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站了起来,朝他行了个弯腰礼,道:“公子一心为百姓着想,这一点着实让民女佩服。只是,这人总要喝水。而且,这些茶水,我都喝到了肚子里,也没存在浪费的现象。实在是有些承担不起刚才公子扣下来的这么大一顶帽子。”
只是,姜瑜儿有些不明,南方靠海,靠大江,应该不至于缺水才对啊?为什么还能闹旱至此?只是,想到此时,姜瑜儿小脸一变,都说大旱之后就是大涝。虽然旱灾不是这里,但谁能肯定,大涝影响不到这里?
都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她们家田地虽然不多,村里人也没多少粮食。但这些土地,都是百姓们赖以生存的根本。
想到这里,她顿时坐不住了。一下子站了起来。把旁边的坐得周周正正的洛云硕也给吓了一跳,只是面无表情的脸上没有任何表现。而连城,看到姜瑜儿坐下去后,又猛地站了起来。还以为发生什么事了。看到她那满是伤痕的小脸上,慢慢的担忧之色,也不再纠结茶的问题。
看了看旁边跟木头一样的男人,没办法,只能自己开口了:“怎么啦?”
姜瑜儿看了看他,又看了看洛云硕,一脸欲言又止。
洛云硕看姜瑜儿这表情,就知道肯定有什么事情发生了。眉头一拧,想要开口问,却动了动嘴唇,什么话也没说。
“将军,这位公子,我虽然不知道你是做什么的,但看你刚才那么关心南方受灾百姓的样子。应该权位也不低。”说完,又看了看连城的脸,看他有没有什么表情。又好像是不经意地打量。接着说:“都说大旱之后必大涝。这南方大旱都快半年了,相信用不了多久,这大涝也即将来临。如果两位真为百姓好,麻烦通知一下各地知府县令的,做好防洪实施。”
连城一听,顿时来了兴趣。刚才那一脸幽怨哪里还有半分,一脸的戏谑,笑着问姜瑜儿:“你怎么就知道会大涝?”
姜瑜儿不为所动,一脸正色地道:“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防洪一事,只是未雨绸缪。如果真大涝来了,也不至于让人毫无防备,被弄得个措手不及。要是没大涝,那也不怨。接下来就是雨季,谁能保证这些防备措施没点用处?”
洛云硕一听,心里也为之一怔。她一个农女,能想到这么多,实属难得。而连城去沉默了。
姜瑜儿也不管两人是否能听进去,这事,她得跟里正和村长说好,让村民们做好防涝措施。也顾不上家里还坐着个地位不低的人,叫来阮婶,让她去后山跟张三顺说,让他跑一趟,去一下里正家跟村长家,把两个老人请来。
她这一脸的伤,实在是不好意思出门见人啊。打架的时候没想这么多,只想着如何让对方多吃点亏,自己少吃点亏。现在好了,一架打完,她就开始后悔了。对方没占到好,自己难道就占到了对方的便宜了?
那被撕坏了的衣服,还有自己这一身的伤。她已经预想到了,现在没什么事,但今晚之后,就得浑身酸痛上好几天才会好。甚至于可能要半个多月也说不准。
里正跟村长被张三顺请来的时候,正好看见姜瑜儿家门口的马车。还以为姜瑜儿家是来了什么贵客,想请他们两个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过来作陪呢!
谁知道一进屋,看到主位上坐着的两个男人,姜瑜儿也只是做到其中一个男子的下手。
看到两个老人的到来,姜瑜儿上前,把两个老人迎了进来,坐下。因为心里想着事情,也忘记介绍洛云硕和连城给两个老人。招呼两位老人坐下,阮婶上了茶。
姜瑜儿开口,直奔主题。
听完姜瑜儿的话,里正开口说话了:“妞妞,你说的这事,可有根据?”
“是啊!妞妞!要知道怎么张庄村可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虽然并不富裕,但也从来发生过什么旱灾洪涝的。”村长听了姜瑜儿的话,也皱着眉头说了一句。
姜瑜儿就知道,只凭自己的三言两语,两位老人是不会相信的。这一切,得有理有据才又说服力不是。想了想道:“里正爷爷,村长爷爷。你们也说了,咱们张庄村有一百多年历史了,也没见过什么洪涝旱灾的。只是,你们有没有想过,今年南方闹旱,这可不是个好兆头啊!”
“要知道,自古南水北旱。今年却恰恰相反。北方不仅不旱,这雨水还比往年多了不少。而本不该闹旱的南方却闹了旱灾,谁能保证,如果真的洪涝了,咱们张庄村能安然无恙?”
姜瑜儿的话,不仅是两个老人震惊了,就连洛云硕跟连城也为之震惊不已。
“都说,事出反常必有妖。下不下雨虽然是上天说了算,可事在认为。防范做好了,很多天灾也是可以避免的。”姜瑜儿言辞凿凿地说着,一脸的严肃,可以看得出来,她一点说笑的意思都没有。
洛云硕跟连城虽然不知道姜瑜儿这些话是从哪里听来的,或者是从哪里推断出来的。乍一听,好像也是这么一回事。不知不觉间,竟觉得非常有道理。
长期以来,都是哪里发生灾难,拯救哪里。谁又能想到,提前预防?
“小丫头,你说的这些,可有依据?”这话是连城问的。他虽然觉得姜瑜儿的话很有道理,但没有依据的事情,谁又会去相信?
已经心急如焚的姜瑜儿,这一刻,真想白他一眼。这可是上下五千年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依据,自己又如何能拿出来。都说大涝之后必大旱。大旱之后,必大涝。这都是一种自然现象了。
姜瑜儿摇了摇头:“没有,但这些都是自然规律。我能说的,也就只有这么多了。不是我不想救那些人,而是我个人能力有限。我能做的,只能把这些告诉你们了。至于该怎么做,你们自己去想办法吧!又或许,你们不相信,最后等灾难来临,看着百姓们那一张张绝望的面孔,又或许,国家多花下钱财去赈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