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延烨挑了挑眉说道:“我向来就是如此与人相处的。”盛长柏微微颔首应道:“是啊,确实如此。”
顾延烨接着又说:“不过话说回来,七岁的男孩和女孩就不能同席而坐了,更别提你们还只是同父异母的兄妹,这般行事恐怕有些不妥吧?”
一旁的盛芷兰不耐烦地打断道:“哪来这么多废话!这是我们自家的事,用不着你来操心。”
顾延烨无奈地摊开双手解释道:“我这不也是为了你好嘛,毕竟你一个女孩子家……唉,罢了罢了。”
随后,几人一同用完了餐,不知不觉间夜幕已然降临。此时的街道上灯火通明,好不热闹。
盛芷兰兴奋地指着远处说道:“二哥哥,咱们去那边玩玩儿吧!瞧那处人头攒动的,肯定特别热闹呢!”
盛长柏点了点头叮嘱道:“行,但去那儿的话人多眼杂,你可得紧紧抓住我的手,千万别松开,不然万一走丢了可就麻烦啦。”
盛芷兰乖巧地应道:“知道啦,我会抓好的。”说着便伸手牢牢握住了盛长柏的手。
盛长柏只觉得自己被盛芷兰抓住的手传来一阵柔软之感,那触感仿佛如丝般顺滑,让他的心不禁微微一颤。
他的脸颊瞬间泛起一抹淡淡的红晕,就像春日里初绽的桃花一般娇艳动人。然而,他很快便佯装镇定地轻轻咳嗽了几声,掩饰住内心的慌乱,说道:“走吧!”
站在他们身后的顾延烨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心中暗自思忖道:“这两人之间的气氛怎会如此怪异?丝毫不像一对亲兄妹应有的样子。”
眼看着盛长柏和盛芷兰渐行渐远,顾延烨急忙加快脚步追了上去,并高声喊道:“哎,你们两个等等我呀!”
不多时,三人一同来到了河边。只见河面上漂浮着数不清的灯花,宛如点点繁星坠落凡间,美不胜收。
盛芷兰好奇地四处张望着,不解地问道:“今天到底是什么日子啊?为何有这么多人在此处放灯花呢?”
一旁的顾延烨微笑着回答道:“今日似乎是七夕佳节呢。”
听到这个答案,盛芷兰兴奋地拍起手来,眼中闪烁着喜悦的光芒,欢快地说道:“原来是七夕呀!那咱们也赶紧去放灯花吧!”
盛长柏面带微笑地转头望向身旁的盛芷兰,温和地回应道:“好啊!”随后,他们一行人缓缓踱步至售卖花灯的小摊前。
此时的摊位前人潮涌动,各种造型别致、色彩斑斓的花灯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盛长柏轻声询问着:“柔柔,可有喜欢的花灯?”
盛芷兰眨动着灵动的大眼睛,目光在那些花灯之间游移不定。
最终,她的视线定格在了一盏精美的莲花花灯之上。那盏花灯以粉色薄纱为瓣,淡黄色花蕊点缀其间,栩栩如生宛如一朵真花绽放在眼前。
盛芷兰满心欢喜地指着它说道:“二哥哥,我想要这个!”
