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河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为什么李素要选择把王必雪藏起来、对外宣称王必已经被他“感化”、幡然悔悟真心归顺朝廷,而把曹操派来跟王必联络的薛悌推出去?

这一点其实稍微想想就容易想明白:王必是知道自己被反间了的,也知道自己没有投靠李素。如果把王必推出去,他有可能先虚与委蛇忍辱负重,而一旦有机会对公众或者别的诸侯开口,就拼死反咬一口揭露真相。

比如历史上,把一个城池围困住、然后城外有援军将到、先派个使者快马突围进城鼓舞士气、告诉他们援军快来了再坚持一会儿,胜利就在眼前……而每每这种情况下,如果这个突围的使者被围城部队抓了,围城部队指望用死刑相威胁,逼迫这个密使在城下喊话说“援军不会来了”,往往都会翻车,被对方死前喊出反面效果的话。

无论华夏还是日本的历史,这样的例子都数不胜数——当然了,那都是发生在汉末三国之后的,再往前似乎还没有过。

但李素不能不防,他多么会借鉴历史教训,怎么能在这里翻车。

所以,选择都不知道自己被反间利用了的薛悌,去任人盘问,才是最安全的。

但既然李素这个计划需要表现出“王必被他感化而投效”,那一直关着王必也不是办法,肯定需要一个最终封口的解决方案。

不过这似乎也不难,到时候就让王必“因为坏了曹操的大计,被曹操派来报复的刺客刺杀”好了。

……

薛悌的被抓、王必的被控制,并没有第一时间公布给关中世家知道,所以直到袁术占领区的第一批商人运着粮食抵达长安时,关中本地的世家还不知道王必出事。

所以,韦康和卫觊,还在借着这一波粮价的暴涨,自以为安全地躲在人群里散播流言,把粮价上涨的主要因素归咎于李素的苛政,按照他们之前跟王必商量好的计划行事。

七月初二,长安城南门外,一支数百辆牛车构成的车队,运了每车数十石粮米,累计两三万石,缓缓地排队进城。

这些商队倒也不是从武关开始就全程走山路陆路,因为汉水有一条靠北侧的支流,名叫丹水,是从武关道山谷里流出、在南阳郡南乡县汇入汉水的。所以粮队在武关道的六百里路程中,前面三百五十里可以走丹水河运,一直到商洛。

从商洛再往北到蓝田的二百多里,才必须换牛车。这也是武关道运粮成本比陈仓道还低的原因,否则要是六百里全山路,起码再贵翻一倍。

这支商队的头目姓杜,名叫杜岚,是南阳豪商。车队里还带了几个同姓的士人随行,也是姓杜,不过却不是一家人,为首者叫杜畿,出自京兆杜氏。

南阳杜氏的始祖,是当初光武帝刘秀起兵时的发小之一,宛城杜茂,杜茂在东汉中兴的“云台二十八将”里排二十,按说应该是勋贵之门。

不过杜茂的后人有犯罪被削爵,到其孙子杜奉那一代,就只剩下世袭的侯爵爵位,没了官职,于是回到南阳老家,成为大地主和豪商,不再出仕,此后近百年,到杜岚这一代,依然是荆北的大商人。

而杜畿是京兆杜氏的分支,三年前因为董卓之乱,关中有被恐怖统治的风险,家族才花了些钱粮,让杜畿半是探路半是迁居,去南阳打前站,看看南阳那边袁术的统治区,日子会不会好过一些。

若是袁术施行仁政,京兆杜氏当时一度打算把杜陵周边的田地卖掉大部分,凑了钱到南阳重新置业。杜畿初到宛城时,要找大商人大豪强买地买房,就在一众豪商里遇到了同样姓杜的杜岚,两人渐渐熟络起来,多有合作。

只可惜,袁术占南阳三年,也没见施行什么仁政,甚至南阳这种人口稠密富庶的帝乡所在,都一度被颍川、汝南的黄巾军残部侵袭,百姓凋敝。杜畿看袁术不像是个能成事儿的,才写信回来劝族人不要轻举妄动。

毕竟迁徙是非常伤筋动骨的,要贱卖老家的不动产、再去高价买外地的,所托非人的话,还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当然要看准了一步到位了。

套用谯周的一句话:再辱之耻,何与一辱?

