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河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听说早年的时候,孙权让陆逊镇守武昌,包括豫章郡以西的一半国土,都交到陆逊手里。

甚至还把自己的印章给陆逊留了一个,让他可以代自己行事。

而孙权从建业发往蜀地的信件,也往往先让陆逊过目,看看有何不妥。

可以说,在与吴国太子同守武昌的这段时间,陆逊达到了孙权信任的顶峰,同时也是权势的顶峰。

但在太子孙登去了建业后,这种情况就急转而下。

或许是太子不在武昌,所以孙权对陆逊有些不放心。

也或许是吕壹的馋言真的有用。

反正根据大汉从各个渠道所收集的情报上看,这些年来,虽然孙权在表面上没有明显的表示。

也不知道有没有收回自己留在陆逊那里的印章。

但种种迹象表明,孙权确实已经对陆逊渐失信任。

已经布局东吴有十余载的冯都护,自然是是知道到这一点。

所以,如果陆逊敢私自派出密使,就相当于是把生死把柄送到大汉手上。

以陆逊的为人,当不会做出这等事情才对。

冯都护在一瞬间,就已经闪过无数念头,他开口问道:

“敢问皇后,这吴国密使,是何人派出?又是为了何事?”

皇后略有古怪地看了一眼冯都护:

“吴国密使,自然是孙权派出。”

“那怎么会是从荆州出发?”

“此吴国之事,未敢轻言,此所以吾前来见中都护尔。”

皇后摇头,同时拿出一封信:

“至于所为何事,中都护不若先看完这封信,吾再与中都护细说。”

冯都护更奇怪了,他从皇后手里接过信一看,嘴里不禁发出“咦”地一声:

“陆逊怎么会给我来信?”

此话一出,左右夫人皆是下意识地转目看来。

冯都护一边抽出信纸,一边在心里滴咕:

莫不成当真是因为自己的缘故,让历史出了这么大的偏差,导致陆逊想要做大汉忠臣?

这信的开头,极为客气:“大汉右骠骑将军,冯中都护勋鉴”。

“中都护文传天下,武震华夏,世无不闻,名何巍巍!逊虽处东南之隅,亦如雷贯耳,心久仰之。”

“中都护甫一出山,便计定南蛮,初出祁山,就大破张合……”

信中开头,言辞卑谦,接着便是历数冯都护这些年所取得的功业,极尽赞美之语。

虽然明知这是陆逊的刻意讨好,但冯都护脸皮有些发热的同时,他也不得不承认,心里确实有些飘飘然。

毕竟陆逊所说的这些,可都算是事实。

更重要的,这可是陆逊。

三国时期的书生名将陆逊。

看完信以后,冯都护抬起头,嘴角已经是不由自主地露出笑意。

他看向皇后:

“皇后可知,陆逊在信中说了什么?”

“这是吴国上大将军亲自写给我大汉右骠骑将军的信,吾岂敢私自观之?”

冯都护把信示给皇后与左右夫人,笑曰:

“陆逊年纪亦有六十了吧?这信中言辞,也太过自贬身价了。”

“没有六十,但也差不多了。”

皇后看完,脸上亦是露出惊讶之色,然后似是想到了什么,笑着摇了摇头:

“陆逊此举,虽说是有些自贬,但以中都护的身份,未必当不起这些言语。”

倒是左夫人,看完信后,脸上却是有些冷峻:

“陆逊这个信,倒是让妾想起了一事。”

右夫人接口道:“可是当年荆州之事?”

左夫人眼中冷光一闪,没有言语。

但她的神情已经说明了一切。

当年陆逊与吕蒙合谋荆州,吕蒙装病,陆逊则是写信麻痹关老君侯,其言极尽谦卑。

关老君侯最终中计,以为陆逊不足虑,把防备东吴的后方兵力调去了襄樊前线。

后面的事情,世所周知,不须多言。

“现在谁不知陆逊乃是吴国最知兵势之人,他此番写这个信,依吾看来,怕是要带了几分真心。”

皇后却是不同意左夫人之言,脸上带着澹澹的笑容:

“依我看,他此举,更像是以己度人,生怕大汉像他们吴国那般,想要趁着吴魏相争,背弃盟约,从中取利。”

听到这个话,冯都护不禁瞄了一眼皇后。

你不是吗?

