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河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熊循大方的摆了摆手:“自然可以。”

“只不过我才誊抄了一半,你得等我一会儿。”熊循说着伸了伸腰杆,又接着趴在地上抄写起来。

诸葛亮倒也不着急,便是先跟着管家去后堂阅览《书仪》去了。

到了后堂,管家拿出几卷用锦袋装着的竹简,交给诸葛亮。

诸葛亮双手接过,小心取出其中的竹简,摊开品读起来。

这《书仪》并不是一本专门的书。士大夫私家关于书札体式、典礼仪注的着作,或是研究儒家六经之一的《仪礼》的注书,都会取名为《书仪》。

《仪礼》即《诗》《书》《礼》《易》《乐》《春秋》中的《礼》。

简而言之,《书仪》就是士人们读了《礼》后,对书札体式、典礼仪注、春秋礼制的心得体会。

所以一般人写《书仪》,也就一两卷,最多不超过八卷,但诸葛亮听说谌礼居然写了足足十二卷,不免有些好奇,这才特来拜访求问。

“诸葛公子,这十二卷我都给您取出来了。您要看就在这后堂慢慢看,需要茶水糕点什么的您再给我说。”

“前堂还有诸多来客,我就不在这里陪公子了。”

管家接过仆人端来的茶水糕点,放在案几上。

“叨扰了。”诸葛亮回了一礼,那管家便躬身退了出去。

诸葛亮不习惯席地而坐,便是直接捧着竹简,津津有味读了起来。

“唔,还不错,前三卷是自己对于《仪礼》的注释体会,又三卷是对郑玄注释的附注。”

“后六卷则是对其他大家注释的附注和批驳,啧啧啧,真不错!”

“此书对百家礼仪之说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确实不简单!”

“素闻谌功曹一心研究《仪礼》几近着魔,连自己名字都改为了‘礼’字。今日观其二十余载的心血,果然一点也不夸张!”

诸葛亮一目十行,又有过目不忘之能,不多时,已是看完了前三卷。

不由得咂咂嘴,颇感意犹未尽,便是要寻找下一卷继续看。

“诸葛老弟,原来你躲到这里来了,害我一通好找!”

熊循双手举着摊开的竹简,走到了诸葛亮跟前。

“这就是那《豫章赋》吗?”诸葛亮拿起第四卷《书仪》,余光扫了一眼竹简。

熊循将摊开的竹简小心翼翼平放在案几上。

“正是!”

“你要誊写的话,就拿我这份誊写吧。”

熊循看到诸葛亮手上拿着一卷竹简,还以为诸葛亮也要抄《豫章赋》。

“不过你得注意点,这上面的笔墨还没干,可别蹭到上面的字!”

“这篇骈文,造词绮丽,字字千金,可不敢给我蹭坏了。”

见熊循说的夸张,诸葛亮的好奇心也彻底被勾了起来。

走到案几前,诸葛亮正要拿起竹简来看,熊循却又反悔了,抢先一步护住自己的竹简。

“算了,还是我读给你听吧。”熊循说着便是拿起了竹简。

诸葛亮微微一笑,并不介意这熊循小气,便是席地而坐。

“如此,亮也就洗耳恭听了。”

熊循也清了清嗓子,直接念起来: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熊循刚读了个开头,诸葛亮立马皱起了眉头,摇了摇头:“这写的什么乱七八糟的,洪都又是哪里?”

“为了工整对仗,就乱编乱造!”

“你别着急,虽然我也觉得开头这句有些莫名其妙,但从第二句开始就立马不一样了!”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诸葛亮虽然还皱着眉,但却微微点了点头:“这两句倒勉强能看得过去,这作者倒也算得上是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之人。”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此时的诸葛亮却是沉吟不语。

……

“披绣闼,俯雕甍……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熊循读到这里,已然陶醉其中。

诸葛亮也忍不住拍案叫绝道:

“果真是文采斐然!”

熊循被吓了一跳,诸葛亮忙歉声道:“打扰了!不要停!”

“请熊公子继续!”

