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洪点头附和道:“主公,末将与子丹的意思相同。”
“如果三郡之地不丢,楚军就会被我军锁死在幽州一线。”
“就算想要南下冀州,也不敢全力施为。”
“可真要是舍了三郡之地不要,楚军占据幽州全境。”
“吕布就能从常山郡、河间郡,甚至渤海郡三路南下!”
“如此一来,冀州之地岂不是要四面漏风?”
三郡尚在,楚军南下示意图
三郡不在,楚军南下示意图
战场局势,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有时候一个很小的变化,就会引起一连串反应。
更何况荀攸想要弃守三郡之地,这不是小变化,是大变故!
曹操对荀攸开口道:“公达有何话说?”
荀攸拱手道:“丞相,存人失地之计,不能只虑其败,不虑其成。”
“子廉和子丹所言,确实都有道理。”
“可我军实行此计,也不是就毫无反击之策了。”
“敢问诸位,一旦我军弃守三郡,吕布一下子将幽州六郡之地连成一片,他接下来将会如何动作?”
程昱想了想开口道:“不出意外的话,吕布肯定会引兵向东,配合辽东方面那一路偏师,直接灭掉公孙康。”
“毕竟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公孙康已经把吕布给得罪死了,他不可能再冒着和我军大战的风险,继续让其窃据辽东。”
荀攸点头道:“如果吕布出动大军去打公孙康,我军能否伺机而动,想办法反杀敌军?”
“这?”程昱思索片刻开口道:“从蓟县城去往辽东郡,一路还有千余里路程。”
“如果吕布不出重兵,他就没办法一战剿灭公孙康。”
“可若是吕布非要重兵出击,幽州六郡之地,必然防备空虚。”
“再加上敌军粮草辎重一路绵延上千里,如果战机得当,我军确实极有可能反攻幽州或者偷袭敌军!”
荀攸点头道:“除此之外,别忘了东部鲜卑还未彻底覆灭。”
“只要吕布敢对公孙康下手,我军北上,再联合弥加等人伺机南下。”
“如此两面夹击之下,管教敌军首尾不能顾!”
荀攸这个存人失地的计划,第一是想要保存有生力量。
第二就是,想办法转移矛盾。
将楚军的进攻目标,从曹军这边挪开,先移到公孙康那边去。
只要吕布对辽东下手,曹军就能暂时置身事外,伺机偷袭!
但是曹真却摇头道:“荀公,小子不是故意和您较真。”
“只是三郡之地一丢,幽州主动权就彻底归于吕布了。”
“他肯定会打公孙康,可何时去打,咱们根本没办法进行左右啊!”
荀攸这个计划,确实能够转移矛盾让楚军对付公孙康。
可万一吕布这厮拿下三郡之地以后,先行安抚百姓,稳固城防。
他根本不着急去打公孙康,干脆先行北上灭掉东部鲜卑呢?
如此一来,岂不是三郡之地就白扔了?
荀攸摇头道:“吕布肯定会打公孙康,而且必须是赶在入冬之前!”
“子丹不要忘了,算算时间,楚军在江东偏师,应该已经出发了。”
“公孙康主力不在辽东郡,所以楚军偏师才能前去偷袭。”
“可一旦公孙康手下三万军回转辽东郡,如果楚军主力还不往东而行,到时候他们江东偏师会落得如何下场?”
对于荀攸这种顶尖谋士来说,他绝对不会无的放矢。
任何计划,都是自己反复推演好几次,已经成熟可行才会说出来。
除非是遇到一些突然变故,根本来不及仔细考虑。
听罢荀攸此言,曹真立即先是一愣。
继而抱拳道:“是小子有些过于草率了,荀公勿怪!”
荀攸摆手道:“不必如此,你我都是讨论公事,无关对错。”
曹操负手而立,然后沉声道。
“公达此计,确实精妙。”
“可沙场争雄,从来都是将士拼杀,谋士规划。”
“公达此计虽好,真要是被那贾诩看到,也并非彻底无解。”
“反而是我军一退,三郡之地就不复存在,而朝廷和本相,也要被吕布狠狠打脸一回。”
略一停顿之后,曹操继续道。
“最重要的是,幽州之地乃冀州前线。”
“幽州不存,冀州上下那些袁氏旧部,会不会继续跳出来生事?”
“别忘了涿郡之地,咱们是怎么丢的?”
荀攸这个计划好不好?当然很好!
甚至可以说只要此计能成,就有很大机会让楚军付出惨重代价!
可关键是,吕布这混蛋不知道怎么回事,这几年越来越听劝了!
而贾诩和庞统之流,久经战争而智计百出。
万一他们想出破解之法了,到时候怎么办?
从楚军东进到如今,荀攸每次谋划确实都能全盘布局。
可打到如今,还不是丢了三郡之地?
曹操不是不相信荀攸,他只是出于谨慎,不相信这个计划能完美执行!
除此之外,吕布这厮是朝廷“叛逆”!
他自立楚王,和朝廷大军互相争雄。
幽州之地,就是大家互相搏杀的试金石。
如果自己能够挡住楚军东进,这就表示朝廷有实力保护河北、中原和关中等地的世家百姓。
可一旦幽州之地丢了,自己丢面子都是小事儿。
主要是河北、中原,甚至包括关中世家。
他们会不会见风使舵,想办法暗中去跟楚军互相勾搭?
一旦如此,河北之地还如何防?
河北一丢,那就真的困守中原,再也没办法进行反击了!
所以曹操此时,心里是非常矛盾的!
他知道荀攸此计可行,却又不敢去执行!
世道艰难,家大业大,孟德也没办法当断则断了!
荀攸神色诚恳道:“丞相,从眼下局势和敌我双方兵力考虑。”
“如果咱们不能让楚军转换目标,那就只能被动死守。”
“一旦如此,敌军如何出招,咱们还是要处于被动。”
“可我军一退,实际上是以退为进。”
“先去置身事外,然后才能伺机而动!”
“此计虽险,却可以彻底改变北疆局势,请丞相慎思之!”
大军攻营之前,荀攸就不赞同这么快行动。
可曹操看着敌军援兵未至,立马就想抢占先手!
结果一场大战下来,损兵折将。
不是说曹操的做法不对,只是在荀攸看来。
丞相在北疆日久,心中压力越来越大,他已经很难举重若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