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河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刘慧明发泄了一通,终于恢复了理智,在崇祯的朝堂上,不论说什么话,做什么事都有人出来指责,就算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做,一样有人看不惯你,要弹劾你。自从当上兵部尚书之后,他每天都要经历这样的局面,实在有些不堪重负了,终于逮着张缙彦狠狠地出了一口恶气。

气出完了,人也冷静下来了,看着面面相觑的朝臣,刘慧明突然觉得有些怪怪的——他们怎么不喷自己啊?

一个中年官员代表众朝臣和崇祯发问了,“敢问大司马,何为红薯?”

看着群臣一脸迷茫的样子,刘慧明愕然道,“你们不知道红薯是什么吗?红薯就是甘薯啊,是从西洋传过来作物,南北皆可种植,而且产量极高,大明现在到处都是天灾,可以大力推广种红薯嘛。”

“甘薯,你说的可是甘薯?”工部尚书范景文终于开口道,“甘薯此物老夫倒是听说过,前大学士徐文定公给先帝上过一本《甘薯疏》,莫非说的就是此物?”

“啊,对,对,就是此物!”终于有人过来转移注意力了,刘慧明兴奋地道,“这甘薯来自新大陆南美洲,是西洋航海家哥伦布带回来的,后来又流传到了南洋,到现在已经一百多年了。此物喜温耐旱,因此要春夏之交种植,三个月就有收成,果实不可食用,根茎才能吃,味道是甜的,可以生吃,也可煮了吃、蒸了吃、炒了吃、晒干了炸了吃。不仅根可以吃,茎和叶也可以吃,如果能在全国推广种植,绝对可以缓解灾情。”

众人见他说得这么玄乎,一时也被唬住了。

还有在问哥伦布是谁,刘慧明没有理他。

崇祯问范景文道,“范卿,大明现在何处在种植这个甘薯,卿可知晓?”

范景文哑然,他真不知道。

大理寺少卿黄道周出班奏道,“陛下,臣家乡福建有人种植此物,臣还吃过。刘司马博闻强记,说得一点儿都没错,大明若能广泛种植甘薯,于全国灾情有极大的助益。”

刘慧明见黄道周这么说,高兴得不得了,急忙问道,“黄少卿,西洋还有几种作物,一种叫玉米,一种叫土豆,都是产量很高的作物,不知福建有没有人在种植?”

朝臣们今天真是大开眼界了,纷纷问道,“玉米?土豆?这是何物?”

就连崇祯也忍不住问了一句,“刘卿说的可是实话?”

“自然是实话!”刘慧明解释道,“玉米和番薯一样都是春天种植,不同于番薯和土豆是藤蔓的,玉米像一颗树一样,有一人高,结的果实是黄橙橙的,因此叫玉米。”

见群臣不明白,刘慧明只得补充了一句,“陛下可否赐予纸笔,待臣画出来。”

王化民拿来纸笔,刘慧明简单地画出一株正在抽穗玉米,展示给众人看,“就是这样的,各位同僚可有人见过?”

一人站出来操着广东口音道,“陛下,臣识得此物。臣家乡有人种植此物,称为番麦,不知是否为大司马所说之物?”

“应该是吧。”刘慧明想了想,“不如就请这位大人为咱们介绍一番?”

崇祯也发言道,“梁爱卿,你就为众臣分说一二吧。”

原来此人名梁兆阳,现任翰林院编修,充定王的讲官。

梁兆阳行了一礼,当即朗声介绍起来,“诚如刘司马所言,这番麦确实源于西洋,植株高大,叶阔而长……”

群臣像听天书一样听梁兆阳侃侃而谈,刘慧明不时补充一二,众臣见他不仅精通兵事,筹饷也颇有办法,就连如此冷门的农学都很精通,不禁大为惊奇,一些人终于明白他为何升官如此之快了。

接着刘慧明又讲了土豆的习性,又有一个福建人出来翻译,众臣再次对刘慧明叹服不已,就连崇祯都成了刘慧明的粉丝。

刘慧明看着众臣,道,“关于土豆和玉米,我还要多说一句,玉米和土豆不仅可以在南方种植,在北方也可以种植,最北可以种到蒙古以北。咱们汉人之所以不能征服蒙古,就是因为那里不能种粮食,有了土豆,那里就会成为粮仓,蒙古鞑子就不是问题了。”

众人一听顿时来了精神,蒙古草原、东北平原可以种玉米,我勒个去,这得是多大的事啊,就像刘慧明说的那样,只要那里能长出粮食来,还担心个什?

崇祯也喜不自胜,赞道,“爱卿真乃神人也,朕有爱卿辅佐何愁天下不平?”

