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河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第二百五十章锁城法

国之大事,在祀在戎。战场上的任何一件事情都不容小窥,说不定这一件事情,就能影响到大战胜负。

正德带来可以说是京营精锐。京营在大明朝的政治之中,在朱厚煌看来,有着定海神针一样的作用。在朱厚煌看来,京营的强大与否,直接影响着皇帝的权威。

所以正德与万历有着明显的不同。

正德固然被文官诟病,甚至被称作反面教材世代相传,但是正德却可以无拘无束的来往于京师与外地。但是万历能做的,只有躲在深宫之中,不见文武百官而已。

其中区别不仅仅是文官进一步的强盛起来,还有就是京营的彻底衰败,成为了花架子而已。

所以,在朱厚煌看来,正德南征只能胜利,不能失败,否则就会动摇大明帝国的根基,虽然大明帝国的根基深厚,一时动摇,也影响不了什么。但是正德的皇权一定会被动摇。他再想这样逍遥就不可能了。

而许泰,江彬等人,丢是依附在正德皇权上面的,他们的根基就在武力,就在京营之上,所以涉及到打仗的事情,再怎么小心谨慎,都不为过。

朱厚煌想明白这一点,长叹一口气,说道:“说吧,你觉得多少天后,援军才会来?”

许泰大喜,他固然能不管朱厚煌,按自己的想法上报,但是他却不愿意得罪朱厚煌,因为正德对朱厚煌的另眼相看,正德无子,所不定眼前这一位,就是将来的大明皇帝,他即便是不想烧冷灶,但也不敢轻易得罪了。

他在心中默默计算一番,说道:“二十日之后。”

“二十日,还之后。”朱厚煌心中默默的重复,脸上不由的露出一丝愁容。他想起今日一整天的惨烈攻城,暗暗觉得心肝都在疼,一两日下来,朱厚煌带来的士卒死的死伤的伤,如果再来这样的攻势,来二十天,朱厚煌觉得自己干脆逃走算了。

许泰看出了朱厚煌的心思,说道:“殿下请宽心,今日之战,安庆城中,固然是家家带孝,户户挂白,但是城外也伤亡惨重,这样的攻城,不仅仅,我们撑不下去了,外面的人也撑不下去,今后二十日,绝对不会有像今日一样的攻城。”

“希望如此吧。”朱厚煌叹息说道。

第二日一早,朱厚煌上城一看,发现宁王大军并没有攻城的迹象,反而开始围着安庆城掘土,就在安庆城外四百步左右,外围有万余人列阵,防范城中的突然出击,剩下的人都在努力的挖土。

朱厚煌本来还以为,他们要垒土攻城,将一袋袋土堆在城墙下面,直接堆出一个上城的斜坡,但是时间一长,却发现不是那一回事。

这个时候,许泰也上来了,许泰可比朱厚煌经验丰富多了,他细细一看,不由的哈哈大笑,说道:“恭喜殿下,贺喜殿下,安庆城已经高枕无忧了。”

“哦。这里面有何蹊跷,还请安边伯教孤。”朱厚煌问道。

“殿下,可听过锁城法?”许泰笑眯眯的问道。

“锁城法?”朱厚煌也不听这三个字,立即从脑海之中翻出来锁城法的含义。锁城法其实就是围城的一种,不过他并不是军队将城池为围住,而是在城池外面另外建造出一道长围,这样来就能以守代攻。将城中的兵马给困死。城中的兵马想要出城,就必须出兵将长围打破。

朱厚煌想起这个,再细细去看宁军挖土的痕迹,分明是为长围打下根基。

“锁城法一般是强攻不得,或者损失太大所采取的下策。只是锁城法一般旷日持久,殿下只需坚持二十日,恐怕锁城的长围还没有建成,援军就已经从南京而来吧。”许泰说道。

朱厚煌也是大喜,说道:“这样孤就放心了。”

