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虽然很相信曹旭不是言而无信的人,但他到底还是有些担心的。
话虽如此,可他还是压制住了江东所有不满的人,让曹旭可以顺利接管他的全部地盘。
按照之前说好的,军队会被收编,孙策本人及其家人都要迁至青州,而其他民政方面的官员,一部分留用,一部分调整。
当然,按照他们最初的协议,曹旭必须保证其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人在三到五年内不会被撤职或者降职。
这个让步算是很大,显然孙策也明白,按照青州的规矩来说,他想要保住所有人是不行的。
但这只是大致的说法,具体如何安排,还要在曹旭完全接管之后才能定下。
不过这次曹旭真正操心的事情很少,她大部分都交给手下的人去做,尤其是曹昂。
之前曹昂在进攻中表现不错,而战后的安排则比战争更加考验人,这是一副重担,曹昂没干过这个,他当然是担心的。
可曹旭问他,如果连安定江东之地都做不到,曹操以后又如何能把那么大的基业交给他呢?
“你放手去做,一切有我。”
曹旭这话就是说,她留在这里就是给曹昂镇场子的。
搞定曹昂之后,曹旭便去宛陵见孙策了。
曹旭和孙策之前是对手,是敌人,但此时孙策对她还是很客气的。
只是他见了曹旭还是有些意外的:“大将军前来可是有人闹事了?”
曹旭摆摆手:“这事我犯不着找你,不过你也别叫我大将军,照旧叫我元昭便是。”
曹旭和孙策在爵位上是等同的。
倒是曹操在此战之后被封了魏公,主要是封地在司隶,虽然准确来说,以前这块地盘并不仅仅是魏国,秦国韩国魏国都占了一部分,可韩国地盘小国力弱,曹操此战之后声望正高,给他封个韩王刘协这不是花样作死么。
可秦国也不行。
秦□□亡国,汉取而代之,虽然曹操确实觉得大汉该结束了,却也不能封个秦来唱反调啊,更何况此时秦的名声并不好。
于是最后折中一下称魏公好了。
其实最开始的时候刘协是打算封齐地给曹操的,却被曹操拒绝了。
毕竟曹操不靠封地吃饭,要魏公比较好。
……这包含了洛阳在内。
如果曹操想要取而代之,那么有洛阳在手自然是好事了。
只是既然有了曹操,那么老曹家自然不能封两个公爵,这不合情理。
因此这时候曹旭的爵位与孙策是等同的,曹旭不论官职只论爵位,也就是没有要用什么身份来压制孙策的意思。
孙策听到这话松了口气,然后问道:“那么元昭前来可是有什么事情么?”
曹旭道:“伯符之前应当也对青州的规矩有所耳闻吧?”
见孙策点头了,曹旭才继续说道:“因这规矩,我希望伯符能够今早迁去青州,倒不是我对你不放心……好吧,确实有点不放心,却不是担心你给我制造障碍,毕竟你也明白,我是不怕这种事的,若闹大了见血,流血的也是江东人,我真正担心的是你的成绩。”
说到这里,曹旭叹了口气:“伯符是一员虎将,若是从此归隐终老不能再上战场,那便是整个天下的损失了,可青州的规矩就是这样,考试不通过便不能带兵,这不是为难谁针对谁,这只是对士卒负责而已,可伯符之前该是没学过这些?”
孙策很坦诚:“别说是没学过了,权儿带回来的课本我也看了,说实话,看不懂。”
话是这么说,他却并不太过失落,曹旭话中的意思很明确了,她是希望孙策能够继续得到重用的。
孙策原本都想过了,他归降曹操之后,因为各种原因,他可能就要在家闲着了,至多在朝中给点虚职把他养起来,却没想到曹旭明确表示希望他带兵,而且看样子还是要重用的。
孙策不担心曹操,天下人都知道曹氏兄妹的关系,曹操的意思就是曹旭的意思,同样的,一件事情若是曹旭承诺了,那么曹操也不会反对。
这给了孙策鼓舞,他于是问道:“说起来,公瑾他们也是要去青州的吧?”
