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河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崇祯三十四年(1661年)的除夕是一月二十九日,等刚过完元宵节,南廷远征缅甸的部队便在他们的总司令崇祯皇帝的带领下,先行祭天誓师后,便从南都出发,顺流而下。

南路陆军主帅宋纪率军五万,海军主帅张明振携战舰六十六艘、各型商船六百六十六艘运输兵马与辎重。

郑成功派五百艘远洋商船北上崇明,协助运输征缅大军,郑军陆战队约一万五千,则可在厦门等待与南下的主力汇合。

镇海公郑芝龙还调拨了二十艘铁甲舰给郑成功,用以封锁缅甸沿海,并准备击沉可能威胁王师商船的任何敌舰。

今年已二十有八的五皇子朱慈焕伴驾,在南北对进的王师打下缅甸之后,便可直接接收自己的封地了……

这算是诸多藩王之中,所得到的封地面积最大的一位了,远远超过了当年福王受到万历的恩宠。

崇祯无法保证在自己百年之后,南廷还能被五皇子继续把持,某孝子不会命令北方的百万大军渡江。

为了以防万一,便要在自己还能有余力的时候,尽量为儿子铺好后路,以免发生兄弟之间反目成仇的事情。

往后若是能够打下安南等地的话,便可给四皇子朱慈照与六皇子朱慈灿也找个落脚点了。

崇祯在心里并不像承认那逆子才华卓越,文治武功,但这世上只能用实力来说话。

哪怕是是个说相声的,没一定的实力都不会有人听……

现在的情况越发的明朗的,田贵妃所生的几个儿子加起来都不是某逆子的对手。

想割据江南都不可能成功,唯一的解决办法便是将其逐步分封到海外。

因为分封到本土的话,即使某逆子不会加兵于弟弟,也会找个理由将其移藩海外。

与其那样,还不如想如今这般来个一步到位,更为便捷。

田贵妃到了南都之后,又给崇祯生了一个男孩,起名为朱慈炬。

如今已经快二十,往后也会跟他的哥哥们一样,去海外封地生活。

作为他们的生父,崇祯此番征缅便是志在必得。

若不是考虑到运力有限,崇祯都想直接发兵十万……

好在被首辅瞿式耜、兵部尚书袁继咸等人给劝阻,郑芝龙也上奏说数千里海运,实难维持十万大军常年征战所需。

虽说进攻辽东也是讨伐,也需要海运,但距离本土,特别是畿辅与山东都很近,往返十天足以。

而从缅甸南部沿海地区登陆,光是海运单程时间便须一个月左右,这还是天气好的情况下,否则至少需要四十天以上。

维持五万大军在缅甸长期作战基本就是当下的极限,想不这样也行,那就必须尽快击败莽白的军队。

但这可能么?

从面积上说,缅甸相当于南廷所辖八隅的一半。

从地形上说,缅甸北部多山,东部有密林。

从气候上说,常年湿热,极易受到蚊虫叮咬。

不过,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东吁王朝的都城虽然不在仰光,但在该地东北数十公里的汉达瓦底,也就是后来的勃固。

汉达瓦底虽然并不滨海,但无限靠近海岸线,直接距离至多只有五十里地,对大明王师登陆后攻城十分的便利。

西历三月二十三日,崇祯所统领的近七万大军与上千艘舰船便抵达了汉达瓦底以东的海湾,随后便开始大规模登陆。

郑成功所率的三个旅的陆战队打头阵,万礼、甘辉、刘国轩便是这三个陆战旅的旅长,只不过前锋根本没遭遇什么像样的抵抗。

黄廷带着人手跟在后面接收俘虏,然后送给在岸边等着的郑省英,由其装船运往新几内亚岛……

但顺风顺水的日子只过了不到半天时间,在翌日早上,东吁王朝的控制者莽白便带着不下三万大军与数百头战象前来。

两边也没直接开打,而是很有礼貌地表明了来意。

莽白的使者说明国贸然兴兵来犯,委实乃是侵略缅甸之举,必须立即退兵,否则缅王与数十万大军必将与其浴血奋战到底。

崇祯的理由早就想好了,礼部尚书倪元璐根据永乐大帝时期在该地设立大古剌宣慰司,表明大明现在会全盘接收该地区,并顺势接收其他之前设立的宣慰司地盘。

任何在大古剌宣慰司所辖范围内活动的人或畜,皆归大明朝廷所有,任何不服明廷管理,并意图与大明王师对抗之人,皆会被视为叛乱!