刘慧明谦虚地道,“陛下谬赞。臣只不过去的地方多,见识多一些而已,若是和朝中同僚比学问,臣是大大不如的。”

“好了!”崇祯摆摆手,“大明既然有如此高产作物还何愁天灾,范爱卿,朕着你立即派出人手负责此事。”

范景文一躬身,“臣遵旨。”

刘慧明补充道,“陛下,臣建议像银行那样设一新衙门专一负责此事,当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明没有专门的农业部,三农的事情归工部管,工部下面设营缮(可以理解为盖各种房子)、虞衡(相当于林业部和河道管理部的部分职能)、都水(水利部监管打造战船)、屯田(垦荒、挖矿等)四个清吏司,没有一个部门专门负责新作物推广的。

刘慧明提出这个建议很快就得到了崇祯的批准,范景文也爽快地答应了。

刘慧明得寸进尺道,“陛下,既然设置了这个衙门,臣索性就推荐两个人吧,都是这个方面的专业人才。”

崇祯若有所思道,“不知此二人是谁,说来听听?”

刘慧明道,“第一人姓陈,名子龙,松江府人,崇祯十年进士,现为绍兴府推官,署理知府事,此人乃是徐文定高徒,着有《皇明经世文编》一书,又整理刊发了《农政全书》,是为大明一等一的经世致用之才,若能由他来主持新作物推广最合适不过了。”

众人一听他推荐的是陈子龙,不由得松了一口气,特别是江浙一带的官员,竟然纷纷附和起来。

崇祯又道,“那第二人呢?”

刘慧明道,“第二人叫宋应星,不是两榜进士出身,但他对工学、农学都很精通,不知现在何处。”

“宋应星?”崇祯愣了愣,问道,“众卿可有识得此人的?”

吏部员外郎许直出班奏道,“陛下,南直隶凤阳府亳州知州名宋应星,江西奉新人,不知是否为此人。”

“江西人?”刘慧明想了想,道,“应该是吧,他写了一本书叫《天工开物》,里面记录了各种工农技术,对大明打造兵器、指导农业生产、修筑城墙都很有帮助,如果亳州知州宋应星也写了这本书,就是此人不假。”

“《天工开物》?”大臣们终于来了兴趣,这本书出版于崇祯十年,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六年了,很多人都有所耳闻。

许直道,“不错,江西奉新人宋应星确实喜欢格致之学,只不知大司马是如何得知的?”

刘慧明胡扯道,“我在夷陵建立军械厂,有人向我推荐了这本书,我就多方打听,花高价买了一套,觉得很有用,就打听了一下此人,想把这本书的版权买下来。”

许直继续追问道,“何为版权?”

“啊,这个嘛,一句话说不清……”刘慧明挠了挠头,这个时代还没有版权的概念,书商只要见到爆款的文章都可以随便刊印,书商此举间接地帮原作者做宣传了,他们还不能怪罪,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刘慧明解释道,“就拿这本《天工开物》来说吧,此书包罗万象,对我大明的农田水利、锻冶制造、工程建筑都有极大的裨益,我读了之后惊为天人,就想多刊印一些或出售,或分发给作坊的掌柜,让其学习。但此书乃是宋先生呕心沥血之作,不经他允许,我怎能随意刊印出版呢?”

众朝臣很快就明白了,许直赞道,“大司马此言有理。”

刘慧明笑了笑,道,“又说跑题了,还是说宋应星的事吧,大明现在的火器质量堪忧,急需这样的人才啊。”

大学士蒋德璟不以为然地道,“格致之学乃是末学,刘尚书何以对此如此痴迷?”

刘慧明反驳道,“学问本无高下之分,格致之学虽然不能参加科举,于国却有极大的用处,只要用得好往小了说可以解决百姓生存问题,往大了说可保社稷安稳。你我身为朝廷重臣,不能仅凭个人爱好选择学问,要看对朝廷、对百姓有没有用处。孔孟之学虽然可以正人心明事理,但火药、冶铁、建筑、水利、农学、医学也各有用处,你能说对朝廷一点儿用都没有吗?”

蒋德璟还要说话,许直就站出来附和道,“大司马言之有理,八股文做得再好,登科之后又有何用哉?四六骈文也只有礼部的同僚还能用上。反倒是大司马所言的火药。冶炼、建筑、水利等杂学,可解民生疾苦。”

刘慧明突然有一种遇到知音的感觉,他抬头仔细打量了一阵许直,见他约莫四十多岁的年纪,身材瘦削,国字脸,八字须,样貌只能算一般,但两眼却清澈无比,一看就知道是个有情怀的人。

他的话一说完,就引起了朝中一些人的反驳,眼看又要引起一番争论了,崇祯忙挥手打断道,“好了,不用再争来争去了。李卿,立即宣陈子龙、宋应星二人入京。在工部增设都农司,陈子龙任郎中,宋应星任员外郎,专一负责番薯、土豆、番麦播种。”