“……”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听到这一句,诸葛亮再也坐不住,矍然起身,双目紧紧盯着熊循。

他和叔父诸葛玄,又岂不是失路之人、他乡之客呢?

此作者,绝非一般人也!诸葛亮心中暗道:我一定要认识此人!

熊循早已再次陶醉于文章之中,并没注意到诸葛亮站了起来。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诸葛亮抚掌赞道:“好一句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好一句‘不坠青云之志’,好男儿志当如此!”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熊循此时每读一句,诸葛亮就连连点头。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蔡邕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熊循撇了一眼诸葛亮,心中有种莫名的爽感。

就好像小伙伴之间,其中一个带另一个见到了大世面一样。

这个诸葛家的公子,年龄比自己小两三岁,但却总是一副宠辱不惊的样子。

今天能让他露出这副长见识的表情,也是值了!

“耀,七尺男儿,世受天恩。无路请缨,等终军弱冠之年;有怀投笔,慕光武力挽狂澜。”

耀?谁人之名曰耀?

诸葛亮脑中闪出一丝亮光,瞬间想到了某个人。

“……非周公之吐哺,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等到熊循吟诵完,诸葛亮立刻开口问道:“作此骈文者,可是汝南袁氏袁耀?”

熊循点了点头:“正是袁家大公子,袁大扬威将军也!”

“听我父亲说,袁将军昨天可是六步成文,出口成章!”

“这篇《豫章赋》,只是几盏酒的功夫,就一气呵成了!”

“难怪人家年方及冠就举了孝廉,我等哪怕再读十辈子书,也不及人家万分之一呐!”

仅仅一天时间,袁耀出口成章、文采斐然之名,就是传遍了南昌读书人圈子。

虽然此文立意悲远,并不是单纯写景。但文章毕竟以豫章之景起笔,若是传之于世,必然大大提高豫章郡在天下的知名度。

所以读过这篇文章的豫章士子,无一例外,都对这篇《豫章赋》赞不绝口,自然也对袁耀有着极佳的印象。

听着熊循对袁耀夸不绝口,诸葛亮只是默然。

只是在听到“举了孝廉”时,诸葛亮的嘴角忍不住抽搐了一下。

接着诸葛亮也是想起了今早发生的事,自己当时貌似还评价这个袁耀“不知诗书”来着。

想到自己一向秉持谦恭之道,却也犯了自以为是的毛病。

诸葛亮脸上红一阵白一阵,连忙将手上的《书仪》放到了案几上,走出了外堂。

正好遇到谌府管家,诸葛亮忙将其拉住。

“请问府中还有无空白竹简,借小子一用!”

谌府管家立马就猜到了诸葛亮要做什么,笑道:“实在抱歉,诸葛公子,谌府现在最缺的,就是空白竹简!”

“府上的竹简,昨天就被来客用光了。”

见诸葛亮抬腿就往外走,管家忙道:“其实也不是谌府缺竹简,一夜之间,整个豫章城卖竹简的都售罄一空了,诸葛公子出去找也是白费功夫。”

诸葛亮停下脚步,回头看了一眼前堂还在誊写的众人,其中不少人都是拿着珍贵的布帛在誊写。

而且这些人抄写时极为一丝不苟,一有错字,这些人立马扯烂重写。

诸葛亮知道,对于这篇文章来说,完全担得起“字字千金”之名。

罢了,反正自己过目不忘,回去默写一遍也行。

诸葛亮返回后堂,熊循还在捧着他誊写的那份,端的是爱不释手。

诸葛亮便是凑到熊循背后,默默又看了一遍遣词造句,忍不住再次赞叹道:

“袁大公子,真乃天纵之才也!

“亮不识人,实有大错!若能见之,实乃三生有幸也!”

诸葛亮不再在谌家逗留,便是直接出了谌家,返回了太守府。

至于什么十二卷《书仪》,此时已完全被他抛之脑后了。

刚到门口,却正好碰到了自己叔父诸葛玄,还有南昌县王县丞,两人并马而行,走到了府院门口。

诸葛亮立刻让车夫停下,让诸葛玄先行下马。

却见诸葛玄一脸的怒气冲冲,而旁边的王县丞,还在旁边喋喋不休着什么。

诸葛亮站在路旁恭敬行礼道:“叔父安好。”

“嗯。”诸葛玄重重应了一声。

想到袁耀,诸葛亮立马补问了一句:“叔父可见到袁将军了?”

