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芸欢笑着同张红芳解释:“用黄豆研究了一种新吃食,等之后稳定了,还得请阿婶来我家帮工呢。”
一听帮工,张红芳笑开了花。
去赵家帮工,可比在家里干杂活强多了。在家里洗衣做饭、挑水砍柴,到最后家里人还觉得她没干多少活,可实际上,她在家干的活不比他们在地里干的活轻松。有时候,她做饭忘了放盐或者放盐放多了,还要被抱怨几句。
她宁愿去赵家做帮工,不用干那么多杂活,还有粮食钱拿。
张红芳这边正开心,张德子那边泼了凉水:“黄豆怕是没有红薯好收。”
“十里八村都知道西吉村做豆腐,村里人每年种的黄豆,大部分都卖给了西吉村。”
赵芸欢并不在意:“没事,能收多少是多少。”
她也才刚刚试验着做出腐竹,还不知道这个年代的人爱不爱吃,能不能接受。若是能像红薯粉条一样好卖,可以等明年提前收黄豆。而且新鲜的豆腐又不像红薯粉条和腐竹一样方便保存,西吉村就算做豆腐每日也有个限量。
况且一斤黄豆能做好几斤豆腐,西吉村不一定能吃得下周边村子的所有黄豆。就算周边村子的黄豆真的被西吉村全都买完,她可以让人去远一些的村子收黄豆。
·
晚上。
赵云暖和赵云升早早睡着,赵云红、赵云东和赵芸欢三人坐在院里闲聊。
赵云红有些困,不停的垂头点豆,基本上都是赵云东和赵芸欢在说话。
赵云东先把今日在镇上发生的事情,讲给赵云红和赵芸欢听。
讲完以后,他问赵芸欢:“三娘,你觉得让姜三郎帮忙卖红薯粉条,可行吗?”
赵芸欢摸了摸下巴,反问赵云东:“阿哥觉得可行吗?”
让姜成斌帮忙在镇上卖红薯粉条,倒也是个好主意。但姜成斌在客栈做工,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兼顾的了。
赵云东微微点头:“我觉得可行。”
若是他觉得不行,就直接不跟三娘她们说了。
赵芸欢:“既然阿哥觉得行,那咱们就试一试。”
她原本也没想着把红薯粉条全放在自己手里卖,先前是红薯粉条产量低,赵云东一个人就能卖。等之后红薯粉条产量越来越高,肯定要找人帮忙一块卖。
紧接着,赵芸欢和赵云东、赵云红讨论了让姜三郎帮忙卖红薯粉条,给他多少报酬。
最后确定下,姜成斌卖20捆红薯粉条,给他分1捆红薯粉条的钱。姜成斌卖的多,就赚的多。
聊完这件事,赵云东起身,准备回屋睡觉。
赵芸欢开口,喊住他。
赵云东停下脚步:“还有事?”
赵芸欢看了看赵云东,又看了看垂头点豆的赵云红:“今日咱家发生的事,我想了想,觉得还是让村里人一块做红薯粉条比较好。”
听她说的这话,赵云红瞬间没了睡意,瞌睡虫全部被吓跑。
啥?
三娘刚刚说啥?
她没听错吧!
让村里人一块做红薯粉条???
三娘收10个徒弟,意味着明年会多10家人做红薯粉条,多了10个竞争对手。三娘还嫌竞争对手不够多吗?还要让村里人一块做红薯粉条!!!
赵云东倒没像赵云红那么惊讶,他重新坐回到凳子上,从容的问:“怎么让村里人一块做红薯粉条?”
虽然这次报名要给三娘当徒弟的村民不少,但也有一部分村里人没报名。村里一些人家靠着养猪或上山采药,或别的手艺,就足够让一家子吃饱喝足。
三娘打算如何让村里人一块做红薯粉条?村里那么多的人,不可能全听三娘的话。就算是村正,也没有这么大的号召力。
赵芸欢轻轻踢了踢脚边的石头,慢慢开口:“我想的是,让村里人一块做红薯粉条,并不是由咱们家牵头带着村里人一块做红薯粉条。”
她说的很慢,把重音放在‘让’和‘带’上面,想让赵云红和赵云东一次听明白。
赵云红抠了抠耳垂后面,她没明白,三娘说的前半句话和后半句话,有啥区别?不都是让村里人跟着一块做红薯粉条吗?
赵云东听懂了赵芸欢的意思,他点了点头,用目光示意赵芸欢继续往下说。
赵芸欢继续开口:“我现在说的主意,暂时还只是一个假设,假设村正会同意。”
“我想让村正在村里单独划一块地,盖一个专门做红薯粉条的院子,村里想跟着一块做红薯粉条的村民需要出东西,有银钱的可以出银钱,有粮食的可以出粮食,有土坯砖的可以出土坯砖,有人的出人,反正只要是盖院子需要的东西,村民有啥就可以出啥,各家出的东西让村正登记好,以后红薯粉条做出来换了银钱和粮食,再按照比例分给出东西的村民。”
赵云东眼睛带了几分光亮,语气有些着急的开口:“你的意思是,像西吉村一样,盖一个专门做豆腐的院子?把村民集合在一起做工?”
若是这样,那河东村以后说出去也是有名的村子了!
只要大家说起红薯粉条,肯定就能想到河东村!
最开始,西吉村只有几户人家会做豆腐,也只有那几户人家能吃饱。后来,在西吉村村正的带领下,村里建了一个豆腐院子,那几户会做豆腐的人家,带着西吉村民一块做豆腐。西吉村这才慢慢成了十里八村闻名的豆腐村。
赵芸欢点头:“对!我就是这个意思!等专门做红薯粉条的院子盖好,想来削红薯皮、磨红薯浆、做帮工的村民,可以报名,然后让村正分配他们干活的时间,等最后红薯粉条做好,换了银钱和粮食,再给他们结做帮工的钱。”
“盖院子的这段时间,我会先教映梅他们10个人做红薯粉条,等院子盖好,让他们10个人去院子那边做红薯粉条,不让村里其他人经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