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被女儿大丫搀扶着,进了屋。姜瑜儿感觉给她安排了个座位。
病人怕冷,她给她安排的位置靠近火炉,要暖和很多。
看到罗氏这苍白的面容,姜瑜儿心里一阵担忧。看到以前健健康康的罗氏,自从小丫丫出事后,就一蹶不振。都说女儿是赔钱货,可罗氏这里,一视同仁,不管是儿子,还是女儿,都一样。
有些东西,要靠自己看得开,要是自己看不开,别人怎么说都没用。她真害怕罗氏就这样,一蹶不振,慢慢拖给拖没了。
前世,她看过很多书,有不少人不就是因为心里有事,一直哽着没能发泄出来。或者说是没能找到正确地方式,满满地得了抑郁,就这样满满走向了死亡。
晚饭后,一家子坐在堂屋里守岁。几个长工早早回去歇息了。
最为军人的他们,没那么多讲究的。他们以前是能睡的时候就抓紧时间睡,现在也就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没事的时候,练练全,紧接着就是睡觉。
哪怕来了苏家快一年了,依旧如此。
姜瑜儿也不强迫他们留下来,守不守岁这是他们的自由,她无权要求他们。
过年守岁是件很无聊的事情,阮婶抱已经瞌睡的姜小雨抱在怀里,姜家几个也在打瞌睡。可姜二柱却不让他们回去睡觉。
最后,姜瑜儿想到了一个法子打发这无聊的时间。前世还能看看联欢晚会或者找几个朋友玩玩小游戏打发时间,这世娱乐方式少得不行。
“别睡了,我给你们讲个故事!”一看姜子铭,栓子大丫都有些瞌睡的样子,姜瑜儿拍了拍手,说道。
几个孩子现在最想做的事情就是睡觉,哪里还有精神听姜瑜儿说故事。依旧是一脸厌厌的样子。
“东胜神洲有一花果山,山顶一石,受日精月华,产下一石猴。石猴四海求师,在西牛贺洲得到菩提祖师指授,得名孙悟空,学会七十二般变化……”姜瑜儿把前世自己不知道看了多少遍的西游记孜孜不倦地说了出来。
几个孩子刚开始的时候一脸的不感兴趣,最后却都听得兴致勃勃的。
姜瑜儿难道有空暇的时间说故事,这说的话多了,脑子就缺氧,口也燥。阮婶看姜瑜儿这一个劲儿的咽唾沫的样子,就知道她是渴了。想要去给姜瑜儿倒杯水,却应该怀里抱着姜小雨。最后没办法,只能让姜二柱家的婆子常婆子去给姜瑜儿倒了一杯水。
姜瑜儿喝完水,又继续。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听得津津有味地。
他们这些人,没什么娱乐方式,故事什么的,也都听得少之又少。能听到的,都是些民间访谈,比如说什么闹鬼,或者是谁家的八卦,他们就当故事娱乐一下。
想姜瑜儿说的这些,他们连听都没听过。这比去镇上听大戏还让人带劲儿。
这不,他们是觉得过瘾了,可苦了姜瑜儿,她一个人说的口干舌燥的,也没人回应一句。只是看到他们津津有味的样子,她又不忍心不说。
她先给他们说了孙悟空拜师学艺,又说了孙悟空大闹天宫。说完时,已经过了之时。大年夜,一般子时是要放鞭炮告知新的一年开始了。
可大家都听入迷了,哪里还记得这些。
“呃!今晚就说到这里,都已经过了子时了。”姜瑜儿拍了拍手,站起来,揉了揉有些缺氧的脑袋。
大家这才惊觉,村里的鞭炮声已经响过很久了。
要不是他们自己知道,别人铁定认为他们已经睡下了。
等大家都睡下时,终于听到姜家这边的鞭炮声响起来了。
“大姐,还有吗?”小栓子一脸的期待。
“还有很多,不过今天不说了。”姜瑜儿笑了笑,揉揉脑袋道。
“那大姐明天晚上再说可以吗?”
姜瑜儿想了想,过年也没什么娱乐的,不如就给他们讲故事得了。“好,明天晚上说。”
得到了姜瑜儿肯定的答案,小栓子这才安心地跟姐姐一起搀扶着母亲回去了。
罗氏身体不好,也没吃药,但她依然坚持着要跟家里人一起守岁。几人拦不住,也就由她去了。
准备睡觉时,姜子苏喊住了姜瑜儿:“妞妞,这故事你再哪里听来的?”
姜瑜儿不好说自己去哪里听来的,也不好说是书上看来的,最后只能冒名顶替道:“我自己想出来的呀!我看大家都无聊,也就胡乱编了个故事给大家解解闷。”
其实,说这话的时候,她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她愿意以为姜子苏还会再问什么的时候,姜子苏却看门进屋去了。
姜瑜儿摇了摇脑袋,也进屋休息去了。
明天是初一,要去井里抢头水。大年初一,从水井里提出第一桶水,这就是头水。抢到头水,就是一年的好兆头。虽然有这习俗,但谁知道这都是些老人留下来的一些迷信的话。
谁知道抢了这头水是不是真的就一年都是好兆头。其实,谁都在求一个好兆头罢了。
还有,初一早上,村里的孩子要挨家挨户拜年,姜瑜儿家全部是孩子,但已经当家做主了。所以姜瑜儿他们得起床准备一些吃食或者铜子儿,有小孩上门拜年的时候,给那些孩子拿走。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种喜庆的原因,让姜子铭这个懒虫起的比谁都早。他起来的时候,家里谁都没起床。自己一个人在厨房里生火烧了水,洗漱完毕后,阮婶才起床。
看到姜子铭起这么早,她也以为了一把。这个孩子,从她来到这个家里,就没见到过他什么时候早起过。都是一家子都起来了,姜瑜儿或者姜子苏左一遍又一遍地叫了很多遍成会慢吞吞地起床。
“二少爷早啊!”阮婶笑了笑,对姜子铭打了个招呼。
姜子铭也裂开小嘴,朝阮婶叫了一声:“阮婶新年好!”
看到他一身火红的小袄,笑得那么喜庆,阮婶心里也高兴。
这小袄是阮婶绣的,做工可比姜瑜儿他们几人的惊喜多了。对待几个孩子,阮婶总会在姜子铭身上投入更多的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