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河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书河书屋 >  北雄 >   第1878章 正常

看女人渐渐放肆起来,李破收敛了笑容。

这里是太极殿,可不是打情骂俏的地方,这女人在外面野惯了,估计还有鲜卑人当年入主中原,事事高人一等,总是作威作福的原因在里面。

李破不打算再说什么废话了,能够亲自接见她,已是给了她好大脸面,之前几次派人前去迎接,其实是在告诉她,大唐对高昌颇为重视。

若她不能体会到其中含义,只想着对大唐有所求,却不想付出一点代价,那她真的是来错了地方。

“如今世上能难得住朕的事情确实不多,只是朕为天子,万事都要审时度势,不能像杨广那么想到什么就做什么,那如何能取信于天下之人?

高昌国王麴文泰和你一道来朝,过上一两个月也就能到长安了,朕觉得你应该想好了再跟朕说话。

有所求是好事,若天下人万事不求于人,哪还会有大唐?哪还会高昌?可朕不是有求必应的菩萨,再说了,菩萨还要香火呢,朕要的是什么,你心里得有数。

不然来此相见,只说些闲话,岂不等同戏弄于朕?”

这话说的慢条斯理,却有千钧之重,翻脸如翻书,就差明白的告诉宇文玉波,先少来套近乎,跟你和风细雨的说话,那是朕的涵养。

你若蹬鼻子上脸,真当朕是你家长辈?

如果是个聪明至极的人物,此时也能听出这话的弦外之音,李破是在说,高昌之于大唐,萤火之于皓月也,没有那么至关重要,所求太多的话,属于得寸进尺,必有灾殃降临。

刚刚放松了一些的宇文玉波,时隔多年,终于再次感受到了君心难测的味道,之前觉得很好说话的皇帝一旦稍稍翻脸,扑面而来的都是生杀予夺的威严,和当年面见杨广之时没有什么两样。

唯一有些不同的地方在于,眼前这位君王好像愿意跟她讲些道理。

不像当年,根本不容她说话,就已经稀里湖涂的成了狗屁的华容公主,然后又稀里湖涂的嫁给了一个老头子,随即踏上了去往西域的路途。

那时的她身不由己,彷徨无依,即便是生身父母,也不愿听她哪怕一句哀求哭告。

多年之后重新回到中原,她是不想再体验那种感觉了,就算身不由己,也当奋力挣扎一番。

宇文玉波甩开了脸皮,啪的一声又拍在了地上,忍着疼痛和太极殿的地面又做了几次亲密接触。

殿中的臣下们见她连连叩首,好像犯了什么抄家灭门的大罪过,大致上都是一个想法,外邦来人,卑微之处,当真是以此人为最。

皇帝还没恼呢,你便如此做派,啧啧,果然不愧是在中原待过的前朝公主啊。

只听宇文玉波悲声道:“陛下明鉴,您如此威严,臣怎敢在陛下面前有所轻浮?只是……臣一见陛下就觉得十分亲近,便也忘了面君之时的礼仪,万望陛下恕罪。

臣与那麴伯雅父子貌合神离久矣,这才不顾冬日风雪先行一步来京,陛下应该知道的,臣生于洛阳,长在长安。

这些年身虽飘零,心却在中原流连不去,杨广昏庸无道,不顾亲疏,只一味成全外人。

陛下如此英明神武,难道也想听信外人的甜言蜜语,却让臣受委屈吗?若真那般,不如现在就杀了臣吧,反正臣早已无依无靠,活在世上也没什么意思。”

李破在上面探头看了看,心说这出戏你演练了很多遍了吧?比窦光大,长孙无忌等人可要熟练的多,就是有点过火,我可瞧不出来你有活腻了的意思。

他见的人太多了,还各有各的说辞,宇文玉波这点本事可骗不了他。

他拍了拍桌桉,“起来坐下说话,动不动就跪,是哪里来的规矩?高昌的风俗吗?中原不讲跪礼,只敬天法地,前隋好像也是如此吧?”

宇文玉波爬起来,脸上带着泪痕,身形却还是比普通女子高大的多,看上去很是矫健,没有一点柔弱姿态。

此时她终于捂住自己一片青紫的额头,眼泪估计也是疼痛所致,一看就知道她没酝酿出什么悲伤的情绪。

一边揉着剧痛的前额,一边晕乎乎的重新坐下,心里也在念叨,太极殿的地面什么时候这么坚硬了,若是她有那权势,一定把地面铺上一层西域的毯子。

嘴上却还在不住的告饶,“陛下恕罪,臣也是一时情急,不过也不怪臣,高昌确实有五体投地之礼,比臣这个还要卑微几分,只不过那是拜见佛祖的礼仪。

见国王的时候,平民百姓要磕头的,臣在大唐没了身份,给陛下叩上几个响头却也应该,万望陛下莫要嫌弃。

等臣在长安待的时日长了,重新习惯,学了新的礼仪,便不会在君前失礼了。”

她磕头用的劲大,碰的脑袋晕眩不止,嘴里唠唠叨叨,连她自己好像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

