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青州收到士卒们从洛阳带回来的消息的时候,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何进事败身死,这种事并不是他们所惊讶的,这一点之前陈宫就已经分析过了,大家心中也都清楚。
真正让人没想到的是,宦官们在杀死何进之后,袁术代替了何进开始诛杀宦官。
袁术做事是比何进果断一些的,更何况他之前就跟着何进办事,袁术也知道,此时何进死了,如果他不能及时弄死宦官们,那么下一个他就要被宦官弄死。
因此袁术联合之前被何进召集来的其他人,一起带兵直接攻打皇宫。
在面对实打实的军队进攻的时候,宦官们倒是想要抵抗,皇宫中几乎人人都拿起了武器,但他们平时做的到底是伺候人的活儿,哪能跟军士们比干架这种事,且袁术又十分大胆的火烧皇宫,反正这一票干成了皇帝就是他的,失败了也是个死,袁术几乎孤注一掷了。
宦官们果然被这一场大火烧的败退,最后挟持皇帝逃跑。
袁术当然不愿意放跑了皇帝,于是就带兵寻找。
然并卵,在袁术找到皇帝之前,皇帝正好撞在了从遥远凉州赶来的董卓面前。
董卓这人做事比袁术更加果断,袁术还得是被逼急了才终于奋起,董卓压根不管,问明了前面的人都是谁之后,手起刀落就把换关门全部干掉了,然后拎着皇帝就回洛阳,并且迅速占领收编了之前何进留下的剩余势力,将洛阳的混乱逐渐平息下来。
但要说起来此时洛阳并非只有董卓一家,且董卓原本也没有带很多人来。
董卓原本是响应何进的号召所以才来的,他的目的是讨好何进,顺便在诛杀宦官这种事情上捞一笔,以后也能加官进爵权势富贵。
但此时洛阳的形势给了董卓新的野心,彻底掌控皇帝,进而将整个天下握于掌中,就如同之前的几位前辈所做的那样,挟天子以令天下。
如今皇帝年幼,到时候董卓说起来是权臣,但实际上与皇帝又有什么区别呢?
可如果要实现这样的野心,董卓目前带过来的人就有些不太够了。
他只带了少少的几千人来。
这些人诛杀宦官确实是足够的,但如果想要成就大事,这就不行。
在收编了何进的力量之后,董卓的实力得到了第一步扩张,但他清楚,这只能让他成为洛阳各个势力中相对强大的那个,距离真正掌控这里还远的很。
于是很快董卓唆使并州刺史丁原的部将吕布反叛,然后将吕布收入帐下,顺带着收编了并州的力量。
董卓出身凉州,凉州与并州靠在一起,且都是常年受到外族滋扰的边境之地,他很清楚若说天下士卒悍勇,凉州并州幽州当属前茅。
在得到了丁原的势力之后,董卓知道,他可以再做点其他事情了。
他先是胁迫废掉了之前的司空,自己担任司空的官职,当然,这一点大家勉强可以接受,毕竟现在整个洛阳都在董卓的掌控之下,但紧接着,董卓的下一步行动就是废掉现任皇帝。
现任皇帝刘辩,做皇帝甚至还不到半年,连改元都没有撑到就被董卓废掉,另外立了原陈留王刘协为帝。
不得不说,董卓是个做事非常果决且凶残的人,在借着何太后的名头另立新帝之后,他觉得这个女人已经没有其他用处了,甚至因为何太后是心向刘辩的,这可能会给他造成麻烦,于是干脆的杀掉了何太后。
一个活着的太后是可以在皇帝年幼时手握权柄垂帘听政,或间接或直接的掌控国家的,但一个死去的太后可就没什么作用了。
更何况,何太后死了,没有了名义上名正言顺垂帘听政的太后,所以皇帝就要把这样的权力交给朝中重臣,此时除了董卓难道还有其他人可以做这件事情吗?
士卒们回来的时候,董卓已经在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完成了从到达洛阳到废掉皇帝等一系列的事情。
这个消息说出来的时候,青州不少人都被吓了一跳,尤其如曹操陈宫华歆戏志才这样的聪明人,他们更清楚这件事情意味着什么。
陈宫好半晌才终于勉强说道:“董卓这是做了一件无数人不敢想更不敢做的事情啊。”
他之前以为情况最差不过是皇帝继续被宦官把持,如同灵帝一般昏庸的过一辈子而已,现在看来,其实还有更加可怕的事情可以发生。
戏志才却说道:“话是这么说,但日后青州……”
他这话还没说完就被陈宫一个眼神给瞪回去了。
曹操也仿佛没有听见戏志才的话一样,配合着陈宫感慨了一下董卓凶残,随意废立皇帝的事情都敢做。
直到散会,并没有说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只是离开的时候陈宫看了眼委委屈屈的跟在他身边的戏志才问道:“你觉得我不让你说话是错的?”