这一次,家里人来信,说关中李傕已经被灭,其余西凉军阀也是跑的跑死的死,最多盘踞陇西,不可能再危害关中了,所以给杜畿写信,约他回来一起看看,商量“京兆杜氏是应该彻底投刘备还是彻底投袁术,或者继续保持分头下注,在两家的地盘上各留一支分支族人”的问题。

杜畿就带着“考察团”的心态,跟着卖粮的杜岚一起来了长安。

杜畿进城后,第一时间确认了粮价,心中暗忖:“都说刘备施行仁政,尊奉天子,可是看这长安城内民生之凋敝,更甚于宛城啊。

袁术治下,也就是汝南常年饿殍遍野,其他几郡勉强也能活,宛城的粮价,可是很少有超过两千钱的,今年就算粮食大量外流,也不到一千钱。”

杜畿有这样的第一印象,也不奇怪,主要是他还没有区分眼下的形势,究竟是刘备的锅,还是李傕之前的祸害、现在烂摊子被刘备接手。

杜畿多长了个心眼,就一边跟着杜岚卖粮,一边仔细观察。

卖粮的过程很顺利,倒是没有压价、克扣、大斗收小斗放之类的猫腻,这些细节让杜畿觉得刘备阵营还是挺依法行政的。

几百辆牛车,对方只花了一刻钟就验完货,开了钞引单据。商队一定要现钱结算一部分的,也可以给铜钱——不过几乎没有商队这么干。

因为京兆尹给出的期货结算价,蜀锦和瓷器、盐铁的定价都非常划算,要是全拿铜钱,回去之后未必同样的钱进得到那么多好货。所以只要对刘备阵营的信用稍微有点信任的商人,都愿意略微搏一搏。

“白米一万石,每石四千钱,折钱四千万,呐,这是折五千七百匹宽幅蜀锦的钞引,回到筑阳、南乡可以按这个提单提货,一共五十七张,每张一百匹。收好了,京兆尹的大印不能坏啊。”

“糙谷一万两千石,折白米八千五百石,折钱三千四百万,换瓷器和井盐各一半?行……”

“白面四千石,每石三千五百钱,原麦七千石,折白面五千石……新麦新米未晒干,再额外打七折。”

算账算到这一步的时候,商队负责人杜岚,和另外一支等着结账的商队的管事,似乎对之前宣传的收购价有歧义,不由叫起屈来:

“怎么回事?听桥将军说的,那是一石能赚三千钱,这儿长安的粮价什么都比完成贵三千钱,怎么只有白米白面是,原麦和糙谷一石才涨两千钱都不到?”

收粮的官员毫不退让,账目明晰地反驳:

“我们的告示贴得明明白白,长安城门口都贴着,万众皆知,你们是自己传差了吧?是不是桥蕤随口说‘卖粮到长安一石能赚三千钱’,你们都不问问清楚?收那么贵完全是因为运费贵,咱当然要按最高效的方法收。

你们运那么多还要加工还要损耗的粗料来,磨一磨还要折损掉三成,为什么不在南阳磨好了运过来,朝廷还要为你们这三成废料的运费付账不成?至于新米新麦不晒干割下来就卖,朝廷还为里面那点水分也付一石两三千钱的运费?

就好比你吃一个果子,平时便宜果子只要一个钱,好的果子要两钱。但这果子从南中运到辽东,运费要十个钱,这时候差果子变成十一钱,好果子十二钱,谁还买十一钱的差果子?”

这个话题无论怎么说,都是京兆尹官府一方占理。这些价钱李素也都是规定得很细,往外宣传过的,估计就是商人们口耳相传传得远了传岔了。

后世卖进口水果的,因为运输成本摊上去,导致原本差价几倍的优质品和劣等品,最终抵达用户端的时候可能只差一两成,导致那些远途运输的商人根本不会去卖劣等品,这基本上小学生都懂的道理。

而早些年李素治蜀的时候,也是尽量开发各种肉干和其他能量密度高的食物补贴军粮,为的就是同样的运输重量能效更高。

只是其他没有经受过蜀地后勤地狱难度拷打的外地商人,脑子里这根弦还不够紧,偶尔还幻想以次充好和稀泥混过去。

“这京兆尹治长安不简单啊,随便一个库吏,都能说出这些精于算学的道理,新任的治民官员,上到朝廷大司农,下到一郡的户曹从事,得有多会规划调度。

而且,市面上粮价虽然贵,但他们进货价就那么贵,也没有居中盘剥两头榨利。本钱贵了,也没办法。”

