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里最近实行了一种牌,是从德妃宫里传出来的,德妃说,是自己的儿子送的。
季褚出宫建府,怕自己的母妃在宫里孤单,所以特意研究出来的。
德妃每每说起,脸上的笑都止不住。
这东西明月也玩过,但是她对这个不太感兴趣,而且要人多热闹才好玩,一般来说,她都是在旁边看着别人玩,别人玩的有意思,她也觉得开心。
宫中流行的东西,在宫外自然更加流行,因为玩的人更多了,而且季褚研究出来打发时间的游戏,不单单女子能玩,男子们聚在一起玩,玩法还更多些。
光是凭借这些,季褚就能赚到一辈子都花不完的钱。
可这些对于季褚而言,都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即便赚再多的钱,距离他想要做的事情,也有着望不到尽头的距离。
这也是季褚,第一次跟大皇子,跟太子对上,因为他想要的东西,他想做的事情,跟他们不一样。
在朝堂上,被季褚针对,大皇子也没有生气,只是下朝的时候,跟季褚并排而行,脸上带着倨傲的笑意,“我是真没有想到,老四你不单单是脑子可以,口才也很好。今日,我这个大哥,可是被你怼的差一点就撞柱而死,以表清白了。”
季褚:“我并非是跟大哥作对,而是觉得,大哥想要做的事情不好,也不对!在有更好选择的情况下, 没有必要,闹出人命来。”
大皇子不屑的笑了一声,“老四你是有仁心,可是有的人呢?就是欠,就是该死!这世上,没有什么比死更能解决事情的了。”
“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提出解决问题的人!大哥这样的想法,我不敢苟同!”
季褚对着大皇子低头行礼,不愿再同他一起前行,直接离开了。
大皇子留在原地,被季褚那么说,他依旧没有生气,只是哼笑了一声,“脾气还挺大,过于相似的人,是没有什么好结局的!”
今日朝堂之上,闹出了一件事,原本事情是很简单的。
护国公府闹出了真假千金少爷的事情,还是被恶意调换的,农妇呢,去道观上香,原本是想要给自己刚满月的二儿子求一道平安符。
但是没想到,道观里有人生产,农妇说自己会接生,去帮忙,还得了十两金子。
那个时候,农妇并不知道,自己是在帮护国公府的夫人接生,那夫人被妾室陷害,所以才会在道观里生产,
帮夫人接生完,农妇原本是想拿了赏金直接走的,可没想到,那陷害夫人的妾室也在,得知那妇人生了个儿子,就出了个主意,让农妇把她刚满月的二儿子跟这位夫人刚出生的千金交换。
虽然农妇家里已经有了长子了,但是她也想自己的孩子能过上好日子,在那妾室不停地调拨,引诱下,农妇同意了。
原本应该是国公府嫡出小姐的女子,成了山野农妇的女人。
这件事一直被那妾室隐瞒了近二十年,她就眼睁睁的看着夫人对那个假儿子疼爱有加,眼睁睁的看着,护国公为那个假儿子请封,眼睁睁的看着那个假儿子,娶了高门贵女,生下了孩子。
然后,她把这一切都暴露了出来。
护国公府的人,如何能相信,一个妾室的话?那妾室只是无所谓的笑了笑,让护国公府的人,去找那个农妇,把那农妇家的女儿带回来,就明白,她说的都是真的。
本该是千金小姐的女子,被调换到了山野之间,因为身份的原因,自小就吃尽了苦头,甚至还被养父母卖了,卖给了一个瘸腿的疯子,疯起来就会打她。
她被带到护国公府的时候,瘦骨嶙峋,脸上也有着无法愈合的伤疤。
可就算那样,她的模样,让护国公府的人,一眼就能认出,这个人真是护国公府的孩子,因为她像极了当年的老夫人,也就是如今这位护国公的母亲。
护国公质问那位妾室,为何要那么做,妾室只是笑了笑,说道:“大概在三十年前,我有一个待我极好的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是国公爷哄骗了我,害死了他。”
国公夫人还没有进府的时候,她就已经陪在国公爷的身边了,一开始她也确实是恨的,不过后来,那些恨,就随着时间,慢慢的淡了。
国公爷总是在她面前说各种好听的话,她每一句都相信。
但是后来,她才知道,那些话都是骗人的。
“国公爷哄我的时候,跟哄夫人一样。夫人觉得我低贱,比不得你高门贵女。但是如今,你不也被我耍的团团转吗?呵呵呵——”
“夫人,国公爷!替别人养了二十多年的儿子,这感觉如何?这个假儿子,还要继承国公府的爵位,你们心里什么感受?是不是如同我当时,发现自己被国公爷哄骗的时候,被夫人贬低的时候,一样?”
这么多年了,好戏她也看够了,就算是到了地府,她也能笑回本。
但是这件事,却给国公爷,国公夫人,很大的冲击。
原本,两人是想要把这件事压下来的。
可没有想到,那妾室让人直接把这件事宣扬的整个燕京都知道了。
一边是养了二十多年已经有了孙子的假儿子,一边是受尽了苦难,从未受过各种培养的亲女儿。
他们该怎么选呢?
护国公跟夫人,选择了假儿子,因为他们舍不得放弃这个孩子。
令人奇怪的是,那个被调换的女子,在发现自己的身世时,很淡定!
御史弹劾护国公府,陛下震怒,但是陛下修仙多年,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样的事情,他下意识的就询问了太子跟季褚。
季褚也是因为这个跟大皇子吵起来了。
大皇子说,收回护国公的爵位,那妾室,跟农妇一家,还有那买卖人口的,皆下狱,
但是季褚觉得,这样做,并不妥当,因为大皇子并不是当事人,这件事应该在问过当事人之后,再决定该如何处理。
他们只是旁观者,从别人的口中听到了这样的事情,所以义愤填膺的给出了判定,但是当事人呢?那被调换的女子呢?她的心里是怎么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