
当时严世蕃在盘点整个天下富人的时候,整个商人入选了7个,剩下的十个则是文官,藩王乃至内宦了。
那7个商人其中3个是晋商,而剩下的4人全部都是南方的。
这南方的商业啊,除了靠盐业之外,还有着3大产业,当然这是要抛开茶叶的。
那首推的则是丝织业了。
整个大明的丝织业,几乎都在南方地区,又以江南1带和4川出名。
这4川的丝织业啊,基本上被蜀王所垄断了,也出不了大商人,最多就是代表蜀王的买办而已。
但是江南不1样,虽说有着织造局,但是这官方的丝绸制造能力还是比不上民间的。
朱载壡若是没有记错的话,这官府的3处织染局,有着织机1千8百6十3张,工匠7千08十2人。
而像是南京内织染局,每个工匠,1年的年产量才能做出1匹来。
整个3大局加1块也很少。
那么更多的丝绸是靠民间的。
别的不说,就说这应天府,就有着两千1百4十张织机。
整个江南,据朱载壡的保守估计啊,差不多在3万多张以上。
在整个江南,1年差不多就能产出近5百万匹丝绸。
而整个大明,估计在8百万匹以上。
这1匹就算十两银子,整个丝织业也有着差不多8千万两的产值。
其中还有上佳品质的,像是云锦之类的,价格更高。
而这庞大的产业也催生出了极富有的个体。
就像辑里丝作为胡丝当中的极品,就是南浔所产的。
朱载壡在后世听到过1个故事,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说是那整个湖州城啊,就算加在1块,都比不上南浔的半个镇。
并且那里还用动物的大小来进行划分商人们的家产。
正所谓4象、8牯牛、7十2狗。
哪怕是最低级的狗,想要入选啊,都是要求这家产有着3十万两。
记住,这3十万两只是入门的门槛。
至于那底层的大象,则是需要百万两白银以上才能称得上大象。
这种传闻,朱载壡是相信的。
因为各大织造局其实还会署理整个运河边上乃至长江边上的重要钞关。
就像是苏州织造管辖的浒墅关,单单这1个钞关啊,每年能收上来十9万1千1百5十两银子啊。
不过这笔银子主要是为了供养那帮子宗亲,也就是朱载壡的亲戚。
这1点实在让朱载壡生气,真是1群又1群的蛀虫啊。
另外,第2个产业便是棉布纺织业。
这1行业,在朱元璋时期就已经很鼎盛了,发展到如今,已经到了顶峰时期。
那松江,也就是后世的松江,便号称买不进尽松江布。
单单他这个地方所生产的每半年就能达到3十万匹以上,这1部分都是供应官府的。
因为两京户部每年都会在春夏时期各购买3十万匹蓝棉布。
又比如在苏州,也就是张居正现在所待的地方,那里有1家汪益美号,单单这1家,在整个天下的销售量,能达到极为惊人的百万匹!!
而且整个江南地区,有着大量的村子之所以后来演变成城镇,就是靠着纺织业。
就比如那嘉兴府当中的王江泾镇,整个镇子,1万多户人家,有着差不多7千多户都是不务耕作,而是专门纺织!
又像朱载壡之前所去过的孝陵卫,那里1带也有着民户专门就是织剪绒的。
甚至于在北方也是纺织业极为发达的,当然还是集中在山西。
果然,这山西在明朝真的是1块宝地啊,正所谓西北之机,潞最工。
整个北方能拿出手的就是潞绸。
在当时就有着南淞江,北潞安,以衣天下的传言。
这1棉布产业,朱载壡估摸着,也能达到整个丝织业的产值。
这第3个产业,那就是陶瓷业了,单单景德镇的官窑,便有着差不多3百座,1年所能产出的瓷器大概在4万6千担。
但是记住,这还只是1个地方的瓷器产量。
整个南方的窑口何其之多啊,江浙,福建,两广,4川,湖南湖北都是。
这3大产业就支撑起了整个南方商业的大半江山,再算上其他的百工技艺。
真是应了那1句话,天下财货聚于京师而半产于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