诸葛玄扭过头,一甩袖子,没好气道:“见他?”

“本公为何要见他?”

“他都要分本公的郡县了,难道还要本公上敢着去拜见他?”

诸葛亮很少见诸葛玄发怒,立刻拜道:“是侄儿乱语,请叔父莫要动怒。”

诸葛玄此时心情烦躁,也是顾不得安抚侄子,扭头便是自顾自进了太守府。

诸葛亮轻叹一声,虽然他一眼看出自己叔父今天没能拜见袁耀,和那个王县丞脱不了干系。

而且貌似自己叔父,和那袁耀有了矛盾。

虽然隐隐感觉到此事有些不对劲,但诸葛亮还是将心中所想压了下去。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做儿子的不该妄议父亲的事情,这是父亲诸葛珪死前,教给诸葛亮最后的人生道理。

诸葛亮这辈子也不会忘记父亲临终前的谆谆教诲。

“虽然为父不久于人世,但只要你记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理,那么不管以后谁承担养育你的责任,谁做你的养父;也不管你长大后为谁效忠尽力,只要恪守本分之道,那就对得起所有人!”

……

回到太守府,诸葛亮立即从自己房中找出一卷空白的竹简,将《豫章赋》一字不差地默写了一遍。

这一遍默写,又和听人诵读、用眼观阅有不同的感受。

“这写一遍,方知此文遣词造句是多么文从字顺,抒情立志是多么的酣畅淋漓,实在是一篇近乎完美的骈文呐!”

不知道逐字逐句看了多少遍,诸葛亮始终还是觉得有些别扭。

于是又提笔,哗哗几下,把文章开头的“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改成了“九江故郡,豫章新府”。

改完后,诸葛亮满意地点了点头:“如此,整篇文章就完美无瑕了!”

诸葛亮捧着墨迹未干的竹简,也是爱不释手起来。

又是自己诵读了好几遍,陶醉于其中意境之中。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就凭这一句,足以胜过许多只知堆砌辞藻,空谈无意的所谓骈文佳作了!”

“真想见识一下,此人到底胸怀何等雄心壮志!”

“汝南袁氏海内名门,前有四世三公,今有二袁称雄,将来还有此后继之人,唉,这对天下来说,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少年诸葛亮最后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

《豫章赋》的余波很快就席卷了南昌全城,甚至城外荆州军刘磐营中,也是出现了《豫章赋》的抄本。

“将军,您让我盯着各大宗族的动向,我等都在盯着。”

“这两日,各姓各族的子弟,都疯了似的,全都在抄写传颂着这篇文章。属下认不得几个字,只能是拿给将军您看了。”

刘磐拿着探子从城内搞回来的《豫章赋》抄本竹简,粗略看完,便是扔在了一旁。

“一篇骈文而已,写得再好也不过是士人之见罢了!”

“让你盯着诸葛太守,他最近有没有和那袁耀接触?”

……

第二天,黄忠的部卒在打扫帐篷时,捡到了半卷竹简。

另外半卷,则是被人扔在火盆里,烧的只剩下碳灰了。

傍晚,黄忠坐在夕阳下,手捧半封竹简,悲怆念道:“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老当益壮?”

“宁移白首之心!”

黄忠喃喃将这句话重复了好多遍,最终不禁潸然泪下。

“不知是谁的写下此文,竟能让黄某感同身受!”

“虽亦有青云之志,但要做到达人知命,难也!难啊!”

