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魏泊羁这个图书管理员,苏赢嘴角不禁上扬,若是把李穷经带去神武库,让这作者和读者见上一见,想必会十分有趣,他在神武库挑选神技之时,没少听魏泊羁吐槽这部小说的种种不合理之处,没少臭骂作者。
这么想着,他的视线一直停留在向行人推销小说的李穷经上,自然被李穷经察觉到了。
二人对视,李穷经露出喜色,把书一收,脚步轻快的走湖畔居,随后便有了李穷经向苏赢滔滔不绝讲述新书情节如何如何精妙的场景。
苏赢将书合上,笑道:“所以你是想让我帮你推广?”
这位有望成为下任儒首,执掌稷下学宫的年轻书生点点头,面对秦王,他语气很是认真的道:“我天生一颗雕龙文心,十二岁前阅遍学宫藏书,之后花了四年游历天下,回学宫后尝试着书立说,走过去儒门圣人们的路子。
可惜足足四年,一无所获。
我就知道我不是那块料,看书看的多,懂得多,跟能否笔落惊风雨,书成泣鬼神没有必然联系。
学宫数百年前有位前辈,只是外院扫地的,扫了几十年,从未读过圣贤文章,认识的字勉强过百,但某一天忽然有所感悟,写下一篇扫地歌,引得天生异象,一步就入了法相境。
我们三教修士与寻常武者不一样,走的是悟道的路子,悟不通就寸步不前,悟通了离地成圣也不是不可能,说起来,乐圣走的也是悟道之路。
若真要写诗弄文,自诩当世能与我比肩者不多,但着书立说,是要阐述道理,那不一样,若找不到自己的道,写出来也是丢人现眼,所以枯坐书楼那四载春秋,每每提笔,却无法写出一个字。
好在上天对我还算眷顾,某一日,在书楼烦闷了,便出了学宫,到集市中走走,感受下人间烟火气,偶然发现一小童捧着本书看得入迷,边看边说什么以后也要练剑,也要像叶小凡一样去除魔,行侠仗义什么的。
而小童手中的书正是我八岁时的无聊之作,如今看来,实在难登大雅之堂。
但那一刻,我悟了,我找到了自己的道,我的道就在这难登大雅之堂的小说之中。
从未有人以小说成圣,我想试试。”
对上眼里有光的李穷经,苏赢心中已经认同。
在这个时代,读书人最高的理想便是着书立说,经典传世,再次是诗词歌赋,博取名声,若是写的好同样能名传千秋,小说最为读书人们看不起,上不得台面,一般只有为生计所迫的穷书生才会写。
而这些穷书生们但凡生活条件稍稍改善,便会马上撇开,生怕被人知道自己写过小说,是以往往不署真名,唯有李穷经,近几年连写三部,皆署真名,被视作离经叛道,不知多少学宫先生劝其浪子回头,不要辜负一颗雕龙文心。
但在苏赢看来,着书立说是一条康庄大道,写小说是一条羊肠小道,都能通往终点,没有高下之分。反而选择羊肠小道,更需要勇气,这一点,苏赢对李穷经很是赞赏。
苏赢道:“若今日没有遇见我,你如何打算?”
李穷经笑了笑,说道:“还能怎么办,走到一个地方,就把小说卖到一个地方,当然这是个笨办法,更多只是为了行万里路,体验红尘百态。
我的道,在于将小说传播天下,无论是耄耋老人,还是垂髫小童,都能看,都能从中产生共鸣,从而产生一种独特的气机,等有一天,这些气机汇聚起来,便能助我踏出最后一步。
大秦百姓亿万,只要有百分之一便足够,但这百分之一就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近些年,我写了三部小说,依靠学宫的影响力卖到了各大州城,又靠着说书人向次一级的县镇传播,逐渐积攒了一些气机,但以这样的速度,此生恐怕是没机会去迈出最后一步。
所以,遇到殿下是好事,遇不到,我也会去找您。
这次来云梦,正是特地来找殿下的。”
与李穷经一样年纪轻轻就白了头的苏赢,其实心中已经有了如何让李穷经实现目标的想法,而这个想法其实早在当年第一次见魏泊羁时就已经萌生,不过他还是想听听这位儒剑的想法,便问道:“哦,且当我愿意助你,你要如何去实现呢?”
李穷经反问道:“殿下不觉得把镜玄鉴如此神物只用做传话筒,未免太浪费了。”
苏赢朗声大笑道:“好一个李穷经,光是写小说可太浪费了,怎么样,有没有兴趣入紫微阁?”
李穷经眼中闪过异色,刚准备的一番详细说明被秦王这一笑按回了肚子里,听秦王所言,分明是知道了自己的计划,这可是他花了不少时日才逐渐思索出来的,一旦实施,不光他的小说能够广传四海,整个大秦也会有因此而受益。继而转念一想,自嘲一笑,秦王又岂是那种坐拥宝山而不自知的人,镜玄鉴会如何使用,比自己这个外人要清楚得多。
李穷经正色道:“紫微阁是大秦权力中枢,无数读书人梦寐以求想要进去的地方,在下也不例外,毕竟想要实现我的道,不入紫微阁不足以成事。”
苏赢笑道:“好,年后你就去帝洛,先给应奉天打下手。只是如此一来,入了官场,那儒首你可就做不成了,会不会感到可惜。”
这位即将进入大秦权力中枢的年轻人只是笑道:“等道成了再去做那儒首不迟,反正放在那里又不会跑,就是到时候殿下愿不愿意放我离开,这才是个问题。
当然,这天下向来是江山代有人才出,一代新人换旧人,说不定到时候儒门又有比我更合适的人出现了。”
这时,白若昀道:“好啊,我算是听明白了,你李穷经哪里是来求道的,分明是来要官的,要的还不小,直接就进了紫微阁,过不了几年,恐怕再见到你,就得称一声李相了。”
名字取自皓首穷经一词的李穷经摇头道:“求道也好,要官也罢,也是看人的。
来之前,我曾请教过大祭酒,希望从他口中得知殿下的为人如何,得到答案后,我便放弃了为此而做的所有准备,直接向殿下提出所求,所幸殿下真如大祭酒所说的那般。
殿下的臣子,我想应该是这数千年来做得最开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