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
正在吃早饭的,基地响起徐江声音,通知全体休息一天,大家吃完早饭回家,今天安排登记。
听到这条消息,吃早饭的大家疑惑,猜测基地要登记什么?是不是有什么大动作?
没办法,首长只要用上“全体”两个字,说明事不简单。
有好奇心重的,趁着吃早饭空档找到自己所属的上级询问情况。
因为徐江昨晚下过命令,开会知道内幕的各个负责人守口如瓶,别人来询问回答一概不知。
不知吗?昨晚办公室开大会没瞒人,不可能不知道。
上级不说,好奇的同志不再打听。
…
吃过早饭,曾存继带着安排好的人手来到办公室:“首长,人手已经安排好。”
徐江起身:“留三个跟我,其余人分工到各自划分家属区去登记没有媳妇,没有孩子的同志家里。如果有人不想要媳妇,不想收养孤儿,一切自愿不勉强。”
曾存继挑出三个关系好的,在徐江面前露露脸,其余行礼出办公室去完成自己的区域登记。
曾存继上前道:“首长,我们也有一块负责的区域,现在过去吗?”
徐江:“走吧。”
开车来到划分的负责区域,曾存继递上一个名单:“首长,这些都是我昨晚连夜统计出来没媳妇,没孩子的同志。按房屋位置排序,一家一家顺着拜访。”
可能是同姓原因,也可能是巧合,排头的是一位姓徐的同志,徐江扫一眼没有去想其中原由,从谁家开始都一样。
“老徐,在家呢。”门是开着,出于礼貌徐江先敲门提醒。
在家等待配合登记的老徐看到首长过来,惊喜喊道:“首长,怎么是你带队过来了?”
徐江不答反问,和煦道:“老徐,你要媳妇不要?只要你点头同意,我给你安排登记,国家给你发媳妇。”
首长来家里已经让老徐受宠若惊,现在又发媳妇,这一切像是在做梦不真实。老徐手足无措无处安放,除了傻笑还是傻笑。
曾存继提醒道:“老徐,愣着傻笑呢?”
啊…哦…
老徐连忙捏着衣袖擦桌子擦椅子:“首长,快坐快坐。”
招待几人坐下,老徐拿出一个透明罐子抓一把茶叶放到茶壶用开水冲泡。
接过递过来的茶水缓缓喝几口,没什么特殊,味道跟办公室的茶水一样。
徐江没立即谈事,以唠家常形式将老徐家大概摸了一个底。
老徐今年41岁,老家有一姐一弟,爹娘以前一直由弟弟赡养。
上一次组织将家属接到身边生活,他的爹娘年龄大了故土难离不想死后埋在异乡。老爹娘有弟弟赡养,不想来基地生活便不勉强。
摸清老徐家的情况,徐江笑道:“咱俩都姓徐,五百年前说不定是一家人,以后我叫你一声老哥。”
“使不得使不得,首长金贵,我只是一个糙汉子,怎么敢攀首长的关系。”老徐连忙摆手。
徐江随和摆手:“人与人之间没有贵贱之分,只是分工不同。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为人民服务。”
老徐竖起大拇指:“还是首长思想觉悟高。”
徐江亲切握着老徐的手:“老哥,你今年41岁还没个伴,家里没个知冷知热的贴心人儿,怪冷清的。”
“四九城旁边城市出现大地震受灾,有很多孩子,女同志失去亲人没了家。”
“老哥要不要和失去家庭的女同志重新组成一个家,互相有个伴照顾你的起居?”
这一声“老哥”把老徐钓成翘嘴,嘴角乐的合不拢,他欣喜若狂道:“首长叫我一声老哥,又给我送媳妇,首长处处为我们考虑,我…我…”
老徐“我”半天也没个下文,憋到最后来一句:“首长,你的恩情无以为报,若有来世,我还在你手下当兵。”
徐江拍着老徐的手,趁热打铁:“老哥,要不再收养两个孤儿,将来老了儿孙在膝下承欢享天伦之乐,也有人养老送终。”
一旁的曾存继和几位登记的保障部同志目瞪口呆,感觉首长像只老狐狸循循善诱,让老徐心甘情愿。
老徐连连点头:“衣食住行看病读书被基地包圆了,养媳妇养孩子一分钱不花,还有一个家,一切听从首长安排,我没有任何意见。”
徐江对登记的同志挥挥手:“登记一下,我老哥愿意找个媳妇,收养男女两个孤儿。”
登记完成,徐江起身行礼:“老哥,我替灾区人民向你敬礼感谢。”
老徐连忙起身,立正站好:“该感谢的人是我。我都41岁的人,是首长让我有了婆娘,有了养老送终的孩子,让我有了家过上媳妇孩子热炕头的日子。”
出了老徐家,徐江接着去下一家。
一声“老哥”的杀伤力太强了,老徐心甘情愿跟在徐江身边,拿自己当例子给其余同志做思想工作。
随着徐江一家家拜访下去,身后的队伍越聚越多,最后形成众星拱月的场面。
还好都是艰苦奋斗的同志,不然还以为是上门找茬打架。
“首长,等一下…”
声音由远及近,一个40来岁的中年同志拖着一个二十左右的小青年挤开人群走到徐江跟前。
中年同志对小青年踹一脚:“小福,快给首长敬礼。”
小青年立马站直身板敬礼:“首长好。”
徐江淡淡一笑:“我记得你俩父子,周有福同志,周小福小同志。”
“你在菜篮子工程干活,你家小子来基地后跟在你身后一块在菜篮子工程。”
被首长记住名字,周家两父子倍感荣幸,脸上倍有面子,挺直腰板昂首挺胸。
周有福嘿嘿一笑:“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我干菜篮子工程,儿子自然跟着干菜篮子工程。”
把同志们的家属接到基地来,不是白吃白喝养着。正如周有福所说,家里有壮劳力基本跟着干一样的活。
除了家属老人享福过着下棋聊闲天的悠闲日子,其余人无论男女都要干活。
来到基地虽然要干活,但比起在外面苦苦撑着家不散,就算下地挣工分依旧吃不好相比,基地简直就是世外桃源,过的是奢靡生活。
现在的1976年相比1966年,这十年无论是城镇生活,还是农村生活基本是原地踏步。
大部分家庭吃窝窝头配咸菜,肉类面粉类只有逢年过节才下狠心奢侈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