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此次派出的运输船队共计七艘,全是蒸汽动力的大木船。每艘船只可装载粮食约一万石,全速赶往大唐。
金山商贸部给出的价格相当优惠,每石粮食的价格只有区区二十文钱。
这样的价格,不要说在现在遭到大灾的前提之下不可能实现,就是丰收之年也不可能这么低廉。而且,金山粮食的质量都是上乘的货色,绝无变质的可能。
当然,随船而去的商品还有一些生活用品,既然在粮食上让了步,但运输的本钱还是要赚回来的。
船队一路疾行,穿过琉球直达大唐吴地的港口。船员们看着熟悉的故土,心中都有思乡之情。但是,看到那些聚集在码头等候卸货的劳工们,心里却又有着一丝自豪感。
当初若不是咬牙去了金山,估计现在最好的下场,也如这些骨瘦如柴的劳工们一般无二了吧?
一袋袋的麦子被运下船只,有些个劳工兴许是饿久了的缘故,会捡拾一些掉落在地的麦粒往嘴里送。咀嚼着麦粒,他们的脸上便会有丝丝满足的神情显露。
“去,拿麦子煮粥,给那些劳工垫垫肚子。”码头上等候的高阳,见到那些劳工吃力的样子,有些于心不忍。
手下人很快找来几口大锅,几块石头架起几个灶台。搬来几袋麦子,倒上水,也不用洗,直接就开煮。
等房遗爱从船上来到高阳身边之时,煮着麦粥的大锅已经开始冒出丝丝热气。
“呦,你还知道回来啊?一去几个月,我都当你死了呢。”高阳拿着手指头戳着房遗爱的胸口,神色幽怨。
“嘿嘿,这不是金山太远了嘛。再加上要筹集这么多粮食,一来一回的没几个月时间那会够?”房遗爱抓住高阳的手指,拉到唇边吻了一下。
“哼,给我讲讲金山那边是什么情况?”高阳抽回手指,嫌弃地在衣服上擦了擦。
“金山那边可不得了了。”房遗爱见高阳要听,便站在边上讲起了他的经历。
一番话语,将金山的现状详细讲了一遍,言辞中尽是羡慕之意。
只是,房遗爱却发现,好多人正围在他与高阳的身边,一起听着他讲金山的事情。
房遗爱眼珠子一转,立马清了清嗓子道:“金山那边现在有好多良田空着没人种,听说崔俊都去大食国买了数万奴隶去种田都不够呢。我还听说只要去了那边,不管老人小孩男的女的,良田直接给每人三亩,还会帮着盖房子。以后生了小孩,直接给金子做奖励,还能免费读书吃饭,学有所成去厂里上班赚金子,学不成的回家种地生娃娃,继续拿金子!”
“哦!”人群发出一阵惊叹声。
有胆大的上前问房遗爱道:“这位大老爷,您说的可是真的?金山真有这么好?”
房遗爱转身指指身后的大船道:“那船上的水手可都是以前偷偷去的金山,你们不信,自己去问问呗。”
人群中发出了一阵窃窃私语之声,都在议论此事。
“都别围着了,先去喝粥,等卸完这一船,你们再去打听。”高阳看着这些劳工道。
众人闻言,便散去找东西来装麦饭粥去吃。他们有许多人其实都是逃难来的难民,要不是高阳心善收留他们,或许早就饿死了。
即便高阳心善,散了钱财买米给他们吃,但是现在的粮价早已高到了天上去,所以一天只能保证这些人吃个半饱而已。
现在有着这许多的麦饭粥在眼前,填饱肚子才是王道。
高阳见众人散去,忙拉着房遗爱跑到偏僻处:“我说,你有没有问问崔俊,他是怎么打算的?”
