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远王想到这里,几乎已经看到了自己登基时的场景。
他的面上尽是得意之色。
“这件事情,就交给你去安排了。”
他对高立道。
高立立刻应下:“是,王爷!”
京城之中。
御书房。
兵部尚书与盛瑾执站在下方,正禀报着近日以来兵部所获得的一些进展。
“陛下,如今的兵器皆是采用灌钢法炼制,用此法冶炼出来的都要强于一般的兵器,经过数日的炼制,已经能初步的满足战场上的需要。”
兵部尚书上了年纪,眼下带着青黑,看着很是疲惫不堪。
可见这些日子确实是累到了。
褚北珩点了点头:
“不错,辛苦爱卿了。”
兵部尚书并没有一昧的给自己邀功,反而夸赞了起了一旁的盛瑾执。
“陛下,兵部之所以能发现这灌钢法,瑾执首当其功,若不是他,只怕我们还采用之前的冶炼之法。”
兵部尚书可不是个傻的。
陛下要立盛姑娘为后,而盛瑾执是盛姑娘的兄长。
自己当然要夸上一夸。
褚北珩看向盛瑾执,神情似乎没那么严肃了。
“很好,这些日子因为冶炼兵器一事,你们应当辛苦了,既然如此,今日下值之后,便给你们两日在府中好生休息吧。”
若是累坏了婠婠的兄长,她该不高兴了。
盛瑾执:“多谢陛下。”
兵部尚书闻言心想,看看,看看。
这就是区别。
自己一个老头方才说了那么多,陛下都未说过让他在府上休息。
而到了盛瑾执这里,陛下却说了。
看来自己能得来这两日休息的日子,还是沾了盛瑾执的光。
不,准确说来,应该是沾了盛姑娘的光。
盛九策今日就在御书房中当值,因此褚北珩一眼就看见了他最新的配剑。
只看一眼,便知道此剑非凡。
他知道,这就是用灌钢法冶炼出来的。
褚北珩也知道,兵部之所以能发现灌钢法,还得感谢婠婠才是。
是她提起此事才让盛瑾执有所启发。
褚北珩随后又宣了其他人入宫。
当朝丞相何齐礼,除兵部尚书外,还有其它五部尚书......
等人到齐之后,褚北珩神色严肃的开口道:
“诸位爱卿,平远王早有异动,你们是如何看的?有什么想法,尽管说来。”
一时之间,御书房内是一片沉默。
丞相何齐礼在思索片刻后道:
“陛下,依老臣看来,平远王狼子野心谋反篡位,如今宁王的四万兵已到了我们的手中,他只怕已经按捺不住,说不定已经有了行动。”
褚北珩点了点头。
“丞相说得不错,继续。”
这与他所想的差不多。
丞相继续道:
\"临江府与京城所隔甚远,若是平远王出兵,最有可能便是攻打与之相近的府州,而其中玉阳府是到京城的必经之处,平远王必然不会放过。\"
其他人听得认真。
丞相何齐礼慢条斯理的往下分析:
“除玉阳府之外,还有另外几府,从所处位置上来看, 也极有可能被平远王盯上,我们现在要做的,不仅是要让各府做好准备,还要派兵前往增援。”
说完,丞相往后退了一步。
“陛下,以上就是老臣的一点浅薄的看法。”
褚北珩看向众人:
“丞相言之有理,既然如此,在你们看来,除了玉阳府外,平远王还有可能攻哪一府?”
“若是平远王没有第一个就选择玉阳府,那他首先攻的又会是哪一个?”
褚北珩的话音落下,带着威压的视线便看向了众人。
“哪位爱卿说一说?”
盛星辰是跟着他的老师何齐礼一起来的。
他在原地思索了片刻之后站了出来。
“陛下,臣有话想说。”
褚北珩见是他,神色温和了些。
这是婠婠的六哥。
他一颔首:“说。”
盛星辰上前两步:
“臣以为,平远王没有那么简单,如今尚不知对方手中有多少兵马,然而他盘踞临江府多年,有生了谋反之心,想来养的私兵不在少数,而每府的驻兵至多不过万数。
若是他兵分几路,其一攻玉阳,其二攻其它府,那又当如何?”
褚北珩赞赏的看了他一眼:
“你尚且年轻,对于如今的局势便能有如此的理解又思虑周全,不错。”
盛星辰:“为陛下解忧理所应当,不敢担赏。”
随后他又继续道:
“如此一来,在临江府周围以及玉阳府周围的府州,我们也要加强警惕才是。”
盛星辰说完,便退回了原处。
在场的几人听了,忍不住点头。
显然也是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
“盛大人不愧是六元及第!不愧是状元之才!”
一时间,夸赞声在御书房内响起。
盛星辰的老师丞相何齐礼,面露骄傲之色。
这就是他最看好的学生!
接下来,其他几位大臣也纷纷说了自己的看法,一番议论下来,又是好几个时辰。
褚北珩最后道:
“行了,这领兵出京的人选,你们可有什么建议?”
大昭最为勇猛的将军,必然是盛定安。
但他常年要驻守北疆,抵御外敌,自然不能回京。
更何况,一个反贼藩王,如今还不到用他的时候。
褚北珩原先是看好将军府的盛临熙。
只是对方虽然已初见大将之风,但没有上战场的经验,没有带过兵,这领兵打仗的事如今还不能交给他。
更何况,盛临熙已经离开了京城,在去往北疆的路上。
等到盛临熙有了些参战经验,到时候再看看他能不能单独挑起大梁吧。
另外,九策的武功虽是极好,但于用兵一道,还是差了些。
更何况,九策作为自己的贴身护卫,要留在京城才行。
众人倒是有不同的人选,但他们不说也知道,其中或多或少有几个是为了私利。
朝廷便是这般,没有绝对的清与浊。
褚北珩想了想道:
“今日便到这里,至于领兵人选,明日早朝再议。”
于是几人不再敢争论,行礼后退出了御书房。
在第二日的早朝时,褚北珩定下了此次领兵出京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