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河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后明余晖正文卷第二九三章民间舆论;禅让登基大典最新网址:<\/b>对于任何国家来说,元首都是至关重要的代表,即使在一些总理揽大权、总统当花瓶的国家,后者的礼遇和规制也都独一档。

而在君主制国家中,这一点就更为重要了,皇帝、国王毋庸置疑是一国之象征。

因为保密工作到位,外界直至现在也不知晓大明皇帝不久前因为中风而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落下了不轻的后遗症。

人们原本以为最近接连公布的两则消息就已经是全部的重大变故了,然而……

大明朝廷延续了一贯出人意料的做法,在八月二十五日清晨突然公开宣布了更加让外界震惊的事情——现今在位的皇帝将于次月首日禅位于前不久新立的皇太女,大典将于同日举行。

因为这些天都发生了两次重大变故,人们都有些麻木了,以至于各大报社对此的社论都很磨叽,动作最快的《帝国纪闻报》也是到了当天傍晚才刊发号外。

在这个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吃瓜看戏着实不易,想看看不同视角、立场的评价就得买上好几份报纸,可不像后世动动手指头即可。

周长风当天晚上在回家时顺带买了两份报纸,林溪第二天早上在去采买蔬果时又买了几家,这才把大明几家主流报社的号外都给集齐了。

「……余观有‘牝鸡司晨’之说,此言差矣,一国之君重在谋定国是之用,断之以性别有失偏颇……不背离世界大势,不逆悖宪律之基,则皆有可为……」这是《江南民报》的社论。

「……虽不明当今陛下因何逊位禅让大宝,但世界局势迷乱之下由嗣皇帝揽权绝非良策,之后朝政亦不会骤然移交,训政不可避免……」这是《北直隶民报》的社论。

虽然朝廷已经在着手于言论管制了,可大明长久以来开放的风气想在短时间内遏制还是挺困难的。

握着笔杆子的文人们纷纷在稿子中阐述自己的观点,雪花般的稿子被投向报社,其中一些文章的措辞还很露骨,有哗众取宠之嫌。

比如直接质疑这样的举措是胡闹、视社稷黎民为儿戏、置国家命运于不顾云云。

不过除了少许大胆言论以外,大部分报社刊载的社论还是在很认真的就事论事的分析。

人们主要讨论的是为什么会有这么离奇的情况,先是皇太子好端端的突然病逝、然后是宣布新立皇太女、接着又要逊位禅让。

尤其是皇太子病逝的事情十分之反常,各种阴谋论随之而来。

因为朱立锲总是隔三差五大江南北到处跑,指导这儿、视察那儿,露面的次数很多,大家都默认他精力充沛、身体康健,这样的人骤然因病辞世很难不让人怀疑是否另有隐情。

于是乎,民间“大师”们综合分析近来的朝政、还有皇太子是在结束视察日本返程之后出事的,各种推断层出不穷。

但毕竟人已辞世,目光不能总放在逝者身上,所以大部分人的注意力还是集中在皇帝为何要逊位禅让?以及权柄会落在谁的手里?

有说是因为皇帝体况不佳、要调养的;有说是因为皇帝敬重其父哲宗皇帝、不愿意在位超过后者的在位时间;有说是因为皇帝与朝臣们的分歧不可调和、不得不主动逊位。

总之,各式各样的言论都说的煞有介事、像模像样,很精彩,至少周长风吃瓜看戏十分快活。

明人尚且因这样蹊跷的情况而众说纷纭,外国人就更加头大了。

长期以来大明朝廷在西方列强看来都极具神秘色彩,几百年来打交道总是虚虚实实、实实虚虚的,近几十年来虽然大致摸清了朝廷的秉性,可终究还是免不了被从前的刻板印象所迷惑。

所以……明人这又是在整哪一出?情报中提及的皇太子所乘专机坠海的事情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

