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这雷霆之刻,光复之时。
眼见中原即将杀回故地,夺回河山。
敌众丢盔弃甲,真正致命的刀,却从背后捅来!
“一旨随那金令至,三军随这调令息,却叹圣上是何意,要留金狗一喘息?”
校场中央,岳大帅跪接旨意。
使者傲慢,华裳贵履,趾高气昂。
比起这满身征尘岳家士卒,端的天上来人一般。
“汝乃宋臣,该听君令;兵乃宋兵,需听君言!
你叹官家是何意,足见你已有反心!
本使再问你一言,岳武穆!
这兵,你退是不退!这旨,你从是不从!”
来使甩袖凭望天,云履半步碾帅前。
其声赫赫威风动,其势咄咄逼人来!
岳元帅,两鬓斑。
异族畏之如虎狼,如今却遭阉人辱!
麾下三军齐悲苦,何曾想过淮水北渡之障,不是那被杀破了胆的金庭,而是背后软弱的朝堂!
世人皆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此刻方知,山也好,岳也罢,万里雄关,铮铮脊梁,抵不过烂到了根子上的朝堂!
岳将军此刻亦起身,遥望那淮水,亦看向那远处河山。
那是他的夙愿,是他的梦想。
手中的沥泉神枪,逐渐内敛的光芒。
是不遵君令,今日功亏一篑,还是北渡淮水,洗马黄河!
这一刻,台下极云关将士们看的心紧,只望元帅莫要迂腐!
杀来使,斩魍魉!
十二使亦缩着头,发着抖。
他们可从不觉得自己是反派,可这戏中的剧情,又在眼前上演,暗示性太强。
这令得他们又怕又慌。
“儿郎们呀……
且……听军令!”
这一声唱腔,重又长,似无奈的叹,穿透历史,扑在脸上。
“割地输金作儿臣,忍弃这淮北中原众黎民!”
“十年功业当真要一朝尽?”
“求和辱!覆巢恨!”
“只怕是这半壁江山!也被鲸吞!!!”
“金酋啊!贼!!!
奸佞啊!你等意欲何为!!!
圣上啊!你怎心忍!
故地就在眼前,臣愿舍身报国,民也归心似箭!
您怎相忍,于此乾坤将定之时,崩山倒岳!”
这声声泣,字字血。
苏瑾将前世戏曲精华揉杂,配合此界曲艺唱腔,早已博百家之长。
这恨,这不甘,这无奈,这英雄气短,被无限放大。
声动之下,拨的人心弦乱颤,唱的人泪流襟裳。
师吞齐听得咬住牙,似看到了史家曾经的绝望。
扶不起的社稷,佐不动的君王,即便她先祖全族欲以死报国。
大齐却不给他们这机会,反而亲自动手,屠了史家满门!
唐奇英看的攥紧了拳,眼中亦有泪光。
当日在忘仙楼他初听那《满江红》,便被其中气势所感,只觉能写出这词之人,定是他可以作为知己相交之人!
当初,他认为那人是苏瑾。
却随着与苏瑾接触的渐深,又觉得,这词背后的铁血,与那为天下社稷君王荣辱,愿奉献一切的厚重,不该是苏瑾能写出的。
如今,才知。
这词原来是苏瑾安排给戏中,一个名为岳飞的大元帅所写!
那少年布局布得竟那么早,那么深!
如今终于窥见其整个布局的全貌,即便是唐奇英,也觉出些毛骨悚然!
而冥冥之中,唐大帅也似有所感,该是真有过这么一个盖世英雄存在!
他该是自己的知己,朋友,志同道合的伙伴!
这人物,不像是虚构而出的!
那戏中的岳武穆,也的确才配得上这首词!
这生动的演绎,厚重的人物塑造,更在今日描上了悲情的色彩,一时间便也更显出那首《满江红》的韵味。
大帅知道,苏瑾便是要将这戏写给自己看的,那晚辈对他,实在用心苦良!
“岳武穆,你……该怎么选择未来的路?
是接受调令归朝么……”
剧情照进现实,这也是唐奇英目前遇到的情况。
虽然他早有了决断,却也想看看岳飞的选择。
故事的走向,没有符合观众们的预期。
标准的爽文套路开局,标准的爽文套路承接。
乃至,超级爽点大高潮眼见着就要来了。
起与承都非常到位,哪曾想却迎来了这么一个转折!
文大家发刀子的功夫深的可怕,大家都对后面的剧情有些害怕。
却又无比迫切的希望,能快些知道岳飞的结局。
一边恨,一边骂,一边追着看戏,眼睛一眨不眨。
而剧情,也在继续推进。
千军万马立刻回朝,这不是简单之事。
兵权需要交接,真让岳飞带着这么一支大军回都,宋天子怕不会被吓出尿。
众军不愿回,众将亦不愿回。
岳飞,又何曾愿意!
剧情里,一幕幕犹豫与纠结,一幕幕争取与无奈,将这支百战不殆,杀的不可一世金兵丢盔弃甲的岳家军的悲怆,唱的淋漓尽致。
随之而来,却是从大宋都城发来的一枚又一枚金牌。
催命一般!
发钱粮时,朝廷不积极,能少就少能扣就扣。
赏军功时,朝廷不积极,能装傻就装傻,能不给就不给。
岳家军内部的奖赏,都是靠收复失地之后,由他们自己夺回的土地用作封赏的。
这,似乎也触动了大宋朝廷那颗敏感的心脏。
这样做,或许是不对。
可朝廷补给但凡到位,至少保证个最基本的攻击,这支大军又如何选择这种危险的自给自足之路?
而现在,他们发军令召回岳飞之事,却执行力极高,异常积极!
终于,随着第十二枚金令的发来,第十二位天使也自大义凛然。
“朝廷天军已备,便防大帅不臣!
淮水不可北渡,大帅可想抗旨!
岳元帅呀!您听咱家讲!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且随本使归,北伐还有望!
天子亦爱你之才,莫因不甘铸大错!”
这,便算是连哄带骗了。
剧情里,苏瑾一次次玩着钓鱼的把戏。
眼看要将岳武穆写到下定决心,抗旨北渡了,却又被接下来的一道道金牌给阻住了行为。
这一次又一次的情绪拉扯,看的观众想骂娘。
对朝廷的无耻与谩骂,渐渐的更是止不住。
大家都疑惑,明眼人都看得穿的来自朝廷的把戏,岳元帅为何看不穿!
而最终,大家最不愿意看到的剧情,还是上演。
随着第十二道金牌来到,岳元帅终于接受了现实。
他那两鬓的斑白,也似两柄雪亮的刀,耀得观众眼疼,亦刺得他们心疼。
至此,这场悲剧也迎来独属于它的高潮。
接下来的剧情,更是快到让人目接不暇!
元帅卸兵权,雄军拆离散,待得返京日,将军下狱时!
朝堂定其罪,死字罪当前。
元帅清廉满正气,该有何罪令其死?
朝堂论不休,恶臭溢金銮。
最终成三字。
名曰:
莫须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