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瓦之战的胜利,也让明廷朝中众臣更加认同宣德南征的国策方针。
尤其是缴获自阿瓦王室,还有不愿意归附诸部的各式宝石,珍贵物品。
朱瞻基在徐闻的建议下,并没有收入内库,而是公开售卖。
这些王室宝物被京中各路达官贵人一抢而空,所得开支基本能弥补军费开支。
以后类似的珠宝玉石,珍贵树木,还有各式特产,都会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原,带来更多的利益。
解决阿瓦之后,云南贵州之地的改土归流行动顺利很多。
大明也能够减少这些地方的维稳费用,变相地节约了开支。
这种一举多得的好事,谁要是不赞成,谁就是站在大明的对立面。
比起其他人,内阁的这些大学士,还有另外的感触。
不管是交趾,还是占城,亦或澜沧,阿瓦。
明军的军事行动,都是有盈余的。
关键点不在其他地方,而是在于徐闻。
宣德南征方针,首先就是越王提出。
然后他还从新大陆引进了各式经济作物,经过唐赛儿新青州的试种成功,有下一代种子后,再在交趾,占城等地推广。
四海商会的商船加深了这些地方和中原的贸易,让这些地方的特产能够迅速变现,获得资源来加快本地的建设。
同时本地的建设,又会改善当地人的生活,让他们对大明心生好感,不会有反叛的想法,这样大明又减少了治理成本。
这就是一个良性循环,南征为大明和当地普通百姓,带来的都是好处。
唯一受损的就是那些原来的王公贵族,这些人失去群众基础后,就和路边一条野狗没什么区别。
大明都不用自己动手,发布个消息或者悬赏,就自然会有人把他们的不轨行动,消灭在萌芽状态。
有着前面数个成功的例子,大明无论君臣,都在对南方诸国虎视眈眈,看谁运气不好,会是下一个。
暹罗很不幸,撞在了枪口上。
交趾,澜沧,阿瓦,占城都归于大明后,暹罗几乎被大明包围了起来。
暗卫也频繁以使臣的名义,进出暹罗,刺探各种情报,准备下一轮动作。
这种行为,暹罗也有所察觉。
但它乃大明的藩属国,宗主国派遣使臣,那是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它不得不受。
宣德九年。
暹罗阿瑜陀耶王朝朝中剧变。
新上任的权臣对于大明这种明目张胆的刺探行为,早就看不惯了,下令禁止明使入境。
但他也不想把关系搞僵,还是承诺认同大明为君主国,并且保证三年一次的朝贡。
可大明喜欢你朝贡的那点东西吗?
消息传到京师,因为这次对方是非暴力不合作,并没有杀人越货,侵害大明国民的情况。
朱瞻基决定还是给它一次机会,再次派遣礼部官员,前去讯问,对方是否继续阻止明使入境?
经过前面种种胜利,现在的明使,有一千多年前,闻名遐迩的大汉使者的味道了。
被阿瑜陀耶在边境处拦住,大明的礼部官员张嘴就骂,毫不客气的将羞辱对方女性祖宗。
这位能被选派为使者,就是学习过暹罗语,一套套华夏几千年来侮辱人的集合,让对方守关将领血压飙升,几次想拔剑砍掉眼前这个看似文质彬彬的上国使者。
他也想不明白,一个人是怎么做到外表和内在这么不统一的?
守关将领敢保证,如果自己是在暹罗国内听到这些污言秽语,他一定会把人全家都砍了。
但是现在这位大明使臣身后站着一支数百人,全身披甲的壮汉。
从对方头盔中挑衅的眼神中看得出来,只要自己敢动,那他们不介意把自己剁成一块一块的肉泥。
见眼前的守关将领克制住自己的欲望,大明使臣眼中闪过一丝失望。
可惜啊,自己错过一个青史留名,泽被后世的机会。
但问题不大,自己把消息传达就行。
大明的国书呈至阿瑜陀耶朝中时,面对措辞严厉,条件苛刻的国书,大家都是一片悲观。
书信中大明要求他们立刻开放国境!
而且因为此前行为,大明怀疑暹罗企图对大明图谋不轨,需要驻军,以监视暹罗的种种行为,不至于伤害到大明在中南半岛的利益。
这种赤裸裸的要求,已经是明确昭示了大明的野心。
暹罗对此,毫无办法。
明军如何征服自己周边国家,这么多年下来,他们已经了解得很清楚了。
暹罗的国力,他们同样清楚,根本不足以抵挡明军。
最后权臣说服暹罗国军,哪怕是不敌,无论如何都要拼上一把。
对比其他那些被打明的国家,现在阿瑜陀耶也有自己的优势。
它拥有一支庞大的象兵,数百头战象是他们统治整个暹罗,甚至威慑中南半岛以前那些邻国的压箱底手段。
拼完这些象兵,如果能够换来一个不错的结局。
至少让王室幸存,或者保有一定的自治权也好,至少不用像其他国家那样,被直接吞并。
主意已定,他们回复明使,拒绝大明的一切要求。
大明使臣也很诧异。
都这种情况,看过周边国家是什么下场了,居然还敢抵抗天威!
看来真是想和明军硬碰硬来一场啊!
很好!
大明朝廷都不用多说。
前面几次都有经验了,走流程吧!
朱瞻基下旨,斥责暹罗“僭越礼制”,并派兵南下。
暹罗象兵营的情况,早就被暗卫探查得清清楚楚。
正好明军也想看看,这些巨象在火器面前表现如何。
武国公徐华率领五千神机营从暹罗南方登陆。
其他两路大军,分别从缅甸,交趾两边夹击。
三路大军,海陆并进,直指暹罗都城。
经过多年的南征,明军早就适应了热带雨林气候,并且针对性地创立了山地步兵。
交趾和缅甸所驻扎的相关军队,都是一直处于战备状态。
一旦开打,就以水银泻地之势,将暹罗全境贯通。
其他城市暹罗知道守不住,也没必要守,全国精锐及象兵,都猬集在都城,准备和明军荣耀一战。
徐华站在暹罗都城外,感慨万千。
他身边站着是徐明,还有唐赛儿。
兄弟姊妹三人,重聚一趟,竟然是在异国他乡。
此时徐明已经大明海军南海舰队的司令,唐赛儿的种植园也已经遍及整个婆罗洲。