莽白的使者表示时过境迁,缅甸早已归历代缅王所有,明国此前还承认过,此时否认便是出尔反尔之举。

倪元璐反驳说此前大明对本地土司姑息纵容,才导致类似事件层出不穷,如今必须严加惩治,以儆效尤!

莽白在心里自然是不服崇祯的,而且还听说崇祯被自己的儿子赶到了明国的南方。

这也就才二十年的时间,居然兴兵来犯,妄图以荒唐可笑的理由来侵吞自己的地盘。

莽白对此是不可能接受的,更不可能接受被明国皇帝贬为土司的结果!

由于看到崇祯此番来带的人马并不多,而己方有数百头庞大的战象助阵。

莽白见状便心生战意,为了避免夜长梦多,最好在敌人攻入本国腹地之前,将明军击败。

双方接洽无果之后,莽白便选择在当天最热的下午一两点钟主动进攻。

他的军队对这种气候早已习惯,而明军则不然,莽白打算先给崇祯来个下马威。

由三百余头战象开路,三万步兵与炮兵徐徐跟进,两翼各有三千骑兵负责迂回包抄。

莽白认为自己的这个战术是非常合理的,完全有机会一举击败傲慢自大的明军。

明军在宋纪的命令下,以蒸汽坦克为临时火力点,一线部署三个步兵旅。

左右两翼各有两个,其余则在岸边候命,因为己方这边的战场宽度不够,无法展开六万余人。

郑成功的部队在登陆之后便从一线变成了二线,因为崇祯皇帝想让自己的嫡系人马取得征缅的第一次大捷。

对此,郑成功也没有抱怨什么,因为某新皇已经在信里叮嘱过此事了。

此番征缅作战,当须以观察缅军战术、熟悉登陆流程、帮助士兵适应当地气候为主。

倘若南廷兵马真的打不过缅军,或者轻敌大意而落败,郑成功再行率部驰援便足以了。

说白了,郑成功是给宋纪打下手的,郑军是给南廷兵马做辅助的。

这种费力不赚钱的事情,没必要过度参与,重点是几年之后的进攻西班牙本土。

郑军先把自身的业务流程弄熟练了,然后不断积攒战斗力,再去欧洲那边赚大钱……

见到自己的战象部队进攻非常顺利,莽白自以为明军不过如此,都快在后面欢呼起来了。

万万没想到对面的明军火力起开之后,战象部队的气势便被炮火轰得荡然无存了。

缅军也装备了不少火炮,但为了不给战象部队帮倒忙,便没有先行开火。

莽白想过明军或许有不少火器,但没料到对方的火力居然如此凶猛,几乎是己方的十倍左右。

这只是莽白的估计,实际情况比这糟糕得多,战象已经被吓疯,队形立刻崩溃,一头头慌不择路地掉头开溜。

不少缅军步兵被己方败退下来的战象活活踩死,步阵紧接着就乱成一锅粥了,场面比集市还热闹。

倒是两翼的骑兵还在执行莽白的命令,但在明军各种火枪与火炮的层层阻击之下,突击队过程变得异常的艰难。

尤其是面对小佛郎机与左轮步枪的组合,基本上没多大胜算,缅军骑兵一排接一排的被撂倒在地。

莽白的骑兵并非是重骑兵,而是防护能力较低的轻骑兵,战马的奔驰速度也不快。

跟某新皇的混血战马相比,明军在汉达瓦底外围看到的东西简直就是一群驴骑兵……

崇祯此番带出来的十个步兵旅的都是按照北军模式组建并训练的,只不过历任将领及部分军官与士官均出自勇卫营。

尽管在实战经验方面远逊于北军常年北伐的部队,但纪律严明,令行禁止,面对缅军精锐骑兵的冲锋也没有被吓得崩溃。

