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河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但某土鳖穿越者表示不服:

老子不但要出手,而且还要在冰上走!

于是在三九严冬的时候,镇东将军领军出塞的同时,南边的雒阳,姜维也带着人马行走在结了厚冰的大河之上。

这些年来,汉军的精锐一直有冬训这个训练项目。

当然,雒阳的守军不可能全是精锐。

但姜维所领的虎步军,属于关内八军之一,肯定算得上是精锐。

毛帽子戴到头上,两边有厚厚的护耳,再戴上厚布口罩,除了眼睛眉毛露在外面,口鼻耳都护了个周全。

铁甲肯定是不能穿了,否则的话,穿得这么厚,外面再罩个铁甲,就算能站起来,能不能迈步还是个问题。

最多是带了皮甲,好歹能加点防护。

过河的将士,有人两眼冷漠,专心赶路。

有人却两眼放光,望向前方隐约可见的对岸,全是渴望:

“终于要过河了!”

旁边专心赶路的队率听到这个话,一口白雾喷了出来,斥声道:

“专心行军,别想那些有的没的?”

顿了一下,他看了一眼前方,又忍不住地嘀咕一下:“说不定只是过河拉练呢?”

“啊?”

身边的士卒是老乡,如今又是同在一个马槽刨食,平日里也颇受队率的照顾。

他知道眼前这位队率老乡在军中职位不高,实则已经从军十余载。

若非识字跟不上去,恐怕早就能做个校尉什么的。

此时听到对方这么一说,他下意识地打量了一下自己的披挂,一应俱全。

再看看周围的同僚,枪戟如林。

没错啊,一切都是非常标准的阵前准备。

而且这个方向,是去对岸吗?

对岸是河内吧?

河内……是贼子占着的吧?

哪有说去贼子所占的地盘里拉练的?

仿佛看出了小老乡的疑惑,队率抬头看了一眼前方,半是回答半是自语道:

“这等天气,就算是神仙来了,也没法攻城啊!”

除非贼人有心弃暴归正,大开城门,迎接王师。

否则,大军这般大摇大摆地过河,贼人又不是瞎子,直接把城门一关,大军多半就只能在城下干瞪眼。

当然,将军或许有别的法子?

也或许有别的想法?

那就不是自己这些人所能琢磨的了。

汉军中就连队率都考虑到的问题,领军守河内的蒋济自然也能想得到。

但他不敢赌。

因为汉军从孟津过河北上攻城掠地,第一个可能遭殃的县城,十有八九,就是温县。

温县那是什么地方?

那可是司马太傅的老家。

河北,乃至大魏世家推举出来的司马氏的根基所在。

真要因为自己的疏忽有个什么意外,不用司马太傅开口,他自己就能抹脖子自尽。

快要六十岁的老人,得到急报,雒阳汉军有了动静,在大冬天里急得满嘴燎泡。

他“哎呦”一声,连忙往邺城那边发急报的同时,又从轵关往温县那边赶。

虽说轵关另外一头也有动静,但他知道,问题不大。

因为冯贼已经从河东转去太原了。

没了冯贼的汉军,和有冯贼的汉军,那就是两个概念。

他怕的不是汉军,而是有冯贼的汉军。

若不然,三九隆冬里,他会怕对手翻山越岭偷渡轵关?

延熙九年的最后一个月,大汉分五路大军伐贼。

镇南将军姜维所率的雒阳大军,最先有了突破,兵锋直指河内温县。

此次伐贼的第一份战报送回长安,颇是鼓舞了一些人心。

“姜伯约还是厉害啊,无论是关中一战还是收复洛阳,皆可称得上是用兵疾如风,这一次,又是他第一个与贼接战。”

“那是,此人可是丞相生前最为看重的将军,曾言其敏于军事,丞相何时有错?”

“简直是笑话!丞相生前最看重的,难道不是大司马吗?怎么成了姜镇南了?”

被人呛了这么一句,有人顿时就急了:

“大司马……大司马能一样吗?我说的那些将军,自然是不包括大司马的。”

拿大司马与大汉的那些将军们作比较,那不是欺负人吗?

以前还说冯大司马是山门子弟,后来不知是从哪里传出来的消息,说是山里有人,根本不是什么山门,而是仙门。

魏伯阳知道伐?

