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家因为分家的事情争吵许久,德煦帝对他们的调查却没有停止。
随着时间的流逝,两兄弟都各退了一步,贾赦拿贾家家产的六成,剩下四成属于贾政。
而贾母的私库,兄弟俩反了过来,贾赦拿四成,贾政拿六成。
两人对分家一事达成了协议,贾母看着着急气愤却又无可奈何,只能瞧着兄弟俩如此行事。
终于达成了双方都满意的条件,贾赦贾政两人叫了家中族老亲戚们见证,准备正式分家。
可事情就是那么突然,他们还没正式分家之前,德煦帝的圣旨便下来了。
之前因为贤德妃贾元春的缘故,德煦帝在平定叛乱之后并没有调查贾家,也开恩放了他们一马。
如今因为四皇子一事,德煦帝下令调查了贾家,才发现贾家这些年虽不起眼,却也是作恶多端。
看来那些大臣们之前参的事情都没错,并没有冤枉了贾家人。
德煦帝本就气愤,调查到这些事情为真后,便没有手下留情。
圣旨到贾家时所有人都为之一震,而做着分家美梦的贾赦却面色愁苦,内心情绪瞬间跌入谷底。
若是皇上的圣旨晚一些就好了,等分了家,他们便与二房没有关系了,贾宝玉犯事也影响不到他身上。
心里虽然这样想,可贾赦也做不了什么,他强迫自己压下脸上的不满,恭敬的出门迎接圣旨。
随着旨意宣读出来,很快贾赦便能知晓,就算他分了家也逃不掉,因为皇上对他们整个贾家都做了调查。
而调查结果也很清楚,这些年贾家人仗着荣国公府的身份,做了许多错事,不管是大房还是二房都皆有犯罪。
贾宝玉推四皇子落水一事调查清楚了,他并不是故意为之,起因也只是为了给那歌女打抱不平。
但反之大房却是罪责满满,贾琏孝期行房一事证据确凿,而他的妻子王熙凤放印子钱也被查了出来。
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大罪,德煦帝也没手软,直接下令抓了贾赦贾琏与王熙凤等人,还下令把贾家给抄家了。
之前还针锋相对闹着分家产的两兄弟,如今是境遇倒转,贾赦虽被下了大狱,却幸灾乐祸的感慨还好没分家。
贾家的家产他是拿不到了,可也没便宜了二弟,真是让人高兴啊!
与贾赦的幸灾乐祸不同,贾政却是很懊恼,早知今日会如此,他便早些同意了分家的要求,也不会被大房连累,一起被抄家。
但令贾政还算庆幸的是,抄家并不包括家中女眷的嫁妆,所以贾家的家产虽被抄没,但妻子王夫人与儿媳薛宝钗的嫁妆都还在。
而且最最重要的是母亲的嫁妆还在,贾政可是清楚他母亲的私库有多丰厚,靠着母亲的那些钱财,他们的日子不会太难过。
所以贾政带着人先去了儿媳的宅子处安顿下来,又抱着欣喜去接母亲。
可没想到的是,当他们打开贾母的私库之后才发现,这些年贾母的东西早就被吃里扒外的下人给变卖了不少。
除去这些年贾母赏出去的,被下人变卖的,还有之前还户部的银两,贾政仔细一算,母亲的私库竟然所剩无几了。
他本想把这件事情瞒着,可大家去了宅子安顿后,此事却被缺心眼的贾宝玉抖了出来。
贾母如今已是强弩之末,因为之前发生的事情而病的不轻,一听自己的私库都被掏空了,她一阵气没上来,撒手人寰了。
贾母如此气愤,一是因为钱财没了,怕小儿子的生活难过,二是气那些下人吃里扒外不敬主家。
还有一点,就是气自己识人不清,竟然没看出身边的那些下人如此不忠。
而且抄家会把贾家所有的下人都处理掉,所以贾母的那些银钱也追不回来了,实在是让人气愤。
几重原因之下,贾母终于没挺过去撒手人寰了,所以贾家的事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又开始办起了贾母的丧事。
如今薛宝钗身体虚弱,卧病在床式养胎,贾母的丧事自然只能由王夫人来办。
王夫人恨婆母让自己去庙里清修了许多年,对这个人恨之入骨,所以贾母的丧事也办的非常简陋。
贾政想说些什么,可王夫人以银钱不够需要节省为由堵住了对方的嘴,贾政便没有话可说了。
想贾母一生,是史家千娇万宠的姑娘,是荣国公的嫡妻,是贾家老太君。
没想到风光了一辈子,享尽了富贵荣华的贾母,最后却是这样离开的人世,丧仪也极尽简单,没有一品侯夫人的尊荣。
贾母去世后,贾家的生活很是简单,没有了从前的富贵荣华,如今家里人口简单,大家为生计为日后的生活发愁,便没了那么多勾心斗角。
薛宝钗是在几个月后早产生下的孩子,没办法,她怀孕时发生了太多事情,让她不能安心养胎,所以孩子也发育的并不好。
还好那孩子虽是早产出生,但还算健康,只是有些虚弱,好好养着便不会有什么问题。
如今有了一子一女,做了父亲的贾宝玉本该成熟稳重的,可祖母的离世又让他大受打击。
他又变成了之前黛玉去世后的模样,每天都呆呆的坐着,看着一个地方,沉默寡言什么也不说。
贾家的变故算是京城中很热闹的一件事情,宋清姝对此也有耳闻。
不过这些事情与她并没有关系,她现在忙着照顾大孙子,还有儿媳生下的小孙子,哪里有闲心去管其他人的事情。
程嘉宜这次怀孕又生了个儿子,虽然没抱上孙女,但对于小孙子,宋清姝还是很疼爱的。
林家因为小生命的诞生而欢喜时,远离京城的恒玉也非常开心。
离开大乾朝回去做生意的艾琳娜又来了,这次她过来,还带了许多东西。
之前艾琳娜在大乾朝买的那些东西,带回去非常受欢迎,让她赚的盆满钵满。
而她的国家也对身处遥远东方的大乾朝非常向往,想与这个国家达成更多的贸易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