比如迷惑不解的美国人就迫切想弄清楚真实情况,他们甚至尝试和伦敦那边交换信息,看看是不是英国人在暗中搞鬼。

被如此怀疑了的英国人很不爽——喂!虽然咱大英帝国没少做过缺德事,但也不可能策划暗杀中国皇太子啊。

而在大明这边,事故调查工作仍在进行中。

刑部右侍郎奉命亲自挂帅,总管调查工作,外缉事厂和大都督府情报处也再一次合作,组成了专案稽查队,誓要将这前因后果查个水落石出。

专机的机组成员无一例外被全部扣押至外缉事厂,逐个甄别、审查;当天维护专机的地勤人员也同样如此。

主驾驶与副驾驶其实在一开始就被排除了嫌疑,因为二者在察觉异样之后就一直在竭尽全力挽救飞机,而且几乎成功了。

若非他俩成功将飞机从失速尾旋状态改出,否则最终整架飞机会以每小时几百公里的速度坠海。

以那么高的相对速度和水相碰,就好像撞上了一堵坚硬的混凝土墙壁似的,飞机会化作齑粉、人体会成为肉糜。

又因为两位飞行员起初皆被仪表显示的速度所迷惑,造成机械故障的原因成了突破口。

因此,负责检查、维护的机械师被严格审查,制造皮托管和仪表的公司也被迫接受强制审查。

虽然这时候的航空事故的复杂程度远远比不了后世,毕竟飞机还比较“原始”,可相应的,调查技术也没那么先进,事故的调查工作无疑要花费很长时间。

在八月中、下旬的十多天里,随着权力交接逐渐开始,宫内宫外都忙碌得不可开交。

首先是出宫开府了十一年的朱泠婧又回来了,得为她准备下榻的居室。

东边供太子起居的春和宫保持原样,太子妃和儿女继续留居春和宫;而再度搬回宫的朱泠婧则去了西边的柔仪殿暂住,反正她在那儿也呆不了几天。

尚仪局和尚服局下属的几个司则在专心致志地按照礼部敲定的章程进行准备工作,在华盖殿、奉天殿为皇帝设御座;钦天监负责计时,布置定时鼓。

显而易见的,这一次的典礼对于大明来说意义非凡,将倍受世界瞩目,注定会在历史上留下深重的一笔。

得益于政治体制的完备与局势的稳定,有明一朝时至今日都未曾出现过禅让,唐宋两朝却比比皆是,唐睿宗、唐顺宗、宋高宗、宋孝宗等等。

此次的逊位禅让大典是上下几百年来的头一回,同时又恰逢如今这个风起云涌的时间段,皇帝也好、大臣也罢,都认为应该竭尽所能的恢宏。

历朝历代的禅让几乎都发生于朝政混乱、局势动荡时,多数较为草率,但如今却不一样,皇帝希望能够正式、严谨一些,也好借此上古流传的仪式展现华夏历史积淀与传承。

同时,盛大的典礼对于提振国人之心气也大有裨益。

再举行以一场恢宏浩荡的阅兵仪式,彰显国威与军威,震慑敌国、团结属国。二者相辅,这在当下十分有必要。

为此,南洋舰队与东洋舰队几乎“倾巢而出”,然后集结于杭州湾;空军的十几个支队也从全国各地的基地转场而来,杭州、上海的多个机场都停得满满当当。

八月二十九日,禅让、登基大典的前夜,这一晚注定有许多人彻夜不眠。

细若镰刀的弦月高悬于夜空中,深邃的黑幕上缀满了明暗不一的光点,微弱的暮夏夜风吹拂而过,让人觉得分外凉爽惬意。

皇帝与皇太女登临了最外边的承天门,前者因为后遗症致使肢体不协调,行动不便,在侍从的搀扶下才好不容易走了这么远。

“……错失工业上翻天覆地的变革致使本国本朝几近危亡,幸而最终大体转安,但为免这只是昙花一现、回光返照,必须把握好机遇,韬光养晦数十载,再没有什么比战争更加迅速有效了。”朱士堰的语速很慢,咬字也不似以往那么清晰,而且颇为吃力。

朱泠婧轻轻点了点头,望着城区方向光点海洋一般的万家灯火,“纵观历史,文明忽然被反超是常态,能否迅速反应过来…追上、稳住才是关键。”

二人沉默了许久。

“今后若是全面开战,我国朝实际是处于不败之地,能否争取更多、代价是否值得,那可就不好说了。”

“父皇,儿臣会把握好的,况且也有您运筹决策。”

“我老了,少了魄力和胆略。真要让我来决策,恐怕拿了南洋地界便要力主止戈观望了。”

“嗯……儿臣还是觉着,这般宏大的国是落在我身上,有些不安,就怕弄砸……国战实在非同小可啊。”看着颇为踌躇的朱泠婧轻叹了一口气。

“恐负社稷,正常。但这是大势,逆不得。”朱士堰瞥了她一眼,“顺势、借势、引势,三步走好,车到山前必有路。”

“哎,那…未来战后……”

“不要想那么远,仗打不好,一切皆是浮云。”

