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河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秦学大昌,在北京以顾炎武传学,弟子上千,屋舍数百,捐赠的学田就超过千亩。

顺天府甚至愿意给顾炎武办学校,但被其所拒绝,表示不愿意效仿东林旧事。

说白了,就是不想再造就党争,从而断送这门学问的前途。

而在地方上,郑森在吕宋府、黄宗羲在赵国、王夫之在北海,朱之瑜在浙江余姚,方以智在浙江、李题在陕西、直隶容城孙奇逢等,各自宣扬秦学。

但归根结底,其主体思想就是经世致用,反对务虚空谈,提倡农商并举,广征商税,民重君轻,可以说是与东林党反着来。

但每个人在思想细则又有不同,郑森要求重视海贸,减少关税;方以智要求重视几何,西学中用;黄宗羲强调读史,民本为先;孙奇逢则要求慎独,将格物致知和致良知结合。

虽然分为各个派系,但秦学的发展壮大却是无需多言的。

可以说,广大的士林皆认为,秦学取代理学,就如同理学取代玄学,顺理成章。

因为就像是顾炎武所说,秦学本就去从理学中诞生的,大部分的思想不过是升华提炼了,还加了部分心学的内容。

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官方的认可,即科举认同。

这一步极其艰难,甚至顾炎武觉得,自己这一生怕是看不到了。

朱之瑜刚落座不久,忽然有一人脚步迟缓而来。

“咳咳!楚屿,你怎么来了?”

朱之瑜抬眼一瞧,立马惊起,双手拜下:“夏峰先生,您怎么来了?”

“哈哈哈,我本就是直隶人,来一趟北京算的什么?”

孙奇逢哈哈大笑,然后毫无拘束地一屁股坐下。

孙奇逢本是进士出身,因为反对阉党,故而在乡间教学,结庐而居。

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亡后,由于故园被清军圈占,孙奇逢举家南迁至河南辉县。

夏峰村位于辉县苏门山下,紧靠名泉百泉,山清水秀,地僻清幽,故而孙奇逢从此隐居夏峰。

此间清廷多次征诏,甚至以国子监祭酒之职相聘,均遭拒绝,时人尊称其为“征君”。

其以陆象山、王阳明为根本,以慎独为宗旨,以体察认识天理为要务,以日常所用伦常为实际。

故而,他修身苛刻严厉。

在思想上,他将“道问学”与“尊德性”合二为一,最后,总结出了“躬行实践”、“经世载物”的思想。

他认为做学问的,不应是空谈家,应注重实践,重视经世致用。

这般,在北方孙奇逢与顾炎武并称为“孙顾”,又称之为北方二峰,难以越过。

即使与顾炎武并称为北顾南朱的朱之瑜,也不敢放肆。

“今日访友,倒是碰到了朱小友,甚好。”

孙奇逢胡子花白,但精神矍铄,看样子还能再活十来年。

朱之瑜苦笑道:“若知孙老在这,在下岂敢放肆?”

几人相视而笑,一切都在不言中。

秦学大昌,对于他们几个人来说是大有好处的。

立功,立言,立德。

立功不好说,几人感觉没什么大功,德行是仁者见仁,但立言却是可以的。

一旦秦学成为官学,那么几人就是勤学的立派宗师,其言行书籍就会成为官学的一部分。

这样一来,像朱子一样流传千古就指日可待了。

这是儒家毕生的追求,谁也逃脱不得。

谈到了秦学,孙奇逢倒是有话讲了,他捋了捋长须道:

“如今士林皆以东林为恶,故而多行反思之举,由此带动了一门学科。”

“训诂学。”

“训诂?”顾炎武与朱之瑜一愣。

所谓“训诂”,也叫“训故”、“故训”、“古训”、“解故”、“解诂”,用通俗的语言解释词义叫“训”;用当代的话解释古代的语言叫“诂”。

平白的解释就是,研究汉魏以前古书中的词义、语法、修辞等。

其特点就是捧古贬今。

无论是文章诗词,都是越古越好。

“训诂学之兴起,莫过于咱们秦学大昌,有些人不悦,故而以两汉、盛唐为宗旨,企图驳斥我之学。”