戏志才摇头:“我只是觉得,现在董卓专权,青州也当有所改变了。”
他只说改变没有明说其他,但陈宫当然是明白戏志才所指的是什么的。
听到戏志才这样说,陈宫说道:“你这想法是对的,年纪不大却能在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立刻想到这些,我原本是应该夸奖你的,但如果你能够忍住不说就更好了。”
见戏志才有些困惑,陈宫说道:“有些话,现在还不到说的时候,至少得等一等,更何况这种事又不是说了立刻就有办法去实施的,等一等也不耽误什么。”
而且,想是能想到,说也是能说的,但曹操的意愿如何呢?
至少目前来说,陈宫看到的曹操是只愿意做个治世能臣的,能臣与割据称霸一方的权臣诸侯,可是有很大的差别。
戏志才想了想觉得陈宫说的也对,不过……
“这事这时候不说,得等到什么时候才行?”
陈宫看他一眼:“你今日就没看见伯瑾的表情?恐怕他也有这样的想法,这种事,他们家里人说总比我们去说好,到时候若是伯瑾或者主公有这样的暗示,那才是我们说话的时候,否则就把嘴巴闭上,一个字也别多说。”
于是戏志才就真的不说了。
纪衡确实在想这事,可要让他对曹操直说那也不好。
至少曹操自己目前看起来和后来那个乱世奸雄的形象完全不一样啊,现在的曹操对大汉还存在幻想,他依旧想要拯救这个国家。
纪衡自己对大汉是没啥归属感的,从他到了这个时代,弄明白自己身处何方的那一刻起,他就知道大汉迟早要亡,因此要说产生什么归属感那真是扯淡呢。
但其他可以不管,至少先顾好眼前吧。
目前曹操没想过争霸天下,但割据一方他肯定是可以想一想了。
如果现在掌控天下的依旧是大汉皇室,也许曹操会听从皇帝的命令,但很可惜,现在董卓掌控了这个国家,显然曹操不可能对董卓称臣,所以如果可以的吧,算着自己单干也没问题了。
于是纪衡就去找曹操了。
纪衡没对曹操说什么争霸天下,这时候说这事尚且太早了,但他觉得谈谈董卓什么的还是可以的嘛。
比如现在董卓掌控大权,想要拯救大汉首先得有实力呀。
董卓可不是何进,他不是那种做事犹犹豫豫优柔寡断的人,因此他们更需要拥有强大的实力才行。
纪衡不知道曹操有没有听进去,但至少该说的他都已经说了。
纪衡有些心事重重,曹旭却十分开心,她对董卓没那么担心,那种事她向来不思考太多,反正有曹操操心呢。
曹旭只管每日演武练兵,曹操需要的时候可以为他提供充足且精锐的士卒就好了。
不过她这几日是真的心情好,看到纪衡怏怏不乐的样子就有些奇怪:“伯瑾你怎么啦?”
纪衡道:“没什么,就是被董卓的事情弄得有些心神不宁。”
他并不想对曹旭多说这些,于是就问道:“你看起来倒是很开心,遇上好事了?”
“嗯!好事!”曹旭说道:“自从子义来了之后,我再也不无聊了呢!”
纪衡:“……”
曹大爷你这话是想要表达什么?
“你又跟子义比武了?”
“对呀,”曹旭提起这个挺精神的:“子义本事真好,而且,他也输得起,不会耍赖皮,跟他玩比较有意思,虽然武艺比老典差点,但也很不错啦。”
纪衡抽了抽嘴角:“我就问你一句话啊,子义今天是站着会去的么?”
