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河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通史,自然不是纪传体,而是编年体。

安南的起源上,则来自于鸿庞氏。

鸿庞氏首位君主禄续,是中国神农氏的后代,获封为“泾阳王”,治理南方,号“赤鬼国”。

然后就是纳入中国怀抱时期。

总而言之,强调安南起源自中国,贬低历代脱北者,直言其叛乱,从而导致安南战乱不休。

然后之后的吴朝、丁朝、李朝、黎朝等,都属于权利熏心之辈,虐民以养身,使得安南退化,蛮寮日益严重,即将去夏入夷。

幸赖我大明绍武皇帝,明见万里,当今秦王殿下英武不凡,驱天兵降军阀,安民生而施德政,让整个安南享受富贵安康,功莫大焉。

秦王看着后面夸赞自己的话语,一时间觉得有些赧然,这几乎是把朱静的功劳全部安在他身上。

人家完全成了陪衬,属于辅助性质了。

但他是政治家,对这一切已然适应,倒是没有多少反感。

“印刷十万册,送往秦国各地官学,或者私塾。”

朱存槺平静道:“另外,告诉各地的知县,知府,这本书的内容一定要出现在童试中。”

“是!”几个宰相忙应下。

借着编史的名头,秦王收缴了秦国多数的藏,这本通史可不是自娱自乐,而是一场对读书人的教化。

没错,就是读书人。

普通的人可不会在意统治他们的是谁,只有读书人拥有着些许的自尊心,所以别扭的在意此事。

即使有科举,但仍旧有许多人隐居,或者不想为官,谋求安南的独立。

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一两年来秦国叛乱迭起,三五百人的叛乱层出不穷,地方的巡防营压力极大。

也是如此,秦国效彷宋朝,不断地进行招兵,将强壮的劳动力征入军中。

其六百万人口,军队就达到了二十万,这是何等夸张的数字。

而这本通史,就是对读书人的台阶,让其放下顾虑,拥抱秦王。

首相刘观忽然递出一本书来:“殿下,这是朝廷新出的《绍武注音法》。”

“如今我国看上去太平,但明人和秦人隔阂极重,尤其是某些明人视自己为人上人,拒绝与秦人联姻,居住在内城中而不外出。”

“甚至,某些人家只购买从大明来的粮食,表面上来说是怕水土不服,实际上却是顽固不化,鄙夷秦人……”

听得此话,秦王一时间也有些尴尬。

因为从小就在北京长大,所以稻谷、面食他都吃,饺子包子什么的也是常态,自然是要进口小麦。

平日里用的器具,也不自觉地用起明式,衣食住行,无所不是。

虽然他没有什么鄙夷的意思,但这份隔阂确实存在,这是习惯问题。

毛复瞅着秦王脸色微变,心中一动:“如此,两相隔阂,秦王很难彻底安生。”

“殿下——”

“我要怎么做?”

秦王沉声道。

“着秦丝,食秦米,用秦纸……”

刘观轻声道。

“嗯!”秦王深吸了口气,应允了下来。

他这个秦王可真憋屈,吃喝都不任由,但天底下哪里有自由的?

就算是他那英明神武的老爹,也不是怕青史留名,文人参谏,不得不将私生子养在宫外?

这么一想,他倒是觉得还行。

“罢了,我就依了此话。”

秦王沉声道,不过他此时双眸却露出了怒火:

“寡人从民,那民也要从寡人。”

“朝廷不是出了一本《绍武注音法》?将其刊印全国,文武百官,儒生学童,都要学会官话。”

“我大秦的官话,要与大明一般无二。”

刘观和毛复欲言又止,但终究还是遵从了。

至于群相阮成,已经眼观鼻,鼻观心,根本就不发言。

因为四人之中,只有他是本土人,在议政堂中虽说不是摆设,但也强不到哪里去。

八曹之中,他只领着工曹和刑曹,这些事上他根本就没发言权。

不过,他余光撇了一眼略显沉默的刘观和毛复,心中一笑。

因为官话是必然要普及的,用北京话倒是也不是不行。

毕竟秦国那些读五经,必然是要会学汉字,学会了字自然就会容易学音,更何况还有一本普及的官话书。

见两人被自己的气势所震,秦王才露出了一丝笑容。

表面上来看,普及官话会更得罪百姓,制造更多的隔阂,但反对最激烈的反而是那群从大明来的文臣们。

为何?

