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龙闻声睁开眼睛,吃力挣扎要坐起来,我连忙摆手。
他用尽全力说道:“侯爷,我要走了!能够结识您,一展我的抱负,此生我很知足。唯一遗憾就是不能手刃刘裕!不过,我已经释然。临走,我要给您打个招呼!”
我眼眶一热,赶忙走上前握住他的手,说道:“慧龙,莫说这般丧气话。你虽不能亲手杀了刘裕,但你这些年为我出谋划策,为国家鞠躬尽瘁,已功不可没。刘裕那贼,已被天收,剩下的仇我来为你完成。”
王慧龙虚弱地笑了笑,道:“侯爷,我自知大限已至。朝内奸佞横行,我死之后,怕是不能为侯爷分忧,您要保全自己,庇佑一方百姓太平。”
我重重地点头,“你放心,我定当竭尽全力,不负你我之志。”
王慧龙闭上眼,似是积攒了些力气,又缓缓睁开,“还有一事,我那不成器的儿子,望侯爷能塑造他一番,莫要让王家香火覆灭。”
我紧握着他的手,坚定道:“慧龙兄,我记下了,定不会让你的心血白费。”
王慧龙嘴角微微上扬,眼神渐渐黯淡,最终缓缓闭上了双眼,带着一丝遗憾却又满是释然地离开了人世。
战争频繁,安平灰飞烟灭,我都没有给他举行一个体面的葬礼。
王慧龙不能再这样了,我立刻给他摆下灵堂,通知所有故旧给他送行。
灵堂之上,素白的挽幛随风飘动,前来吊唁之人络绎不绝。
大家皆为这位智谋之士的离去而扼腕叹息。
我站在灵前,神情肃穆,看着那静静躺在棺椁中的王慧龙,心中五味杂陈。
突然,一阵骚乱从灵堂外传来,我眉头一皱,快步走了出去。
只见一群士兵押着一个年轻人,那年轻人满脸倔强,大声喊道:“侯爷,我要娶老婆!侯爷,我要娶老婆!”
我有些愤怒,认出这是王慧龙的儿子——王宝。
我挥手让士兵退下,走到那年轻人面前,说道:“王宝,你父亲已去,我会给你主持婚礼的。现在是居丧期间,你不要胡闹!”
年轻人看着我,眼中满是怀疑,“我父亲已死,当初的婚事肯定告吹。侯爷,您要给我主持公道!”
我强压怒火!恼恨这个王宝不懂事。
王慧龙能文能武,结果这个儿子确是个缺心眼子。
我拍了拍他的肩膀,“婚事你不用担心。我会让你如愿以偿的!现在你要安心守孝,风风光光把你父亲送走!”
这个年轻人沉默片刻,最终单膝跪地,“一切请侯爷做主。”
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王慧龙临死不放心他的儿子。
王慧龙的儿子和崔浩的侄女订婚,当时引起了拓跋嗣的猜忌,很多鲜卑贵族反对。
他们认为我们汉人是想通过联姻抱团,这样会威胁到鲜卑人的政权。
还有就是崔浩是皇帝的近臣,而王慧龙是边关大将。
文臣和武将的联姻是容易引起统治者猜忌的。
关键王慧龙是非常出名的战将,而崔浩确是丞相。
而这些人却不知道王宝是个什么人,如果知道,他们肯定会大力支持!
就在这时,一位身着华服的老者匆匆赶来,竟是崔浩。
他看着王宝,又看了看我,拱手道:“侯爷,慧龙兄离世,实乃我等之憾。只是如今这婚事,我那侄女家中突发变故,恐难以如期完婚。”
王宝一听,又要叫嚷起来,我赶忙制止。
我看向崔浩,心中思索着对策,如今若这婚事不成,不仅王宝心愿难了,更可能引起朝堂上一些不必要的波澜。
我沉声道:“崔大人,慧龙兄临终前将儿子托付于我,这婚事我定要促成。至于令侄女家中变故,可容后再商,眼下先让慧龙兄体面入土为安。”
崔浩犹豫片刻,最终点了点头。
我又安抚王宝,让他先安心守孝。
待崔浩离去,我深知此事棘手,既要安抚王宝,又要平衡朝堂各方势力,一场无形的博弈,似乎才刚刚开始。
崔浩的弟弟崔简因为出使北凉时,出使团队被土匪劫杀,拓跋焘认为崔简辱国失职,于是把他罢官丢职投入天牢。
崔简因为又气又怨,于是自寻短见,拓跋焘于是罚崔简全家为奴,崔简的女儿也不例外。
这是一个棘手的事!我只能劝王宝多忍耐一下,等到战争结束,再做从长计议。
刘宋地处江南,善于行舟,并且举国一心,士气高昂,所以要避其锋芒。
到彦之是刘义隆的侍卫长,说白了就是一个保镖。论行军打仗,最多就是打群架的水平!
流氓打架就是“猛三扑”,顶住他的“三板斧”,到了后面他就不行了。
北魏擅长打野战!北魏没有水军,隔着黄河,北魏的后勤保障就不行,根本打不了大仗。
我让全军撤到北方,后面就是一马平川,粮草充足,和刘宋打阵地战,完全不在话下。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时间很快,半年多就过去了,马上就要进入冬天了。
我让探马两个时辰一报,我要随时掌握黄河结冰的情况。
我给拓跋焘写下书信,让他准备三百万石的粮食,我准备要大反攻了。
半月功夫,三百万旦粮食全部运到前线。
探马报告,黄河已经结冰一尺。
我当机立断,下令全军出击。
北魏骑兵踏冰而过,如猛虎下山般冲向刘宋营地。
到彦之的军队显然没料到我们会在此时反攻,顿时阵脚大乱。
我们的士兵奋勇杀敌,喊杀声震彻天地。
刘宋军队节节败退,死伤无数。
到彦之试图组织抵抗,但在我们的猛烈攻势下根本无济于事。
随着战斗的推进,胜利的天平逐渐向我们倾斜。
就在这时,后方传来消息,王宝竟偷偷溜出营地,跑去平城寻找崔浩侄女。
我又气又急,只能先派人去把他找回,找十个人把他软禁起来。
而战场上,我们乘胜追击,将刘宋军队逼退至江南。
此时,刘宋的军队大部被我歼灭,只剩下几个孤城在负隅顽抗。
其中到彦之被我围困在济南孤城之内,周围五万大军把他牢牢围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