孙奇逢摇头道:“似乎效仿了两汉之学,我大明就将大兴,故而斗倒咱们的秦学。”

“党同伐异罢了。”顾炎武毫无畏惧道:“当年心学兴起,那些大儒们从朝廷到地方,无不驳斥,抵制,但心学却不断兴盛,直到如今。”

“当年的张江陵,不也是心学传人。思想这东西,是阻断不得的。”

朱之瑜更是毫不避讳道:“孙老,刚才我们二人言语,秦学之盛,在于上,而不在下。”

“朝廷和皇帝支持,底下的大儒们再怎么固执,也无济于事。”

孙奇逢恍然。

吕宋,镇海城。

郑森屹立在城头,迎着海风,举目而望。

不远处的港口,白帆林立,船只大量的停泊在码头,卸下了大量的货物,同时也带走了吕宋的特产。

为这港口繁忙工作的力夫,达到了万人。

不过在港口,一座三楼建筑极其显眼,海关衙门四个大字抬头可见,似乎是石牌,镇压着码头一切。

路过的行人一个个面带畏惧,快步而行。

郑森心里清楚,这条港口虽然流淌着黄金和白银,但吕宋只能吃点残渣,大头都被海关衙门给吞吃了。

吕宋的香料,甘蔗,棉花,金鸡纳霜,贵木,矿产,几乎在为海关做嫁衣。

但没办法,海关衙门是皇帝私衙,是内帑金钱由来,他要是断了海关的收入,那么明天皇帝就会断了他的前途。

吐了口浊气,郑森陷入了思考:“来到吕宋两年,除了知晓一些西夷的风俗外,就只有改土归流了。”

“再待下去,怕是没什么效果,也该是时候回到京城了,五年我可等不来。”

吕宋总督五年一任,吹着海风,享受着高额的福利,但这都不是他想要的,没有功绩,对他来说就毫无吸引力。

“必须回京,哪怕是只是小九卿,也比在吕宋浪费时间来得强。”

“总督!”这时,一个黑发的西夷人穿着薄纱制成的官袍,恭敬道:“学院将开学了。”

“嗯!”郑森对其相貌熟视无睹。

在吕宋,西夷人占据了近一成的总额,土地众多,纳税也是积极,而且还积极的参加科举。

无论是语言还是习俗,亦或者衣物,其都不断趋向与大明。

对于他们,郑森就以归化蛮人待之,不偏不倚,倒是习惯了。

如今在吕宋总督府,西夷人占据官吏总数达到了三成,配合着总督府的统治。

坐上马车,郑森闭目养神。

由于吕宋湿热,故而无论是衣服还是吃喝,都进行了改良,而马车自然也不例外。

狭窄且闷热的马车,变成了透风而又凉快,坐在其上,阳光晒不到,但却透着风,可以说是舒适了。

不一会儿,马车来到了城北。

一处占地约二十亩地学院就出现在眼前。

郑森这时候兴致才起来。

对于秦学,他自然是认同的,同时为了撇清东林学派的关系,一直大力支持秦学。

因为他知道,皇帝支持秦学就够了。

一众的读书众,秀才不过三五人,都不过二十来岁,精神奕奕,他们都在仕途上前途不小,故而不在官场,没有参加省试。

其余的部分,都是一些童生,以及一些儒童。

所有人加在一起,也不过两百来号。

总督一来,所有人立马躬身迎接。

郑森习惯了,言语了几句,就亲自书写了牌匾:

吕宋学院。

一时间,气氛热烈。

这虽然不是官学,但却是商人们合理支持修建的,传授的不仅是秦学,还包括了几何等科举内容,实乃进阶的的好去处。

大量的西人父母也在此,对于吕宋有一个好学府感到发自内心的高兴。

举业要想大成,没有学府,闭门造车可不行。

这时候,商人们反而是最憧憬的,因为他们迫切的想改变家族的门第,从商人变为士族。

郑森注视着如此场景,忍不住感叹道:“秦学大昌于吕宋,自我郑森始。”