因为在皇帝不懂安南话的情况下,整个朝堂能够顺利运转,官话有着重要作用。

所以他们的子嗣因为口语之故,能够更加迅速的掌握儒家经典,从而对科举造成垄断。

朝鲜就是如此。

中上层贵族通行汉字,汉话,甚至比普通的明人还要标准。

所以贵族才在科举横扫那些中人和底层两班,占据官位。

人为的设置门槛。

对此,秦王心知肚明。

因为他明白,只有拉拢这些文臣武将的才能控制整个秦国,普通的秦国百姓根本就无法依赖。

但今天这区别对待,着实让他气到了。

让他秦王作典范,受委屈。

那大家都别好过。

这也算是一种敲打。

“驾驭文臣,果然不易。”

秦王滴咕着。

眼瞅着秦国安稳,之前万众一心的场面也就渐渐消失了,争权夺利已然开始。

这般想着,他对于议政堂的大组成颇有几分不满。

三位宰相,刘观和毛复都是明人出身,王府旧臣,在朝政上强势的很。

因为当年在西贡他准备效彷种姓制,被皇帝骂,所以到现在这些人还把他当做毛头小子。

要知道,他已经二十岁了,抵达安南近四载,什么都懂也知道,岂能任由他人摆布?

“得用人。”

秦王面色平静,嘴边滴咕着。

议政堂三人太少,起码得五人。

三汉两土,最为适宜。

……

与此同时,在西贡,一支船队缓缓而来,大小十来艘船只乘风破浪,登临这座城市。

船上下来了近千人,带甲之兵就有五百之数,一个个颇为雄壮。

西贡知府热情相迎,脸上的笑容止不住。

而下船的为首三人,则缓步而来,脸上带着感动。

为首为一武将,三十来岁,看起来颇为年轻,一身细麻衣但也遮掩不住身上的气质。

两旁则为都是文人,四十来岁,穿着长袍,额头上满是汗水。

“在下西贡知府,拜见阁下。”

其头戴乌纱帽,右衽青袍上的一只白鹇,若隐若现,年若三十来许,大大方方的弯腰行礼。

由于藩属制,虽然秦国依旧是九品十八阶,但正一品不设,就算是议政堂宰相也不过是二品罢了。

所有的官阶降了一品。

所以明朝正四品的知府,此时在秦国也不过是正五品罢了,不能穿绯袍而是青袍。

因为弄不清楚来人的身份,所以只能称之为阁下。

“某乃夏津子朱参,见过知府。”

朱参微微一笑,拱手道。

“在下卫国开垦司掌司张原——”

“在下卫国军务司掌司元丞——”

知府顾广为之一笑,果然是卫国大军。

“殿下已闻卫国之藩,特令下官配合。”

知府顾广迎三人入了队伍,乘上了抬竹椅上。

“这?”

见三人疑惑,顾广忙解释道:“我秦国湿热,马儿不耐其卑湿多有疾病,牲畜也受蚊虫之苦,如今正是忙的时候,所以就用抬轿了。”

朱参三人恍然。

果然是一国就有一国的风俗。

如今只能入乡随俗了。

朱参坐下后有四轿夫起抬,其他三人则是两人并肩而抬,这其中显然是有着森严的规矩。

子爵虽小,但也是上国之爵,不亚于国内的郡伯,自然要尊敬有加。

很快,府衙就到了。

朱参等人一见,其不过是大明县衙的大小,甚至比不上某些大县,着实不符合身份。

大厅中早就摆放了一桌酒席。

十二菜三汤,只能算是中规中矩。

“见谅,秦国贫瘠,而且天气湿热菜多不耐存,搜了一些能吃的,合乎口味的还真少,只能落下这些了。”

“不过厨子是从广东请来的,倒是不错。”

朱参客气了一番。

落入在他眼中,无外乎一些鸡鸭鱼肉,能吸引他目光的则是一些肥美的海虾,石斑鱼罢了。

饭毕,几人歇息片刻,喝了杯绿茶洗了下肠胃,才开始聊起正事。

“不知高棉如何?”