对对对,就是那个写了《周易参同契》,最后在上虞凤鸣山凤鸣洞成仙的仙人。

当年他可是带了三个弟子修仙,有一人随之成仙,有两人因为修仙之念不坚,半途而废,回了老家。

未能成仙的那两个弟子,有一个叫冯良。

听说那个冯良,从凤鸣山归来后,某一天却接到了师父的信,得知师父已然成仙,追悔莫及。

知道了吧?

冯大司马也姓冯啊!

你猜猜冯大司马与魏伯阳那位姓冯的弟子,是什么关系?

冯大司马当年发狂入山,从山里出来后,行为古怪,时人都以为是发了癔症。

其实啊,那是人家在山里遇到了师门先祖魏仙人,得到了仙人的点化。

所以那根本不是什么癔症,那叫言辞古怪者,必有异于常人之处。

懂什么叫山里有人了吧?

世俗之人,岂能与仙人子弟相提并论?

当然,也有小道说,这是传言其实是从吴地传过来的,根本就是不足信。

是吴人想要给自己脸上贴金,所以才给冯大司马找了个吴地的神仙师父。

(注:魏伯阳是会稽上虞人)

但不管怎么说,冯某人与传说中的仙人扯上关系,非但没有让人觉得意外,反而让不少人觉得合理。

足以说明,冯某人山(仙)门子弟的身份,实是已经深入人心。

当然,镇南将军虽然比不过冯大司马,但不得不承认,也很厉害了。

至少消息传到长安后,百姓乃至一些中低层的官吏,皆是欢欣鼓舞。

大汉又赢了!

民间的“智囊人士”“民间高人”,皆是在市井之间,茶余饭后,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温县可是司马老贼的根基所在,镇南将军领军兵围温县,可谓是一刀插到贼人的心脏上。

不但极大地震慑了贼人,而且还能在战略上调动贼人兵力,让贼人疲于奔命,这就给其它路大军造就了机会。

妙啊!

听到这些“民间智囊”的高论,百姓皆是跟着高潮:

真是妙啊!

……

相对于市井百姓的兴奋,朝廷中对此事的反应却是有些平淡。

外朝六百石以下的朝官,在得知消息后还想着要不要琢磨琢磨朝会上的说辞或者奏章,凑个热闹,跟着大佬后面说个贺词啥的。

谁料到大佬们对这个好消息,不能说毫无反应吧,但至少也是几乎没什么大反应。

这让一众已经想好说辞的中下层朝官不禁都有些纳闷:

莫不成大佬们都对镇南将军有什么意见?

若不然,怎么反应如此冷淡?

大佬们当然不是对姜维有意见。

在这个战乱时代,能在朝会上站在殿内,而不是站在殿外的走廊上,谁没见过几个风浪?

就算是以清谈和宗室身份获得高位的刘琰,早年那也是跟随昭烈皇帝东奔西跑,南征北战。

亲眼见过或者亲耳听闻赤壁之战,汉中之战,夷陵之战,陇右北伐等大战。

见识必然不会太差了。

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

一年里最冷的时候,河内又不是蜀地。

雪辣么大辣么厚,大汉的将士再精锐,再怎么能征善战,也不可能在这种时候攻城。

最多是吓一吓贼人,给此次伐贼暖暖场,烘托一下气氛。

虽说温县是司马氏的老家,但司马懿又不是傻子,早就把司马氏的核心成员迁离温县了。

怎么可能还会让自己的宗族留在那里?

现在还留在温县且姓司马的,最多就是一些旁系。

据各种渠道传回来的消息看,别看现在的河内郡郡治是怀县,但真要论起城池城墙的高大和厚实,怀县还真不一定能比得过温县。

在确定放弃雒阳,或者说函谷关失守,无法守住雒阳的时候,温县作为可能的前线,又是司马氏的老家,早就在不断地增高增厚城墙。

听说主持扩建的人还是魏国有名的巧匠马钧马德衡。

经过这几年来不遗余力地扩建,据说现在温县的城墙,比怀县还要高还要厚。

七九河开,八九燕来。

三九到七九最多也就一个来月的时间。

到了七九,大河就开始解冻。

解冻时期的大河,半冰半水,既不能行走在河面,船只也无法通行。

到了那个时候,如果的姜镇南不能拿下温县,或者其它立足地,大军又没有及时退回河南,前无路,后无途,那可就危险了。

可是在冬日里,一个月的时间拿下一个大城,何其难也?