步兵在有条不紊地开火射击,小佛郎机炮车在步阵之前,也在持续开火,这就给缅军骑兵造成了极大的麻烦。

实施冲锋的六千骑兵被打死打伤将近一半,剩下的便只能掉头跑路,再冲一次,估计什么都剩不下了……

缅军虽然装备了火炮与火枪,但说到底,还是以冷兵器为主,热兵器为辅,面对全火器化的明军,一点优势都没有。

那些看似可怕的战象,完全不敌与之对抗的蒸汽坦克。

参战的三百余头战象被打死打伤近百头,而明军的蒸汽坦克没损失一辆。

由于被战象踩得自乱阵脚,缅军步兵的冲锋也就荡然无存了,只能被迫后撤。

莽白气得大发雷霆,又无可奈何,只能命令部队先行撤往汉达瓦底固守,然后派出亲信去联络各地的部队前来勤王。

尽管先输了一阵,但莽白认为明军并未不可一世,要不是战象的缘故,自己的部队足以将其赶下海。

因此而放弃都城无疑是非常荒谬的,他还没被崇祯吓破胆。

等勤王之师相继赶来,便可里应外合,将明军歼灭在都城之下。

这就赢了?

让崇祯十分的高兴,下令犒赏全军……海鲜!

也就是让水手们开始大肆捕鱼,不然王师就只能吃肉干了。

缅军根本就没几艘像样的战舰,所谓的商船最大号的也就跟鸟船差不多。

张明振的舰队在短时间内找不到敌人,便只能先行接下捞海鲜的“重任”了。

崇祯本打算乘胜围城,但被宋纪劝阻了,这显然不是个明智的办法。

王师初战告捷,但缅军并未遭到重创,此战消息一出,莽白必定让各地援军尽快赶来。

若是王师围城,届时便要腹背受敌,莫不如固守海边,待莽白的援军赶到,再将其一网打尽。

崇祯虽然还想坚持自己的建议,可见到伴驾的武臣武将都沉默不语,便知道下面多半倾向于宋纪的法子。

一代明君当须从善入流,崇祯也只能听从宋纪的建议,毕竟自己确实不谙军事,若重蹈覆辙,再找托词就难了……

较于关外的东虏,本地的缅军应该好打一些,若能屡战屡胜,也能进一步提升士气。

想到这里,特别是将莽白的主力与援军一并消灭,崇祯心里便好受了一些。

由于靠近海边可以得到海风的吹拂,可以极大缓解当地的湿热天气所带来的粘腻感。

宋纪的建议不但得到了士兵们的称赞,也得到了大臣们的赞许,而且还便于得到补给。

缺水不要紧,当地经常下雨,而且还能派船只去远方河流运水,只要喝的水不缺,其他用水都容易解决。

崇祯大帝在高兴之余,便吃上了冰激凌,因为此番出征缅甸准备充分,携带了冰箱以及全套发电设备。

闲暇之余,崇祯还饶有兴致地向郑成功问起某孝子北伐诸多琐事,其中就包括用膳。

郑成功倒是如实禀报,某孝子每天与诸将通吃,非暴雨则三餐皆是如此。

用膳也不过两荤两素,或者干脆吃野菜、烤鱼、野猪、飞禽,抑或是方便面、压缩饼干,从不做小灶。

崇祯对此大为不解,若因此而中毒岂不是自讨苦吃,还让全军无帅指挥作战?

郑成功说某孝子一向爱兵如子,且侍者所获之野菜或鱼、兽、禽等都是从嫡系部队手里得来。

若依然出事,则御厨亦不可相信,否则数次北伐也从未有过食物中毒之事,可见此番确系妥贴。

退一步说,长期作战,若想吃些新鲜蔬菜,必须采集野菜,倒是野果与野蘑菇不加甄别,兴许有毒,不可轻易食用。

崇祯听罢,简单思索一番,倒是觉得也有些道理,若是自己在缅甸停留一年半载,总不至于天天吃糕点或者面条吧?