朱参主动提起了话题。

“高棉,也可以叫做金边国。”

知府顾广轻声道:“在之前其国都在吴哥,可惜被暹罗人占了,国都就迁徙到了金边,所以一般称呼其为金边高棉。”

“这也是为了更好的区分其国。”

“那这个金边高棉又如何?”

“弱,不堪一击。”

顾广叹道:“我等脚下的西贡,早在六十年前就被安南谋夺,只是没多经营罢了。”

“如今国王叫巴东.拉嘉,王权暗弱,地方割据,无论是暹罗还是之前的安南,都不将其放在眼里。”

朱参点点头,这跟他了解的差不多。

“其国兵马虽有数万,但若以王师对之,五千之数则成。”

高棉王国的巅峰时期在于之前的吴哥王朝,后来暹罗占据其都城,把他打得四分五裂,不得不迁都金边。

所以吴哥王朝和金边王朝,实际上是同一个王室,其血统未变,依旧如故。

但金边王朝却远不如吴哥王朝,就连只掌控三府之地的阮氏也能欺负他,嫁女来进行渗透。

可以说,此时的高棉与安南简直是天上地下。

聊完了高棉,朱参问起了秦国的支持。

这也是卫国建立的基础。

没有秦国的支持,拿下高棉也是一件难事。

“殿下与卫王为兄弟,两国关系亲近,所以吾王准备了粮万石,铠甲五百副,弓、箭无算。”

顾知府笑道:“供应您这几百人,倒是绰绰有余。”

相较于秦王建立的艰难,卫国简直不要太容易。

不需要种田,不需要建城,只要集合军队,就能购买粮食等一切物资,还有向导指引,直捣黄龙。

对此朱参一清二楚,他对此却不怎么满意:

“卫王殿下从京营、边军中招募了三千余人,看着虽多,但征服一国却勉强些。”

“恕我冒昧,请允我国借兵。”

“借兵?”

顾广大吃一惊,忙摆手道:“这万万不可,我国兵马虽多,但多用于镇压乱民,实难抽出大军支援。”

“哎!”朱参叹了口气:“那募兵如何?”

“我瞧着秦国人丁众多,索性招募一些也能省得其跳脱。”

“此事须与殿下禀告,我做不了主。”

顾广松了口气,面色缓和的了许多。

招兵这件事,其实他完全能够做主,但为官之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做不错。

碰到棘手的交给朝廷就是,自己可不能背责任。

朱参自然知晓其事,笑着点点头。

实际上,他本来就是打着募兵的主意。

如非必要,借兵是万万不可的。

卫国建立之后,必然是要与秦国相邻,到时候两国作邻居,两王又不是一奶同胞的兄弟,其矛盾肯定是有的。

甚至秦国可能会生出野心,想要控制卫国。

这些不得不防。

所以借兵是万万不能的。

朱参回到安排的宅院,待了片刻后满意地点点头,换了身常服出门。

整个西贡是秦王在数年前建立的,陆陆续续扩建了三年,在整个秦国是仅次于河内、顺化的大城。

虽然其为占城之地,民众多为占民,但建筑风格却多为明式,参杂着一些本地特色,显得几分异域风情。

行走在街道上,满耳都是鸟语,间歇的几句汉话让他倍感亲切。

这时候他有些后悔出来逛街了。

询问向导,何处最为热闹。

向导言语:“夫子庙香火最旺,朝廷禁绝湿婆教,倡行佛、道,儒学大昌,百姓们见秦王,乃至于读书人都拜夫子庙,所以争先恐后地上香叩拜。”

“姻缘,祈福也是来这。”