太史慈是很受曹操喜爱的将领,不仅仅是武艺好,而且兵法谋略也有,再加上他身材高大相貌英俊,简直太讨人喜欢了。
当然,关于武艺好不好这事,大家都知道不能拿曹旭和典韦做对照组,这两人一直不科学。
因此太史慈真的已经非常优秀了。
然后就在太史慈被曹操任命为校尉的第一天,他竖着去军营,最后直接躺在那儿了。
嗯,被曹旭揍趴的_(:3ゝ∠)_
纪衡原本说曹旭应该对太史慈友好一点,毕竟太史慈不是典韦,经不住曹旭那么玩儿。
然而那个时候的曹旭告诉他:“子义没有不高兴啊,他跟我一样开心呢。”
纪衡:“……”
不过后来他确认了,太史慈确实挺开心的。
或者说,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太史慈仿佛对曹旭有了非常高的好感度。
然而这种事也不能日日都发生,太史慈去了军营也不是只为了陪着曹旭玩呀。
曹旭自己也清楚这一点:“我们那次那样打不过是觉得他刚来青州那一次我们打的不尽兴而已,那次只为了分胜负,这次可是实打实的以武会友互相交流啦,他真的厉害呢,不过也不用日日这样,我们这几天都只是练手而已。”
有个与你差不多甚至更强一点的对手在,这才能促使自己更好的进步,太史慈觉得自己的武艺这些年进步不算很大,但和曹旭交手他确实算得上有不少收获,自己也觉得自己最近厉害了不少,因此也就很愿意和曹旭时不时的比试一下了。
再说了,军营里的比试,只要不是打架斗殴的性质,其实反倒是一件好事。
军人嘛,要那么温柔和善好脾气干啥?
当兵的就得有脾气有血性,敢打敢拼才能真正用来打仗啊。
纪衡想了想问道:“来福,如说……我是说如果啊,如果这时候咱们青州要打仗了,大概能有多少能够真正形成战斗力的士卒?”
曹旭眨眨眼:“这个不太好算,得看你这个战斗力的标准是什么,目前来说齐国和济南国两地士卒的战斗力是最高的,毕竟也是我们自己经营起来的地方,其他就要差一点,而且,也分在本地作战还是发兵去外地,如果在本地的话,守城的部队其实都可以算作战斗力,去外地就不一样了,还要在扣除留下应付紧急情况的预留部队,人数会大打折扣。”
纪衡问道:“那么我们真正能够开出去的军队有多少?”
曹旭算了算回答道:“只从目前来算的话,大概有一万五千多人,不过秋收之后还要再招募一批人,明年应该能有两万人。”
两万。
这个数字是远远低于纪衡的预期的。
他记得好像当时讨伐董卓的时候,随便一地的郡守都能带着上万的部队啊,他们这怎么说也是一整个青州呢,怎么就只有两万人?
纪衡这么问的时候果断被曹旭鄙视了:“那不一样的,军队也分临时招募训练的,和常备的部队啊,常备部队可以算是正式的部队,如果不是有官府下令的话,是不参加劳动生产的,多数只负责每日操练而已,这样的部队战斗力很高,但养起来代价也很大,你算算两万人啥都不干,只是吃的每日要吃多少?而且这还占据了一地本身的劳动力,因此两万这个数字算很大了,且这是按照你说的,算的都是可以派出去的部队,真的把青州的所有常备兵力算起来的话,大概有三万到三万五千人左右。”
“而除了这个,还是有预备部队的,这个人数就多一点,从青州来讲,大概有五万到六万人,这些人就是平时种地生产,农闲时分批轮流训练,而且因为是轮流训练,从个人算起的话一年的正式训练时间加起来在三到五个月左右,这是用来在战时迅速补充军队损失的。”
纪衡听着点点头,觉得这么算也对,打仗肯定有损失,有损失就要有补充,而把一个农民训练成正式的士卒,至少需要三个月的转变时间,如果战争时期还需要临时补充的话,这就太困难了一点,会严重影响部队的战斗力。
预备部队就是这么用的,他们或许不那么精锐,但是他们满足部队对于一个士卒的所有基本要求,且经过一定的训练,也掌握了战场的基本技能,这样的人补充进去,再稍加磨合一下,并不会对部队造成太大影响。
见纪衡懂了,曹旭又继续说道:“还有一种就是战斗力最差的临时部队了,这个一般是在有紧急需求的时候临时招募来的,人员良莠不齐,且基本都是完全没有经过训练的农民,这种部队经常是临时训练一下然后拉上战场,根本不能形成很高的战斗力,他们不仅本身的战斗能力和服从性差,就算是意志力也十分薄弱,打个比方来说,我正式训练的士卒可以在承受五成的损失之后继续战斗,且不影响他们的战斗力发挥,预备部队可以承受四成,那么这些临时招募的士卒至多两成到三成的损失,就会使他们军心动摇,战斗力大打折扣。”
