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啊。”
“我们知晓,你是孙家的人,你父亲为当今左相了。你也是我们刘家的人,父亲入狱,你不能不管吧?”
“要是父亲出不来了,我们刘家可就完了啊。”
“到时,不仅我家人,你我都要跟着受罚啊。”
这番话语,正是刘家的四少爷刘则珩所发出来的。
此时,四房的正夫人孙艺瑾正坐在一把色泽还算完美的木椅上,脸上有几分生气。
“这么说来,你想让我帮你?帮父亲?”孙艺瑾明知故问。
刘则珩站立在孙艺瑾的面前,脸上满是求人的笑容。
这笑容笑的,孙艺瑾都觉得假。
“不帮。”孙艺瑾道了声。
听后,刘则珩突然间面无表情,心中已经难以忍受,巴不得立刻开口大骂,但想了想,能救父亲的也只有她了,只好装模作样的一脸温和的继续劝来。
“夫人~”
“以前是我不对。这...这,我不都是为了你嘛。当了官夫人,那以后才没人敢欺负你不是?”
“再说了。我要是不考官,哪来银子让你花呢。”
“夫人~”
“听我的。帮帮忙,等过了后,我定改改自己的性格。”
“这父亲能不能放出来,就靠着你的一句话。”
听着这番话,再瞧着他的这般面孔,想起这些年来他那么对待自己,孙艺瑾很是不相信。
“我不信。”
“要是我帮了。以后你们还那么对待我怎办?”
刘则珩的脸上的温和再多了几分来,想着马上就要成功了,右手手掌举了来:“我发誓。若是我以后还那样对你,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好家伙,为了能够达到目的,什么誓都敢发啊。
看着刘则珩的面孔,再听着那些话语,经历多年的冷落与挨骂还有一家子人异样的目光,孙艺瑾是真的怕了。
最终,还是被着刘则珩的几句甜言蜜语给洗了脑。
“好。”
“我答应你。”
听到“答应你”三个字,刘则珩的面孔上简直就是绽放的花朵,收不回去了。
“不过,我有个条件。”
一听,刘则珩满脸笑容的看着孙艺瑾:“什么条件?”
“你写份切绝书。”
听着这个要求,刘则珩脸上的笑容微微收了几分:“行,写就写。”
随后,刘则珩找了纸笔,当场就写了起来。
写后,将这切绝书递给了孙艺瑾:“喏!写好了!”
虽然孙艺瑾认识的字不多,但是她知晓,切绝书上不摁上手印是无效的。
“写好了不行,摁个手印。”
听着这话,刘则珩收了回去,在这切绝书的落款处摁上了自己的手印。
为了能解救自己的父亲,刘则珩选择一切都忍了。
“这下总可以了吧?”刘则珩将切绝书递给了孙艺瑾。
接过后,孙艺瑾假装看了看,片刻后,方才道来:“行,我帮你。”
“不过能不能成功我就不知道了。”
刘则珩:“夫人只要尽力做便可。”
“行。”
新帝登基以来,短短几日时间就颁发了多条圣旨。
其中,就有一条圣旨是关乎案件审理的。
其圣旨大概内容便是:大墨各地官员,尽管接受百姓所递上案件,案件必须公平公正处理,一切要有真凭实据。
这条圣旨发布几日后,大墨各地地方官纷纷接上各种不同案件,这些案件多半是冤案、不合理处决的案子,这些个大大小小案件受理共有五十多万件。
如今大墨百姓的人数有一千多万人,案件受理有五十余万件,二十多个人就有一个人有冤案。
大墨的那些个地方官在新帝上任后,由吏部重新进行分配,如此一来,那些个能够认真审案、处决案子的官员便多了些。
新帝登基以来,朝廷的官员也进行了大调整,其中有部分官员是弘道年间辞的官。
如:右丞相萧鸿言、户部尚书葛嘉瑞、兵部尚书岑齐。
这些,都是弘道年间辞官的官员。
而礼部尚书呢换了个叫桂嘉容的,工部尚书呢换了个叫杜德元的,礼部尚书换了个叫倪绍元的,大都督呢暂且由杜安通担任着。
若不是看在他当时投降了,估计现在也和那些官员们在牢里呆着呢。
“外祖父。如今,这么做,真能让百姓们过上好日子吗?”皇帝陈子渊问。
尽管做了几日的皇帝,陈子渊还是不太习惯皇帝该做的这些规矩。
毕竟,在这皇宫之中,说了话但也瞧不见外边真实的情况。
“回皇上。仅做这些还远远不够。”
“眼下,国库的银子很少,很多项目之上完全不够。”
“这免除了百姓三年的赋税。欲想再收税,也得等三年之后。”
“那...收税等到三年后收,这国库的银子也得等到三年后才开始有得收。”
“如此一来,那这许多事不得三年后才能做了吗?”
听着陈子渊的这些话语,想着他只有十六岁,便说来:“听闻宛国与祁国正在大战。还是兵力要紧呐,就恐怕祁国打完了后,朝着大墨而来呐。”
“那,大墨兵力有多少?”
“回皇上,三省主力军当时已毁,那些个当初与我们一起作战的弟兄们算上那些投降的有个将近一万,不到一万。”
听后,陈子渊皱起了眉头来:“看来,得抓紧发展兵力啊。”
孙志才点点头:“臣认为,应该尽早把当初官员贪污的银两全部收回。唯有如此,方才有银子扩充军力啊。”
陈子渊点点头:“说的是。那就按着你说的做。”
“皇上。臣问一句,德昌帝,也就是你的叔叔,你打算如何处置?”
陈子渊想了想:“他,朕亲自审问。至于那些官员,让三法司去仔细查。”
“对了,那些个当初跟着他做坏事的官员您也盯紧些,莫让他们官员间串通,让哪个官员逃过了。”
听后,孙志才点头,应了声:“好。臣会仔细留意的。”
“对了,外祖父。翰沐心他们的冤案可否上交了?”
“回皇上。臣不知,若是没有出差错,今儿的话应当到了京城。回去臣去看看,若是真到了,让他们将冤情交给大理寺。”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