……

浙江,余姚县。

城东,谢府。

相传谢府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陈郡谢氏,世代高门,不受朝堂更替的影响。

但到了隋唐,关陇门阀兴起,垄断了朝廷上高官公卿,故而关东的世家们纷纷衰落,江南尤甚。

不过随着安史之乱,关陇门阀势衰,不得不让权于河北世家,崔、王等河北大姓崛起。

江南的世家们愈发没落,跌入尘埃。

谢氏落到如今,已经不是百年的时间了,而是几百年。

谢安国不知晓祖辈的光耀时刻,但却明白,自己的已然到了重要时分。

书房中,一道日本细绣屏风后面,便陈列着精装书籍的大书架,藏书约有千册。

在旁边,红木椅子、椅子上铺着绸面的羊毛垫,波斯地毯他用不起。

在谢安国的桌案上,则放着大小一整排名贵毛笔,湖笔,狼毫笔都在此,就算是镇纸,也是温润的碧玉制作,极其昂贵。

雕窗上以碧纱为面,园子里的景色若隐若现,仿佛一副绿色水彩的风景画。

“哗……哗……”寒风风吹拂着窗外的树叶,凋落着最后几片艰难留存。

其好像某种独特的音律,比丝竹管弦单调,却更加磅礴自然。

谢安国却听着窗外的风声,手中握着笔,怎么也无法静下心来。

他留着短须,不长不短,是在两个月前留的,显得他有些成熟。

就算是身上的衣物,也是去除了华丽,灰白色在身,布靴在脚,甚至为了体现斯文,桌案旁边还放了一个眼镜。

毕竟在读书人的圈子中,阅书百卷必然是近视眼,需要戴上特制的眼镜才可舒服。

不知何时起,戴眼镜就意味着读书多,不戴就意味着偷懒。

谢安国特意制造了一个无碍眼镜,除了装饰作用外,其他影响一点都没有。

这时一个穿着布袍梳着发髻的中年人走到屏风旁边,忙喜道:“少爷,县里的赵主薄登门拜访。”

谢安国一听眉头便是一舒,想了好一会儿,用一种夹杂着喜悦和激动,以及强行按耐住的口气道:“开大门,快去迎。”

他立马停止发呆,起身拿起方巾,仔细整理了一下衣装,想了想,他戴上眼镜,这才三步并两步地走出书房。

到了大厅口,他立马平稳了心情,放慢脚步,忙作揖道:“本该出府门恭迎赵公,但又因衣冠不整得换衣服,怕您在外面等得急了。”

“哈哈,谢公子莫要拘泥那些繁文缛节,你我世代相交,可谓亲近。”

宽脸皂鞋,穿着黑色长袍的赵主薄,脸上再也没有了官威,把如同和善的隔壁叔伯,眉开眼笑。

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平日里根本就见不着面,哪来的相交?

谢安国心中愈发肯定起来。

“你那县学的教谕,与我是好友,平日里一起下棋玩耍,莫要太过见外,你就叫我世伯吧!”

赵主薄亲近道,旋即环顾四周,啧啧道:“不愧是陈郡谢氏,多年来的士族大家,几百年过去了,屋子里掉下了一根钉,其沾染的书香,都比我家的浓厚些。”

“您谬赞了。”这时候,谢安国倒是端起来了:“世伯,不知可是省试有了消息?”

“没错!”赵主薄高兴着,如同自己中了一般:“省试出来了,贤侄高中第八名。”

说着,他低声道:“按照规矩,省试前十名了授通判一职,如今你我算是同僚了。”

谢安国大喜过望。

按照省试的规矩,前三名授知县,三至十名为通判,前二十名则是主薄、县丞,余下的则是各房书吏。

如今在县衙中,主薄不过正八品,而通判则是从七品,官阶还在其上。

可以说,此时此刻,谢安国已经是其上官了。

由不得其不客气。

“当不得如此。”谢安国谦虚道:“省试还未下,一切还犹未可知,老父母莫要多礼。”

赵主薄尴尬地笑了笑:“是了,但贤侄前途无量,莫要忘了我这个世伯才是。”

