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色者不观形,观形者不观质——有些人是观看颜色过日子的男人,这样的男人,我们可以称之为智者。
事后阿保机不再搭理想跟他鱼死网破的弟弟们,而是带兵南下,同时秘密召集各部夷离堇到军前开会。在一个叫做十七泺的地方,阿保机与赶来开会的各部夷离堇会合了。
阿保机告诉他们,今年又是改选年了,之前由于自己军务繁忙,没能举行,这次一定要举行了,毕竟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我们必须得尊重。
各部夷离堇也都是聪明人,早就知道阿保机与弟弟们之间的矛盾,知道他们正为了可汗之位跟阿保机处处为难。再看这次所谓的改选大会,阿保机的四个弟弟一个也没到,于越耶律辖底和惕隐耶律滑哥也不见踪影,就连迭剌部夷离堇耶律剌葛也没露面,这毫无疑问,是阿保机在走过场,好按照传统混个名正言顺的连任。
再环顾帐外,阿保机的大军环绕四周,戒备森严,几位夷离堇深知阿保机根本没有给他们任何拒绝的机会。于是,各部夷离堇都不约而同地投了阿保机的支持票,并高高兴兴地举行了“柴册礼”,恭贺阿保机连任契丹可汗。
按照契丹习俗,只要举行了“柴册礼”,不管这个人是不是被众人推举出来的,都是合法可汗。这样一来,弟弟们就无话可说了。
阿保机为自己的机智深感欣慰,并马上派人通知还在北面等着他回去的弟弟们。弟弟们一看大局已定,顿时都傻眼了,连忙派人来向阿保机请罪。阿保机有惊无险,又获得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心情好得不得了,也就不再追究弟弟们的叛乱之罪,只让他们悔过自新。
但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阿保机任命耶律曷鲁总管军国事,并担任迭剌部夷离堇,剥夺了耶律氏旧贵族对迭剌部的控制权。
然而,可汗宝座的诱惑实在太过强大了。当阿保机的弟弟们意识到传统的约束已经对阿保机毫无意义以后,他们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欲望和愤怒,决定跟阿保机决一死战。
可汗改选大会召开以后不到半年,阿保机的母亲宣简皇太后萧氏、妹妹余卢睹姑、养子涅离衰、契丹大巫神速姑等人,连同阿保机的弟弟们,一起发动了叛乱。
一开始,这些人先商议好拥立剌葛为新可汗,并准备好了“鼓纛”。然后,迭剌和安瑞按照事先的计划,假装去朝见阿保机,企图伺机劫持阿保机去参加他们已经准备好的可汗改选大会。
悲剧的是,这次的阴谋又被阿保机识破了。阿保机将计就计,依靠自己的军队战胜了迭剌和安瑞,收编了他们的一千名骑兵,然后亲自带兵前去围剿剌葛。
但剌葛也不是善者,他早就做好了两手准备,一得到消息说阿保机正朝自己杀来,马上派出军队直扑阿保机的行宫。
当时,阿保机倾巢而出追击剌葛,只留下妻子述律平和她的部分亲兵看守大帐。述律平的亲兵大败,剌葛的军队顺利地烧毁了辎重、庐帐,夺走了象征可汗权力的“鼓纛”和祖先的神帐。
述律平知道一旦失去“鼓纛”和神帐,阿保机的可汗之位就真的岌岌可危了。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述律平咬咬牙,亲自带兵拼死抵抗。很快,得到消息的阿保机就派来了援兵,述律平大喜,马上派人追赶敌军,顺利地夺回了“鼓纛”,却让反叛军逃走了。