他这话的意思是问,周瑜等人是否能够得到重用。
曹旭一笑:“这是自然的,公瑾子敬等人的才干,哥哥也对我夸赞过多次,这次听到消息之后他还特意给我来信说起,因此伯符尽管放心。”
孙策闻言十分高兴:“若是这样,那可真是太好了!”
不过,曹旭又接着说道:“我来找你,并不仅仅是为了此事,而是人员调动方面大概会有大动作。”
曹旭详细说道:“青州无论文武,都是要入学馆学习的,合格了才能任职,说实话,不是我看不起江东,而是如果真的考核的话,江东之地九成以上甚至更多的官员都是不合格的。”
孙策听到这话脸上的轻松神色顿时消失了,他很担心曹旭要撤换掉所有人,可如果曹旭真的以他们不合格而撤换的话,孙策还真的没办法反对,因为青州一直都是这样做的,因为袁术那坑货的关系,不少人都知道吕布都曾经因为挂科而不能上战场。
对吕布这样的猛将尚且不留情面何况他人?
孙策也说不出让曹旭放宽条件特殊对待的话来,因为这其实是他们融入青州集团的机会,如果刚来就搞特殊,以后大家难免就有点隔阂。
最后他只能说:“元昭,我们之前说好的……唉,也并非我包庇他们,只是他们毕竟是老臣且没什么错误和不妥,向来都是称职的,也不好都换掉。”
曹旭点头表示理解:“所以我的意思是,只调换高级官员。”
她说的是调换而不是撤换,这就比较温和。
见孙策不解,曹旭道:“我说说大致的方案,伯符也听听。”
孙策点头。
“目前来说,高级官员是一定要换的,江东和青州有太多不同,这些必须改,因此主管的官员就得换,毕竟目前的官员对青州的很多事情都不了解,但如伯符所说,他们的才干都是好的,既然有才干,我们就会用,只是需要他们先去青州进行学习,之后会被派往如同徐州兖州这些地方进行实践,毕竟这些地方已经发展多年,成熟稳定,是很合适的,之后他们是调回还是派往他处就看需要安排了,不过我可以保证,只要他们学习之后考核合格的,都会得到任用,绝不会有任何排斥以及不平等对待。”
孙策点头:“那么剩下的官员呢?”
“剩下的官员也要抽调一部分,不过青州无法一次性容纳那么多人,因此我的意思是分批学习,期中一部分去往青州徐州兖州豫州等地进行培训,他们空出的位置也会由我这里安排人填上,不过如我之前承诺的,抽调的这部分人不会超过五成,至于说剩下的人,我已经给伯瑾去信让他安排教师过来在江东办学了,到时候各郡都会建立学馆,他们就在各地的学馆进行学习,利用平时的业余时间培训,另外我也说句实话,就算是这样安排,各地的学馆也无法一次性接受这么多干部培训,因此可能有些被调出的人会留在本地进行培训,当然,因为上课的时间多了,所以学成也会快一些,后期可能会用他们来替换一些原本在职的人。”
孙策觉得这是个可以接受的办法:“那么元昭来找我的意思是?”
“意思是不仅民政官员方面是这样安排,军队也是这样,而且军队还涉及了士卒的培训,因此在将来的几年内,江东地区的人员调动都会非常频繁,以后不好说,但最开始的时候肯定是会有些不安稳的,我需要你帮我看好场子。”
孙策立刻表示支持:“这没问题,元昭办事厚道,我自然不能让你为难,若有捣乱的,元昭只管处置了,谁有异议,叫他来找我说!”