“没见着人,他跑大食去了。”房遗爱有些惋惜道。
“那怎么办?要不我们跟着大船直接去金山吧?”高阳皱眉。
她与房遗爱在之前就商量过,想着让崔俊帮忙联系李恪,让他回来主持大局。但是现在没见到崔俊,这计划眼看着便不成了。
“嘿嘿,崔俊是没见着,但是咱见到大舅哥了。”房遗爱眉头一挑,有些得意地道。
“好呀,去了一趟金山就学坏了,说话都会大喘气了!你敢戏耍我,看我怎么收拾你!”高阳作势就要去挠,但被房遗爱躲开。
“行了,咱问了大舅子,他可能就快带大军打回来了。”房遗爱正色道。
“什么?真的吗?李恪能带多少兵回来?有没有百万之数?”高阳一听就跳了起来。
房遗爱摇摇头道:“李恪说金山最多能派个三十万大军过来。”
“什么?才这么少?”李玲惊讶道:“现在大唐带甲三百余万,他这三十万怎么够?”
“呵呵,”房遗爱笑道:“他这三十万大军可厉害着呢。我看过他指挥的演习,上万大军的攻击,足可灭杀十余万的唐军。大唐兵卒在他的新式武器面前,全是土鸡瓦狗!”
紧接着,房遗爱便将金山演习的情况告知高阳。虽说高阳没见到过火器战争的场面,但是光是听着房遗爱的叙述,凭着脑海中的想象也感到震撼无比。
随着金山粮食的入境,大唐的饥荒终于得到缓解。虽说高阳决定将粮食价格翻了一倍卖给武曌,但也比大唐平时的粮价要便宜。
唯一让武曌不满的便是每次金山来船,都会带走数千百姓。只是这些百姓都是流、氓之徒,在武曌看来,虽然损失了人口,但是也算是变相帮着大唐解决了负担。
崔俊在年底时从大食返回,立刻着手打造弯刀与铠甲,这是他与大食国王达成的协议。
崔俊帮着大食国打造精良的武器,随后便会进攻天竺,先将天竺这个毒瘤从大唐身上摘走,免得到时候他进军大唐夺权之时,帮着吐蕃给大唐制造麻烦。
只是崔俊回到金山时,却是得到了一个不好的消息,李淳风坐而化道。
李淳风是唐代岐州雍县人。他的父亲李播,在隋朝时放弃官职,成为了一名道士。
李淳风自称为黄冠子,他学识渊博,尤其精通天文、历法和阴阳五行之学。
他历任将士郎直太史局、承务郎、太常博士、太史丞、太史令、秘阁郎中等职。因为修订国史有功,被赐封为昌乐县男。
在唐太宗贞观初年,李淳风与傅仁均就《戊寅历》的失误进行了辩论,他上书提出了十八条意见,其中七条被采纳。
贞观七年,他制造了浑天黄道仪,这是一种改进的古代浑天仪,它由黄道环、白道环、赤道环三个相互交叉的圆环构成,分别用来测量太阳、月亮和恒星的位置。
这种仪器可以绕着极轴在六合仪中旋转,而四游仪则可以在三辰仪中旋转,以便于直接观测日月星辰在各自轨道上的视运动。
李淳风撰写了《法象志》七卷,详细讲述了他所制造的浑天黄道仪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并总结了历代浑天仪的优缺点,还介绍了当时仍然存在的北魏斛兰所造的铁制浑天仪。
在唐高宗即位前,随着崔俊来到金山,一直与袁天罡居住在附近深山道观之内研究天文。
显庆年间之后,他编纂完成了《乙巳占》,这是一部汇集了唐代以前数十种星占书籍的巨着,内容涵盖了星占、天文、气象等多个领域。
李淳风还撰写了《麟德历》,这部历法在麟德二年被崔俊在金山正式颁布施行。
此外,他还参与撰写了《晋书》和《隋书》中的《天文志》、《律历志》、《五行志》,以及《文思博要》、《典章文物志》、《秘阁录》等着作,并注解了《齐民要术》等十多种算经书籍,这些书籍在国子监中被广泛使用。
如今去世,享年六十九岁。
崔俊为之扼腕痛惜,并下令但凡金山子民,必须每年做一次体检,否则,将会由金山民政部门强制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