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汇丰银行大厦,这座由沈弼主持修建的宏伟建筑,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矗立在繁华的都市之中。
它的重建工程始于1981年7月,历经四年的精心打造,终于在1985年5月20日竣工落成。
1986年4月7日,这座大厦正式启用,而同年12月去世的港督尤德爵士则亲自为其主持了盛大的开幕仪式。
这座第四代的总行大厦耗资高达52亿港元,堪称当时全球最昂贵的建筑物,同时也是首幢耗资突破10亿美元的大楼。
它不仅代表了当时建筑技术的巅峰,更是香江金融界的标志性建筑。
站在宽敞明亮的窗户前,浦伟士凝视着对面的置地广场,以及不远处的渣打银行大厦。
他的目光交汇在那座宏伟的建筑上,嘴里低声呢喃道:“王志远啊……”
王志远,这个名字在浦伟士的心中不断盘旋。
他不禁思考起王志远接下来的动作,究竟是会立刻重选渣打银行主席,还是会选择缓慢接手呢?
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让他难以释怀。
浦伟士紧紧地盯着不远处的渣打银行大厦,思绪渐渐飘远。
他回忆起了沈弼离任前对他说的话:“浦伟士,王志远这个人,我实在是看不懂啊。他的实力已经不容小觑,甚至可以说不下于我们汇丰银行了。
在香江这个地方和他竞争,我们目前还占据一定的优势,但是……”
但是什么?沈弼没有说完,不过浦伟士也知道,王志远的实力不下于汇丰了,虽然汇丰在香江占优,但是竞争起来,可能是两败俱伤。
王志远轻轻地推开利智房间的门,小心翼翼地走了出来,生怕吵醒正在熟睡中的利智。
他回想起昨晚的经历,不禁露出一丝微笑。
为了说服利智去内地投资,他可是费了好大一番功夫呢,但最终还是成功地让她点头答应了。
王志远缓缓地走到客厅,一屁股坐在柔软的沙发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这时,一位佣人端着一杯热气腾腾的牛奶走了过来,放在他面前的茶几上。
王志远微笑着向佣人表示感谢,然后端起牛奶,慢慢地喝了一口,感受着那温暖的液体滑过喉咙的舒适感觉。
放下杯子,王志远顺手拿起旁边的报纸,随意地翻阅起来。
突然,一个醒目的标题映入他的眼帘:“香江大变天,从此进入王志远的时代。”
王志远心中一动,立刻被这个标题吸引住了。
他定睛一看,发现这并不是自家报纸或者关系亲密的东方日报所写,而是来自香江信报,也就是《信报财经新闻》(简称《信报》)。
《信报》创刊于1973年,由林行止(原名:林山木)与其妻子骆友梅以及罗治平共同创立,并于同年 7 月 3 日正式发行,是中国香江首份以财经新闻为主的中文报章。
它在香江地区具有相当高的权威性,曾被业内记者们评选为最具公信力的香江报章之一。
《信报》于 1973 年在创办初期,正值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香江经济陷入低谷,《信报》的经营面临巨大困难。
为了维持公司的正常运作,林行止甚至不得不将崭新的印刷机卖给了《东方日报》的马惜如。
然而,尽管经历了如此艰难的时期,《信报》始终坚持下来,并逐渐在香江经济界树立起了良好的声誉。
然而,今年却有一家名为“香江日报”的新报纸横空出世,与《信报》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这使得《信报》的销量受到了不小的影响,读者数量有所减少。
尽管如此,对于香江经济界来说,《信报》仍然是一份备受信赖的报纸。
王志远也经常阅读信报,他知道《信报》的报道通常都比较客观、深入,能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分析。
王志远的好奇心被彻底勾起,他迫不及待地想要继续阅读下去,看看这篇文章究竟是如何评价他的,以及所谓的“王志远时代”到底意味着什么。
自从去年第一届香江十大财阀金榜发布,王志远以绝对优势荣获头名之后,他的名字便如雷贯耳,成为了香江商界的焦点人物。
时光荏苒,转眼间今年已悄然来临。
王志远并未满足于过去的成就,而是继续发力,展现出他卓越的商业才能和果敢的决策力。
年初,王志远成功收购了置地集团,这一举动让他成为了香江中环的霸主。
置地集团作为香江地产界的巨头,其掌控的土地资源和商业项目无疑为王志远的事业版图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不仅如此,王志远还从包船王手中获得了渣打银行 15.8%的股份,这使他顺利跻身渣打银行的股东之列。
再加上他早已持有的恒隆银行、康年银行和远东银行,王志远如今已坐拥汇丰之下的最大银行,其金融实力可谓雄厚无比。
然而,王志远的商业帝国远不止于此。
在制造业领域,他同样是香江的翘楚,拥有着游戏制造和家电行业。
尤其是在游戏方面,王志远的统治力更是无人能及。
他所领导的游戏公司推出的产品风靡全球,深受玩家喜爱,为他带来了巨额的利润和广泛的声誉。
此外,王志远在传媒领域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他拥有亚洲电视和新潮流杂志,这两大媒体平台不仅为他传播商业理念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更让他在舆论界拥有了强大的话语权。
值得一提的是,王志远在时尚产业也有所涉猎。
他旗下的苏绣纺织和艾琳服饰,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风格,在香江乃至国际市场上都备受瞩目。
可以说,如今的王志远在香江的影响力已经渗透到了各个领域,他的商业帝国如日中天,无人能与之抗衡。
从此,香江正式进入了王志远的时代,他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香江的商业史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