杜畿看了杜岚的吃瘪、少赚了一票,他在旁边观察,看到的却是李素治理长安的井井有条。

总而言之,整个卖粮的过程,无不透出高效行政的典范——至少对其他汉末的民政官员来说,算是典范了。

卖完粮食,杜畿回府拜访了几个本家亲戚,又顺便在街上逛逛,找些茶坊酒肆体察民情。看到别的吃饭喝酒的客人,杜畿就凑过去自来熟地聊几句,问他们对于长安粮价如今的看法。

几个客人忍不住吐槽:“日子难呐,已经荒年了,还摊上个刮地三尺的京兆尹,五千钱一石的白米谁吃得起,还不如吃一千多钱的豆子和八百多钱的芋头呢。听说,李素都不知趁火打劫刮了多少钱了。

咱上个月都吃了三五天芋头了,后来芋头都吃没了只能吃豆子,肚子胀气得不行。反正能不吃米面就不吃米面呗,偏不让他赚钱,如今饭馆里都开始卖豆菽的主食为主了,很少见白米白面。”

杜畿听了之后,觉得民意似乎不太靠谱,毕竟百姓不知道收购价,只知道卖价,杜畿刚刚跟人卖了大宗粮食,他是知道成本的,忍不住帮李素说了一句话:

“可是,有豆菽芋等物可食,价钱也还可以,比往年灾年涨了不到一倍,说明官府也不图盘剥啊?白米白面贵了,可以不吃嘛。

我看官府并没有赚多少差价,也是怕饿死人才提前涨价。种种定价策略,都是在引诱商人运更多干货、好货过来。”

杜畿一个外地人,居然能看透其中道理,普通的长安市民当然是不会卖账的,顿时嗤之以鼻,懒得再跟他哔哔。

不过,他这番言论,倒是让酒楼里另一个客人起了欣赏之感:“这位兄台好见识啊,眼光深远,不比愚夫,竟能看出其中深奥,小弟请你喝一杯吧。”

杜畿连忙拱手:“在下杜畿,杜陵人氏。”

年轻人也拱手:“弘农杨修,幸会。”

世家大族的人哪怕出去消费,也都有自己的习惯,某些馆子就是特别吸引某几家人,专门做他们的生意的。杨修和杜畿都算关中大族的子弟,在酒楼里碰到也不奇怪。

两人见过礼后,杜畿出于好奇、想打探本地情况,便问道:“愚兄看着京兆尹为百姓吃饭,也是操了不少心,为何不向百姓申明其中本钱、换取百姓认可呢?”

杨修捻须而笑:“杨某虽尚未得授朝廷实职,却也能猜到一二——上面肯定是在找那些造谣的人,等着他们猖狂,有机会就会抓起来揭露其罪恶吧。”

二十岁的杨修,简直比后来更爱显摆自己的智商。他现在还没被李素正式委以使命,就已经开始在其他世家子弟面前卖弄自己的眼光了。

李素并没有告诉杨修任何东西,这些确实是他自己猜到的,虽然没猜到具体的内幕和原理。

“原来如此?那贤弟还真是见微知着啊……”杜畿上下打量,还有点不信。

不过既然杨修是弘农杨氏,杜畿也乐于请客结交,当下杜畿出钱,两人好好喝了一顿。

酒局摆到傍晚时分,居然还真有一条新闻传了出来。

“凉州刺史韦端的二公子韦康被抓啦!听说是京兆户曹从事王必悔罪,把他供出来的!最近造谣朝廷从赈灾粮里赚差价的事儿,都是他指使的!”