另一方面,北上追击剌葛的阿保机并没有硬碰硬,而是根据地势,先派人在前面埋伏堵截,又派兵在后追赶,前后夹攻。结果,剌葛大败,将好不容易夺来的神帐往路边随便一扔,带着仅剩的部下仓皇而逃。
阿保机却没有继续追赶,而是带兵在土河驻扎下来,让部下好好休整。每天,阿保机都悠闲地在土河边散步,没事看看蓝天、白云,跟部下齐聚一堂,日子过得悠然自得。他并不着急,他知道剌葛的部下很快就会思念家乡,那时对方的士气就会一落千丈,士兵也早已无心恋战,就算他不出兵,也已稳操胜券。
一切果如阿保机所料,剌葛的部下很快就士气低迷、意志消沉,阿保机趁机大举进攻,结果毫无悬念地大获全胜,擒获了剌葛。
之后,阿保机重新任命了迭剌部的夷离堇和惕隐等官,并处罚了参与叛乱的人。
经过这三次平叛,阿保机基本把家族内部的反对势力消灭干净了,这也为他日后建国称帝扫清了障碍。
(所谓“柴册礼”就是积薪为坛,皇帝受群臣所上玉册,然后燔柴祀天。这是契丹族的一种传统礼仪。只要举行了“柴册礼”,不管是谁,也不管这个人是不是大家推举而出的,都算是合法可汗。)
觊觎可汗之位的,其实远不止耶律阿保机的兄弟们,还有契丹的其余七部。只是,在迭剌部成为联盟首领的这么多年里,迭剌部发展迅速,经济、军事等各方面实力都遥遥领先,远非其余七部可同日而语。所以,其余七部只好按兵不动,强迫自己隐忍着对可汗之位的渴望。
当了解到阿保机的弟弟们也对汗位虎视眈眈以后,其余七部暗自窃喜,下定决心决不抢先动手。果不其然,没过多久,迭剌部内战爆发,阿保机与弟弟们的汗位之争从暗斗转为了明争,其余七部马上好整以暇,隔岸观火,准备等他们两败俱伤,好坐收渔翁之利。
这场内战,迭剌部损失惨重,元气大伤,经济和军事都受到了很大的破坏,原来部落中有上万匹马,如今百姓连出门都得步行。
这一切,自然瞒不过其余七部的眼睛,他们看到迭剌部的实力一下子倒退了好几十年,马上意识到自己的机会来了。
这时候,乌古部发生叛乱,阿保机正亲自带兵征讨。其余七部知道这是将阿保机赶下台的绝佳机会,于是马上暗中相互联络,密谋除掉阿保机。
当阿保机平定叛乱,兴高采烈地班师回朝时,却在路上遇到了前来“逼宫”的其余七部。他当然不会以为这些人是在列队欢迎自己,看他们的架势,他马上意识到,这些人是想趁着他兵疲马惫,又无支援,要挟他恢复旧的可汗选举制度,让出可汗之位。
大军当前,阿保机回头看看自己身后早就疲惫不堪的兵马,他深深地知道,这一次不能再像对待诸弟叛乱那样完全靠武力来解决问题了,只能智取。可是,要如何智取呢?
这些人既然敢陈兵境上,以兵阻道,逼他就范,那必然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一旦言语不和,或者自己拒绝他们的请求,难免兵戎相见。
而他们又跟自己的弟弟不同,自己的弟弟怎么闹腾,那都是他迭剌部的家事。但七部夷离堇就不一样了,一旦双方撕破脸皮,闹得不欢而散,不仅可能导致契丹内乱,甚至还可能使好不容易发展壮大的契丹分崩离析,彻底瓦解。
阿保机思前想后,发现目前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自己让步,但就此让出可汗之位,他又怎么甘心?于是,阿保机对七部夷离堇说:“我想过了,我决定辞去可汗的职位。不过,我担任可汗九年,俘虏了很多汉人,我想带领他们到炭山古汉城,自己另起炉灶,治理一方,不知道这样可以吗?”
