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自身说成是百姓,也是惯用伎俩了。
以民之身,请官府出手护佑他们这些良善百姓,破除对他们不利之事。
都是驾轻就熟,熟能生巧的老手段了。
“王兄说得正是!”
“正神却行邪事,此风不可长!”
“我等士族都盼着天下安宁,偏却有人不肯!”
“乡间野妇,不知法度,随意杀人,长此以往,如何是好?”
“是呀!百姓们人人自危,田地荒废,定然是要影响收成的!”
“哎!说来可怜,今岁怕是又有不少人家,要吃不饱肚子了!”
王家主打了头阵,跟着来的其他家主,自然也要为了自身的利益冲锋,纷纷跟着附和。
一个个说到激动之处,竟然颇有为民请命的架势。
被中年人搀扶的老者,甚至于都湿润了一双老眼。
仿佛真是为了百姓们的困苦生活,不得不来找上令人畏惧的刺史,豁出老脸,为他们请命而来。
与之相比,他身侧的中年人,就显得有些……面嫩了。
到底是拿不出和父亲一样的无耻嘴脸,但也不由留了心,在心里默默记下,打定了主意要好好学。
他们表演的正高兴,互相之间打着配合,眼看着就能将局面往想要的方向,再推进一些。
最好能将秦刺史逼到不得不出来。
只要秦刺史出来,他就不得不面对抉择。
要么就得成全他们的为百姓请命的高义;
要么就要成为不顾百姓死活,一味谄媚逢迎神灵的昏聩贪官!
当然,王家主为首的几家人,很希望秦刺史选择后者。
这样他们就能将这个狠辣的,不肯和士族同享太平的不识抬举者,从灵州轰走。
然后风风光光的从城外,搬回来了。
如今的灵州城,可比一年前繁华的多。
看看这些在城里的庶民,一个个面色红润,衣服上补丁都少了。
可见积攒了不少钱财。
秦刺史挖他们的血肉,喂饱了这些贱民。
他们回来,自然是要连本大利的收回来!
还要将那被供奉的白娘娘,从神位上扯下来!
虽然在不足一年之中,他们各家在城外,也收拢了不少无人耕种的土地,可有白娘娘庙在的地方,他们却伸不进去手。
白娘娘不收大笔钱财的供奉,却有大把钱财扔出去。
又是修路,又是修粮囤,还准许孩童在庙里上幼学。
大一些庙里,还有个叫图书馆的地方,引得不少学子过去,给那些农户的孩子上课。
有了那些粮囤,有了好走的路,他们要买田都困难了许多。
手段也不敢多用。
那些穷书生虽然没什么见识,可识文断字多少会聪明一些。做得多了,难免被看出端倪。
贫贱乡农只要饿不死,是不肯卖田的。
连儿女们都卖的少了。
最可恶的是,生了病,也能去娘娘庙!
那娘娘庙里还有医书!
穷书生去人数多了,总有些聪明的,对着医书就能给人看病,他们还能教那些贱民找草药!
寻来的草药炮制了,积攒起来卖到灵州城,还没有人压价。
因为灵州城的白娘娘庙,有一口灵泉水井。
传闻水井里住着井龙王!
如今城内所有的药店,都要用这口井的井水来合药。
而若是做了欺压良善的事,就不能从这井中打出水来。
此传闻真假不得而知,但无人赶去冒这个险。
行医坐堂,多少得爱惜羽毛。
药铺要长久经营,更不能背着恶名。
更何况,这灵泉井声名远播,使得他们的成药畅销附近数州之地,大家都赚了不少。
相比之下,不过是收药材的时候给个公道价,又算得了什么?
这帮没有节操底线的药商!
由于秦刺史之前的出手,王家为首的一些世家大族,在城内的名声臭了,医馆药堂这样的地方,是最先关门的。
所以这笔财,他们谁都没赶上。
于是没少骂这些奸商。
此时,看着局面大好,郑家家主不由想到,等刺史和白娘娘庙都倒了,这庙中的水井,他家定是要多占些的!
倒不是用来佐药。
是用来养牡丹花。
牡丹花要更挣钱!
那帮没有见识的小药商,懂得些什么?
无论是大周还是在大唐,京都之内近些年都流行簪花,尤其是牡丹花。
富贵娇美的牡丹,一朵上品能卖到百贯!
郑家主盘算着占据灵泉井,心中想着,其他人定然也没闲着,不知惦记上了何处。
这时候,突然他耳边突然听到一个声音。
“……好像是在骂人?”他不禁一愣。
其他家族的主事,肯定也都听见了。
因为大家竟然全都仿佛被试了定身法,住了口。
那声音是从哪里来的?
“莫不是,有鬼?”
“哪里有鬼?就是真有,也是你们这群贪婪鬼!”
那个声音又说话了!
这次众人发现,声音是从一侧的石狮子上传来的。
不禁全都扭头,看了过去。
就见那石狮子的头顶,趴着一个四脚蛇模样的东西。
它周身环绕着淡淡的灵光,宛如初升旭日下的露珠,晶莹剔透。
此时昂着头,鄙夷的看着他们。
又骂了一句:“一群嫑脸的!”
“看什么看!没见过井龙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