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众将唉叹,新军练成还要近三个月,而楚王所说的那种新式战法的推行还不知道要多久,实在是让人等的心焦啊!其中一些心思快捷的将领,却在楚王的话中听出了一些奥妙,再想起之前知道的事情,看来不是所有将领都能配发到这种手枪的,至于标准嘛,就要看是不是配合朝庭的军制改革,能不能让圣上和楚王殿下满意了!
这样一想,有不少将领心中更加懊悔了,本来楚王殿下已经给了大家机会,新军组建就是一个信号,但大家都没有做出正确选择,之后再想弥补就麻烦多了!
不久后,因为天色已经不早,众将领们恋恋不舍的放下了手中的步枪,骑马跟着在太上皇和圣上回京,一路上看着前面的中巴车,更是惊讶,从禁卫们的口中得知,这也是楚王殿下送予太上皇的礼物,不禁更是羡慕。跟在中巴车后面,行进中的众将领互相聚成小团伙,交流着今天的见闻和经历,议论不停。
回到长安,众将领纷纷散去;进入到皇城后,李渊指示开车的t-800终结者先把李世民送回太极宫,然后才带着护卫们兴高采烈的回自己的大安宫,对于五郞给他的这个“大玩具”,他可是太满意了!而在太极宫前,李世民看着出宫远去的中巴,心中着急,不知五郞答应给自己和观音婢的两辆车什么送来啊!这等待真是让人心焦。
蓝田的新军大营中,天近傍晚的时候,二十个连队的近3000名新兵进行完了一轮实弹射击,交回了手中的枪支后,列队带回营区。
一路上,因为不能讲话,新兵们都弊得脸通红,回到营区后,教官们宣布解散,队列中轰得就炸开了,大家都拉着身边的同袍说个不停,倾诉着对今天射击的感受。
对此,教官们并没有阻止,长官李智云曾经对他们说过,对新兵们的管理要张弛有度,完成训练任务后,适当放松是必须的,有助于调节新兵们的情绪。对于终结者们来说,本来对上级的命令不需要思考的,但随着与新兵们的相处,很多教官的智能都发生了进化,比如这时,他们就感觉到了新兵们的兴奋,为此,自己的芯片运行都有了稍许的加快。
当其他的各连队知道那些先进连队今天是去试用新式兵器后,都是大感艳羡,接下来又听说新兵器居然类似于楚王殿下之前在渭水大破突厥的“神器”,更是既振奋又后悔,振奋的是自己以后也能使用此类“神器”,后悔的则是之前的训练中,自己连队竟然落后,让他们不得第一时间接触新兵器,这岂可能忍?因为此事,从这天开始,整个新军大营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大练兵,无人懈怠,很多士兵甚至主动要求自己的连队进行加练,以期早日达标后,获准使用新兵器。由此,新军训练进入了快速轨道。
第二天上午十时,楚王带着两辆改装中巴车来到太极宫,一路上,引起百姓、群臣的围观。李智云对此毫不在意,看吧看吧,看着看着,就都习惯了。
还没到太极殿,内侍总管刘坚就急匆匆的迎上来,告知李智云,圣上这时正在太极殿东南的弘文馆,楚王可直接去见驾。
弘文馆?李智云知道这个地方。大唐建国之后,李渊依照历朝惯例,在武德四年(621年)于门下省设立修文馆,置学士,掌校正图籍,教授生徒。
武德九年九月,李世民继位,移修文馆到弘文殿,改称为弘文馆,在其中汇聚四部图书二十多万卷,接续之前秦王府的文学馆和宫中的修文馆,精选全国文学之士虞世南、褚亮、姚思廉、欧阳询、蔡允恭、萧德言等,以本官兼任弘文馆学士,令他们轮流在弘文馆值宿。
李世民在理政的间隙来到殿内,谈古论今,商量政事,有时到深夜才结束。
另外,还选取三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充任弘文馆学生,以作培养。
可以说,这个弘文馆就是李世民的私人咨询机构,也是后备的政务人才培训人构。
李智云一边走向弘文殿,一边想着:以往这个时间,李世民不是在上朝,就是在两仪殿与重臣商议大事,今天竟然有暇在弘文馆流连,看来,他之前提出的时间改革让李世民有了更多的自我调配时间,又能和那些学士们谈文论史了。对吗,这才是有张有弛的工作生活态度,一个人大脑中的弦不能总是绷的太紧了,否则会出问题的。
