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宣武与袁崇焕全然不同的两种说法,让孙承宗头痛不已。
董宣武断然否认曾派人与女真人联系,否认了那封信的存在。但袁崇焕也的确拿出了一封信,信上的笔迹与董宣武的笔迹十分相似,或者说是惟妙惟肖,尤其是对某些字的简化,在这个时代,除了董宣武,就根本没有其他人这么写。
董宣武否认这封信是自己所写,并列举出书信中许多疑点和错误。其中一点是:就算是董宣武他习惯了简化字,但写给皇太极的一封信中充斥这么多简化字,难道就丝毫不担心皇太极看不懂,或者领会错了其中的意思?
两人之中必定有一人在说谎,至少军功上是这样。作为他的左膀右臂,他寄托了重大期望的袁崇焕,孙承宗不愿相信他在说谎。而对于董宣武,这个有良好出身,而且还有一身让人难以理解本事的弟子,孙承宗也无法想象他会要背叛大明。
经过反复的彻谈,了解情况,孙承宗认为董宣武是冤枉的,很可能是袁崇焕中了女真人的反间计。
至于军功,孙承宗更倾向于袁崇焕的说法,因为董宣武凭借三十二人的侦查排,和八人的亲兵,加上董宣武与周通,总共才四十二人,带领三百多人的战斗力极低的刘嗣明部,就全歼了女真人一个牛录,这个说法未免太骇人听闻。
相比之下,袁崇焕的说法更可信,袁崇焕部五百多人,加上来援的吴三桂三百多人,与董宣武等六百人的官兵、民壮队伍,经过血战击败了女真人一个牛录,并由于天气原因,没又让他们逃走一人,这样的解释才合乎情理。
只是袁崇焕可能在有意无意间将董宣武等人的战功分派到自己部下身上,这种事事是肯定有的。袁崇焕的个『性』孙承宗是了解的,极为固执,而且很护短。军功分配上对自己的部属有所照顾,并不是不能理解的事。
偏偏董宣武是个二愣子脾气,那股二愣子劲头上来了,谁都拽不住。
于是两人之间就发生了矛盾。
而不知藏身在哪里的女真人『奸』细,显然洞悉了这一切,故意安排伪造了一封董宣武这样一封信。而那两名所谓的董宣武的亲兵,很可能是女真人的『奸』细所扮。
说董宣武贪污军饷,这话孙承宗根本不相信的。董家并不缺钱,董宣武也不没有见过银子的主,而且他挣钱的手段很多,根本没有必要在这上面下手。
很有可能的情况是,当时情况危急,董宣武根本不知道会有援军来救援,无奈之下,大把地撒出银子,鼓舞军心。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样才保住营地在女真人凶猛攻击下不失,等来了援军。
而这一点,在随后孙承宗与袁崇焕私下交谈中得到了印证。袁崇焕承认,当时他的确有利用军饷压桀骜不驯的董宣武一头的想法——当时,他还没有得到那封书信。
这么一来,所有的一切都真相大白了。
在孙承宗看来,正因为董宣武这笔撒下去的军饷银子,让刘嗣明部的兵马和民壮,会坚定地跟董宣武走到一块,并为董宣武遮掩真像。因为如果董宣武的谎言一旦被揭穿,那么就意味着他们到手的银子就会被追缴。那可是一笔五万两的饷银啊,不是个小数目。
由于负责看守饷银的官吏早已经被袁崇焕杀掉,所有董宣武留下的文书也被毁去,袁崇焕坚持说那官吏已经战死在那场混战中,董宣武已经将所有的饷银私分干净,董宣武又拿不出证据证明他只不过动用了几千两饷银而已,孙承宗采信了袁崇焕的说法。
董宣武没有想到,事情竟然因为一封突然出现、子虚乌有的信,变成了这般模样。本来胜算在握的他,竟然因此而处处被人怀疑。
同时,袁崇焕不断的提及“百姓”、“伤兵”等词,闪烁的眼神似乎在警告董宣武,让董宣武怀疑袁崇焕已经压服了吴三桂,掌握住了他留在营地中的那批百姓和伤兵,并以此来要挟他。而随之而来的吴三桂的完全偏向袁崇焕的证词也似乎印证了这一点。
最终,孙承宗将军功分成了三份,袁崇焕占二分之一的军功,董宣武与吴三桂各占另外的四分之一。
而对于两军反目成仇的事,孙承宗认为袁崇焕见事不明应当承担绝大部分责任,功过相抵;董宣武迫于无奈的行动,又是客军,应不予追究。
在接回了躲在山洞的众人后,又得到吴三桂在官司结束后,吴三桂将亲自护送那批百姓和伤员去北京的承诺后,无奈之下,董宣武无心继续在这场已经没有什么胜算的官司纠缠,只得接受孙承宗的调解,在上奏的奏章上签名并率领众人打道回京城。
一场离奇的官司,竟然以这种荒诞的方式结束了。
这其中唯一让董宣武欣喜的是,在赵成等人精心的照顾下,董三和两名重伤的侦察排战士竟然死里逃生,恢复了过来。
当然,董宣武是绝不会放过袁崇焕的,不为那些被袁崇焕强夺去的军功,那点军功在董宣武眼中还算不得什么,只为那些被袁崇焕害死英灵能在九泉之下安息。
同时,董宣武对那封突然出现的伪造书信无比疑虑。
要知道,他的手书流传出去的并不多,即便是《『射』雕英雄传》的手稿,也是李轻盈与孙小倩的手笔。是谁伪造了这封手书,而且还伪造得惟妙惟肖?
这一切证明,袁崇焕与京城中的某些人有勾结,结合整件事情来看,在东林党和魏党都冷眼旁观的情况下,袁崇焕居然还能迅速拿出那封伪造的书信,很大可能是与女真人有所勾结。而伪造那封书信的人,很可能就是董宣武他一直怀疑的,隐藏在京城中的那个『奸』细。
种种迹象表明,此人心细如发,做事极为周密,绝非等闲之辈,很不好对付。
此人是谁?此人不除,董宣武寝食难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