盛长柏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望去,眼中流露出一丝宠溺之色,点头应道:“好,就依妹妹所言。”
紧接着,他也开始为自己挑选起花灯来。经过一番斟酌,他选中了一盏绘有翠竹图案的花灯。
盛长柏转身对摊主说道:“老板,就要这两个花灯。”
说完便从怀中掏出银子递给了摊主。拿到心仪的花灯后,两人又移步来到了旁边的另一个小摊处。
只见这个小摊摆放着纸张和笔墨,显然是供人们书写心愿之用。
盛芷兰与盛长柏各自拿起一支毛笔,蘸饱墨汁后,在纸上认真地写下了自己心中的愿望。
写完之后,盛芷兰抬起头,好奇地望着盛长柏,娇声问道:“二哥哥,你到底许了什么样的愿望呀?”盛长柏微微一笑,但并未直接回答她的问题,只是故作神秘地摇了摇头。
…………………………………………………………………………………………………………………………………………………
两人并肩缓缓地走到了河边,只见那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许多人正兴致勃勃地将手中精美的花灯放入河中。他们小心翼翼地避开人群,终于找到了一处相对安静的地方,然后蹲下身来。
盛长柏关切地对身旁的女子说道:“柔柔,小心些,莫要掉进河里去了。”他的目光始终停留在她身上,充满了温柔与呵护。
柔柔微微一笑,轻轻地点了点头,回应道:“放心吧,哥哥,我会小心的。”
接着,两人双手合十,默默闭上双眼,各自许下心中美好的愿望。随后,他们一同将花灯轻轻地放在水面上,看着它随着微风缓缓地漂向远方。
就在这时,站在不远处的另一个男子——顾延烨静静地注视着这一幕。
他看到盛长柏和柔柔之间那种亲密无间的互动,以及彼此眼中流露出的深情,心里不禁涌起一种异样的感觉。
不知为何,他越看越觉得这两人一点儿都不像兄妹,反倒更像是一对恩爱的夫妻。
顾延烨被自己这个突如其来的想法吓了一跳,他连忙用力地摇了摇头,又伸手拍了拍自己的脑袋,自言自语道:“哎呀,我到底在胡思乱想些什么呀?怎么可能呢!”
然而,尽管如此,那个念头却像生了根似的,在他脑海里挥之不去。
与此同时,盛长柏也留意到了不远处的顾延烨。他站起身来,朝着顾延烨微笑着喊道:“顾兄,你怎么不过来一起放花灯啊?”
接下来的日子里,齐衡对齐芷兰的好感与日俱增。
就在这一天下课之后,齐衡快步走到了盛芷兰的面前,略微有些羞涩地说道:“五妹妹,下课后可否随我一同前往竹林?我有一份礼物想要送给你。”
听到这话,盛芷兰不禁微微一怔,双颊泛起一抹红晕,轻声回应道:“这……这不太好吧。”她低垂着头,目光闪烁不定,心中暗自思忖着是否应该答应齐衡的邀请。
而此时,站在一旁的盛墨兰却插话进来,娇声说道:“这可万万不行!男女独处总归不妥,若是传扬出去,坏了名声可如何是好?依我看呐,非得让我陪着才行。”说着,她还得意地瞥了一眼盛芷兰。
齐衡一听,恍然大悟般拍了一下自己的额头,连忙应道:“哎呀,倒是我考虑不周了,确实应当如此。那就烦请四姑娘一同前去吧。”
见此情形,盛墨兰满意地点点头,表示赞同。然而这时,一直站在不远处的盛如兰也凑了过来,好奇地问道:“你们到底在说些什么呀?怎么这么热闹?我也要去!”
盛墨兰白了她一眼,没好气地回道:“吃吃吃,就知道吃你的糕点!一边儿待着去!”
被姐姐这般数落,盛如兰不由得撅起小嘴,一脸不高兴,但转头看到手中香喷喷的糕点时,又觉得美食当前,其他都不重要了,于是便乖乖地走到一旁,继续大快朵颐起来。
…………………………………………………………………………………………………………………………………………………
随后,一行三人再加上若干仆从,一同踏入了那片清幽宁静的竹林之中。
只见齐衡面带微笑地对身旁的盛家五姑娘说道:“五妹妹啊,听闻你写得一手好字,笔法精妙绝伦。依我之见,若是你用上这紫毫笔,定然能够书写出更为娟秀美丽的字迹来呢!”
然而,盛芷兰却轻轻地摇了摇头,柔声回应道:“多谢小公爷美意,但真的不必了。”
齐衡微微一怔,紧接着又开口劝道:“即便五妹妹此刻不愿使用,那也无妨。
只是这笔于我而言实在无用武之地,我向来对紫毫笔不甚喜爱。若五妹妹执意不肯收下,恐怕我也唯有将它丢弃喽。”
话毕,未等盛芷兰再次回绝,齐衡竟毫不犹豫地伸手将那支紫毫笔塞入她的掌心之中,而后迅速转身,拉着身边的小厮不为匆匆离去,很快便消失在了竹林深处。
望着手中的紫毫笔,盛芷兰不禁幽幽地叹息一声,转头看向自己的四姐姐,轻声问道:“四姐姐,这支笔我着实不想留着,不知四姐姐可愿意收下?”