谢安国心里直呕。

书河书屋推荐阅读:唐时月晋末多少事逆天换明战神重生小小奶娃杀疯了三国之开局被捆到刘备军营谋断九州八旗铁骑?朕用机枪应对很合理吧是绝杀之神啊梦入红楼带着三国系统穿越五代十国大炎帝国,吾济苍生我要做皇帝从原始部落到清末农家娃的科举生涯开局逼我送死,反手召唤三千玄甲开局被诛十族,我在朱棣头上作死穿越冷兵器时代,却觉醒红警系统宋医帝国从零开始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我有枪炮满库,女帝跪求招夫一字并肩王杨林穿越之我是窝囊皇子穿越红楼庶子,我靠科举逆袭大明卖罐子,朱元璋上门穿越三国之众将云集三国之天下无双唐:乞丐开局怎么活小子,快给爷科考去手握帝国时代,系统疯狂暴兵三国:白毦陈到七页禾忠虎传:凡人不修仙江山,美人大唐小郎中穿越三国,落魄汉室的江东之路战争年代之我能抽武器装备汉末三国之再建大秦大唐:就嫁一个公主,还想求我出山?明末永昌大明:流落教坊司的皇太孙明末从武昌开始崛起女帝帝师大唐静等李二杀兄穿越,从气死系统开始藩王两年半,一万大雪龙骑入京师和林黛玉先婚后爱大唐秦公子雪域格桑在辛酉年的进步续
书河书屋搜藏榜:山河血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开局戍边送死?我转身打回京城!崇祯是我老丈人!王妃本狂妄异星传送门之黄金大陆长生:从赏金猎人开始我有皇后光环维多利亚的秘密我在明末有支无敌军团挖金挖金挖金挖金挖金挖金醉枕江山隋末,我干翻了十八王大唐之九子夺嫡让你当兵戒纨绔,你苟成军中猛虎吾父朱高煦黄沙百战穿金甲朕绝不当皇帝箱子里的明末,我就是神仙乱世第一能臣回到古代建特区皇帝宠臣?不,我一身反骨!我在大夏被迫搞事的日子抗战:签到军事基地成晋西北霸主嫡女狂妃三国之诸葛天下绝色毒医王妃林梦雅大明:等待老朱死亡的我成了帝师战争承包商帝国再起特种兵穿越大明,抢座银山夺天下重生—深闺九王妃穿到乱世我有拼夕夕打仗从不缺若我穿越,倚红偎翠,做个小诗仙带个手机回汉朝天云大陆之唐天铁血山河志让你当侯爷,没让你搞科技带着全面战争开始征服许你盛世安宁温水煮相公大人,得加钱三国的真相参商穿越明朝小王侯性转水浒:我潘金莲真不想吃软饭抗日之铁血军旅农家祖坟冒青烟了,连中六元混在大唐当首富穿成傻子后,彻底放飞自我
书河书屋最新小说:从司农官开始变强大宋:人间为青天,地府做阎罗正德皇帝朱厚照帝国皇太子,老子不干了!秦末苍穹之变十三皇子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三国:从打猛虎,救皇后开始大明:我每天一个未来快递,老朱心态崩了!从落魄书生到一品富商古镯通时空,假千金娇养江阳王赢翻了醒来成了桓侯张翼德弑兄杀父,我登上大位大汉:隐忍二十年,汉武帝被架空了李世民假死,那天下不就是小爷的了?大明:老朱假死后,我登基哄堂大孝亮剑:特战小组恭喜发财关于南朝贵公子是我冒充的这回事大唐:不让我种地,就把你种地里三国:开局系统就跑路掌握天幕,行走万朝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重生1960:我承包了整座大山探寻六爻之谜,一卦道尽乾坤万象狂魔战神杨再兴我在异世当神捕的日子本王一心求死,为何逼我做皇帝紫鸾记三国:开局获得英雄能力被海盗打劫了,最后成了皇帝大明:书店卖明史,朱元璋懵了!装傻三年:从状元郎到异姓王乱世风云之三国召唤什么!越娶妻越强穿越三国做将军科举风云之张诚传奇穿越大秦,给秦始皇打晕塞麻袋里红楼:玩主天下短视频:给古人红色震撼!穿越武大郎,开局大战潘金莲穿书太子被猜忌陷害,我当场发癫大明之超级帝王系统三国:家父潘凤笑傲天下庶子逆袭:萧逸尘的权谋征途与爱大秦:九皇子的全能逆袭穿越白虎之洪荒弃婿崛起之路三国之我是正经人伏羲夫妻我打罗马?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