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不能完全怪军统,董宣武当初为了防备女真人,也曾交代过在允许的范围内尽量扶持一下张宝。他自己同样也没有想到深受朝廷器重,已经做到广宁总兵的张宝会背叛大明。
“张宝身边的周东子现在情况怎么样?他也随张宝反叛了大明。”
周东子是是张宝的结拜兄弟,是随张宝一起从红缨会出来的人,也是张宝的心腹亲信,张宝很信任他,曾经派他率领一拨人来五行卫参加训练,学习五行卫的练军方法,张宝麾下兵马的训练方法就是由周东子等那一批人带回去的。
董宣武对周东子印象很好,曾经一度动了将他留在五行卫的打算。可是周东子非常重视他与张宝之间的兄弟情义,没有答应。
“周将军他,他听说已经殉国了?”张雨生说道,“据辽东那边传回的消息,周东子是反对张宝与女真人来往的,所以一直不为张宝所喜,不被张宝重用。
张宝起兵前曾召集众将,询问众将的意见,周将军和其他十六位将军强烈反对张宝与女真人合作,背叛大明,因此惨遭张宝的毒手,为张宝所杀!
张宝还借此清洗不少曾和五行卫来往密切的人。”
董宣武叹息了一声:“可惜了,一员良将,只可惜跟错了人。”说着转头对副官说道:“记下此事,把周将军和那十六位将军的灵位请入英烈祠,受万世香火。”又回头对张雨生说道:“军统务必找到并安顿、保护好周将军和那十六位将军的遗属。另外,利用一切方法把周将军的生平事迹宣扬给天下人知道。”
“是!”张雨生答应了一声,记下此事。
“对了,军统有没有在张宝军中安排人手?”董宣武忽然问道。
“有,虽然经过清洗后,有几位不幸殉职,但大多都顺利潜伏下来。”张雨生回禀道。
“很好,给他们传下命令去,让他们没有重要事尽量不要跟军统联系,小心潜伏好,不要暴露身份,尽可能拉拢说服张宝军中那些心向大明的将领、士兵。我相信在张宝军中,心向大明的人绝不止周将军和那十六位将军。关键时刻,他们将会有大用。”董宣武交待道。
“是!”
董宣武又问了一下张宝军中的情况,包括其组成,各部战斗力,以及火气配备等。转而又问道:“袁崇焕背叛大明,他部下的那些总兵将领难道都同意跟着他背叛大明?”
周雨生答道:“袁崇焕在反叛大明前,也对部下进行了清洗,平辽将军赵率教、总兵尤世禄等将领被骗入宁远城,惨遭杀害,部属经过清洗后被袁崇焕收编。总兵马世龙、满桂因为留了一个心眼,没有去宁远而幸免于难。宁远总兵吴奢虚以委蛇,假意顺从袁崇焕,暗中却遣人向朝廷报信,随后又找机会带着心腹亲信逃到了京师。
此次,皇太极在张宝、袁崇焕两贼的策应下,入关突袭京师,京师暂保不失,全赖吴奢将军提前通风报信,马世龙、满桂两位将军及时率军回援,以及吴三桂率领五行卫留在京城的五个营浴血奋战。这才让皇太极、张宝、袁崇焕三十多万大军没能攻下京师。”
“可见大明军心未失!”董宣武感叹了一声,随即又问道:“京城现在情况如何?皇上病况如何?”
“京师现在情况十分危急,最新传回来的消息,京师的粮草重地通州已经被皇太极攻下。京城被皇太极围得水泄不通,只能通过海东青传递消息。
皇上病情一直没有什么起色,在听说皇太极起兵造反,张宝、袁崇焕相继附逆,更是当场吐血三口,昏迷过去人事不醒,事后时而清醒,时而昏迷,根本不能料理朝中大事,只怕大限不久矣!
京城中的政务完全依赖内阁诸位阁老以及魏党、东林党以及大明复兴会三党通力合作才勉强维持着不乱。内阁已经经过天子首肯发诏号召天下勤王,只是由于京城被围困,诏书发不出来。”
“天子病危,有没有对身后事做安排?”董宣武紧接着问道。
“皇上吐血昏迷后,曾三次传诏召见信王,后曾与内阁诸阁老密商,商议的内容卑职不敢揣测,但相信与皇位有关,皇上无嗣,很有可能传位于信王爷。”
董宣武暗自吐了口气,历史虽然绕了一个大圈,也改变了不少,好在这一点并没有什么变化,皇位九成最终还是落在了朱由检这个小屁孩头上,他这么多你年的投资总算没有白费。这可能是他在众多不好消息中听到的唯一个好消息。
“永定河那边的工厂都落在皇太极手中?”董宣武紧张地又问道。
“没有!”张雨生解释道,“在得到皇太极起兵造反的消息后,董老大人、刁大人、郭大人、薛大人以及其他几位大人一商量,就开始组织工人拆卸机器设备,将机器设备和工人经水运、海运转移到福建、台湾、贵州三地,到袁崇焕引皇太极入关,重要的工厂大部分已经拆卸装船得差不多。现在他们正在路上,相信要不了多久就能顺利抵达福建、台湾、贵州。
至于那些没来得及撤走,一部分直接转移进了北京城。还有少部分被皇太极控制。不过重要的工厂和设备基本没有落到叛军手中。
没来得及转移的工人和技师也在皇太极围困京城前,提前撤入了京城中。他们及其家眷的起居饮食,由五行商团一应负责,没有出什么差错。
只是一部分军械、军火来不及转移,被叛军得到。”
董宣武提起的心放下了,工业化的生产是他也是五行卫的根基所在,这些东西一旦被皇太极得到,叛军将会很快拉拢与五行卫的差距。其中生产设备和熟练的技术工人是关键。
现在这些东西依然掌握在自己手里,董宣武更有信心面对眼前的挑战。即便目前的局势对他很不利,但从长久来看,董宣武相信,胜利一定属于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