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顿饭下来,大家摸着滚圆的肚子,吃得心满意足。
那些灾民们还以为一天只能吃一顿,没想到,晚上还可以吃一顿。
这也是她们在这段日子以来吃的最心满意足的一顿了,不仅好吃,而且还管饱。
第二日,冷霜已经不跟着她们去挖藕了,由冯衙役监督着那些人挖藕。
冷霜得兑现自己的承诺,给那些灾民们做一些无中生有的菜。
她在村里挨家挨户的问,有谁家今天杀鱼吗?那些不要的鱼鳞能不能送给自己?
村子里的人一头雾水,一开始还以为是自己耳朵出了问题,听错了呢。这怎么还有收鱼鳞的,鱼鳞又不能吃。
大家都是靠海的,日常基本每家每户都经常吃鱼,那些鱼鳞一般的处理方式都是扔掉。如果扔得近了还会给家里招来大量的苍蝇虫子。
不想招虫子还得掩埋,如今有人上门收这些厨余垃圾,村民高兴还来不及。
冷小姐可是李家村的大善人,在灾难中救了不少人,在村民中人气飙升,是大家心里的活菩萨。她开口要的东西,一般村民都会给。何况如今是上门收垃圾?
当初她们挨饿的时候,人家冷小姐还教会了她们吃海鲜。如今要她们点鱼鳞怎么了?
村民们赶紧表示,如果冷小姐第二天还要,就拿东西给她装着,拿去她家给她,省的她再跑一趟。
冷霜连连点头,感谢这些村民,那真的太好了,自己省去了这路上的时间,便有多点时间来制作食物了。
那些灾民们经过一天的的适应,觉得李家村这边的生活好像还不错,工作也不会特别累。
哪怕是藕塘挖藕,也就腰酸一点,但是时间不长,中间还有休息的时间。
这样逍遥的日子过了几天以后,李家村的消息早就让探子传到了京城里去了。
那些派出探子的各方势力对于情报上关于李家村的灾情描述感到特别震惊。
女帝特下旨让墨云城洪知府进京详细的汇报灾情。
墨云城的洪知府战战兢兢地接下了旨,双手摸了摸脖子,现在人头还在,进京之后就不知道还在不在了。
不过有冷小姐的计策,墨云城不至于动乱,哪怕是治罪应该也不至于死吧?
洪知府不断的在心里衡量着自己此去是福是祸。
“来人,回家通知郎君带着大小姐回娘家小住一段时间,直到我从京城回来。”
“是,大人。”仆人知道事态紧急,赶紧跑着回府的。
洪知府到京城之后,马不停蹄地进殿面圣,一进殿她便开始讲述墨云城周边的灾情。
“灾情最重的地方是哪里?”女帝一针见血地提问,因为她在探子的信息里得知李家村灾情严重,几乎是没顶之灾。
“灾情最重的是李家村。”
这个答案如同大锤一样锤在理女帝的心上也锤在了太女的心上。
她们同时想到的是——那女子人还在吗?
“死亡人数有统计过吗?多少人?还有多少人生还?”
“回陛下,李家村无人死亡。”
“什么?”女帝有些不可置信的看着洪知府,意思是你在开玩笑吗?
“是的陛下,李家村灾情最严重,但是无一人死亡。
据说李家村的冷小姐在灾难来临之前得高人指点,在李家村山上建了一座寺庙。
在灾难来临之时让家里房子不结实的村民们到寺庙和她家里避难,躲过一劫。”
“哦?这人还能未卜先知?”
“这个臣不得而知了,但臣认为,也许是凑巧。”
洪知府:子不语怪力乱神。
“这些情况你都去核实过了吗?可不要道听途说啊。”女帝还是有些怀疑。
“臣不敢,臣亲自实地考察过,见了李家村的村长,还去见了这位冷小姐。冷小姐宅心仁厚,她知道墨云城被灾民围困之后,立刻表示愿意替李家村为墨云城分担压力,接收了二百灾民。”
“哦?她一个人接收二百灾民?她有这么多物资赈灾?一般商贾听到这些都避之不及吧?她主动提出帮你分担压力?那些灾民她如何处理?”
“冷小姐提出以工代赈,她给灾民提供工作岗位,凭借劳动获取食物。这样灾民就不会闹事了。她就用灾民的酬劳给她们买粮食。”
“此乃我赤焰国的人才啊!”孙尚书不由得感叹一声,这样的方法都能想出来,怪不得陛下会让她的孙子去李家村接近这个冷小姐。
太女:看来有必要让刘公公的侄女刘小姐去接触一下她了。
二皇女:这冷小姐谁呀,好像母皇挺感兴趣的。
“她都提供了些什么工作岗位?还能养得起这么多人?”
“冷小姐准备在李家村兴建一个客栈和一些商铺。”
“一个小小的村子里建客栈,那有人去吗?”
“这个臣就不得而知了。”洪知府也想过这个问题。
“二百个人建一个客栈,是不是太多了?很快就可以建好了呀,那到时候这些人怎么办呢?”
“冷小姐还和京城的赵月英师傅联手,帮助在灾难中失去房子的灾民重建家园。”
“她免费做这些吗?”女帝大吃一惊,这冷耀祖真当自己是圣人了吗?
“回陛下,不是的。是让真名首次给极低的银子就可以住进房子,然后按月还款给她。例如一百两的屋子首次收二十两便可以入住,往后每月交一两银子,交十年。”
“那前期要投入很多的钱,她图什么呢?十年才赚那么一点点银子。”
女帝:不像是她的风格呀,她平时一碗冰肌玉骨都收五十两,难道是良心发现了吗?
“回陛下,冷小姐说,就当是为了行善积德了。”
“要是我赤焰国所有的商人都能有这样的觉悟,那天下便太平了。那其他乡镇的情况呢?”
“其他乡镇我村长和镇长我也带过去李家村学习一下人家的经验了。按照冷小姐的方法,其他乡镇也慢慢的恢复,灾民也安置好了。”
洪知府并没有直接上报死亡了多少人,而是将死亡人数的书信拿在了手里,呈了上去。
女帝扫了一眼死亡人数,逝者已矣,只要活下来的人不出什么乱子就行了。天灾这个东西,伤亡无可避免。
“来人啊,拿一块匾过来,朕要题字。”
一转眼,几个嬷嬷就扛着一块匾过来了。
女帝拿起笔在匾额上面写下了四个金漆大字——积善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