如果仅仅是这样的消息,是不至于让杜畿震惊的,因为完全也有可能是栽赃陷害。

但不久之后,就在这一夜之间,又有其他一些后续配套的小道消息传出来了。

比如,韦康的堂弟韦晃跟他划清界限,出首证明了王必和韦家的交情。

韦康的老父亲韦端、二弟韦诞也表示跟韦康划清界限。

同时,京兆杜氏本家和弘农杨氏等家族,也安安表示情绪稳定,韦康的事儿跟他们没关系。

这就说明,没有扩大打击面了。

士族的情绪暂时被稳定住了,百姓们倒是还没,主要是百姓们见识得比较少,起码得再过个把月、看到杜陵县和其他几个袁术治下的县有穷人开始饿死,才会真正知道李素的好处。

杜畿亲眼见证了这一切,心中忍不住揣摩:看二叔和四弟那样子,是铁了心投效刘备,不考虑南迁去宛城躲灾了?这刘备竟能如此得人心,匪夷所思啊……

书河书屋推荐阅读:重生后,爷爷为我暴打富豪爸爸成为怪谈就算成功林依然小说凤回鸾凡人修仙传杨辰秦惜重生天才鬼医股市金逍遥魔王盛宠之鬼眼萌妻超级兵王叶谦何以言浅情深凤鸾九霄上门女婿是锦鲤女总裁的特种神医异世种田养崽崽重生从报复老丈人一家开始妖妃是祸水,得宠着!娱乐让你拍电影,没让你文化霸权天仙局穿成县令,我靠摆烂一路晋升你一个灭世魔头回地球不合适吧?幽灵惊魂:灵异事件簿病王绝宠一品傻妃斗罗之冰魔雨浩重生1990:从农村白手起家重生之我为书狂盛世良后重生爆红娱乐圈后,渣们后悔了全球高武:我叫叶小天思念觉醒,我被我的猫附身了?黄金召唤师我的美艳女总裁回到农村:从挖鱼塘建钓场开始华娱:开学撞倒大蜜蜜修行的世界野蛮的文明重生伪装者上门女婿叶辰小说免费邻居是热芭?我有个大胆的想法!开局送走假算命师都市无上医神上门龙婿(叶辰萧初然)重生之神帝奶爸四合院之风流潇洒的生活恋上邻家大小姐重生之玩味人生凌依然阿瑾妻心似海之悔恨一见你我就想结婚重生:后挣钱撩妹只是我的副业
书河书屋搜藏榜:窃国狂赎京城穿越之旅南锣鼓巷66号萌妹穿越之北宋篇许你卸甲归田,你把我女儿泡了?甩了线上男友后我被亲哭了娱乐:重生豪门公子,玩转香江哑小姐,请借一生说话重生国民女神:褚少,心尖宠!我从黑洞归来全能大佬的马甲要藏不住了残暴王爷的黑月光枭宠毒妃:第一小狂妻以财养官:我靠炒股升官发财锦鲤老婆你好甜都市极品村医命运编织者:我能看透御兽命运!重生后我给女配当长姐重生爸铺路,位极人臣不是梦天才国医宁天林冉冉王妃每天都想继承遗产重生豪门:影后谁敢惹杀死那个傲娇女大小姐的贴身狂医晋江女穿到□□文草莽年代护花强少在都市聂先生告白请先排号惊!刚开播,就被金渐层偷家了?星空舰队,从数据化开始路痴导游照亮他的心港片:我洪兴红棍开局干掉大佬B我能预测未来上神转角遇到总裁文娱:带着村子人一起拍电影朕醉了直播地球之五十亿年重生之牡丹重生年代养大佬鲜肉影帝我煮青梅等你来我以邪恶护万家灯火不灭!犬马她们都说我旺妻太子殿下他对我图谋不轨重生之如歌岁月作精女配把反派撩到手了
书河书屋最新小说:杀敌爆奖励,开局瞬秒敌方大将开局桃花剑灵,凡级天赋一路平推武道通神:从天道酬勤开始港片:那一晚,大嫂的头发乱了妖女托梦,校花竟然暗恋我地球第一猛男狂枭:地府无渡龙神归来,被七个未婚妻全球通缉!70年代:一元秒杀开始完美人生凡心入局帅气又多金,看我纵横都市花海离婚后开始的新生活和民国道姑恋爱后,全网嗑疯了!这个古董会说话跨界传说时齿轮盘:墟界行者的宿命轮回港片:替大佬b拍片,女主叶子楣穿越70年代从知青到国士无双乡野神医,逍遥快活绑定消费系统后,我摆烂式暴富全民武魂:开局获得百万年魂环不是,死对头女帝咋跟着我穿越回来了?无极战神,生死轮回觉醒F级天赋,但我是复制圣体杀鬼能挣钱,那我打个毛线工重生七零:知青媳妇送上门,我打猎养家四合院:重生何雨柱,收拾许大茂都离婚了,谁还没几个红颜知己?四合院:贾家远亲,我的截胡人生和校花换天赋后,我缔造诸天神灵开局获得超人基因,我能锤爆一切重生1961,我靠赶海发家致富全球诡变:我的姐姐竟然是诡重生78搞科研,怎么全球都慌了?御兽:开局一只功夫熊猫综影:从流金双美开始横推赛后被学姐缠上怎么办?70年代,星际传承与商业传奇床位狂想者联盟我与诸葛大力的二十一次相遇扮演龙王就能变强?那我演爆!脑残废柴能逆袭抱得女神归狂飙:我在京海调教高小兰四合院:暴易中海,踹贾张氏维度修真从蝼蚁到创世仕途如潮平凡人生呐异荒租客返利:我有一栋楼黑丝女神重生62:开局拒愚孝,下乡迎娶女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