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太后的宫殿离开后,朱翊钧便去了李太后的宫殿请安,就像是例行公事一般,没有多少的感情在里面……
母子相处的非常别扭。
自从李文贵的事情暴露后,两个人对话,交流显得很是客气,客气也被称之为外套……
两宫皇太后都请完安了,朱翊钧本想着去坤宁宫用膳呢,可走了半路,陈矩快步赶到,西北紧急军情到京,兵部尚书方逢时正带着急报在乾清宫外候着。
朱翊钧闻言,只能先行返回乾清宫。
在路上的时候,还一直想着西北能有什么紧急军情。
难不成,自己让麻贵将他儿子的头颅交给俺答汗,惹怒了这老小子,让他大冬天都发兵犯境了吗。
等到朱翊钧赶到乾清宫的时候,便远远见到方逢时的身影。
而方逢时看到皇帝带着一众随从走来的时候,赶忙行礼。
“方爱卿,免礼。”朱翊钧到了跟前道:“说,什么西北军情……”
“陛下,陕西都司八百里加急,盘踞在河套的鄂尔多斯部在西北动兵,他的部落首领,库图克图彻辰洪台吉率领着一千二百余名蒙古骑兵突然南下,凉州数个村镇被洗劫,嘉峪关守备寇淮委带军追击,与库图克图彻辰洪台吉在灵武交战,未获大胜,只能任由鄂尔多斯部退回河套……”
朱翊钧闻言脸色骤冷:“未获大胜,哼,说的倒是好听,那不就是败了吗……陕西都司,朝廷养着八万人啊,马匹两万,一个小小的鄂尔多斯部人口不过五万,竟然敢长驱直入……你是兵部尚书,你觉得朝廷该怎么决策。”
“陛下,鄂尔多斯部只是一个小部落,若是朝廷下决心动兵的话,甘肃宁夏二卫即可,朝廷也无需调兵遣将,但……鄂尔多斯部虽不依附土默特部得俺答汗,但与他们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若是朝廷有意进军河套,只怕俺答此人,不会坐视不理……战事可能旷日持久啊……”
朱翊钧是越听,眉头皱的越紧。
这个方逢时啊,真的是一个会带兵,会打仗的文官翘楚吗。
怎么,那么软。
“俺答此人,他们早就跟察哈尔部的人,一道侵犯我大明辽东了,方爱卿啊,你的腰板,要挺直一起……鄂尔多斯部必要血债血偿……“
朱翊钧把基调定下之后,回头看了一眼冯保:“给宣府的副总兵麻贵下旨,让他火速入京……”
冯保闻言,赶忙点头应是。
山西省内三个重镇,兵部登记造册的士兵有二十六万,战马十万余匹,而陕西都司地大,包括后世的宁夏,陕西,甘肃三个省的大部,但守备兵马才十二万,战马三万多匹,这还分散在如此庞大的边境城池中,面对鄂尔多斯部的突然侵扰,肯定是吃大亏的。
而此时朱翊钧就想着召见麻贵,让他担任陕西都指挥使,宁夏总兵官,此时亲召,面授军机。
麻贵出身西北,与此时的延绥副总兵董一元,宁夏参将马孔英,以及一干甘肃本地的汉人将领都相识相知,而且陕西的很多将领都是从山西镇过去,他前往陕西担任指挥使,宁夏总兵官,地方上也不会有什么排斥……
现在的河套,可已经不是大明朝的河套了。
在另外一个时空,万历三大征之一的,宁夏之役,旷日持久的原因就是哱拜父子在宁夏起兵,并联合来自河套的蒙古部落势力,才让这场战争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结束。
而早一些的在宁夏做好部署,对河套的蒙古部落进行打击,让他们不敢再河套地区游牧,定居,那么这场让大明朝伤筋动骨的战争,便有极大的可能得到避免,当然,造成这场宁夏之战的罪魁祸首哱拜父子,朱翊钧也会让麻贵多多注意,若是察觉有了异心,直接处决……
原本,朱翊钧都想着对河套动手呢,没成想,鄂尔多斯部先下手为强了,正好也给了大明一个动手的借口……
方逢时退下后,朱翊钧便返回乾清宫内,不久,御政学士将这个月的考成总述送来,朱翊钧看到了中午,正欲传膳之时,忽然想到,他还没有与为自己生下龙凤胎的王喜姐说过话呢,昨夜进去探视,她太过劳累昏睡过去了……
想着这些,朱翊钧便离开了乾清宫,前往王喜姐的宫殿,看望自己的两个刚刚出生的孩子,顺便好好的宽慰一番大明朝后宫的”功臣“。
朱翊钧踏入王喜姐的寝宫,宫女们纷纷行礼,他挥了挥手,示意她们不必多礼。
王喜姐正坐在床上,怀中抱着刚出生不久的皇子,脸上带着温柔的笑意。
见到朱翊钧进来,她想要起身。
朱翊钧快步上前,扶住她的手臂,柔声道:“不必多礼,你身子还未恢复,好好休息便是。”
他说着,目光落在她怀中的婴儿身上,眼中满是慈爱。
他伸手轻轻摸了摸孩子的脸颊,低声问道:“孩子可还安好?”
王喜姐微微一笑,点头道:“陛下放心,孩子一切都好,太医刚走,说是身子骨健壮得很。”
朱翊钧听着,又看向一旁摇篮中的另一个孩子,那是他的女儿,他走过去,轻轻摇了摇摇篮。
“这些日子辛苦你了,朕忙于朝政,未能时时陪在你身边,心中实在愧疚。”
王喜姐摇了摇头,温声道:“陛下为国事操劳,臣妾怎敢有怨言,只要陛下心中记挂着我们母子,臣妾便心满意足了……对了,陛下……”
朱翊钧看向王喜姐,等待着她的下文。
王喜姐停顿片刻后,才开口说道:“皇后,与长公主那边,陛下可要常去,臣妾这里,有太医,宫人服侍就可以了。
王喜姐内心恬静,不喜争斗,此时她为皇帝生出龙凤胎,除了高兴之外,还有一些忐忑,因为她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对自己非常不错的皇后。
皇后没有生出儿子,她却生出了皇长子,而且最尴尬的是自成祖皇帝迁都北京以来,嫡长子继承的,只有三人,分别是,仁宗皇帝,宣宗皇帝,武宗皇帝,除此之外,全是长子继承。(英宗皇帝属于母后弯道超车,孙太后不是大明门抬进来的原配皇后)
朱翊钧听完王喜姐的话后,当然也明白她的心思,笑道:“皇后乃后宫之主,是朕的妻子,朕自然会多关怀与她,不过,你这,朕也要常来的,别多想了……”
别多想了。
朱翊钧说的时候没有什么深意,可在王喜姐听来,却是暗示自己……
按照产婆所说,女儿最先出生,皇子次之,所以,摇篮中的公主是二公主,而王喜姐怀中的孩子是老三……但却是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