朱泠婧“嗯”了一声,没有吭声,不知道说些什么。

“何谓受之于民?”一旁的朱士堰负手而立,缓缓吟道:“‘民欲君伸威,而君伸之;民欲君践信,而君践之’。这是民间总结的普世诉求,挺好的。”

从承天门向城区方向眺望,映入眼帘的是一副让人眼花缭乱的画卷——高耸的摩天大楼外墙镶嵌着霓虹灯管,勾勒出其方正的轮廓;或高或低的屋宇上,无数窗户中透露出明暗不一光亮;街道两旁竖立着一根根路灯,纵横交错的街道被明亮的灯光所标识。

翌日。

只是寅时过半,京师应天府却不同寻常的提前复苏了。

街道上驶过一辆辆轿车,以及随行开道护卫的摩托车,身在京城的中、高级官员们都摸着黑出发前往紫禁城。

卯时,嗣皇帝祗告天地、宗庙、社稷。

朝廷百官依序经由承天门进入皇城,接连穿过了端门、午门、五龙桥、奉天门。

最后,在鸿胪寺官吏们的指导、引领下,这一千多位官员在奉天殿前边的宽阔广场上列队。

身形高壮、高矮一致的大汉将军们难得一见的全数披甲,东边的天空刚刚露出鱼肚白,他们那华美精致的金色甲胄在微弱的光照下呈现出典雅的暗金色。

不同于这些仪仗队,在稍远些的地方,全副武装的锦衣卫军士们则在来回巡逻。

实际上除了在京的文武百官以外,藩属国朝鲜、安南、琉球、日本等国的使臣也同样在场。

这是周长风第二次来到紫禁城,上一次还是冬至朝会和大宴的时候,大清早的傻傻的在这儿挨了好久的冻,被凛冽寒风吹得瑟瑟发抖。

这次倒还好,至少不用挨饿受冻了。

奉天殿那宽阔的丹陛上,左右两边皆是教坊司的乐队,他们正在奏着一曲十分古老的《朝天子》。

稍后,随着三下清脆的静鞭声响起,逊位禅让大典正式展开。

鸿胪寺礼官朗声宣读诏书,表明绝非有所异样巨变而被迫禅让,只是由于“圣躬违和,难担军国重任,唯恐误国”而明智逊位。

接下来的流程细节很繁琐,但主体就那么几件事。

嗣皇帝一级一级走上台阶,穿过丹陛进入奉天殿内;接着,她在预先铺好的垫子上跪下来,对端坐于御座上的太上皇帝行五拜三叩的大礼;最后,太上皇帝把象征皇权的宝玺郑重交予嗣皇帝。

逊位禅让大典到此为止其实基本就结束了,但紧接着的还有刚刚接过大权的嗣皇帝的登基仪式。

周长风的视力不错,依稀可以看清远处的朱泠婧的面容,不过在这个场合、这个身份下,她不可能喜形于色,所以神情看上去有些僵。

呵!这女人现在心里应该正乐着吧?

事实上很难用言辞描绘朱泠婧现在的心情,尽管自认为已经大致做好了心理准备,可真正面对现实的时候还是有些紧张无措。

忐忑?激动?害怕?心虚?兴奋?忧虑?

或许每种心情都兼有些许,仿佛用画笔把每一种颜料都蘸上一点,然后搅和在了一起。

之后,嗣皇帝依照规矩,前往太庙拜诣祖宗,完毕以后再回来接受文武百官的参拜。

其实许多官员已经有很多年没有行过叩拜礼了,而且也不可能提前让一千多位中、高级官员在百忙之中抽空排练这个,所以最终的五拜三叩、山呼万岁可以说非常之凌乱,以至于现场录像的官吏们都傻眼了。