这一次相约与吴国一齐出兵,共伐魏贼。

前面又是让魏延在河东大规模调兵遣将,临近约定时间了,又是调动禁军进入河东。

动静闹得那个大,让冯都护这等领兵多年的老将,都以为这是皇家铁了心让魏延来个微操。

谁料到开打这么久了,魏延竟是领着大军在高都关口下安寨扎营,每天只让工程营往山上扔石头。

关口上的魏军有多少伤亡冯都护不知道,但汉军的伤亡,基本也就不足百人。

说伤亡也不对,应该是只伤不亡。

大半是因为各种原因自己弄的跌打伤之类,还有就是禁军在河东跑马不小心从马上掉落的。至于另一小半,则是军中有人生了病。

所以说,这不是明摆着磨洋工坑人家孙十万?

不过天道好轮回,孙吴现在的处境,完全是咎由自取,似看苍天饶过谁?

这些话,冯都护自然不敢当着皇后的面说出来。

毕竟这个事情吧,皇家未必没有别的意图在里面。

反正不好说。

冯都护摸了摸下巴:

“所以说,陆逊派出密使,其意实是想要催促我们加大出兵力度?”

右夫人若有所思地点头:“应该有这个意思……”

左夫人却是冷哼一声:

“凭这么一封信,就想让大汉左右骠骑两位将军一齐出动?这陆逊好大的面子!”

陆逊来信,可不是仅仅是为了赞美冯中都护,而是还提了一个要求:

请求冯中都护领兵出武关,威逼宛城。

知道陆逊算是关家的仇人之一,皇后倒也没有不介意左夫人有些激烈的言语。

她只是看向冯中都护:

“我打算答应陆逊的请求,请中都护领军前往武关一行。”

右夫人有些不明所以:“为什么?”

冯都护没有开口,他有些意外看了一眼皇后。

左夫人大皱眉头。

右夫人看着皇后,似乎在等皇后的解释。

“因为吴国密使还带来了孙权的信,在信里他答应了一件事情。”

看着屋里的几个人,皇后缓缓地说道:

“孙权打算把幽州之地,划给大汉,只求中都护能领军出武关。”

“嘶!”

冯都护瞪大了眼。

“此话当真?”

“这等大事,岂敢妄言?”

当年汉吴约定平分天下,雍、凉、并、冀、兖归于大汉。

而并冀同属河北之地的幽州,吴国则是一定要拿在手里。

此时听到皇后之言,右夫人喃喃地说道:

“如此说来,阿郎领军走武关一趟,就值一个州?吴国图个什么?”

皇后吐出一口气,点头道:

“对啊,吴人所图,吾与陛下昨夜商量了一夜,这才略有眉目,但仍不敢确定,所以这才是我今日过来,想要与中都护商量的事情。”

屋里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是啊,陆逊这么放低身段,吴人做出这么大的让步,必然是有所图谋,而且肯定是图谋甚大。

冯都护只觉得这个事情里有哪里不对,但一时间又想不出来:

“皇后请试言之。”

“以中都护之威名,若是在这个时候,领军出武关,想必宛城的魏贼……”

“襄阳!”皇后的话还没有说完,最具有军事天赋的左夫人就惊呼出声,“陆逊这是打算拿下襄阳!”

皇后用力地一拍桉几,转头看向左夫人。

目光里,竟是有些惺惺相惜的味道,语气里带着赞赏:

“没错!吾亦是这么想的,陆逊此举,必然是想要用借用中都护的威名,调动宛城的魏军。”

“如此一来,魏贼就不得不削弱襄阳的防守,到时他自可伺机袭取襄阳。”

陆逊一直不露头,若是冯都护亲自领军出武关,宛城的魏贼必然是要重西而轻南。

再加上南边柤中战事未停,吸引了荆州魏军的大部分注意力。

更别说还有东南边的孙权亲领大军北上。

在这种情况下,陆逊出其不意地领兵袭取襄阳,确实有极大的概率能把襄阳拿到手里。

“只能说是不愧是陆逊吗?”

冯都护深吸了一口气,脸上忍不住地露出震惊之色。

虽然不知道东南的江淮一带战事如何,但冯都护凭直觉,恐怕襄阳才是吴国这一战的最终目的。

“如此说来,吴国这一次,竟是以整个东南江淮战事作为羊攻?”