朱厚煌一想起前几日的惨烈厮杀,心中都发沉,他才明白,为什么每一个上过战场的人都是会在呼喊和平,实在是战场之上太过残酷了。

如果可能,朱厚煌都不想再打这样势均力敌的战斗,他心中暗道:“下一次,不到有武器代差,我才不会出兵的。”

只是朱厚煌一辈子只有寥寥数战,做到了武器压制,其他的战斗都是势均力敌。

“殿下,即便是这样,也不是高枕无忧了。”许泰说道。“宁王既然选择了锁城法,那么就意味着,他有了绕过安庆,直下南京的想法,不过,想要绕过南京,就必须有消灭安庆的水师。”

“水师?”朱厚煌首先想到的是将百余门佛郎机炮再次挪到船上。

许泰的预料并没有出现错误。

长江之上,开始一次次水战。

不过在朱厚煌将佛郎机炮全部安装在战船之后,雍国水师的战斗力恢复了,并且从安庆城中挑选出很多水手。安庆城中的水手都是熟悉长江水情的。雍国水师在长江上更能发挥出战力了。

许泰也没有坐视不理,他从长江下游之中调出来很多船只,这些是长江水师的船只,虽然长江水师的船只年久失修,也没有训练过,战斗也不用指望了。但是用来充数也算可以。

所以双方水师从安庆与池州之间,战火不得断,各有胜负。

反正宁王水师也是征召民船,与江盗。所以战斗力也不强,双方几乎在必烂,说不上谁更烂一点。

就在长江水道上战斗僵持的时候。朱厚煌在安庆城中,面见一位不速之客。

“阁下,还敢来见孤,不怕孤一声令下,取下你的项上人头吗?”朱厚煌看着这个人,冷冷的说道。

“怕,怎么不怕,不过如果不来见殿下,我不过早死与晚死之间的问题,我又何妨赌一次啊,或许,我能在殿下这里找一条生路。”说话的人还真是朱厚煌的故人,就是那个耍了朱厚煌的卢孔章。

不错,就是被宁王托付行刺正德重任的卢孔章。他现在出现在安庆城中,与朱厚煌会面了。

朱厚煌对卢孔章对他的中伤,还是耿耿于怀,冷笑说道:“是吗,看来你是想错了。杀了他。”

朱厚煌一声令下,李良钦与俞大猷从两边走过来,夹住了卢孔章。

朱厚煌知道卢孔章的武艺非凡,要不然当初,也不能戒备重重的战船之上,逃了出去。所以朱厚煌早已多加了小心,才不会让他轻易近身。

“哈哈。”卢孔章丝毫不在乎,李良钦与俞大猷两人的威胁,而是直视朱厚煌,说道:“殿下,可知道,我为什么会来投奔您吗?”

朱厚煌没有心思,与卢孔章说话。他可是记得上一次的教训,一挥手就要让李良钦与俞大猷下手。

“因为您是藩王,您在东雍有自己一批基业,但是东雍建业时间太短,底蕴不足,有很多事事情都不方便,但是有臣相助,殿下就不用烦心了,臣将宁王从宁献王到当今宁王的底蕴献给殿下。”卢孔章大声说道。

朱厚煌怦然心动。

说实在,其他的东西,他并不是太在乎的。但是听起来从宁献王到当今宁王,一个心有反意数代藩国的底蕴会是什么?

朱厚煌想不明白,但是知道,这东西一定重要之极。朱厚煌本来要挥下去的手猛地停了下去,缓缓的放在椅子的扶手之上,身子微微前倾,问道:“我倒是想知道,宁王数代积累下来的底蕴是什么?”