曹旭点头:“另外,我想把子布先生留下来。”
子布就是张昭,他是孙策相当倚重的官员,德高望重。
曹旭说道:“虽然高层官员都要调动,可也不能一次全部抽掉,否则江东就乱了,毕竟我们对江东不熟悉,子布先生是好选择,我希望他可以留下。”
这一点是没问题的,留下张昭是曹昂那边提出的要求,张昭不仅有才干,他更是德高望重很有威望,对江东也十分了解,有张昭在,他们就算抽调更多的高层官员江东轻易也不会出乱子。
和孙策商量好之后,曹旭便催促他早日去青州。
孙策当然是答应的,孙权已经充分告知了他青州考试的可怕。
当然,孙策自认还是比较机智的,他走到时候顺带着把高智商的小伙伴周瑜也带上了。
青州那里早已做好安排,孙策带人家人一到便有荀彧带人来迎接,纪衡也亲自来将他们安排进了青州学馆为了江东人特别开设的扫盲班,孙策的几个弟弟,连带着周瑜鲁肃等人都算上,这是第一波,之后还有好几个班要开。
纪衡就抱怨:“为这事,我这里的老师都不够用了,只能紧急提升了一部分助教,可这也是五个班呢,另外临淄学馆也分担了三个班,之后徐州兖州豫州等地也都分了不少任务,可就算是这样也不行,开新班要老师,元昭那边又催我尽快在江东把学馆办起来,这又需要老师。”
虽然他从战前就开始准备,可直到现在人手也是不够。
最后没办法,只好往冀州幽州等地去信,这些地方才刚走上正轨,能提供的人手也是有限。
最后纪衡一狠心,放弃了十几人的小班,孙策他们这一波因为身份特殊算是特殊照顾了,其他人全部照着几十人的大班来编,这才勉强解决了人手不足的问题。
至于说江东那边,他选择了扶持原本的学馆。
孙权从青州回去之后在孙策的支持下推行新式学科,倒也办了些学馆,只是水平不够而已,纪衡干脆派几个老师过去对这些学馆的先生进行培训,然后再让他们教学生,毕竟他们本就有基础,算是孙权教出来的,只是孙权毕竟不是专业搞教育,即使自己学的不错,可若是教学生就差了一点,因此还要重新培训一下。
不过这些人稍微突击培训一下,教一教扫盲班是没问题了。
就这么着,纪衡才勉强让曹旭满足。
与孙策等人简单见面之后,纪衡想了想把孙权叫过来了:“仲谋之前来学过,有基础,就不必去扫盲班了,我还给你恢复学籍去青州学馆如何?”
这说法就让孙权意外了,见他迟疑,纪衡问道:“怎么啦?还不乐意?”
孙权连忙摇头:“没有,只是……伯瑾先生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孙权对纪衡是很尊敬的,毕竟纪衡的学问是很好的。
纪衡看了眼孙策说道:“我说这话你们也别生气,主要是考虑到青州的要求,我觉得你大哥以及其他人挂科的可能性挺大的,但如果你们才刚来就全家组队挂科,这就有点太丢人了。”
孙家可不是多年前的司马家。
司马家组队挂科大家至多调侃几句,这也没啥,但孙策不同了,因此他们必须要拿出点本事来。
周瑜智商倒是高,可考试这种事嘛……多年前周瑜的文盲给纪衡留下了深刻印象。
所以说,这事只好指望孙权了。
孙权原本还有些不自信,但听到纪衡的说法也明白了自己身上的重任。
当年孙坚死后,他们家需要有个能担起责任的人,于是尚且未成年的孙策站了出来。
孙权记得孙策吃的苦,他明白大哥这都是为了他们,为了这个家,更是为了孙坚留下的基业。
而现在,有到了需要有人挑担子的时候了,可这一次,大哥不能站出来,他做不到,那么就只能孙权上。
想到这里,孙权咬牙点头:“伯瑾先生放心,我定好好学习,不给父兄丢人。”
他之前被学馆退学,这次若是考不好,丢的不仅仅是自己的脸面,更是父兄的脸面,孙权决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
当年孙策承担起那么艰难的责任的时候,年纪比他现在还要小好几岁,可孙策咬牙做到了。
这一次,他也必须要做到!