等她清醒过来,抬头看了看,见皇帝盯着她看,立即垂下头,锤了捶高耸的大(和谐)胸脯,“陛下想要什么臣是清楚的,高昌紧邻敦煌,通联西域,地处要冲,所以才得看重。

臣在高昌有些亲信可以指使,只是碍于名不正言不顺,才受制于麴伯雅父子。

麴伯雅那人颇通汉典,恪守礼仪,那几年来到中原,与人结交,畅谈古今,并无妨碍,很是得人敬重。

前些年西域佛事渐兴之时,伯雅不喜,遂据僧人于外,有臣在旁劝说,他对突厥王账也很冷澹。

只可惜中原大乱,消息断绝,高昌国小,却也不得不奉突厥为主,那年伯雅去突厥王账面见统叶护可汗,为供奉之事受了笞罚,回到高昌不久便病故了。

麴文泰受命承国,此人怯懦善变,一边搜刮国内百姓供奉突厥王账,引了回纥人到来,稳固自己的王位,一边和龟兹,于阗等国交好,迎佛供奉香火,远离中原之心可谓昭然若揭。

以前国中贵戚多习汉文,并以之为贵,麴文泰却想拿天竺文字代之,后来去了碎叶川一趟,回来便又让国中改习突厥文字,礼仪,由此对臣也是防范有加。

去年突厥人相互攻伐,波及西域诸国,他见势不对,便要脱走避难,臣得知之后,也便跟随前来,为的就是想觐见陛下,述说原委。

臣和那麴文泰都信得过陛下能善待高昌来人,可陛下是信臣,还是信那麴文泰呢?”

李破点着头,面色也缓和了下来,这才是正常的流程嘛,太极殿上是谈论国事的地方,闲聊得去两仪殿,甘露殿,这一点便是朝中重臣也不能违背,何况是你一个外来人了。

关于高昌国内的情形,军情府之前报上来了一些,只不过渗透西域的时日还短,西域像高昌一样的小国也多,得到的情报便零零碎碎,没有那么详细。

麴文泰是个什么样的人,国中政策倾向如何,突厥人对他们的控制又到了什么地步,如此种种,都很笼统。

远不如宇文玉波区区数语便能让人知道个大概,当然了,其中肯定是有真有假,不过关于麴伯雅的一部分,倒还算真实。

隋史前几年便已修订完毕,其中关于高昌国王麴伯雅来朝的事情,参考了大业年间的起居注,和宇文玉波所言并无多少差异。

上面的描述是麴伯雅性情淳厚,通晓汉礼,博闻广识,多才多艺,爱好诗文,和中原的读书人交谈往来,没有任何障碍,于是深得杨广喜欢,时常与其坐而论道。

麴伯雅本人爱慕中原之风,一住就是好几年,都不想回国了。

按照宇文玉波所说,麴伯雅回到西域,并没有忘记杨广的厚待,如果不是中原自顾不暇,高昌也不会这么多年不来朝见。

隐含的意思其实是麴伯雅在时,是中原疏远了高昌,而非高昌不想和中原亲近。

而当麴文泰继位之后,情形就发生了理所当然的变化,此人审时度势想要融入西域这个大家庭,于是做了很大的改变,甚至听上去已经不再以汉人苗裔自居。

这是宇文玉波的一面之词,还需查证,可李破想了想,却觉得宇文玉波说的话也并非没有道理。

麴文泰从来没有到中原朝见过,如今为了避难而来,就算见了面,说的话也就那些,无法取信于人。

而且还被人捷足先登了一步,表明这人颇为愚蠢。

可反过来说,越是愚蠢的人越容易控制……

麴文泰的不足之处在于,大唐能够控制他,同样突厥人也能控制的了他,从远近上来看,突厥人还占据了近水楼台的优势。

更让人关注的一点是,这人还引了回纥人到高昌国中,这可真不是什么明智之举,回纥人是铁勒部族的分支,任何国家中多了一些这种游牧民族的群体,他们又有外援的话,都不会太过安宁。

所谓引狼入室,不外如是,借助外力来稳固自己的权柄,失败的例子简直数都数不过来,如果这些都是真的,那么这位高昌国王就是真的很愚蠢了……

书河书屋推荐阅读:
书河书屋搜藏榜:
书河书屋最新小说:秦朝历险记全史人物乱入:刘备二周目人生我今年八岁,前来酸枣会盟人在明末,八旗被我一顿黑打!水浒之书生王天下寒门入仕,朝登天子堂暮做逍遥官明朝皇帝往事重生辞官:祝她和白月光锁死三国:掠夺词条,从商贾到帝王穿越古代之将门崛起既然重生了,这个皇位必须我来坐大明抄家王这个流氓太正经,女帝怒骂大奸臣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国运扮演:汉使怎么扮演?死这!开局曝光,唐高宗喜欢小妈重生大明1635高衙内的恣意人生我拔刀造反,你说我是当朝太子?娇小玲珑的芈瑶红楼:从难民开始崛起带空间在荒年乱世,做个悠哉少爷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三国:开局酒馆老板,带曹操躺赢从质子到千古一帝皇帝年少,我从安南开始挽天倾太子的位置给养子?朕不忍了人在汉末,我堂兄是刘备现代魂耀古:宇轩传奇录当司马懿穿越北宋,误上梁山之后苟到最后,我成了一方雄主穿书:不当接盘侠,我要自由乱世风云之命运交错乱世村长,我能召唤历史名将盛唐!我这个瘸腿太子调教四方!大唐:小地主家的败家儿子梦回西晋娶女帝带着战神回明末赵匡胤演义穿越古代无理造反大齐之君上传奇大明狗腿子三国凭实力截胡后主刘禅:从救关羽开始曹贼:家父曹操,请陛下称太子大夏镇远侯跟史上最稳太子抢皇位?我不干!三国:从县丞开始的崛起之路穿书太监太会审时度势了!物资系统身上藏!女帝倒贴当新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