卢孔章这才松了一口气了,他对他的三寸不烂之舌最为自信。就怕不给他说话的机会,只有有说话的机会,就万事大吉。

书河书屋推荐阅读:唐时月红楼之贾家潜龙晋末多少事逆天换明战神重生小小奶娃杀疯了双穿,开局一桶泡面换媳妇三国之开局被捆到刘备军营谋断九州八旗铁骑?朕用机枪应对很合理吧是绝杀之神啊梦入红楼带着三国系统穿越五代十国大炎帝国,吾济苍生我要做皇帝从原始部落到清末失忆美娇妻,竟是大周女帝农家娃的科举生涯开局逼我送死,反手召唤三千玄甲开局被诛十族,我在朱棣头上作死穿越冷兵器时代,却觉醒红警系统宋医帝国从零开始虞朝历史全解七圣树王朝四十一帝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古今交换,我成了女帝背后的男人烛渊传我有枪炮满库,女帝跪求招夫大明:读我心后,老朱家人设崩了一字并肩王杨林穿越之我是窝囊皇子穿越红楼庶子,我靠科举逆袭大明卖罐子,朱元璋上门穿越三国之众将云集三国之天下无双谍影重现唐:乞丐开局怎么活异族犯边,刚成状元的我领兵出征小子,快给爷科考去手握帝国时代,系统疯狂暴兵三国:白毦陈到七页禾忠虎传:凡人不修仙江山,美人大唐小郎中穿越三国,落魄汉室的江东之路这个王朝叫大兴战争年代之我能抽武器装备汉末三国之再建大秦大唐:就嫁一个公主,还想求我出山?明末永昌
书河书屋搜藏榜:山河血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开局戍边送死?我转身打回京城!崇祯是我老丈人!王妃本狂妄异星传送门之黄金大陆长生:从赏金猎人开始我有皇后光环维多利亚的秘密我在明末有支无敌军团挖金挖金挖金挖金挖金挖金醉枕江山隋末,我干翻了十八王大唐之九子夺嫡让你当兵戒纨绔,你苟成军中猛虎吾父朱高煦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黄沙百战穿金甲朕绝不当皇帝箱子里的明末,我就是神仙乱世第一能臣回到古代建特区皇帝宠臣?不,我一身反骨!我在大夏被迫搞事的日子抗战:签到军事基地成晋西北霸主嫡女狂妃三国之诸葛天下绝色毒医王妃林梦雅大明:等待老朱死亡的我成了帝师战争承包商帝国再起特种兵穿越大明,抢座银山夺天下重生—深闺九王妃穿到乱世我有拼夕夕打仗从不缺若我穿越,倚红偎翠,做个小诗仙带个手机回汉朝天云大陆之唐天铁血山河志让你当侯爷,没让你搞科技带着全面战争开始征服许你盛世安宁温水煮相公大人,得加钱三国的真相参商穿越明朝小王侯性转水浒:我潘金莲真不想吃软饭抗日之铁血军旅农家祖坟冒青烟了,连中六元混在大唐当首富
书河书屋最新小说:后主刘禅:从救关羽开始曹贼:家父曹操,请陛下称太子大夏镇远侯跟史上最稳太子抢皇位?我不干!三国:从县丞开始的崛起之路穿书太监太会审时度势了!物资系统身上藏!女帝倒贴当新娘2153,我再也不回去了哈哈大汉那些事儿改嫁你爱的小将,我退婚你哭什么装傻小地主:我真的只想躺平啊!特种兵之水浒武大郎北宋我称皇山贼之谋定三国明朝写作素材大全镇国世子爷三国第一公侯三国:开局娶了大乔执掌风云:从一等功臣走向权力巅峰动荡的大元贞观六年遇见三岁小公主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为了成神的我欺骗古人大明辈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养子断亲后,带着亲爹妻儿逆袭了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幽默风趣解读黄帝内经红楼:我能创造一个新贾府大唐小医师大明长歌之太后传奇从纨绔到拥兵千万!战场杀神从马前卒开始我家有个电饭锅御赐监察使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朱标重生改写大明历史女王陛下,其实我是北境霸主大秦:我说我不当宰相,扶苏非要封我为王!白话三侠五义我一个庶子,权倾天下很合理吧?穿越三国之黄巾天下重生清末之傲视列强!如何拯救德意志三国:布衣赵武征途记立渊传沉默的战神穿越之铁血捕快水浒:我武大郎,反了!大唐镇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