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的一番话,看似说的十分有道理,但也充满了偷换概念之嫌。这点小伎俩自然瞒不过昌南大学的几个学生。
大学里日常的活动中,辩论是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例如鸡蛋是圆的这种话题都会分出正反两方来讨论。于是你看吧,说得都十分有道理。
古时候更有“白马非马”这种流传千古的话题。
但对方也是重点大学的优秀学生,岂能在这几句话中就败下阵来?想跟老虎打架至少也得是狮子,或者是有野心的其它猛兽,区区野狗借它两个胆子也不敢和老虎放对儿。
“呵呵!”
昌南大学最开始的那个学生冷笑两声,继而说道:
“你怎么知道我们的发言没有经过求证?还是说你所说的观点经过求证以后就是对的?是,有我们昌南大学的教授参与准确度应该很高,可谁又能保证教科书上的观点百分百正确呢?
告诉别人书中的观点是正确的,又告诉别人尽信书不如无书,这不矛盾么?表里如一么,你们事事都以书中的要求为准则了么?
还有,滕王阁几经损毁又多次重建,可那又怎么样呢?哪一次重建不是尊重古代建筑风格来的,通过观察,我们一样可以看到古时候的建筑风格,并了解其中建造风格形成的原因。这也是求证历史的一种方式啊。”
这个人显然口才很好,说出来的原因很有针对性。
李云点点头,基本认可对方的观点,但不代表认可对方的行为。于是也简单地反问道:
“你说了这么多,可也没有说明你们的观点是什么,按你所说,都没有定论求证的情况下,大家难道不信教科书,反而信你这些没有实际理论支撑的观点?所以,我想知道,你的结论是什么?”
那人显然愣了一下,自己这么有话题性的发言,居然没有将对方拐歪,然后顺着自己的话题进行讨论,还在坚持刚才所说的话题。
无奈之下,只好轻咳一声,利用这个机会,脑海中迅速整理思路,也就是在这么一会的时间里,脑海中突然灵光一闪,于是故做平和地说道:
“我只是给你一个消化的时间,至于结论还没有说完,当然,如果你全部理解了,我也不用长篇大论摆事实讲道理那般给你讲解,至于听不听的明白那是你们的事。”
“愿闻其详!”
“哼,历史是之前就发生过的,我们学习过程中,大胆求证,小心推理也是严谨的组成部分,至于你说我们做的诗,不好意思,那只是文字上的一点展现,为的是让大家更能理解,而不是你所说的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这种听起来很美,实际上属于无病呻吟,空虚无物的诗句。
当然,你们是文学系的,喜欢在文字中夸大一些也可以理解,但文学与历史是两回事,我们用到文学时是为了传承,你们用文学时是为了伤春悲秋,本就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我最终的结论是你们好好玩你们的文学,尽管尽情地务虚,我们学我们的历史,总结前人经验,我们使用文学可以更好的传承,你们在这里大言不惭地说历史,就是误人子弟,让后来的学子们多走了不少弯路,我们有义务对你们进行纠正,而不是你们认为我们刻意地营造这种氛围。记住,历史是严肃的话题,我们只是不允许你们肆意扭曲。”
这家伙越说越激动,脸上还刻意摆出一副为了真理刚正不阿的表情。着实引起了围观群众的一阵叫好声。
李云却也不恼,轻声说道:
“历史是一门独立学科我们不否认,可多少历史是由你们口中所谓的文学传承下来的?你随便利用文字就能扯到文学传承,我问你,你刚才所谓的诗有多少人牢牢记住了?我随便说了两句,不说别人,连你都记在心里,谁更有传承意义?这个建筑有没有历史你们说的算,能不能传承下去,则由文学说的算,做为华夏最悠久的一门学科,也不容你这样轻视和诋毁!”
杨小辉拍手叫好,不是李云的发言有多精彩,而是昌南大学的学生们自以为看透了李云偷换概念的伎俩,却不知道,那只是李云放出的疑云,其真实目的已经达到,那就是将他们以历史为由头的话题转移到了历史与文学的对立面。
这样,再讨论起来才有优势,说到辩论,谁能是文科生的对手呢?
果然,李云的话引起了对方不屑的嘲笑:“呵呵,这位同学,话从你嘴里说出来,总有一种卫道士的感觉,历史的传承跟你们文学有什么关系?”
“只有优美的文字才能让人感兴趣,有人感兴趣才会有人愿意去学,主动去学,而不是冷冰冰地陈述,你们研究历史难道不是因为某一件事爱上了历史才去学习的?当然,你们如果说不是,单纯的是分数不够,接受调剂才学习的历史就当我没说,可如果是这样,你们就是以一颗功利的心在这里达到利于自己的目的,可不就是口是心非么?”
李云开启了辩证法,两头堵,非要把他们逼到死胡同,让他们说出自己一直想要得到的话。
“有功利心也好,没功利心也罢,事实就摆在那里,无论你怎么说也改变不了历史是一门独立学科,他的发展过程中文学只是旁观者,不能因为你见证过就证明你参与过,就说历史的发展你们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当然,嘴长在你身上,你想怎么说是你们的自由,我们听不见就算了,可我们听见了,就不允许你们用这种碰瓷儿的方式蹭历史文化的热度!”
这家伙说的义正辞严,一副凛然不可侵犯的神圣模样,如果身后再长出一对翅膀,这家伙站在那里都得发光。
李云见郭旭手里捧着笔墨纸等工具到了楼下,感觉时机成熟,当下就决定引发最后一击。
再上前一步,用手指着周围道:“我从来没有否定过你们历史人传承的功绩,但我却认为历史的传承中文学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就拿这个滕王阁举例,国家推进华夏文化建设,这座滕王阁才变得游人如织,可对面的那条街简单的一个泼水节就将这里的游客抢走了十之七八。这说明什么?光靠历史,滕王阁上不会有人光顾,国家的推动,才让这里迎来了短暂的辉煌,可只需要一点点外力,就能让国家的推动效果大打折扣,这就是没有文学参与的后果……。”
这一次,昌南大学的学生们忍不住了,直接打断了李云的话。
“既然你们这么认为,那么就请你们给这滕王阁创作一部文学作品,把那边泼水节的游客吸引回来。如果不能,请你们离开这里,滕王阁不欢迎你们这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