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彰听到曹植说,自己对刘禅的友谊,刘禅都懂!
顿时他的天空都亮了。
曹彰觉得自己与刘禅,一定是世界上最独特的一对朋友。有了友谊做铺垫,未来活捉女神后迎娶女神就容易多了。
曹植在魏国的表现还是很好的。
他跟曹彰交谈的过程中,全程既没有叫刘禅楚王殿下,但也没有提起刘禅的名字,一直都是用‘她’字替代。
而且曹植既没有去招降曹彰,说什么楚国哪里哪里好,没有对自己投降刘禅表现出任何强词夺理,为自己投降刘禅辩解,但也没有妄自菲薄,说什么不该投降刘禅,对不起父母亲,对不起兄长之类的话。
非常的坦荡。
我投降了楚王殿下,不值得夸耀,我不会在魏国炫耀我的主公我的大王,更不会偷偷的去招降谁,但同样,我也不以投降为耻,如果魏王兄长执意要杀我,我也坦然接受。
一个整日里喝酒误事,在魏国被父亲多次责骂的公子哥儿,跟随刘禅之后,竟然变得如此洒脱和坦然。
在荆州的生活,虽然和在曹魏一样,没有什么政事,也没有什么大权,但刘禅经常会和他谈天说地,会耐心倾听他的意见。甚至有时候,他的政治观点和建议,刘禅还会认真的采纳。
这比起在魏国时,曹操为了防止儿子们重蹈袁氏覆辙,不断地剪除曹植的羽翼,不断贬黜,杀害依附曹植的大臣,简直是天壤之别。
随着时间的推移,曹植越发觉得去年投降刘禅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如今来魏国,他已经不觉得羞耻了。
丧事办完后,曹丕召见了曹植,夏侯尚还有曹休。
这三人他都不知道如何处理了。
杀又不能杀,放回去的话,又遭人耻笑,扣留的话,更遭人耻笑。
曹植是他亲弟弟,曹休是他族弟,夏侯尚是他族弟,妹夫加多年的最好朋友。
曹丕只能煞有其事的招降了一下他们三人,他也知道他们三人不可能再回魏国,惹人耻笑。尤其是夏侯尚,他的家小已经全部送去江陵了。
三人拒绝回曹魏效力后,曹丕将三人斥出朝堂,从此死生不复相见。
意思很明显,以后曹丕就算自己死了,你们三个也不用再回魏国奔丧了。如果你们三个在刘禅那里死了,曹魏不会派任何人去吊丧,包括曹植和曹休的家小,都没有机会再见到曹植和曹休了。
他们三个跑回来参加曹操的葬礼,已经让曹丕很难办了,曹丕可不想自己的后人也遇到同样的难题。
至于家小?叛国之人,哪里来的机会能够全家团聚,像夏侯尚这样幸运的人,古往今来也是唯一一个,曹丕没有弄死曹植和曹休的家人,已经算是额外开恩了。
曹植,曹休,夏侯尚三人从邺城回到江陵。
此时已经六月了。
刘禅见了他们三人以后,就安心的等待曹丕篡位称帝了。
从此,她的主要对手,也从曹操变成了曹丕。
刘禅现在的目光,只盯着荆州的经济发展。
历史和爽文最大的不同,就是历史没那么多权谋。看爽文,最大的爽点就是权谋,主角与天斗与地斗,眼珠一转,各种计谋层出不穷,勾心斗角,阴谋诡计,令人叹为观止。
而真实历史却只有八个字,一点也不精彩,一点也不复杂,更没有任何爽点,甚至让人感觉索然无味。
这八个字可以囊括一切。
天时地利,兵马钱粮!
天时地利绝不仅仅是军事上用兵之时,用兵地利。
从整个集团来说,天时就是告诉你什么时候能做什么事,而地利是占据哪一块地盘最有利于集团的发展。
无论是隆中对,还是韩信说刘邦,刘文静说李世民,都是天时地利的谋划。
而兵马钱粮,就是成大事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怎么掌握好一支精锐部队,怎么去获得能够维持这支军队的钱粮,怎么维持自己的基本盘保持自己的基本盘不会反噬自己,反噬天下,就是全部的权谋。
对于隋唐来说,怎么维持关陇贵族的忠心,同时保证关陇贵族不背叛的情况下,能够从百姓那里得到钱粮,就是权谋,对于明清来说,怎么维持士绅的利益的同时,能够从百姓那里得到钱粮,就是最大的权谋。
真实历史的所有权谋,都不是去拉拢某个人,去谋害某个人,什么一桃杀三士,什么金刀计,在晏子,王猛的杰出政治生涯中,根本就什么都不算,却偏偏被人津津乐道,因为爽文永远比历史好看。
刘禅的理政能力,师从诸葛孔明,更胜诸葛孔明,荆州经济一年比一年好,这就是最大的权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