好大的手笔!

“拿一州换一城?”

好大的气魄!

推算出了吴人的打算,皇后反而是看得开一些:

“事到如今,以天下之势,就算吴人不想换,怕也是由不得他们了。”

两国定盟时,吴国的国力看起来要比大汉还要强一些。

所以按那时的情况来说,若是汉国能北伐成功,吴国没道理不成功。

汉国若是能还于旧都,取得关中,那么正常情况下,吴国自当也能饮马大河边上。

若是汉国进一步取了河北,那么吴国想必也已经把中原全部囊括其中。

到时候以兖州换幽州,没什么不对。

只是谁又能料到,天下会成今日之势?

汉国已经准备攻取河北了,吴国仍是未有丝毫寸进。

到时候拿什么去换幽州?

空口白牙说这是当初约定好的?

就算汉国再怎么守信用,吴国也得有能力派人去接收才行。

“说得倒也是,说不得,这是吴国最后一博罢了。”

“他们的打算,想来就是以后就算不能进军中原,也能据江而守,故而这襄阳,他们志在必得。”

大汉见识最广,同时也是最顶尖的三个女子聚到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就推算出了吴国可能存在的打算。

虽然不能确定完全正确,但至少大方向应当是大差不差。

最后皇后看向冯都护:

“所以中都护以为,要不要带兵去武关走一趟?”

冯都护没有立刻回答,只是说道:

“皇后且容臣想一想。”

事关汉魏吴三国将来的局势变化,确实是有仔细衡量一番。

“总觉得吴国是要占了大汉的便宜。”

左夫人有些意不平,“他们让出一个本来就拿不到的幽州,却让大汉出人出力,帮他们拿到襄阳重地。”

“话倒是不能这么说,”皇后不太同意地摇摇头,“大义名分,还是很重要的。”

“我们答应了把幽州分给吴国,当时可是祭之皇天后地,广告天下的。”

大汉走到这一步,已经算是占了最大的主动权。

只需要按部就班地堂堂正正走下去,就足矣。

没有必要学吴人,平白担上背信弃义之名,让世人诟之。

“而且襄阳之地,我们也不好拿。”

武关与襄阳之间,终究还是隔了一个宛城。

若是以后大汉出兵,夺取宛城,那么吴人必然也会趁机取下襄阳。

冯都护终是叹息一声:

“但若是如此,让吴人取了襄阳,那么大汉以后只怕就不能走宛城取许昌了。”

毕竟宛城可是处于平原之地,无险可守。

若不然,曹操也不至于在认定关老君侯要攻克襄樊之后,要被吓得几欲迁都。

以后大汉要是想经宛城攻许昌,就相当于把大军后侧再一次暴露在吴军面前。

谁知道到那个时候,吴人会不会忍不住再来一次背刺?

“欲取宛城,则得同时控制襄阳,襄阳不守,宛城亦难安。”

皇后听到冯都护有欲从武关攻取许昌之意,眼中一亮,但很快也跟着叹息:

“世间岂有鱼与熊掌兼得之事?”

冯都护下意识地看了一眼左右夫人。

谁说没有?

我不就是兼得了?

“这么说来,吴人之谋,未必不是故意如此,逼得我们少了一条灭魏之路。”

右夫人不太懂军事,但懂人心。

她略一思索,便又猜出了吴国一定要夺取襄阳的另一个可能潜在的意图。

不能走南边,那就只能走北边。

这么一来,不但留给吴国的时间就更多了,而且选择也更多了。

控死了大汉从南边灭亡魏国的道路,而若是大汉取了河北,从北渡河南下的时候,吴国说不得还能趁机从南边占些便宜。

“说得倒也有理。”皇后点了点头,“这倒是我没有想到的。”

她看向冯都护:

“吴国密使一直在等消息,时间不多,中都护还是要及早下决定才是。”