不过,这个时候,李世民会和学士谈什么呢?根据自己知道的历史知识,李智云想到了了一点,立储。这也是李世民登基皇第一时间就做的事,现在他很可能就已经心中定计了。
地球位面上,李世民在登基后,确实是勤于政事,但因为他是弑兄杀弟、威逼父皇退位才得继的皇位,所以并没有得到世家大族们的支持,不少还在暗地里故意掣肘于他,甚至李唐宗室和开国勋贵们也有很多暗地反对他!加之刚刚登基就遇到突厥大军南迫长安,不得不亲自出马与颉利在渭水结下城下盟,并倾其府库以酬之,直接造成了贞观前期的朝庭经济危机……在这样的情况下,李世民采取的应对办法只能是要求自己勤勉、节俭、纳谏、忍耐,用了数年才真正稳定了朝堂,但这些其实已经在他心里种下了强烈不甘的种子。
因此,李世民的思想压力非常大,在三十岁左右就患上了风疾(后世分析,应该是遗传性的高血压),时常感到剧烈的头痛,脾气也越来越坏,后来李渊故去、长孙皇后因病去世后,再没有人能够劝谏他,让他在政务和家事上做了很多错事,弄得太子李承乾被废、嫡次子李泰被贬,最后不得不册立性格懦弱的嫡三子李治为太子,这才引出了后面武媚娘惑乱大唐,以周代唐的闹剧,在这个过程中,李氏宗族被屠戮殆尽,可以说是惨烈之极。
追溯事件源头,李世民在刚刚登基皇就立下太子,未尝不是担心自己得位不正,于是早定储君以安宗室和朝堂,但其后朝局渐稳皇,他对太子采取的态度又陷入了历朝皇帝的怪圈,既想培养太子,又对太子苛责完美,甚至又宠信嫡次子李泰以给太子以压力,最后弄得不可收拾。这其种种,不得不说是制度缺陷,或者说是这个时代的人们,就算是皇家也勘不破历史规律,最终使得皇朝衰落,天下动荡。
现在李智云来了,他对此是不会视而不见的!
这时的弘文馆中,李世民正在与房乔、杜如晦、虞世南、姚思廉等人商议立储之事,听到内侍传报楚王进宫,就命刘坚去接。
楚王进来后,众学士都起身见礼,李智云也微笑着回了一礼,虽然他不喜酸腐的文人,但对于真有本事的这些学士还是心中敬佩的,能在史书上留下名字的人都不简单。
自从八仙桌、太师椅等新式家具出现后,李世民把宫中能换的地方都换了,看到李智云进来,坐在殿内上首八仙桌旁的他招手道:“五郞,这边来。”
李智云笑着与他见礼后,道:“二哥,你这是趁着闲暇在这里谈文论道吗?”然后坐在了八仙桌的另一边,一旁侍立的内侍立即奉上了新茶。
李世民一边摆手示意其他人都坐下,一边道:“适才我正在与众位学士回顾之前历朝的立储制度,分析其中的利弊……”
听完这通话,李智云忍不住笑道:“皇兄这是想要立太子了?”历史上,李世民在十月初一的大朝会上就册立了其长子、中山郡王李承乾为太子,现在都已经晚了两天了。
李世民闻言点了点头道:“是啊,我登基已近月,也是要册立太子的时候了,我想立……”
李智云拦了下他的话,道:“二哥,此事不急吧!臣弟觉得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商议过冬事宜,天气不等人,百姓们更是等不了啊!眼见的天气已进冬季,按照现在的情形,再过不久,长安城内外至少会有十数万贫民百姓会遇到饥寒之迫,朝庭必须要提前做出应对举措啊!”
听到他这么说,李世民和众学士都是一愣,虽然楚王用过冬事宜作借口岔开话题,但其实是在阻止商议立储之事,这是大家一听就明的事,这让他们感到非常奇怪,不明白楚王是是为什么?难道是……有些学士已经心中猜疑了!
李世民眼神一凝,看到李智云坚持的眼神,知道五郞说这话是认真的,就闭口不再谈立储之事,之后众人商量了些冬季到来的应对举措,就匆匆结束了这次小范围会谈,各自散去。
离开弘文馆后,李世民与李智云向两仪殿走去,在众学士告辞时,李智云却示意房乔、杜如晦两人跟上,对此,李世民当然不会拒绝,现在他心中的疑虑也想问问这两位心腹的意见呢!之前五郞的态度让他非常疑惑,急需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