果然,到了夫子庙后,这里极其热闹,人挤人,孔夫子的木像高达一丈,居高临下,颇有几分审视的味道。

而夸张在于,一旁的偏殿竟然还有妈祖,关公,三者合一,各得香火。

书河书屋推荐阅读:唐时月红楼之贾家潜龙晋末多少事逆天换明战神重生小小奶娃杀疯了双穿,开局一桶泡面换媳妇三国之开局被捆到刘备军营谋断九州八旗铁骑?朕用机枪应对很合理吧是绝杀之神啊梦入红楼带着三国系统穿越五代十国大炎帝国,吾济苍生我要做皇帝从原始部落到清末失忆美娇妻,竟是大周女帝农家娃的科举生涯开局逼我送死,反手召唤三千玄甲开局被诛十族,我在朱棣头上作死穿越冷兵器时代,却觉醒红警系统宋医帝国从零开始虞朝历史全解七圣树王朝四十一帝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古今交换,我成了女帝背后的男人烛渊传我有枪炮满库,女帝跪求招夫大明:读我心后,老朱家人设崩了一字并肩王杨林穿越之我是窝囊皇子穿越红楼庶子,我靠科举逆袭大明卖罐子,朱元璋上门穿越三国之众将云集三国之天下无双谍影重现唐:乞丐开局怎么活异族犯边,刚成状元的我领兵出征小子,快给爷科考去手握帝国时代,系统疯狂暴兵三国:白毦陈到七页禾忠虎传:凡人不修仙江山,美人大唐小郎中穿越三国,落魄汉室的江东之路这个王朝叫大兴战争年代之我能抽武器装备汉末三国之再建大秦大唐:就嫁一个公主,还想求我出山?明末永昌
书河书屋搜藏榜:山河血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开局戍边送死?我转身打回京城!崇祯是我老丈人!王妃本狂妄异星传送门之黄金大陆长生:从赏金猎人开始我有皇后光环维多利亚的秘密我在明末有支无敌军团挖金挖金挖金挖金挖金挖金醉枕江山隋末,我干翻了十八王大唐之九子夺嫡让你当兵戒纨绔,你苟成军中猛虎吾父朱高煦黄沙百战穿金甲朕绝不当皇帝箱子里的明末,我就是神仙乱世第一能臣回到古代建特区皇帝宠臣?不,我一身反骨!我在大夏被迫搞事的日子抗战:签到军事基地成晋西北霸主嫡女狂妃三国之诸葛天下绝色毒医王妃林梦雅大明:等待老朱死亡的我成了帝师战争承包商帝国再起特种兵穿越大明,抢座银山夺天下重生—深闺九王妃穿到乱世我有拼夕夕打仗从不缺若我穿越,倚红偎翠,做个小诗仙带个手机回汉朝天云大陆之唐天铁血山河志让你当侯爷,没让你搞科技带着全面战争开始征服许你盛世安宁温水煮相公大人,得加钱三国的真相参商穿越明朝小王侯性转水浒:我潘金莲真不想吃软饭抗日之铁血军旅农家祖坟冒青烟了,连中六元混在大唐当首富穿成傻子后,彻底放飞自我
书河书屋最新小说:大明长歌之太后传奇从纨绔到拥兵千万!战场杀神从马前卒开始我家有个电饭锅御赐监察使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朱标重生改写大明历史女王陛下,其实我是北境霸主大秦:我说我不当宰相,扶苏非要封我为王!白话三侠五义我一个庶子,权倾天下很合理吧?穿越三国之黄巾天下重生清末之傲视列强!如何拯救德意志三国:布衣赵武征途记立渊传沉默的战神穿越之铁血捕快水浒:我武大郎,反了!大唐镇国公系统!我有召唤军火异能我都皇叔了,叫刘备声大哥怎么了三国之现代魂起飞,从1973年开始晋世传奇之雄霸天下鹰扬拜占庭又名重生之马其顿王朝大明英宗朱祁镇穿越后我还是戴黄盔穿黄袍时空乱叙汉吏红楼:最强锦衣卫,我只手遮天!极品五世子脱了官衣,你跟我一个山贼讲道理?我孔圣唯一子孙,你问我懂论语吗重生美好三国:人屠现世,请诸位赴死无双镇北王废柴趣妻红楼:王爷又双叒叕娶妻了开局一书生:从敬夜司狱开始我掌梁山,没宋江什么事了朱雄英现代留学十年,回归大明穿越贾琏之慢节奏生活手握百万铁骑,你说朕是反贼?开局救下刘邦,竟成为历史权臣?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什么?我一个科研人员成皇子了?穿越亮剑之抗日签到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