罐头倒是可以保证膳食安全,可不出三天就吃腻了。

然后只能吃野菜了,但愿手下还能给自己留一些……

靠海扎营的好处就是容易获得海鲜,在吃腻海鲜之前,先不用考虑罐头的事情。

跟文臣武将们吃着御厨刚刚烹调好的各种海螺、蛤贝、螃蟹等美食,崇祯忽然觉得征战也是可以苦中作乐的。

书河书屋推荐阅读:海贼之母巢秩序骑驴仗剑超时空:我这是超市不是托儿所啊痞子毒士,太后直呼你好坏考上状元后,我的太子身份曝光了红楼:从今以后,我就是贾琏明末之木匠天子大明匹夫我爹是大将军三国:让你降吴,你绑架孙权大明:我洪武爷亲弟!若我穿越,倚红偎翠,做个小诗仙宠娇妻,斗地主,痞帅的悠哉日子绝境皇权:替死皇帝的逆袭之旅大唐:迎娶公主后,我反贼身份曝光伏羲夫妻退婚后,我开启了万界召唤系统异世年令营大明:不交税就是通鞑虏网游领主争霸大唐之逍遥太子大战在即,我倒卖了军中粮草无双战神之我为吕布你是明珠,莫蒙尘改革大唐穿越南宋当皇帝穿越大秦,给秦始皇打晕塞麻袋里楚神大帝传庶女为后五千年来谁着史大秦:暴君胡亥,杀出万世帝国穿成傻子后,彻底放飞自我大秦:我融合兽魂后无敌了重生朱标,我才是明太宗嫡妃不乖,王爷,滚过来!落榜当天,娶了个郡主娇妻回家宋士梦境归来做才子穿越:重塑大唐大宋第三帝国兵者,侠也将门大逆子农家巧媳妇本王一心求死,为何逼我做皇帝大殷小地主大唐:我摆烂后,武则天慌了!汉末少帝先婚厚爱悍卒之异域孤狼回到大宋做山匪
书河书屋搜藏榜:山河血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开局戍边送死?我转身打回京城!崇祯是我老丈人!王妃本狂妄异星传送门之黄金大陆长生:从赏金猎人开始我有皇后光环维多利亚的秘密我在明末有支无敌军团挖金挖金挖金挖金挖金挖金醉枕江山隋末,我干翻了十八王大唐之九子夺嫡让你当兵戒纨绔,你苟成军中猛虎吾父朱高煦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黄沙百战穿金甲朕绝不当皇帝箱子里的明末,我就是神仙乱世第一能臣回到古代建特区皇帝宠臣?不,我一身反骨!我在大夏被迫搞事的日子抗战:签到军事基地成晋西北霸主嫡女狂妃三国之诸葛天下绝色毒医王妃林梦雅大明:等待老朱死亡的我成了帝师战争承包商帝国再起特种兵穿越大明,抢座银山夺天下重生—深闺九王妃穿到乱世我有拼夕夕打仗从不缺若我穿越,倚红偎翠,做个小诗仙带个手机回汉朝天云大陆之唐天铁血山河志让你当侯爷,没让你搞科技带着全面战争开始征服许你盛世安宁温水煮相公大人,得加钱三国的真相参商穿越明朝小王侯性转水浒:我潘金莲真不想吃软饭抗日之铁血军旅农家祖坟冒青烟了,连中六元混在大唐当首富
书河书屋最新小说:退婚当天,我继承了北幽王爵被妖后强迫和亲后,我一统草原成为天可汗无敌皇子:我真不想登基啊!重生刘协,打造日不落大汉三国:老曹,我真不想架空你啊!让你当书童,你替少爷科举中状元天崩开局:从天牢死囚杀成摄政王从败家子到天下共主本世子摆烂躺平后,竟然天下无敌了!三国:张角师侄,我快权倾朝野了我一心求死,怎么功成名就了?穿越异界,我能召唤游戏玩家三国:开局长坂坡,赵云是我叔?水浒:开局花一块钱彩礼娶潘金莲甄嬛:让你安慰后宫,你造反了?三国:开局被何进献给何太后穿越,从深山打猎开始疯批世子:开局狂怼满朝文武逍遥小王爷布衣:打猎当上土皇帝,不爽就造反大明:我天天摆烂,却被老朱拉去加班汉官二炮小海之大闹天宫星汉西流夜未央满门忠烈:重铸将门荣光大乾六皇子,开局遇上昏迷嫂嫂!说好流放,怎么都跪求我称帝大明!风起土木堡无双毒士:女帝劝我善良除恶务尽,我才是最恶的那一个?大隋:二世浮沉安史之乱:我成了太子李亨他是废物世子?女帝直呼离谱殿下无双嚣张小侯爷红楼:逐出家门后,上演龙王归来本世子天姿无双,勾栏听曲怎么了?大明:让你就藩,没让你立国三国:戟镇八荒,我的系统能屠龙摆烂后,李二求我当皇帝双穿古代:开局拐骗公主当老婆!大明万历极度叛逆亮剑:从晋西北打到上甘岭退亲发家科举路,六元及第娶公主1951之大国重器伪装者:明镜老婆带我杀穿谍战界三国:穿越孙策,劝老爹放弃玉玺落魄皇子:开局暴揍父皇宠妃穿越知否,我为襄阳侯隋唐:我转投杨广,李二你哭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