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下跪
户部尚书夏金这个时候也是说说到:“我们户部今年虽然没多少钱,但是也在努力为国,北方的灾患我们一早就派人去了,饿殍的百姓们现在也在加紧救治,你们凭什么说我们什么也没做?”
“今天上午我们户部的人都有去救治的,这些你们都不知道?还有欠你们的俸禄,户部不也是在慢慢的补发吗?不止是你们的俸禄,今年凡是四品以上的都没有钱,我们都没有什么俸禄,凭什么说我们对不起你?”
另外一个内阁阁老也在旁边补充到:“欠你们的俸禄一定想办法在今年开春补给你们,为什么要现在来闹,大过年的好日子,一定要闹到每个人都过不好年才肯罢休吗?”
跪下地上的百官们听到这些不由得面面相觑,好像他们也没有什么办法反驳这些人了,但是心中还是有一些气不过,而内阁的这群人话又都说到这个地步了,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小嘉靖和黄锦在城楼上观望着,小嘉靖不由得摇了摇头,他感觉到这群人的战斗力不怎么行啊,杨廷和还没有出手,这群人就已经要歇菜了。
而这个时候,中间那个领头的官员又站了出来,说到:“我们不是来闹欠俸的!”这一句话就将他们的格局提高了,小嘉靖听到之后也不由得眼前一亮,毕竟这种时候他觉得乱子越大越好,毕竟也烧不到自己的身上。
那个官员继续大声的喊到:“没有钱过年,我们可以喝粥吃白菜都能过去,你们还是去担心一下那些饿殍的百姓们吧!我们来这里就是要像皇上奏明实情,让皇上问一问你们这些内阁的大臣到底在干什么!今年为什么会这样!”
“皇上将江山交给你们管理到底是理出来了一个什么!过了年就该是嘉靖元年了,你们到底有什么方略能救我大明天下!”
这一下子就同仇敌汽了,本来一群人只是来讨一下薪资的,但是内阁的这群人直接就开口说了出来,我们读书人就不要面子?
百官们最开始还有些羞愧,但是御史不愧是御史,就是能喷,还将借口也都找好了,我们是为了天下苍生万民,格局一下子就起来了,什么讨薪我们可不认,我们是为了天下!
百官们开始争先恐后的吼叫起来了!
“回话!”
“回我们的话!”
中国的古代有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那就是认为法不责众,基本上很少有皇帝愿意犯这个忌讳,因为如果责众的话就意味着就要开始大洗牌了,基本上不是什么开国皇帝或者什么有胆识的皇帝很少会这么做。
而现在这些臣民们自然也是有持无恐,毕竟内阁的这群人确实是做错了,而且他们也只是抨击内阁这些,以杨廷和为首的“恶势力”,而且现在还有一个为国为民的借口了。
那能做错呢?也不知道皇上什么时候派人过来,当然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的皇上正在远处端正小板凳在吃瓜呢!
小嘉靖确实在远处兴致勃勃的看着,这一刻他看着杨廷和吃瘪。本来他刚进宫里的时候,杨廷和这些人松了口,虽然是因为太后的原因,但是他也想着和这些人好好的相处,谁让他们这群人又想让他换一个父亲,这简直是士可忍孰不可忍。
现在杨廷和他们翻车了,对于小嘉靖来说自然是一个好消息。他坐着就想看着杨廷和接下来该怎么表演,而他的这个皇帝其实问题不大,这个问话是相对于内阁的。
此时杨廷和的面色却沉了下来,他知道现在的局面恐怕是控制不住了,但是多年的首辅的经验也让他不慌不忙。他知道现在不给百官的一个交代,事情恐怕很不好收场。
因为皇帝那边他清楚的明白,是不会帮着他说话的皇帝,估计现在正在幸灾乐祸呢,收到他们这个消息,毕竟皇帝这么久没来,就是一个态度。
如果小嘉靖来了,也就代表着小嘉靖想要平和两方也是给百官的台阶下而现在双方都没有了台阶下,而百官们又在这儿路口。
杨廷和动了动嗓子,润了润喉咙,然后大声的吼道:“是我们对不起大家!这一切过错都在我!”本来闹哄哄的场面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毕竟杨廷和这个当了这么多年的首辅还是有一些声望的。
百官们沉下身来,然后静静的望着杨廷和,期待着他的表演。杨廷和说道:“是我们对不起大家,是我们对不起列祖列宗,但是现在的局势已经这样了。该做的我们都在努力的做,待到开春的时候,这些事情我们都会处理好的!”
杨新和这话虽然是有些威望,但是还是那套画饼现在可是不被众人理解了,马上又被那个御史领头的御史打断了,他说到:“你们5月份的时候也是这么说,5月份的时候说俸禄年底结,而现在年底了你又说开春结。”
“我不知道杨阁老这个开春又是等于多久,还有我们现在主要是为了国事。你们内阁的作为我觉得对不起列祖列宗,我们并不是单单为了我们的俸禄而来的,我们为了天下百姓!”说着这个御史还不忘为他们正名,而他身后的人也不约而同的点了点头。
毕竟如果说他们是为了讨薪才留到进门前,这个名义上也不好说,而现在为了天下苍生,为了百姓,为了国家社稷,那肯定是一个好的结果。
然后御史没有理会杨廷和了,而是叫道:
“我们要见皇上!”
而其他的百官们也是跟着喊到:
“我们要见皇上!”
“我们要见皇上!”
这时候内阁的群臣们看见杨廷和这个首辅都压不住场面,也知道事态有点严重了,但是皇上那边这么大的动静肯定是知道的,但是皇上依旧没有出现。
小嘉靖的意思,他们也都明白了,无非也就是想看他们和百官们的争斗罢了,对于他这个刚来的皇帝来说,根本没有什么关系。
夏金看见御用监佥押管事秦福走了过来。然后就问到:“公公不知道皇上现在在哪里?皇上到底怎么说?”