书河书屋推荐阅读:唐时月三国:最狠世子,曹操求我别杀了晋末多少事逆天换明我,中国队长红楼之贾家潜龙战神重生小小奶娃杀疯了双穿,开局一桶泡面换媳妇三国之开局被捆到刘备军营谋断九州八旗铁骑?朕用机枪应对很合理吧是绝杀之神啊梦入红楼带着三国系统穿越五代十国大炎帝国,吾济苍生我要做皇帝大唐:我带着商品系统来了从原始部落到清末失忆美娇妻,竟是大周女帝农家娃的科举生涯开局逼我送死,反手召唤三千玄甲开局被诛十族,我在朱棣头上作死穿越冷兵器时代,却觉醒红警系统宋医帝国从零开始虞朝历史全解七圣树王朝四十一帝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古今交换,我成了女帝背后的男人大明:读我心后,老朱家人设崩了一字并肩王杨林震惊!开局召唤汉朝皇帝围攻三国穿越之我是窝囊皇子穿越红楼庶子,我靠科举逆袭大明卖罐子,朱元璋上门穿越三国之众将云集三国之天下无双寒门帝路:从采花大盗开始唐:乞丐开局怎么活异族犯边,刚成状元的我领兵出征小子,快给爷科考去三国:白毦陈到七页禾忠虎传:凡人不修仙江山,美人明末枭雄大唐小郎中世子请叛逆这个王朝叫大兴战争年代之我能抽武器装备扩军十万,直取三州
书河书屋搜藏榜:山河血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开局戍边送死?我转身打回京城!崇祯是我老丈人!王妃本狂妄异星传送门之黄金大陆长生:从赏金猎人开始我有皇后光环维多利亚的秘密我在明末有支无敌军团挖金挖金挖金挖金挖金挖金醉枕江山隋末,我干翻了十八王大唐之九子夺嫡让你当兵戒纨绔,你苟成军中猛虎吾父朱高煦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黄沙百战穿金甲朕绝不当皇帝箱子里的明末,我就是神仙乱世第一能臣回到古代建特区皇帝宠臣?不,我一身反骨!我在大夏被迫搞事的日子抗战:签到军事基地成晋西北霸主嫡女狂妃三国之诸葛天下绝色毒医王妃林梦雅大明:等待老朱死亡的我成了帝师战争承包商帝国再起特种兵穿越大明,抢座银山夺天下重生—深闺九王妃穿到乱世我有拼夕夕打仗从不缺若我穿越,倚红偎翠,做个小诗仙带个手机回汉朝天云大陆之唐天铁血山河志让你当侯爷,没让你搞科技带着全面战争开始征服许你盛世安宁温水煮相公大人,得加钱三国的真相参商穿越明朝小王侯性转水浒:我潘金莲真不想吃软饭抗日之铁血军旅农家祖坟冒青烟了,连中六元混在大唐当首富
书河书屋最新小说:阿斗:相父你在哪个罐子里呢大明战神马踏六国,震惊朱元璋!史记白话文版秦朝历险记全史人物乱入:刘备二周目人生我今年八岁,前来酸枣会盟人在明末,八旗被我一顿黑打!水浒之书生王天下寒门入仕,朝登天子堂暮做逍遥官明朝皇帝往事重生辞官:祝她和白月光锁死三国:掠夺词条,从商贾到帝王穿越古代之将门崛起既然重生了,这个皇位必须我来坐大明抄家王这个流氓太正经,女帝怒骂大奸臣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国运扮演:汉使怎么扮演?死这!开局曝光,唐高宗喜欢小妈重生大明1635高衙内的恣意人生我拔刀造反,你说我是当朝太子?娇小玲珑的芈瑶红楼:从难民开始崛起带空间在荒年乱世,做个悠哉少爷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三国:开局酒馆老板,带曹操躺赢从质子到千古一帝皇帝年少,我从安南开始挽天倾太子的位置给养子?朕不忍了人在汉末,我堂兄是刘备现代魂耀古:宇轩传奇录当司马懿穿越北宋,误上梁山之后苟到最后,我成了一方雄主穿书:不当接盘侠,我要自由乱世风云之命运交错乱世村长,我能召唤历史名将盛唐!我这个瘸腿太子调教四方!大唐:小地主家的败家儿子梦回西晋娶女帝带着战神回明末赵匡胤演义穿越古代无理造反大齐之君上传奇大明狗腿子三国凭实力截胡后主刘禅:从救关羽开始曹贼:家父曹操,请陛下称太子大夏镇远侯跟史上最稳太子抢皇位?我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