只见盛墨兰一脸不解地看着柔柔说道:“柔柔,你为何不要这支笔呀?这可是一支极为珍贵难得的紫毫笔呢!再说了,这还是元若哥哥特意送给我的哟!你怎么能不要呢?”
她一边说着,还一边将手中的紫毫笔朝着柔柔晃了晃。
而此时的盛芷兰却是轻描淡写地回应道:“姐姐,我用什么样的笔都能够写出这般娟秀好看的字迹来,对这笔并无特别需求。何况嘛,我着实不太喜欢他,一看到这支笔心里就觉得烦躁得很,索性便想把它转赠给姐姐你啦。”
听到这话,盛墨兰不禁瞪大了眼睛,满脸诧异地追问道:“哎呀,妹妹,你怎么会不喜欢元若哥哥呢?要知道,他们家可真是好到没话说呀!
且不说元若哥哥本身对你一往情深、满心欢喜,单就凭他是齐国公府的独子这一点来说,将来你若是嫁入他家,必定会受尽万般宠爱呐!
还有哦,元若哥哥的母亲乃是平宁郡主,这位郡主可是出身自柴皇后一族呢!她自幼就在皇宫里长大,后来更是风光大嫁予齐国公。
如此一来,齐衡既有着尊贵无比的皇家血脉,同时又顺理成章地继承了齐家庞大的权势。
咱们齐家在整个京城当中那可是声名赫赫的名门望族,就连齐国公府在朝堂之上也是备受当今圣上所信赖的哟!”
…………………………………………………………………………………………………………………………………………………
盛芷兰一脸疑惑地看着盛墨兰,轻声说道:“姐姐,你怎么能如此笃定嫁过去之后日子就一定会好呢?”
盛墨兰扬起下巴,自信满满地回答道:“妹妹呀,这还用问吗?嫁到那家可是吃穿都不用发愁的!”
盛芷兰皱起眉头,摇了摇头,反驳道:“虽说确实是吃穿不愁,但你可别忘了,齐衡的母亲乃是平宁郡主。
这位郡主大人极其看重家族的前途与利益,一心期望着齐衡能够凭借婚姻获取到强大的家族支持,以便他能在朝堂之上稳稳立足。
而咱们不过只是区区六品官员家的女儿,而且还都是庶出之身,以平宁郡主那样高傲的性子,又怎会应允这样一门亲事呢?”
听到盛芷兰这番有理有据的分析,盛墨兰原本坚定的神色渐渐变得有些动摇起来。
过了一会儿,她像是泄了气的皮球一般,无奈地点点头,表示认同了盛芷兰所说的话。
然而紧接着,她又满脸不甘地嘟囔道:“难道咱们就只能嫁给一个平平无奇的平民百姓吗?我实在是心有不甘呐!”
盛芷兰轻声说道:“四姐姐,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吧,咱们先去林栖阁看望一下小娘。”盛墨兰微微颔首,表示同意。于是姐妹二人便一同朝着林栖阁走去。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第二天。这一天对于盛家来说,注定有些不同寻常。因为顾家二郎顾延烨即将与众人告别,返回宁远侯府。
当得知这个消息时,盛芷兰心中满是不舍,她快步走到顾延烨面前,娇嗔地说道:“顾延烨,你这才刚来没多久呢,怎么这么快就要走啦?”言语之中流露出浓浓的依恋之情。
顾延烨看着眼前一脸不舍的盛芷兰,微笑着安慰道:“芷兰妹妹莫要难过,我此次回去乃是因为宁远侯府有要事相商,不得不先行离开。不过你放心,待我处理好这些事务之后,说不定没过几日便能回来与你们相聚。”
听到顾延烨这番话,盛芷兰稍稍安心了一些,但眼中的离愁依然难以掩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