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茂前去追击黄巾反贼,尚未返还,倒是高堂隆后发先至,率军回到诸葛亮所在地。
高堂隆回来一看,只有诸葛亮孤零零地待在那,不见邓茂,幸好身边还有二百多军兵,略显放心。不过,高堂隆的内心不由暗暗责怪邓茂,果然当初的安排不会多余,有备无患。
“主公,末将幸不辱命,和太守龚景、校尉邹靖等军合力已于临淄城下击散黄巾敌军,因见黄巾反贼四处流窜,恐主公安危有虞,故率兵返回护卫,还请主公恕罪。”
高堂隆相信诸葛亮也能从大量逃跑的黄巾溃军之中,看出青州之围已解。高堂隆不怕诸葛亮怪他作战不力,只怕诸葛亮嫌他不懂争功,此时理应抢先进城,拔得救援头筹,再派人迎回诸葛亮方为正道。
返回寻诸葛亮,仅仅只为了护卫,况且诸葛亮身边尚有三百多军兵,高堂隆生怕诸葛亮一时不喜,重重处罚。
不过,高堂隆的担心明显多余,诸葛亮见事已至此,也好作罢,毕竟护主之心本没有错,只好微微一笑,对高堂隆安抚,道:
“升平兄有心了,此番作战,贼众极多,敌势浩『荡』,能击溃已是大功一件,待率师凯旋,回泰山必为升平兄表功。升平兄辛苦了,且为我讲讲此战的收获与战损吧,但愿泰平军莫要伤亡折损过多。”
诸葛亮闲来无事,既然高堂隆一番好心,不忍责怪,那就让高堂隆讲讲临淄城下的战场近况,也好给诸葛亮个参考,以便作下一步的计划和安排。
于是,高堂隆就将如何按照诸葛亮的吩咐,待龚景出战之后,再率兵冲锋,一举击溃了早已处于慌『乱』、炸营的黄巾大军,并与龚景取得联系,末了,高堂隆突然想起还搭救了一些俘虏,也将此事向诸葛亮汇报了一下。
“主公,末将率军杀至临淄城门下,恰逢和太守龚景所率的民兵相遇,故与那临淄太守龚景会过面,其提到青州刺史赵琰曾率全城郡兵出城与黄巾反贼厮杀作战,至今生死未卜,恐为贼军所擒,托末将于『乱』军之中营救,说来也运气,末将还真的从黄巾反贼手中救下了一些俘虏,只是尚不知是否为那龚景所说之人。”
龚景的为人,高堂隆之前并不相识,也未曾结交,不敢打包票,若是龚景和邹靖皆事后翻脸不认人,说高堂隆未曾出手帮青州解围,还真拿这事没办法。
难不成还能像黄巾反贼一样,率军冲击临淄郡城,那可就『乱』套了。因此,高堂隆此时也心生希望,但愿从千军万马之中,随意搭救的人能够是青州刺史赵琰,那样的话,就等于抽到大奖了。
“那还不快快带上来,不管是谁,莫失了礼数。”
诸葛亮对高堂隆急急地说道,显得有些不安,生怕高堂隆真的搭救了个什么大人物,却没第一时间与之结交,好言好语相向,而是一路挟带着回到诸葛亮这里。
看到诸葛亮着急的样子,高堂隆不敢再怠慢,连忙示意手下将战场上搭救的几个俘虏带上来。
很快,军兵就将从黄巾反贼手中救下的俘虏带上来了,并为他们解开了绑在双手及身上的绳索。
这些人的手脚获得了自由,连忙理了理衣冠,力求不显得太过于狼狈。
诸葛亮从这些人的表情之中,不伤脑费力地就判断出了谁是领头之人,于是,诸葛亮走到一个面容严肃,看起来十分谨慎、稳重的人。
这人看起来二三十岁的样子,不带笑容,不怒自威。他的脸就像刷了一层浆糊般地紧绷着,仿若生铁浇铸,没有一丝丝的表情。
冷峻的面『色』,使得空气里弥漫着沉重压抑的气息,若是心中有愧或思绪邪恶之人,就会不由自主地不敢直视那人的眼『色』,这人的气质素养形成的氛围,就像一块白玉,不容玷污。
“蔡伯喈公门下,泰山郡丞之子,末学后进诸葛亮拜见将军,今日有缘与将军一见,幸乃天之眷顾,敢问将军如何称呼?”
诸葛亮笑容可掬,先亮出自家的招牌,表明自己的身份,一般抬头了天下文人之魁首蔡邕,加上诸葛亮的手下搭救了这些人,兼之伸手不打笑脸人,相信这人若是读过书,不会再继续保持如此严肃,阴沉如水。
果然,听到诸葛亮的话语后,那人面『色』一缓,不敢小看年纪尚小的诸葛亮,而是向诸葛亮回了一礼,道:
“在下姓赵,名琰,字雅珪,乃汉中郡南郑人,愧任青州刺史一职。因黄巾娥贼造反作『乱』,挟众围我青州辖治临淄郡,一时气不过,就率军与黄巾大军厮杀,黄巾反贼却无耻地用人命不断填补,继而包围我等。”
赵琰显得十分气愤,就好像打牌,遇到不按常理出牌的人一样,却无法用规则遏止这些『乱』来的家伙。赵琰一打开话匣子,就说个不完,且越说,火气越大。
“这些黄巾反贼不懂国法,不明律令,纵是攻陷了城池,又能怎么样,还不是白白让其荒废,成为一片废墟。被包围之后,我也不忍多造杀孽,面对这些手无寸铁,拿一根薄薄的木柴,几板削尖的竹支就想造反作『乱』的黄巾娥贼,真是可笑。”
“于是,被包围之后,我也束手就擒,不愿再斩杀这些面容饥瘦的黄巾娥贼,若是攻打外族,我当身先士卒,但这些老弱『妇』孺组成的黄巾大军,我还真下不了手。”
“真是气煞我也。”
赵琰越说越起劲,仿佛变成了自言自语,不过,僵硬的面部开始有了表情,也不知是惋惜自身因黄巾作『乱』,多此败绩,还是为这些黄巾娥贼感到心疼。
诸葛亮就站在赵琰面前,静静地倾听着,也不愿打扰赵琰此时的发泄,只是赵琰却是越说越气,最后更是引经据典,将黄巾娥贼的所作所为,批判得一无是处。
关键是赵琰开始变得火冒三丈了。
诸葛亮内心不由暗暗想道:
“这人火气挺大,好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