而且,如果将常备军的战斗力比作十的话,预备部队可以达到七或者八,临时招募的可能就只有五甚至不足五了。
不过纪衡在听完了曹旭的一长串科普之后倒是明白了一件事情,就是目前的青州如果真的想拉部队的话,十几万人还是能有的。
而且他觉得自己大概也能明白为什么讨伐董卓的时候董卓会显得那么厉害了,董卓的凉州军本身战斗力强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中原各大势力,因为远离边境战争,作战的对象只有‘除了数量不长脑子和战斗力’的黄巾,这要是能练出精兵才有鬼。
再加上当时很多郡守级别的人物根本拉不出几万的兵马来,毕竟一个郡的常备兵力几千人就足够了,于是大部分都是到了一地临时招募士卒,这战斗力就更差一些。
如果算上董卓手下还有从凉州带来的一众猛将,以及被他忽悠过去的吕布的话,这战斗力的差距真的挺大的。
曹操在三天之后的会议上提出了要扩充军队的话,大家当然都是赞成的,不管怎么说,此时董卓已经气势汹汹的摆在那里,曹操如果实力不够的话,以后恐怕就只能在威胁下依附董卓了。
大家是瞧不上董卓的。
伴随着这几天陆陆续续又传回来的消息,董卓在洛阳的所作所为更多的曝光在大家面前,几乎人人都要说董卓野蛮残暴了。
不仅仅是青州如此,其实大汉各地都收到了这样的消息,聪明点的就已经逐渐明白过来,这天下恐怕是要变了。
不管是在什么朝代,皇帝连续出事都不是个好兆头。
灵帝死后,他意属的继承人刘协被否决,何进与何太后操控着让刘辩当上了皇帝,可刘辩这个皇帝也没能当很久,甚至不到半年,他就被董卓杀死,连带着何太后与何进一家也都死了,董卓废掉了刘辩立了刘协当皇帝。
然后将这个皇帝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所谓大汉皇室,已经没有多少威严可讲了,这一系列的变故明明白白的告诉所有人,只要有足够的实力和野心,皇帝也不过是可以随意废立的棋子而已。
当然,董卓也不是一个劲的只会残暴强权,他还是知道自己只是个武夫,没办法治理国家,真正治理国家还是要依靠士人的。
所以他开始想要收买这些人,他给党人们恢复爵位,荫封他们的子孙,又大量提拔官员,然而董卓做的这些全都是白费。
只凭他纵容士卒在洛阳烧杀抢掠这一点,就足够爱惜名声的士人远离他了,最后董卓除了一些墙头草,真正算得上有名望的,比如杨彪这一类人,压根都不搭理他。
虽然他们无法推翻董卓,却也不愿意自己为他所用,官职是领了,事情却一件也不愿意为董卓做。
董卓大怒,洛阳自然又是一场腥风血雨。
到了年底的时候,各处都已经传遍了董卓残暴的名声,且董卓因为无法拉拢于是就决定用威吓的方法来让人不敢反对他,朝堂上但凡是与他作对的人多数会被杀死。
当然,既然说是威吓当然不仅仅是杀了了事,董卓一定是要让所有人都看着他是怎么杀掉那些人的,手段极尽残忍,砍手砍脚都不算最严重的,他更喜欢一点一点的折磨,将抓来的人当着公卿官员的面间断舌头挖去眼睛,一点一点的砍掉四肢,破开胸腹,最后斩下头颅。
如果这仅仅是一个开始的话,董卓后期甚至开始将反对者集中在一起,同时处决多人,并要求其他人必须观看,不许回避。
公卿贵族尚且如此,就更别提洛阳的百姓了,董卓的种种行径甚至超越了一般人所能想象的极限。
曹旭看完报告就给翻到一边去了,然后直接对纪衡说:“你不要看这些。”
“是很可怕的东西?”
曹旭点头:“很吓人的,你不要看。”
董卓的行径,就算是曹旭这样砍人脑袋都不手软的人看了都难以忍受何况是纪衡呢?
曹旭杀人只是单纯在做杀人这件事情而已,董卓却将杀戮变成折磨,甚至从中获取乐趣,这就太可怕了。
纪衡倒是不信:“我当年跟着你,死人不知道见了多少,断手断脚的见过,脑袋裂开的见过,肠子都流出来的也见过,这还能吓到我?”
