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月挥着手大喊,“姥爷,亲姥爷。”
月月是一个活泼的姑娘,在王家却一直闷着头干这干那,很少笑。
只有在书叶的身边,月月才像一个真正的小孩子一样,无拘无束。
书叶,也眯着眼睛看。
果真,地里有个四五十岁的男人,挥舞着锄头在除草呢。
男人,听见了月月的喊声,抬头一看,
远方,走来两个人,一大一小,
大的不正是自己宝贝闺女吗?
董来,赶紧扛着锄头走了到了路上,向着自己闺女迎来。
“书叶,你怎么回来了。这大热的天。”
书叶接过董来的锄头,扛着。
酝酿了一下,说道“爸爸,就许你去看我,就不能让我来看你了。”
喊出第一声爸爸,第二声,喊起来,也就顺口多了。
“爸爸,这么大的太阳,你为啥不下午太阳下了,再除草呢。”
“这太阳大着,这草锄掉就被晒死了,要是下午锄,草的生命力强着呢,晚上露水一滋润,又活了,就白锄了。”
书叶自然没有下过地干过活,这里面的道道多着呢。
“走,咱回家,爸爸,给你做你爱吃的红烧肉去。”
月月和书呀坐上了董来的小驴车。
书叶和月月跟着毛驴一步一晃的节奏,在毛驴车上,跟着一颠一颠的。
书叶一看就看上了这个小驴车。
一头温顺的小毛驴,套上地排车,想拉什么就拉什么。
“爸爸,我也想有个毛驴车。”
董来扭头一愣,问“你要毛驴车做啥呢?”
“我想做生意。”
“做生意呀?”
董来思索一下,又说,“也行,比种地有钱挣。
你想要驴车,直接拉去,爸爸这里还有辆马车呢。”
“对了,爸爸,我搬家了。”
书叶说
“搬家了,搬家好呀,就你原来住的那地方,和猪圈一墙之隔,狗都嫌弃。”
“你看看家里有什么多余的锅碗瓢盆,给我也带一套,我就不用买了,钱也给我点,我当创业资金,到时候,我挣了钱就还你。”
“行呀,回头,我拾掇拾掇,都给看带过去,钱也多给你一点。”
“我就知道爸爸最好了。”
董来回头,摸摸书叶的脑袋,“傻孩子,你什么时候都是我的孩子,缺什么,少什么,尽管给爸爸说。”
书叶,点了点头,嗯了一声。
书叶的眼睛里带着泪花,她也想自己的爸爸妈妈了。
两个人都很爱她,两个人却总拌嘴,妈妈说等书叶一结婚,就离婚,何老头子过不下去了。
书叶一想到这里就会很伤心。
也不知道这两口子有没有又拌嘴。
原主的爸爸是一个很厉害的人,自己承包了三十亩的山地,又养了十几头牛。
在村里算是个有钱人,别看他个子小小的,有使不完的力气,只要是赶集,就会套着小毛驴去镇上卖山货。
王二有的大妹妹王四喜,嫁到董家以后,日子过得舒坦着呢。
什么活都不用干,也不用做饭,都是原主的妈妈做饭。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现在又害了喜,更加不把婆婆,看在眼里了。
她睡到了晌午,起来, 就给婆婆,杨娟要吃的喝的。
杨娟,端进来一托盘的吃的,早上的油条,小笼包,蒸饺,豆浆。
再加上中午的红烧排骨,凉拌花生,清炒豆角,外加两个馒头。
“吃也要有点节制,不然到时候,孩子生的时候大, 辛苦的是你。”
“知道了,天天,唠叨,天天唠叨。再给我倒杯汽水来。”
“汽水,那东西,喝了有汽,少喝点。”
“知道了,就喝一小杯,天天都是婆婆妈妈的。”
杨娟没办法, 只得又去给四喜,倒汽水去。
天天围着这祖宗忙得团团转。
董来赶驴车子带着书叶和月月回家,路上的风嗖嗖地,吹他的眼睛里,老泪不断。
一想到孩子终于肯回来看看自己的爹妈了,
董来的眼睛里,带着晶莹的笑。
很快,就到家了。
董来停了驴车,让书叶和月月先进去。
他把驴车栓到了后院去了。
书叶的面前是一座精致的小院子。
院子是黑砖高墙垒着,墙顶围了一圈的玻璃渣子。
院子里是干净整洁的水泥地。
一排砖瓦房映入眼帘,两边分别是厨房和猪舍。
厨房里有个女人在忙活,那应该就是原主的妈妈了。
书叶张着嘴巴,叫了一声。“妈妈”
杨娟听见有人叫她,回头一看,是书叶,愣了一下,眼泪就在眼眶了打转,又看到她旁边的月月,马上拉下脸来。
“你怎么把她带来了。”
月月听到这个姥姥不喜欢自己,低着头揪着衣角,转来转去,不说话,
“我女儿,我不带她来带哪去。”
“你女儿,长大了有你受的,又不是亲的。有什么用,赶紧生一个亲的出来。”
这个时候董来已经把驴车拴好了,也进了厨房,撸起袖子,洗了把脸,又系上围裙,说道“什么亲的,远的,长大了知道孝顺就行,是吧,月月。”
月月听见姥爷的话,就笑了,回答“我长大了,就只孝顺我书叶妈妈。”
看到姥姥白了她一眼,又低头不敢说话了。
“书叶带着月月去屋里看会电视。”董来说道。
书叶一听,乐了,这里还有电视看呢。
婆家连个灯泡都没有安上呢。
赶紧拉着月月进了屋子。
客厅的竹子沙发上坐着一个女人,电视里播放着《武松》,月月进去以后,就叫了一声大姑。
那女的没好气地,回了一句,“来了。”
眼睛就没有从电视上挪开。
书叶想,这个女人应该就是和原主换亲的那个嫂子王四凤了。
王家两个女儿,大的叫四凤,小的叫四喜。
四凤比四喜大两岁。
性格却没有四喜好,和她的妈妈一样,贪吃,刁钻,任性,不讲道理,一堆的公主病。
没一会的时间红烧肉已经做好了,董来端着黄澄澄的热气腾腾地红烧肉进到客厅里。
香味铺满了蒸个屋子。
四喜撇了一眼桌子上的红烧肉,歪着嘴巴,冒出来一句,“哼,又吃小灶。”
直到看到婆婆杨娟又特意端来一盘子红烧肉到她的边上来,才露出了不屑一顾地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