所以莫说是朝中的诸位大佬,就算一天到晚不想理朝政,光想着吃喝玩乐的刘胖子,都知道姜伯约兵临温县城下,别看声势浩大,其实也就图个声势浩大。

就算再怎么把政务丢给尚书台,他也知道,今年从蜀地从凉州运到关中的各类物资,大部分都是转运去并州了。

雒阳那边,根本没有分到多少。

所以自家连襟的意图也很明显了,雒阳就不是主攻方向。

就算是半路有个弘农王氏站出来跪舔,能提供的钱粮也不足以支撑雒阳大军进行一场不知何时结束的战役。

若不然,王濬就不是被连襟带走,而是把他直接放到雒阳去,当个弘农王氏和雒阳大军之间的中间联络人。

“还是得等明文出手啊!”

刘胖子半躺在躺椅里,把手里的战报公文丢到案几上,有些意兴阑珊地说了一句。

连襟不出手,都没甚意思。

快年底了,除了东征,基本没什么大事。

若非怕朝中大臣喷口水,阿斗甚至还想取消今年的最后几次朝会。

锃亮的铜炉,里面烧着精煤,铜炉上方,还有一条粗大的铁皮管子,把煤气都引到外面。

铜炉和铁皮管子散出来的热气,整个屋子温暖如春,让人暖洋洋的不想动弹。

“总还是有些用处的,”陪坐在旁边的皇后拿起公文看了一眼,笑道,“妾听闻,姜伯约兵围温县,百姓士吏,都是大感振奋,也算是提升朝野士气了。”

皇后早几年虽被逼得退出未央宫,居于桂宫。

但架不住帝后情深,刘胖子也不嫌麻烦,经常往皇后这边跑。

特别是每每被董允等人喷,每每都要往皇后这里寻找安慰。

故而皇后虽说再不能干预朝政,但耳目却是不缺。

“也算吧。”阿斗听到这个话,别有意味地笑了一下,“总是能堵住一些人的嘴。”

随着大汉不断收复旧地,无论是朝中还是地方上,各方势力的博弈越发激烈。

就算是大汉仅有益州一地,且相父仍在,都有廖立之类跳出来指指点点。

更别说现在大汉已是收复近半旧地。

指点宰辅治天下,指点将军打天下,指点朝廷与他国交涉……

这些年大汉产得粮食太多,让那些所谓的智囊高人吃得太饱了。

功如相父,亦类李邈心怀不满者,甚至欲加夷族之罪于其上。

更别说自己这位连襟,这些年不知沾了多少世家大族的血。

没有的事都要捕风捉影抹黑几句。

这大隆冬强行出兵,违背常理,不知多少人等着看笑话呢。

真要整个冬日没有动静,只怕“冯不知兵,劳民伤财”的流言就要传开来。

姜伯约现在搞出这个动静,未必不是在连襟的计算之中。

看着皇帝对冯某人信心满满的模样,皇后也是有些无奈。

这年头,不怕来自宫内嫔妃的争宠,却是怕来自宫外的男人夺走皇帝的心,跟谁说理去?

对于冯明文这位妹夫,皇后的态度也是复杂无比。

有爱,也有怨——说到恨,倒也算不上。

自己这辈子最为得意的两次投资,都算是落在冯明文身上。

一个是在冯明文创业之初,给了大力支持。

这个投资,给皇家带来了无比丰厚的红利。

丰厚到甚至有点自不量力地想要以内府重建南北军,而且还是铁甲骑军的那种。

虽然半途而废,但能让帝后二人生起这等念头的,可想而知内府是何等有钱。

第二个投资,则是想尽办法把四娘送到冯明文的榻上。

此举让冯明文与皇家牢牢绑到了一起——可惜当年陛下没有适龄的姊妹或者女儿,若不然还能绑得更牢一些。

早几年她为什么敢那么挑衅?

就是因为她知道,有了这一层关系,冯明文不可能会把她怎么样。

最坏的情况,也就是低头认个输。

当然,如果她赢了,也不会让冯明文怎么样——稍微改一下“宫中府中,俱为一体”的制度,对皇家不是坏事,不是么?