纪衡觉得到了这个时代之后他的承受能力简直突破天际了。
在现代的时候,他也就是个杀鱼的水平,杀鸡都不敢自己上,但到了这个时代,他已经可以站在战场堆叠的尸体之间,并且把那些惨状都视若无物了。
这是多么大的进步啊!
然而对于纪衡的话,曹旭依旧摇头:“我看了都害怕,你还是别看了。”
纪衡眨眨眼:“你说真的还是假的?”
“真的。”
纪衡见她表情真的不好,顿时也就没了去看的心思,这种残忍的事情,还是别看了吧。
他想了想说:“我给你炖点汤喝,别想太多了。”
曹旭却摇头:“不要肉汤,我觉得我好久都不想看见荤腥了。”
能让曹旭吃不下肉,纪衡觉得董卓大概真的是做了非常可怕的事情。
陈宫却在看到这样的消息之后对曹操说道:“恐怕要有战事了。”
董卓行径如此,无论是否与他有利益纠葛的人恐怕都不能容忍他了。
大汉确实衰微,但却还没到能够任由董卓为所欲为的时候。
果然,就在这一年的十一月,纪衡正想着曹旭生日的事情呢,这算着是曹旭二十岁的生日,他原本想好好办的。
可曹操却一道调令,让曹旭调集军队去了。
纪衡知道,该准备打仗了。
同月,济北相鲍信首先开始招募军队,紧接着袁绍出逃,董卓本想杀他,但顾虑到袁家的声势,于是勉强封他做渤海太守,袁绍紧接着在渤海招募士卒,举起反董旗帜。
月底,逃往南阳的袁术也同样招募起了自己的士卒。
与此同时,曹操给袁绍去信,两人稍加交流之后,曹操也举旗反董。
渤海与青州相连,两地靠在一起,倒是方便了袁绍和曹操这对老朋友。
袁绍此时算是冀州牧韩馥的属下,但韩馥本人怯懦畏缩,并不敢与董卓相抗,他原本见袁绍起兵,唯恐袁绍给他引来灾祸,因此想要压制袁绍,却没想到袁绍联系上了曹操,如今曹操这个青州刺史也起兵,并且摆明车马是跟袁绍站一边了。
韩馥为此忧虑不已,他对左右说道:“如今董卓势大,袁绍却也得到了那青州曹操的支持,不可同日而语,却不知我该如何?是支持董卓还是支持袁绍?”
他这话问出来,左右之人尽皆愤怒,当即有人说道:“起兵是为了国家大义,这时候还说什么董卓什么袁绍!”
这个冀州牧实在是胆小又短视!
韩馥被下属一句话糊在脸上,却又不敢反驳什么,人家说出那句质问之后他就知道自己说错话了,显得他是个小人一般,此时满脸愧色,最后只好强撑着说道:“那、那就给袁本初去信,就说我支持他了。”
周围的人齐齐想给自家上司翻个白眼,心说这韩馥真是没救了。
最后东郡太守桥瑁假托三公的一封尽数董卓罪恶,请天下诸侯联合兴兵讨伐董卓的书信彻底点燃了战火。
紧接着在十二月里豫州刺史孔伷,河内太守王匡,长沙太守孙坚等等,大汉各地纷纷起兵反董。
曹操在这个时候向所有反董势力提出倡议,他建议以袁绍为联军盟主,带领大家一起讨伐董卓。
这个提议让韩馥的脸上发烧,虽然觉得愤怒丢脸,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他现在虽然是袁绍的顶头上司,但论出身论名望,他一个都比不上袁绍,袁绍是袁氏公子,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不计其数,袁绍本人也有不少门生,向来拥有贤德的名声,大家对他都是服气的。
因此不管韩馥心中多么恼怒,但是他一句反对的话也不能说,只能私下里生气。
“那曹操和袁绍据说洛阳时就是好友,如今他当然支持袁绍,他们倒是情谊深厚呢!”
然而韩馥的心情影响不了其他人,大家也都认为曹操的提议很不错,当然,袁绍本身是一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曹操这个青州刺史带着整个青州态度鲜明的站在袁绍一边支持袁绍,顿时袁绍不管是软实力还是硬拳头就都胜过大家了,这个盟主也就只能由袁绍来做了。
袁绍对曹操是非常感激的,他和曹操当年虽然是好友,但算起来却已经分别多年了,只看曹旭都从十几岁的小女孩长成二十多岁并且已经嫁人就知道了,他原本以为曹操支持他起兵已经不易了,却没想到曹操还会支持他做盟主。
讨伐董卓的联军盟主,这能够得到多大的好处,袁绍心中是很明白的,他为此十分感动,两人相见的时候,袁绍几乎落泪。
他拉着曹操的手:“孟德,感激的话我也不多说了,你这份情谊,我一定记着,来日必当报答。”
曹操却笑道:“本初你这说的什么话,以我们两的交情,我支持你还需要说其他话吗?”