尽管并不完美,但这场亘古未有的大典还是安稳的落幕了。

world-news

「今天早上,一场古老的盛大仪式之后,中国皇帝宣布逊位,新皇帝接任。

尽管中国皇帝在诏书中声称自己逊位的缘故是身体状况不佳,但我们仍无法确定他之后是否会在暗中行使权力。」

【我们应该用emperor还是empress称呼她?】

【紫金山明孝陵有没有发生震动?】

最新网址:<\/b>

书河书屋推荐阅读:赵氏虎子海贼之母巢秩序骑驴仗剑超时空:我这是超市不是托儿所啊痞子毒士,太后直呼你好坏考上状元后,我的太子身份曝光了红楼:从今以后,我就是贾琏明末之木匠天子大明匹夫我爹是大将军三国:让你降吴,你绑架孙权若我穿越,倚红偎翠,做个小诗仙宠娇妻,斗地主,痞帅的悠哉日子绝境皇权:替死皇帝的逆袭之旅穿越古代当赘婿!大唐:迎娶公主后,我反贼身份曝光伏羲夫妻退婚后,我开启了万界召唤系统异世年令营三国之周氏天子大明:不交税就是通鞑虏网游领主争霸明末野心家大唐之逍遥太子大战在即,我倒卖了军中粮草无双战神之我为吕布模拟中辅佐女帝,但模拟是真的你是明珠,莫蒙尘改革大唐夺宋:水浒也称王穿越南宋当皇帝穿越大秦,给秦始皇打晕塞麻袋里楚神大帝传庶女为后五千年来谁着史大秦:暴君胡亥,杀出万世帝国穿成傻子后,彻底放飞自我大秦:我融合兽魂后无敌了重生朱标,我才是明太宗落榜当天,娶了个郡主娇妻回家宋士梦境归来做才子穿越:重塑大唐大宋第三帝国兵者,侠也将门大逆子本王一心求死,为何逼我做皇帝大殷小地主农女当家:捡个妖孽做夫君大唐:我摆烂后,武则天慌了!
书河书屋搜藏榜:山河血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开局戍边送死?我转身打回京城!崇祯是我老丈人!王妃本狂妄异星传送门之黄金大陆长生:从赏金猎人开始我有皇后光环维多利亚的秘密我在明末有支无敌军团挖金挖金挖金挖金挖金挖金醉枕江山隋末,我干翻了十八王大唐之九子夺嫡让你当兵戒纨绔,你苟成军中猛虎吾父朱高煦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黄沙百战穿金甲朕绝不当皇帝箱子里的明末,我就是神仙乱世第一能臣回到古代建特区皇帝宠臣?不,我一身反骨!我在大夏被迫搞事的日子抗战:签到军事基地成晋西北霸主嫡女狂妃三国之诸葛天下绝色毒医王妃林梦雅大明:等待老朱死亡的我成了帝师战争承包商帝国再起特种兵穿越大明,抢座银山夺天下重生—深闺九王妃穿到乱世我有拼夕夕打仗从不缺若我穿越,倚红偎翠,做个小诗仙带个手机回汉朝天云大陆之唐天铁血山河志让你当侯爷,没让你搞科技带着全面战争开始征服许你盛世安宁温水煮相公大人,得加钱三国的真相参商穿越明朝小王侯性转水浒:我潘金莲真不想吃软饭抗日之铁血军旅农家祖坟冒青烟了,连中六元混在大唐当首富
书河书屋最新小说:双穿古代:开局拐骗公主当老婆!大明万历极度叛逆亮剑:从晋西北打到上甘岭退亲发家科举路,六元及第娶公主1951之大国重器伪装者:明镜老婆带我杀穿谍战界三国:穿越孙策,劝老爹放弃玉玺落魄皇子:开局暴揍父皇宠妃穿越知否,我为襄阳侯隋唐:我转投杨广,李二你哭啥烽火淞沪重生古代:从军户到一统山河!我,朱允熥带大明走向日不落,老朱直呼赢麻阿姐,我中举了!天命缉凶录抗战:开局一把枪,发展成列强百万铁骑踏龙城,你管这叫疯癫王?边军:从将门奴仆杀到九五至尊大明:刚穿越的我,忽悠朱棣造反穿越后,我靠种田称霸天下抗战之重生当新四军大明弘治家的二皇子李渊:捡到野生皇孙,李世民懵了听闻我要退婚,娘子瞬间红温穿越弃子:凡日月所照皆为汉土!长生:我在大唐当土豪的那些年都贬为庶人了,再搞事我就反杀了!宋辽争霸:御虚门传奇千门36天局大秦:始皇帝,我真不吃软饭啊!大明皇侄:开局逼朱元璋灭倭三国:开局一个碗,看吾三造大汉起兵谋反!你们真当朕沉迷修仙?我是袁术袁公路大明:开局向朱元璋索要皇位三岁就带妹妹和童养媳闯贞观说好的纨绔,怎么就人中龙凤了!饥荒年,我靠拾荒当皇帝!强国,从清末开始人在隋唐,我乃大隋十二太保天幕通万代,这是未来华夏?娘子别画大饼了,快给我和离钱逼我去草原和亲,大军临境你哭什么?我乃边军一小卒重生朱雄英,带着淮西一脉造反四合院之我命由我不由天把我推给女将军后,女帝悔疯了亮剑李云龙我来助你做大做强三国:袁公拒见?找找自己的问题开局就是狸猫换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