秦福当然知道小嘉靖在哪里,毕竟黄锦和小嘉靖去城楼的时候,那些守卫们虽然没有认出来小嘉靖,但是却把黄锦认出来了,随便心里一想,也知道小嘉靖就在城楼之上观看。
但是他现在也就是说他们整个司礼监现在都有投靠小嘉靖的意向,这边的意识自然不可能对杨廷和等人说出实情,然后秦福直接就对夏金说道:
“夏大人我们刚刚找了一圈,也没有找到皇上在哪里,无从通报啊!”
杨廷和听了秦福的回答,深深的看了他一眼,没有多说什么,然后凝重的看着自己面前这些文武百官的,他想起了自己的当权生涯,也不知道是不是要到头了。
随即杨廷和做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举动,他直接朝进门前的文武百官们跪下了。这一幕直接惊呆了在场的众人,连站在远处坐着观看的小嘉靖,也直接惊得站了起来。
谁也没想到老谋深算的杨阁老竟然还有这种套路。而随即内阁其他的人看了看这个举动,也都跟着跪了下来,毕竟首辅都跪了,他们不跪能行吗?夏金在旁边就有些尴尬不知所措了,随即夏金也在旁边跪了起来。
同时跪在地上已经很久的百官们自然也是惊讶了起来。他们没有想到杨廷和竟然有这种操作,一时间愣在原地,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御前太监秦福连忙去扯杨廷和起来,并且说到:“阁老,地上凉。阁老可担着我大明江山的重担,可不能就这样若是病了倒下了那这个担子谁能担任啊!”
大明可没有当朝首辅给臣子们下跪的经历,杨廷和这可以说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了。
杨廷和并没有理会秦福,只是对他摆了摆手,然后看着面前的百官说道:“麻烦诸位退下吧,不要惊扰了皇上,这事过去了,接在我一人接在我们内阁,不要惊扰了圣上,有什么事情我们后面再说,请诸位大人退下吧!”
连杨廷和都跪下了,当朝首辅都跪下了,这群人自然也没有说的,连当时叫的最凶的那个律师也不好说什么了。毕竟杨廷和也是五六十岁的人了,如果让他继续在这跪着跪出个病来,他们也是担待不起,现在除了杨廷和当这个内阁首辅,其实也没有其他的合适人选。
他们当然知道今年我是艰难内忧外患,还有皇帝加工这些等等的事情,但是见到他们的丰乳又是不行。20百姓他们无所谓。饿殍千里他们其实也不是很有所谓。但是欠钱不行啊!
其实对于他们来说,这是百姓受灾,甚至还比不上宁王造反对他们的打击来的严重,毕竟宁王造反那也就意味着他们没有了宁王的那一份固定的收入了。
宁王不给钱的,这对他们来说确实比较难受的。
明朝官员的俸禄是制定得很低的,很多低级官员靠官俸很难维持生活,而高级官员则根本不可能靠官俸维持其豪华生活。
所以地方官的实际收入大多来自地方税收的截流(俗称“火耗”),而京官的很多收入来自地方官馈赠。
举例来说,一个县官,正七品,年俸90石米,也就是6372公斤米,每人1年就算吃掉180公斤米(在这个时候不可能那么少),这些米也只够35个人吃一年。更可怕的是,有40%的米他是拿不到的,那一部分就光明正大地被皇帝折换成别的东西,例如绢布、棉布,甚至一些零碎的小东西。
难怪,当初洪武年间,宏文馆学士罗复仁过得很清廉,因为没钱买不起房子因此只能住在郊外一座破房子里,朱元璋有次跑到他家里去看,看见两间破瓦房外一个民工正在提着桶刷墙,他就问了,罗复仁在哪里?
没想到这位仁兄一见皇帝大惊失色,跪下来说道:“臣就是罗复仁!”这令朱元璋也感觉到尴尬和惊讶。可想而知,如果都按照明朝制订的官俸标准,十个大臣有十个吃不饱穿不暖。所以大多数官员不得不去靠以权谋私来混点吃喝的银子。
而对于自己的子嗣,朱家的人,明朝则是超级加倍,明朝藩王制度是: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
明朝宗室,既不同于汉晋,又不同于唐宋。汉晋宗藩裂土临民,犹如独立藩国;唐宋宗室不胙茅土,其贤能者皆策名仕籍、自致功业,而国家亦赖之,其后杂进诸科与寒素等,而宦绩相业亦相望不绝书。
有明以汉晋唐宋为鉴,对前代宗室政策的内容有扬有弃,形成独自的特色。有明诸籓,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且不可参合四民之业(即士农工商),并能世袭罔替。明代宗室政策,奠定于洪武初年,完善于永乐年间,包括宗室政治权力、经济待遇和宗禁几方面内容。
但是实际上却是相差甚远,这样的结果也就是利于土地兼并。
明朝的藩王名义上除了王府以外,即没有封地,也没有军队(宁王钻了空子,是卫军),但是作为皇帝的儿子,又有监督地方的职责,加上在地方经营百余年,进行土地兼并,还是有相当的实力,所以明代中期才爆发了宁王之乱和怀化王之乱。
明代规定藩王不得私自与朝官见面,未经宣召不得入京。
这一条是朱棣设下来的,毕竟他们一脉也就是这样串通下来,忽悠其他的藩王,抢了朱允炆的天下,当然,这和朱允炆想要削藩有关。
实际上削藩是正确的道路,但是朱允炆超之过急了。
之后的削藩变成了只是削减了军队,但是福利还在,这也就让明朝的藩王的人口土地急剧膨胀,削减了百姓的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