这话就更让袁绍感动了。
袁术与他是本家亲兄弟,却在得知他要做盟主的消息之后对他冷嘲热讽,甚至对人言,袁绍不过奴婢所出,各路诸侯不推举他,反而上赶着去追随他家的一个家奴,也是有眼无珠。
这样话已经说的非常重了。
袁绍虽然一直与袁术不睦,但却万万没有想到在这种时候袁术还能在他当上盟主之后说出这样的话来。
与之相比,虽然不是兄弟,却在分别多年之后愿意主动支持他,之后又二话不说全力推举他做盟主的曹操显得多么重情重义啊。
袁绍甚至想着,如果曹操和袁术换一换,他的兄弟是曹操就好了,到时候兄弟两人同心协力定然能够成就一番大事,让袁氏一门更加兴盛。
待见了曹旭,袁绍也是一脸笑容:“来福是真的长成大姑娘啦,比以前看着高了不少呢。”
曹旭对袁绍也是喜欢的,与他说话之后,又把纪衡正式引给袁绍认识。
袁绍对纪衡同样热情,但却不显得那么亲密了。
到底纪衡的出身实在是不高,袁绍心里甚至嘀咕着也不知道曹操这个当哥哥的怎么想的,居然愿意把曹旭嫁给纪衡,如果曹旭是他妹妹,至少也得是累世公卿他才愿意看一眼呢。
他和家里的孩子都不亲,反倒是跟曹氏兄妹关系好,心里也对曹旭有几分疼爱。
算起来的话,曹旭的年纪做他女儿都是够的。
曹操和袁绍汇合之后没多久,却有曹仁曹洪两人带着招募的五千乡勇来投,曹操大喜。
袁绍更加高兴。
在他看来,曹操的力量强大了,他的力量也就强大了,这一点是不分的。
纪衡私下里倒是对这事犯嘀咕,他不是陈宫等人,听着袁氏和袁绍的名声就可以信服,他是觉得袁绍坑货一个的。
而且,现在曹操除了家世名望,其他也不比袁绍差,何必像现在这样呢?
曹旭却对他说道:“不一样的,哥哥和本初的感情一直都好。”
当年曹操还只是个宦官之后的小人物,和袁绍差之千里的时候,袁绍也没有很嫌弃曹操,但凡有什么好玩的事情都把曹操想着,曹操想做什么,需要得到支持的时候,曹嵩那里不好说的,去跟袁绍讲了,袁绍肯定也帮忙。
曹旭当年那么大个坑货,袁绍还在家里一个劲的给她说好话,哪怕是面对自己的叔父的时候,也多有偏向曹旭,为曹旭着想的话说出来。
就冲这个,曹家兄妹两就记着他的好,这时候也愿意支持他。
毕竟袁绍虽然坑吧,但那也是间歇性的。
多数时候,袁绍是个相貌好,才华高,会说话会办事,非常有人格魅力的人。
不然真以为全天下的人都眼瞎智商低啊。
大家偏向袁绍,并且夸赞袁绍不是没有原因的。
所以说,虽然袁绍糊涂起来的时候就是个巨坑,但你看曹操,袁绍坑了几次,曹操劝他他也不听,但这时候曹操还是发自内心的愿意支持他。
这就是袁绍的魅力呀。
纪衡听着嘴角直抽:“怎么感觉跟玛丽苏小说里面万人迷的小公举女主似的。”
“你说什么?”
“……没什么。”
他这话还是别跟曹旭解释了吧,麻烦是一回事,但真要说起来,总觉得这时候对袁绍好感度挺高的曹旭会揍他_(:3ゝ∠)_
有了盟主,就可以按照计划和章程办事了。
袁绍指挥起来还是很似模像样的的,大家也都愿意听他的调遣。
倒是韩馥,大概是觉得和袁绍站在一起太没面子,于是提出他就不跟着联军走了,他也不擅长打仗,不如回冀州去发挥特长给袁绍提供后勤去。
诸事定下之后,在次年的正月,战争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