皇帝亲自擢拔两个知府在本朝绝无先例,李遇知忙点头称是。

范景文大喜过望,忙跪下行礼,“臣谢陛下,谢刘尚书推荐人才。”

崇祯看了一眼老迈的范景文,又把目光投向了刘慧明,尊尊告诫道,“范卿,工部赈灾、推广番薯之事,你要多与刘爱卿商榷,要摒弃门户之见,尽快解我大明子民吃饱肚子。”

范景文跪在地上又磕了一个头,再三保证道,“陛下且宽心,老臣定不辱命。”

书河书屋推荐阅读:唐时月红楼之贾家潜龙晋末多少事逆天换明战神重生小小奶娃杀疯了双穿,开局一桶泡面换媳妇三国之开局被捆到刘备军营谋断九州八旗铁骑?朕用机枪应对很合理吧是绝杀之神啊梦入红楼带着三国系统穿越五代十国大炎帝国,吾济苍生我要做皇帝从原始部落到清末失忆美娇妻,竟是大周女帝农家娃的科举生涯开局逼我送死,反手召唤三千玄甲开局被诛十族,我在朱棣头上作死穿越冷兵器时代,却觉醒红警系统宋医帝国从零开始虞朝历史全解七圣树王朝四十一帝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古今交换,我成了女帝背后的男人烛渊传我有枪炮满库,女帝跪求招夫大明:读我心后,老朱家人设崩了一字并肩王杨林穿越之我是窝囊皇子穿越红楼庶子,我靠科举逆袭大明卖罐子,朱元璋上门穿越三国之众将云集三国之天下无双谍影重现唐:乞丐开局怎么活异族犯边,刚成状元的我领兵出征小子,快给爷科考去手握帝国时代,系统疯狂暴兵三国:白毦陈到七页禾忠虎传:凡人不修仙江山,美人大唐小郎中穿越三国,落魄汉室的江东之路这个王朝叫大兴战争年代之我能抽武器装备汉末三国之再建大秦大唐:就嫁一个公主,还想求我出山?明末永昌
书河书屋搜藏榜:山河血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开局戍边送死?我转身打回京城!崇祯是我老丈人!王妃本狂妄异星传送门之黄金大陆长生:从赏金猎人开始我有皇后光环维多利亚的秘密我在明末有支无敌军团挖金挖金挖金挖金挖金挖金醉枕江山隋末,我干翻了十八王大唐之九子夺嫡让你当兵戒纨绔,你苟成军中猛虎吾父朱高煦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黄沙百战穿金甲朕绝不当皇帝箱子里的明末,我就是神仙乱世第一能臣回到古代建特区皇帝宠臣?不,我一身反骨!我在大夏被迫搞事的日子抗战:签到军事基地成晋西北霸主嫡女狂妃三国之诸葛天下绝色毒医王妃林梦雅大明:等待老朱死亡的我成了帝师战争承包商帝国再起特种兵穿越大明,抢座银山夺天下重生—深闺九王妃穿到乱世我有拼夕夕打仗从不缺若我穿越,倚红偎翠,做个小诗仙带个手机回汉朝天云大陆之唐天铁血山河志让你当侯爷,没让你搞科技带着全面战争开始征服许你盛世安宁温水煮相公大人,得加钱三国的真相参商穿越明朝小王侯性转水浒:我潘金莲真不想吃软饭抗日之铁血军旅农家祖坟冒青烟了,连中六元混在大唐当首富
书河书屋最新小说:苟到最后,我成了一方雄主穿书:不当接盘侠,我要自由乱世风云之命运交错乱世村长,我能召唤历史名将盛唐!我这个瘸腿太子调教四方!大唐:小地主家的败家儿子梦回西晋娶女帝带着战神回明末赵匡胤演义穿越古代无理造反大齐之君上传奇大明狗腿子三国凭实力截胡后主刘禅:从救关羽开始曹贼:家父曹操,请陛下称太子大夏镇远侯跟史上最稳太子抢皇位?我不干!三国:从县丞开始的崛起之路穿书太监太会审时度势了!物资系统身上藏!女帝倒贴当新娘2153,我再也不回去了哈哈大汉那些事儿改嫁你爱的小将,我退婚你哭什么装傻小地主:我真的只想躺平啊!特种兵之水浒武大郎北宋我称皇山贼之谋定三国明朝写作素材大全镇国世子爷三国第一公侯三国:开局娶了大乔执掌风云:从一等功臣走向权力巅峰动荡的大元贞观六年遇见三岁小公主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为了成神的我欺骗古人大明辈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养子断亲后,带着亲爹妻儿逆袭了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幽默风趣解读黄帝内经红楼:我能创造一个新贾府大唐小医师大明长歌之太后传奇从纨绔到拥兵千万!战场杀神从马前卒开始我家有个电饭锅御赐监察使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朱标重生改写大明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