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醉翁之意,真正的目标
朱元璋作为大明的皇帝,有着绝对的权力。
想要制定什么样的律法,全在他的一念之间。
对于他的儿子们,是极为宠爱包容的。
就算做了很多违法乱纪的事情,也顶多是训斥而已。
又如秦王朱樉修建了庞大的宫殿群,其花费巨大到了连当皇帝的都看不出下去了。
那些花费从哪里来,难道心里没数?
只是大家装作不知道罢了。
就算是犯了死罪,也是一句话就给赦免了。
充分诠释了什么叫做最终解释权!
朱元璋对儿子们极尽宠爱,包容。
毕竟,今天的场面弄得太大。
虽然皇明祖训明确规定了藩王不准干涉当地政务和人事任免,但那只是规定。
否则一个挑拨皇帝和藩王父子关系的罪名,就可以诛他们的九族了!
陈吏目掌管盐引,其倒卖的数量和收受的好处又岂止六十两银子呢?
黄知府吞了吞唾沫,一颗心也彻底放下来了。
笑道:“既然今天已经开始了,有些事情必须一次做完!
但一位藩王把铺垫和戏份,以及各种虚假消息都做足了。
汉王哪里来的精盐?
不过,该处理的人都处理了。
周书怡想到这里,心里忍不住越来越兴奋。
没有实质性的证据,就算言官都不敢上奏弹劾。
按照她的理解,今天不是要立威吗?
也终于体会到那句品级太低,还不够的意思!
就算有人怀疑又如何?
甚至皇帝偏心给儿子洗白,连死了都还会扣上该杀的罪名。
按照现在市场价来看,大米的均价大概在3元左右,因此可以算出,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2184元。
要不然就凭今天收了刘推官分润的银子,就足够被剥皮实草了。
你若是饿了,可以先回去吃饭。”
老朱这条规定,是把双标体现得淋漓尽致!
此刻的他哪里还看不出来,对方真正的目标根本就不是自己!
如此一来,也把两位五品六品大员绑在了一条船上。
以二人的智慧,哪里还不明白上方那位青年的目的。
至少不像大明后期那样明目张胆!
幸好刚刚识时务者为俊杰,明知的选择了投效汉王。
只需要派人去取了就是。
答案也正是老朱的严苛刑罚,让那时候的风气得到遏制。
这种摆明了帮亲不帮理的举动,只要不是蠢货都不会傻乎乎的把脖子往屠刀上送!
同时,也对将来更加的期盼了。
想要把自己从知府的位置上挤下去,也要先看看这位藩王的心情!
抬头看了看天色,询问道:“我们什么时候回家吃饭?中午连饭都没吃完就被带到这里,肚子都饿了!”
就好像是在警告言官:你可以说,但是我听着不高兴了也可以杀你!
所以,当地的官吏对藩王就更加的忌惮了!
以她对这个男人的了解,恐怕事情远远不是那么简单。
还有什么事情没有做完?
因为谁都知道,惹恼一位藩王被杀,就算死了也是白死。
有些事情必须要收尾,否则就要暴露了!
难道他就不怕朝廷问责吗?
更何况还发生了秦王差点杀掉耿炳文的事情,结果也是不了了之。
按照常理来说,作为当地的财神爷基本是可以横着走了。
毕竟,打死他也不会想到一位藩王竟然敢明目张胆的插手食盐生意。
恭敬的汇报:“启禀殿下,王都事来了!”
而真正瞄准的目标,却不是自己。
现在看来,真正的目标还没有出现!
朱铭看着旁边嘟起小嘴,手掌摸着肚皮的可爱女子。
所以,才有了大闹一场,杀鸡儆猴的戏码。
不擅长争斗的周书怡却满脸疑惑。
但是对于底下的大臣,可是有极为严苛的要求。
隐隐的,也猜到了那句今天必须处理好的意思。
真正的大戏,还没有开场呢!
否则不止是官面上,连其他势力都会闻着银子的味道过来分一块肉!
根据记载,那时候一两银子才堪堪能换2石大米,也就是六七万块钱。
要不然能拿着朝廷公器为他所用?
六十两银子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而且陈吏目心里清楚,这些藩王和郡王所食用的盐,都是由盐课提举司供应的。
在残酷的官场,谁会为了一个死人和皇帝对着干呢?
连知府都不算目标,那他要针对的人是谁呢?
明朝洪武年间,一石相当于153斤,而一斤又相当于594克,所以一石的重量就是克。
那就只能认倒霉了。
当然,到了后来的万历年间,物价和银子的价值都出现了浮动。
但是他在外面养女人的那套大宅子,就远远不止六十两。
周书怡眉头紧皱,大眼睛里满是迷惑。
若将这一石大米换算成现在的重量,则要再除以500克,也就是182斤。
可是偏偏遇到了当地最惹不起的一位。
这也是他敢明目张胆利用官府打压对手的底气所在。
或许是自己,但应该是愿意招揽的。
毕竟,想要在食盐这个行当站稳脚跟,就必须表现出强势的一面。
黄知府和刘推官更是额头冷汗直流,心里暗暗庆幸。
反正所谓和西域商人合作弄来配方这个借口,他是不相信的!
有问题的时候,也会帮自己遮掩。
陈吏目和他情妇这些年贪墨的银两,也都老老实实交代了清楚。
单是贪墨超过的金额,就定在了超过六十两银子处以死罪!
一名护卫匆匆跑进来。
换句话来说,古代的一石相当于现在的182斤。
只是
想要看看朱铭到底要针对谁!
她现在看到的,或许只是刚刚开始而已。
就算是今天请刘推官帮忙,给出的好处也给了三百两银子。
即一石大米是克。
朱铭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吓得几人都心头一跳。
有了一位藩王当靠山,以后不敢说官运亨通,至少没人能轻易对自己下手了。
最后得出结论,60两银子大约相当于13万元左右。
虽然给刘推官的银两很多,但是真正的大头还要上供给黄知府和刘同知。
周书怡眨了眨大眼睛,俏丽上满是惊讶。
所以明朝洪武年间,一两银子就可以购买728斤大米。
果然
原本以为是为了招揽掌管一地的知府大人。
“咕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