反正丞相也不在了。

可惜输了……

大汉“虚君实相”的局面,没有得到任何改变,反而越发深入人心。

想到这里,皇后看了一眼懒洋洋地躺在那里不想动弹,毫无进取模样的皇帝,心里越发感到无奈。

河北大战在即,宫中府中,波澜不惊。

书河书屋推荐阅读:唐时月三国:最狠世子,曹操求我别杀了晋末多少事逆天换明我,中国队长红楼之贾家潜龙战神重生小小奶娃杀疯了双穿,开局一桶泡面换媳妇三国之开局被捆到刘备军营谋断九州八旗铁骑?朕用机枪应对很合理吧是绝杀之神啊梦入红楼带着三国系统穿越五代十国大炎帝国,吾济苍生我要做皇帝大唐:我带着商品系统来了从原始部落到清末失忆美娇妻,竟是大周女帝农家娃的科举生涯开局逼我送死,反手召唤三千玄甲开局被诛十族,我在朱棣头上作死穿越冷兵器时代,却觉醒红警系统宋医帝国从零开始虞朝历史全解七圣树王朝四十一帝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古今交换,我成了女帝背后的男人大明:读我心后,老朱家人设崩了一字并肩王杨林震惊!开局召唤汉朝皇帝围攻三国穿越之我是窝囊皇子穿越红楼庶子,我靠科举逆袭大明卖罐子,朱元璋上门穿越三国之众将云集三国之天下无双寒门帝路:从采花大盗开始唐:乞丐开局怎么活异族犯边,刚成状元的我领兵出征小子,快给爷科考去赘婿皇帝,开局超度十万反贼三国:白毦陈到七页禾系统再拉也得用着忠虎传:凡人不修仙江山,美人明末枭雄大唐小郎中世子请叛逆这个王朝叫大兴
书河书屋搜藏榜:山河血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开局戍边送死?我转身打回京城!崇祯是我老丈人!王妃本狂妄异星传送门之黄金大陆长生:从赏金猎人开始我有皇后光环维多利亚的秘密我在明末有支无敌军团挖金挖金挖金挖金挖金挖金醉枕江山隋末,我干翻了十八王大唐之九子夺嫡让你当兵戒纨绔,你苟成军中猛虎吾父朱高煦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黄沙百战穿金甲朕绝不当皇帝箱子里的明末,我就是神仙乱世第一能臣回到古代建特区皇帝宠臣?不,我一身反骨!我在大夏被迫搞事的日子抗战:签到军事基地成晋西北霸主嫡女狂妃三国之诸葛天下绝色毒医王妃林梦雅大明:等待老朱死亡的我成了帝师战争承包商帝国再起特种兵穿越大明,抢座银山夺天下重生—深闺九王妃穿到乱世我有拼夕夕打仗从不缺若我穿越,倚红偎翠,做个小诗仙带个手机回汉朝天云大陆之唐天铁血山河志让你当侯爷,没让你搞科技带着全面战争开始征服许你盛世安宁温水煮相公大人,得加钱三国的真相参商穿越明朝小王侯性转水浒:我潘金莲真不想吃软饭抗日之铁血军旅农家祖坟冒青烟了,连中六元混在大唐当首富
书河书屋最新小说:阿斗:相父你在哪个罐子里呢大明战神马踏六国,震惊朱元璋!史记白话文版秦朝历险记全史人物乱入:刘备二周目人生我今年八岁,前来酸枣会盟人在明末,八旗被我一顿黑打!水浒之书生王天下寒门入仕,朝登天子堂暮做逍遥官明朝皇帝往事重生辞官:祝她和白月光锁死三国:掠夺词条,从商贾到帝王穿越古代之将门崛起既然重生了,这个皇位必须我来坐大明抄家王这个流氓太正经,女帝怒骂大奸臣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国运扮演:汉使怎么扮演?死这!开局曝光,唐高宗喜欢小妈重生大明1635高衙内的恣意人生我拔刀造反,你说我是当朝太子?娇小玲珑的芈瑶红楼:从难民开始崛起带空间在荒年乱世,做个悠哉少爷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三国:开局酒馆老板,带曹操躺赢从质子到千古一帝皇帝年少,我从安南开始挽天倾太子的位置给养子?朕不忍了人在汉末,我堂兄是刘备现代魂耀古:宇轩传奇录当司马懿穿越北宋,误上梁山之后苟到最后,我成了一方雄主穿书:不当接盘侠,我要自由乱世风云之命运交错乱世村长,我能召唤历史名将盛唐!我这个瘸腿太子调教四方!大唐:小地主家的败家儿子梦回西晋娶女帝带着战神回明末赵匡胤演义穿越古代无理造反大齐之君上传奇大明狗腿子三国凭实力截胡后主刘禅:从救关羽开始曹贼:家父曹操,请陛下称太子大夏镇远侯跟史上最稳太子抢皇位?我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