他不能给父兄抹黑。
见孙权如此,纪衡点点头,他觉得孙权合格是没问题的,毕竟之前孙权的成绩就不差,本人有是有决心能吃苦的,智商就更不是问题了,基础也很扎实,只是离开比较久,但这只要好好补一补就行了。
把孙权安排进学馆之后,纪衡又亲自去找目前负责孙策这个扫盲班的班主任杨修,与杨修详细的谈了谈,要他一定尽力,曹操和曹旭都是真心要用这些人的,不许对他们有偏见。
杨修的父亲杨彪虽然和曹操不和,但因为老太尉本身德行才干都没的说,曹操也是很尊重他的,对于杨修,因为杨修不从政,不会涉及敏感问题,杨修本人的学识又极好,因此在学馆是很受重用的。
纪衡这次特意让他来负责孙策等人。
嘱咐完了杨修这里之后,纪衡自然还有其他事情要忙。
毕竟现在虽说人手问题勉强糊弄着解决了,可纪衡知道这只是暂时的,不是长久之计,至少半年后,他就必须提供足够的教师才能满足需要。
这绝对是一件让人头大的事情。
目前到处都要人手,哪怕他让优秀的学子提前毕业都没用,因为政务那边要人,军队那边要人,而教育这一块更是要人。
他压根没那么多人员可以提供。
这一切都必须在半年之内解决。
另外还有更可怕的是,曹旭之前的话里其实透露出曹操准备取荆州和益州,只是这两地暂时不打,先谈判,希望他们能够主动归降。
一旦谈判成功,人员方面又是个无底洞。
纪衡只好一头扎进工作里,两个孩子都送去了丁氏那里,请丁氏照看着些。
倒不是纪衡不愿意往纪家送。
只是这毕竟不是一日两日的功夫,孙氏那边其实还是比较传统的,丁氏这里却教出了曹旭这么个奇葩……纪衡觉得丁氏比较符合他的观念。
三个月之后,曹旭从江东归来,与此同时孙策等人也迎来了他们来到青州之后的第一场考试。
至于说考试的结果,意料之中的……尸横遍野。
唯一的意料之外是孙权。
纪衡原本觉得他落下了一些课程,这次努力一下能合格就已经算是不错,若是成绩良好那就很值得夸奖了,却没想到孙权的成绩居然是优秀。
如果要加个形容的话,那该是十分优秀!
这就很让人意外了呀。
不,也许不那么让人意外……
纪衡在特意调查之后抽着嘴角发现,孙权考的这么好,是因为他有外挂。
谁?
诸葛亮。
是的,这次诸葛亮不仅帮孙权讲题压题划重点,更是拉上了小伙伴司马懿一起干这事。
有诸葛亮和司马懿两人的全力帮助,孙权本人又智商高肯努力,考不好才奇怪呢。
但诸葛亮干啥帮孙权?
……因为孙权有妹妹→_→
诸葛亮在这个时代绝壁算得上大龄单身。
……虽然他才二十多岁,可架不住这年头大家成婚都很早啊。
这都二十五六的大小伙儿了还不成婚,不太说得过去吧?
纪衡本来还担心是不是他蝴蝶了历史上那位的缘故,直到这一回。
……不过说起历史,孙家小妹似乎是嫁刘备的吧?
这么一想,纪衡的嘴角顿时抽啊抽。
当然,另一方面,虽然孙权考的特别好算是赚回了一点面子,但除了孙权之外,孙家兄弟集体挂科还是很壮观的。
连带着周瑜都挂了好吗!
于是最后他们得到了一个江东挂科团的称号。
纪衡实在是说不清楚江东挂科团和江东纵火团到底哪个更好了,总觉得都挺糟心的。
孙策却在这次之后痛下决心,表示下次必须要过!
好在他们扫盲基础班和学馆的考试频率并不完全相同,他们挂科之后十天有一次补考,补考不过就继续学习,之后每两个月有一次考试,直到通过。
当然,作为孙策的好伙伴,周瑜自然是陪着孙策一起挂了补考,倒是鲁肃的补考过了。
作为大哥,孙策觉得他没能给弟弟们做个好榜样,于是孙策这次是真的拼了,他通过孙权弄来了小山似的题目练习。
平日更是刻苦到连练武的时间都少了。
……据说就连说梦话的时候都在背各种公式定理_(:3ゝ∠)_
两个月之后,又一次考核到来。
孙策在考试的前一晚看着自己做完的那足有半人高的练习,最后在纸上写下‘逢考必过’四个大字挂在床头。
胜败就在明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