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到点子上了,最主要的就是材料了。”
我对成钟磊说。
“那你去哪里能搞到这么好的材料?”
“我有办法。扇子的用材非常广泛,扇骨用材都有很多种,竹质类有棕竹、罗汉竹、玉竹、湘妃竹,木质类有檀香、金丝楠木、蛇纹木,骨质类有象牙、牛骨,扇面类有绢、真丝、缂丝。”
“有这么多选材啊?”
“是啊,但这些都太不好找了,还是我刚才说的,毛竹好找,学校边上就有,最主要的是加工方法。”
“你说的加工方法太耗时了,先煮后晒的。”
“我自有办法。”
“你用什么方法?”
“我用异能火焰,绝对耐用,而且防腐、抗菌。”
一般来说,折扇的优劣俗雅,在于扇骨和扇面两个方面。
扇骨除了对材质的要求,还要讲究刻工或其它特殊工艺,比如采用这种特殊工艺的扇骨就更为舒展如意。
扇面的纸料也要选择上佳的,而且也有特殊之处,比如明代盛行金面,清代崇尚素色和夹纱的扇面。
折扇平时是折叠起来的,一般人看扇子肯定先看扇骨,扇骨的优劣是第一印象。
任何一柄上佳的扇子,扇骨占了很大的分量。
“胖子,一扇在手,出怀入袖是身份的“道具”啊!如果扇骨出奇、扇面出自名人之手,则不得了啊!”
“一把扇子还有这么多的讲究啊!”
正因为扇骨是折扇的一个门面,是首先受到人们玩赏品评的对象,所以,扇骨的制作从明代就已经与时俱进,逐步提高。从材质上来说,肯定是竹木为多,随着人们欣赏品味的提高,只用竹木是满足不了的了,于是一些高级稀有的材料就加入进扇骨的行列。
制作一把纯手工的扇子,讲究形体线条流畅,扇骨厚薄匀称,点和面光滑照人。
毛竹非常适合做玉竹扇。
我和成钟磊砍了几棵有斑点的病竹。
制扇是门精巧的活。
有选料、开片、造型、水磨、烘烤、烫钉、裱面、穿面等百道工序。
一把好的折扇不但制作的工序繁杂,而且非常费功夫,需要精细的操作,才能做出一把精品折扇。
玉竹扇用上等宣纸裱面,明矾和骨胶掺和,用排笔通刷、阴干、再刷,再阴干,三矾四套,做个扇面要有近二十道工序,也是生宣变熟宣的过程,还要在熟宣扇面上细致描绘,水墨不易渗透。
折扇是集雕刻、书画、刺绣、髹漆、装裱、剪纸艺术于一体的工艺品,在艺术气质的加持下,制作精良的折扇转而成为独具欣赏价值的藏品。
它的美吸收了太多古往今来的智慧,不论是精湛无比、巧夺天工的匠人技术,还是工笔写意、情趣高雅的绘制手法,都让折扇出落得更加生动精美、玲珑有致。
一柄折扇,两种画面。一面历史,一面现实。
“这扇子,打开要有形,收起也要有形,学做扇,也是学做人呐!”
人生一世,总有些坚持,要不畏孤寂。
“你懂得可真多。”
一开一合一丹青,一笔一墨一折扇!
我从付老师那里弄来刨台、刨刃、锯子、刀子、钳子、剪刀、圆规、尺子、胶水、砂纸、麻花钻、螺丝。
工作台就设在隔壁巷子里的玻璃铺。
猥琐男还管中午饭。
我先制作扇页竹片,我做的是20厘米长的扇子,选用竹节在20厘米以上的竹子,厚度1厘米以上。
将长竹条锯成21厘米的竹片,再把竹片劈成3毫米厚的面竹片。
薄竹片需要再加工,刻刀在开槽的木块里可以上下移动,把粗糙的薄竹片用钳子放入刀口中,然后用手往下压刨,同时拿钳子的手拉动竹片,来回几下就可刨光一面,然后再刨另一面。
将刨好的竹片钻眼,用螺丝把刨好的13根竹片串在一起拧紧,放在工作台上用刨子把竹片刨成宽度一致的小片,然后把13根竹片截成19厘米长,扇页竹片即制作好。
再将两根宽25厘米,长21厘米的竹片放在工作台上,刨成4毫米厚,钻眼后把两竹片用螺丝拧紧,放在工作台上刨成一头宽2厘米,另一头宽1厘米,然后再截成20厘米长,扇面竹片就制作好。
把扇面竹片与扇页竹片组合在一起,一把扇骨就基本做好了。
最关键的就是做三折了,需要小心将扇骨按比例裁切成三段,然后安上螺丝和特制的回位弹簧。
制作折扇扇面也有讲究。
分别以18.5厘米、9.5厘米的半径在纸上画两个同心半面,用剪刀把两半圆中间部分剪下,把扇面用对折的方法等分分为32份,然后把扇面仔细粘在扇架上。
空白的扇面当然要绘上图案。
传统扇面多选择令人望而升凉,观则神爽题材和物象。画面多出现青山绿水,夏雨秋风,飞瀑流溪,雪野月空,或荷香送爽,或佳色傲霜。
一般都是色调清淡,构图疏朗,与暑热浮躁形成反差,给人以精神和心理上的慰藉。
炎炎夏日,我当然要为成钟磊画一幅可以让他感觉凉爽的图案。
我整饬笔墨,开始勾画。
先随手勾取几颗树,此时心中并无成算,树木相互掩映,高低穿插有所变化。
用线松灵、转折、错顿,有节奏。
点叶的时候,我尤其注意夹叶之间的虚实阴阳变化,用笔松灵随意,故意不太清晰,太清晰了就会有刻板的感觉。
然后随树形画出近处山坡,将正树画在平坦之地上,将歪树和倒挂之树画在坡地或崖边,随树造山和随山造树,这就是物理和画理需要相合的原因了。
山体结构我要画出变化,大间小,小间大。
凭臆想,勾出远山,再边皴边擦画山体,皴擦时,我顺着山体之势皴擦。
然后用淡墨渲染,画好桥和高士及远去的小船。
再用淡墨继续渲染,点染树叶,用赭石染山头、树干、树叶等,染的统一而有变化。
再用泼墨法画远山,继续用花青。
赭黄染山体、树叶,不用纯色,纯色不见丰富。
最后用重墨作苔打点,表现小植被。
接下来题诗、题款、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