七部夷离堇一下子都愣住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之间不知如何是好。他们设想了几百几千种可能,甚至想到了谈判失败,双方被迫兵戈相向,结果当然是七部大军完胜,耶律阿保机被斩首马下,七部顺利地将迭剌部赶下台,从此可汗轮流做。却偏偏没有想到,阿保机竟然这么痛快地主动辞职了。
没动一刀一枪就让阿保机退位让贤,这自然是再好不过的结果了。七部夷离堇心花怒放,再考虑阿保机的要求,也就不觉得过分了。毕竟他们本来就担心阿保机回到原部再带兵杀回来,现在他主动要求另起炉灶,那实在是太皆大欢喜了。
于是,阿保机带着迭剌部和契丹部落中被俘虏或归附而来的汉人来到滦河一带的炭山古汉城。
炭山古汉城原先是西部奚的地盘,后来阿保机征服西部奚,这里也就归契丹所有了。经过几年的发展,炭山古汉城已经成为一座具有一定规模的商业城市。
阿保机带领部众到来以后,采取汉族谋士的建议,进一步修建城郭房屋,大力鼓励耕种,再加上当地盛产盐、铁,经济很快发展起来。一段时间以后,迭剌部的经济、军事实力和人口数又稳居契丹八部之首了。
看着欣欣向荣的新部族,阿保机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了,是时候返回大本营,让那七个逼迫自己退位让贤的部族重新选自己当可汗。要知道,这一口气他已经忍得太久了,再不好好发泄一下,迟早得憋出内伤。
但是,阿保机的妻子述律平却不这样认为。她觉得重新当上可汗,也不过仍是三年之期,三年之后还得重新选举,即便阿保机仍然能够连任,但每隔三年,可汗之位都得经受一次挑战,而且反对者也仍然不会善罢甘休,之前的诸弟之乱和七部逼宫仍然有可能发生。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只有一个办法——斩草除根,永绝后患。
阿保机如同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于是马上开始着手诛杀诸部夷离堇,决定以兵统一契丹。
可是,要怎样神不知鬼不觉地杀掉七部夷离堇呢?这的确是个难题。
阿保机在与妻子述律平商量之后,决定利用炭山古汉城的特产——食盐做文章。
契丹族一向以游牧为主,生活所需的食盐根本没法自给自足,而炭山古汉城拥有盐池,盛产食盐,契丹七部所需的食盐都来自这里。于是,阿保机就对七部夷离堇说:“我们这里有盐池产盐,各部所需的食盐都由我们供给,可是大家只知道吃盐很方便,却不知道盐池也有主人。这样怎么可以呢?你们都应该来犒劳犒劳我才对!”
七部夷离堇一听,觉得很有道理,也未加多想,就定下了一个日子,带着牲畜和美酒来到迭剌部。阿保机亲自迎接了他们,并举行了盛大的宴会招待他们,七部夷离堇感激涕零,纷纷举杯推盏,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喝得不亦乐乎。
就在宴会气氛最热烈,七部夷离堇都喝得醉醺醺的时候,只听一声哨响,埋伏在四周的迭剌部将士一拥而上,将七部夷离堇全部杀死。这场契丹版的鸿门宴就是契丹历史上着名的“盐池之变”。
之后,阿保机顺利地统一了契丹八部,并在公元916年正式称帝、建国,国号契丹,建元神册,自封“大圣大明天皇帝”,册封妻子述律平为“应天大明地皇后”,并立长子耶律倍为太子,彻底废除了部落世选制,开始实施皇位世袭制。
为了以后不在发生类似的军事政变,阿保机完善了护卫制度,建立“斡鲁朵”制,也就是宫卫制度,培养特殊的皇权侍卫,随时随地跟随自己左右。
与此同时,阿保机又重用汉族知识分子,确立各项制度,健全法制,并制定了契丹第一部法典——《决狱法》,使契丹帝国从此有法可依。又实施“因俗而治”的管理方法,管辖统治区内的各个民族,实行中央南北官制,北面官制以契丹制度管理契丹本部,南面官制以汉人制度管理汉人。
此外,阿保机又让耶律突吕不等人,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吸收汉字的特点,创造出了契丹文字,称为“契丹大字”。
从这一时期开始,契丹不再是随处迁徙的游牧民族,逐渐成为拥有无数城市、村落的国家,正式走向帝国之路!
(在历史上,契丹的国号曾有过几次变动:公元947年,辽太宗耶律德光改成了辽;公元983年,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萧绰执政以后,又改成了契丹;公元1066年,辽道宗耶律洪基又改成了大辽,从此以后,契丹帝国再也没有改过国号,直到灭亡。)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