书河书屋推荐阅读:骑驴仗剑超时空:我这是超市不是托儿所啊痞子毒士,太后直呼你好坏考上状元后,我的太子身份曝光了红楼:从今以后,我就是贾琏醉枕江山明末之木匠天子大明匹夫我爹是大将军三国:让你降吴,你绑架孙权若我穿越,倚红偎翠,做个小诗仙宠娇妻,斗地主,痞帅的悠哉日子绝境皇权:替死皇帝的逆袭之旅伏羲夫妻退婚后,我开启了万界召唤系统异世年令营绝代废材倾天下大明:不交税就是通鞑虏网游领主争霸大唐之逍遥太子大战在即,我倒卖了军中粮草无双战神之我为吕布大唐第一闲人你是明珠,莫蒙尘改革大唐穿越南宋当皇帝穿越大秦,给秦始皇打晕塞麻袋里楚神大帝传庶女为后五千年来谁着史刺明大秦:暴君胡亥,杀出万世帝国穿成傻子后,彻底放飞自我大秦:我融合兽魂后无敌了重生朱标,我才是明太宗宋士大纨绔梦境归来做才子回到东汉,做女帝蔡琰背后的男人皇上请驾崩大宋第三帝国兵者,侠也将门大逆子农家巧媳妇本王一心求死,为何逼我做皇帝最强军师之鬼才郭嘉大殷小地主大唐:我摆烂后,武则天慌了!汉末少帝悍卒之异域孤狼
书河书屋搜藏榜:山河血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开局戍边送死?我转身打回京城!崇祯是我老丈人!王妃本狂妄异星传送门之黄金大陆长生:从赏金猎人开始我有皇后光环维多利亚的秘密我在明末有支无敌军团挖金挖金挖金挖金挖金挖金醉枕江山隋末,我干翻了十八王大唐之九子夺嫡让你当兵戒纨绔,你苟成军中猛虎吾父朱高煦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黄沙百战穿金甲朕绝不当皇帝箱子里的明末,我就是神仙乱世第一能臣回到古代建特区皇帝宠臣?不,我一身反骨!我在大夏被迫搞事的日子抗战:签到军事基地成晋西北霸主嫡女狂妃三国之诸葛天下绝色毒医王妃林梦雅大明:等待老朱死亡的我成了帝师战争承包商帝国再起特种兵穿越大明,抢座银山夺天下开局流放西北,强塞三个西域媳妇穿越1836年泽许公国的崛起重生—深闺九王妃穿到乱世我有拼夕夕打仗从不缺若我穿越,倚红偎翠,做个小诗仙带个手机回汉朝天云大陆之唐天铁血山河志让你当侯爷,没让你搞科技带着全面战争开始征服许你盛世安宁温水煮相公大人,得加钱三国的真相参商穿越明朝小王侯性转水浒:我潘金莲真不想吃软饭抗日之铁血军旅
书河书屋最新小说:让我戍边极北?那朕只好南下了开局送老婆:从打猎开始发家致富明风再起从大唐山峰飞跃而下送我母亲妹妹去和亲?我直接怒刚群臣!短视频:考进长安?不如杀进长安刚到大明,天幕直播就来了我家诊所通东宫,朱标:嬴麻了人在古代,开局用半斤肉换美娇妻父皇赐婚,悔婚后我横扫天下兵起大渡河,石达开再建天国饥荒年:开局小米换老婆嘻哈史诗看古今军统财神爷大明1810无上仙秦:从绑定大秦国运开始成至高李淳风开局成死囚,不领媳妇就砍头!豪门骄子:五胡争霸录东方神话集大宋河山大汉第一狂使,西域诸国求我别死反攻从野人山开始!三国之杨家天下功高震主被猜忌?我反手统一六国赶你去封地,你竟带着北凉王造反红楼大国师大明:开局朱标被李承乾魂穿了亮剑:缴获太多,震惊李云龙谍战:我拒绝别人就爆奖励携科技穿唐再造盛世风华穿书后我让反派姐姐们后悔中国古代名人传凉州布衣宋歌声声慢我的空间有座军工厂大唐钓鱼人大明:朱重八的六岁小皇叔红楼:战神贾芸我只手镇天下九霄魂录对不住了爹,我是锦衣卫纨绔世子的一生烛影迷局皇子无双三国争霸之无限兵力穿越三国,开局宣布大秦复国大秦:偷听心声,祖龙该喝药了大明伪君子稗宋反骨仔合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