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发现让小李更加坚信,这些空箱子背后一定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他们决定不放过任何可能的线索,于是几个人齐心协力,将所有的箱子都搬了出去,希望能在箱子之外的地方找到答案。
在彻底检查了所有的箱子之后,小李的目光落在了仓库最里面的侧墙边。那里有一个之前没有注意到的旋钮,它被巧妙地隐藏在了不起眼的角落里。小李走上前去,小心翼翼地拧动了这个旋钮。随着他的动作,一个隐藏的门缓缓打开,里面竟然是一间配电箱室。这个发现让小李和他的队员们感到惊喜,他们意识到,这个配电箱室可能就是他们这次搜寻行动的关键所在。
他原本以为自己所面对的是一个灯光控制系统,因为在这间仓库里他们始终未能找到任何灯光的开关。这间仓库似乎从来就没有被使用过,给人一种荒废已久的感觉。仓库内部昏暗,只有从屋顶的裂缝中透进来的微弱光线,勉强能够让人辨认出周围的环境。
于是他便尝试性地将电闸推上去,紧接着便听到了一阵“嘎嘎嘎嘎”的声响。这声音来自他的脚下地面以及两边的墙壁,它们整体缓慢地向下斜落下去,仿佛是一个巨大的机械装置被激活。他感到地面在微微颤动,墙壁上的灰尘和碎屑纷纷落下,整个空间似乎都在为即将展现的秘密做准备。
经过了几分钟的缓慢下降,他站立的地方终于稳定下来,而原本二十多米长的仓库竟然变成了一条巨大的斜坡。当他站稳脚跟时,面对最里面的,是一个庞大的地下仓库。当仓库落到实处的那一刻,整个地下仓库顶上的防爆灯光同时亮起,照亮了这个神秘的空间。灯光闪烁着,将仓库内部的每一个角落都照得清清楚楚,显露出一个隐藏在地下的巨大军事设施。
这个地下仓库的规模之大令人惊叹,上万平方的面积内,架子上顺序地码放着各类航空炸弹。几十辆崭新的叉车停在宽敞的通道边,而仓库的内部支撑柱全部是坚固的钢结构,显得异常稳固。每一个架子都经过精心设计,以确保这些危险的武器能够安全地存放,同时便于快速取用。
小李不禁发出感叹,他意识到这个倭国的魄力真是令人难以置信,他们竟然建造了这样一个庞大的地下弹药库。这个设施的规模和复杂性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他开始怀疑这是否只是冰山一角,还有更多类似的秘密设施隐藏在其他地方。
为了彻底了解这个仓库的全貌,十一个人在仓库里仔细搜寻,最终找到了几个隐蔽的出口。当他们扳动电闸,走出地下仓库时,才发现,原来另外几个仓库的大门,通向的都是停机坪。这些停机坪被巧妙地伪装成普通的仓库,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才会显露出它们的真实用途。
他们意识到,他们的叉车可以将航空炸弹直接运到地面,然后就可以装到轰炸机上。虽然这个机场平时并不停放轰炸机,但一旦发生战争,轰炸机可以迅速降落到这里,补充弹药后立即重返战场。这个设计巧妙地将机场的防御和补给能力最大化,确保了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响应。
小李仔细计算了一下,他估计这里的弹药起码有一万吨。他还发现了很多进口自米国的航空炸弹,甚至发现了原来刘英用过的那种燃烧弹,竟然有一千多吨。不过让他感到意外的是,这些燃烧弹竟然都是倭国自己制造的,这让他对倭国的军事工业能力有了新的认识。显然,倭国不仅在军事战略上有着深远的考量,在武器制造方面也展现出了惊人的自主创新能力。
当小李叙述完这个发现,苏英高兴地说:“小李,我为你请功,这可解决了我们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通讯员,立刻向总参谋部发送电报,告知总参谋部,我们在东经机场的地下仓库中发现了近万吨的航空炸弹。因此,我们可以停止向东经机场运送更多的航空炸弹了。现在,应该将大板的航空炸弹直接运回国内,或者直接在战场上消耗掉。”
她并不知道的是,已经有二百架满载航空炸弹的运输机从大板机场起飞,直接飞往东经机场。这些运输机携带着大量的致命武器,它们的飞行路线和时间表都是经过精心规划的,以确保能够准时抵达目的地。
刘铮在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下达命令,指示这批航空炸弹转运至釜山机场备用。他清楚地意识到,这些炸弹如果能够妥善使用,将会对敌方造成巨大的打击,从而改变战场上的局势。
当东经内卫司令部的人员来到内卫旅团的军营时,他们看到的是一片满目疮痍的景象和熊熊燃烧的大火。这场大火不仅摧毁了军营的设施,还让许多士兵失去了生命,这是一幅令人痛心的画面。
就在他在司令部听到旅团这边发生爆炸的时候,无情的炸弹已经落在了卫戍旅团的头上。连续的爆炸声响起,将许多军营的营房夷为平地,到处都是残肢断臂,这就是战争的残酷性,还未与敌人正面交锋,就已经灰飞烟灭。
投完炸弹的轰炸机,对于轰炸的效果并不满意。然而,所有的航弹都已经被投掷完毕,不甘心的飞行员驾驶着轰炸机绕回一圈,进行超低空飞行。同时,轰炸机上的十挺机枪持续释放着子弹,直到最后一颗子弹打完,才顺势拉起飞机。飞行员们知道,尽管他们已经尽了最大努力,但战争的残酷性意味着他们可能很快又要执行下一次任务。
这时候的军营已经燃起了大火,火借风势迅速蔓延开来。由于军营中大多是木质建筑,一旦火势借助风力,就变得难以扑灭,更何况已经没有人能够站起来扑灭这场大火了。火焰吞噬着一切,将曾经的家园变成了废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